第十八章 二三姐姐 (1/2)
笔趣阁 www.biquge25.com,综穿本本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妈妈,我也要跟你一起去看爸爸,你不要光是带幺妹去。”小六姐姐拽住妈妈的衣角,不让走,非得撵路。
“你和姐姐们就在家里跟着阿婆,晚上挨着大姐姐睡。”妈妈掰开六姐姐的小手,扯下了自己的衣角。大姐姐上前来抱着六姐姐,妈妈赶紧带着小女儿走人,顾不得六女儿伤心的号啕大哭。
高玲在妈妈的背上,看着六姐姐泪水鼻涕糊一脸,她也不顾得擦擦,还在大姐姐的手下挣扎,欲挣脱大姐姐的禁锢,奔向妈妈,心里莫名感慨,以后,无论如何不要生那么多的孩子。
她们这次不去赶公共汽车,而是就在公路边等着搭大堂哥高志勇的顺风车。大堂哥今天需要拉一车煤炭到宜宾。
上次,妈妈看了爸爸的信以后,好几天心情不好,神色也不好,更不理人。没两天,果然就下了决定,向阿婆和二伯宣布,放了寒假,她就去部队探亲。
进了腊月到二十一,等待学校放了假,在刚放假的这第二天,妈妈就将改卷子,发成绩通知书的事情都交代给大姐姐帮忙,拿上早就收拾好的行李,背上小女儿,出发。
大堂哥开着大货车到了面前,停下,下车,帮忙放好行李,又解下三娘背背上的小堂妹。
妈妈先爬上车,坐上了副驾驶位置,才又将高玲接过去,绑缚在自己的怀里。
大解放(货车)一路颠簸,三个多小时后到了宜宾的西郊。妈妈抱着高玲下车,与大堂哥道了再见,看着货车继续向前,高玲也不知道他的确切目的地,妈妈也没多管。
妈妈双手抱高了一下高玲,挪一挪肩上的背带,也是放松放松,这样抱了几个小时,妈妈也累。然后,又弯腰,单手提起包袱,甩在背上,这才转变方向,先回趟娘家,住一晚,明日一早再去赶火车到部队。
在外婆的家里,高玲见到了原主久违了的三姐姐,记忆里爱说爱笑,活蹦乱跳的二姐姐。还有,在原主记忆里的外婆,不在原主记忆里的外公。
记忆里,原主曾经听妈妈提起过几回,外公好像是明年(七六年)腊月里去世的。外婆是在93年才去世,活了近九十岁。
外婆虽然接纳了二姐姐和三姐姐两个外孙女,抚养在自己的膝下,可她并不喜欢外孙女。认为外孙女是外姓人,养不家的。原主亲耳听见外婆说过几次这样的话。
外婆的心目中,丈夫和儿子排第一,孙子排第二,女儿和孙女排第三,儿媳妇排第四,外孙和女婿排第五。无论外孙和女婿如何对她好,她的初心也是不变。
高玲他们跟着母亲迁移回了外婆家,挨着生活的时间里,外婆嫌弃外孙女外孙子的目光,时常落在她们几姐妹和弟弟的身上。外婆还骂过弟弟是病秧鸡,拖累人。
外婆的糖果,也从不给外孙吃的,只给她的孙子孙女吃。哪怕小外孙眼巴巴的看着她,她也能狠心不理会,还会骂外孙别的没学会,就学会了馋嘴。
重男轻女的外婆,给孙子们三大颗冰糖,孙女也就只有一小颗,能尝一点点甜味而已。
据二姐姐说,她十六岁读完初中,就没有继续上高中,哪怕爸爸寄了钱粮给外婆,哪怕二姐姐读书也没有耽误干活,她也不允许二姐姐去上高中,认为女娃儿,是给别人家养的,没有必要读那么多书。
不知道是不是外婆的长期不重视,又说了许多伤害孩子心灵的话语,三姐姐在八零年的夏天(十六岁),竟然心甘情愿,不声不响地在街上跟着一个人贩子走了。
原主高玲那时还小,也不大记得三姐姐,不了解她的性格,脾气,记忆里只有她是一个沉默的姐姐,扎着马尾,不与人说话,也不大看人,总是一天到晚,低着头,干家务,收拾小菜地的影像。
她突然不见了,父母找她,当时,有熟人说见到过三姐姐与一个大婶在街上交谈,很熟悉的样子,那个熟人就以为那个大婶是高家的亲戚,所以,她虽然不认识那个妇人,也没有上前过问。
爸爸妈妈那时刚刚才迁移过外婆这边,很多事情没有理好,也只是闻询到了派出所去报了警,又私下寻到几户亲戚家,找了找三姐姐,没找到人。听了一些乱糟糟的消息,怀疑那是个人贩子,但实在找不到人,也就算了。
二零零四年的夏天,暑假的时候,三姐姐才带着丈夫和两个儿子,一个二十岁,一个十六岁,一路从山东,根据她的记忆,坐车寻找了回来。那时,她的口音都已经完全变了,不再带一点乡音。
她回来一趟,或许只是思乡,思念父母,或许只是让丈夫认一下岳家的门,两个儿子认一下外祖父母,姨妈舅舅们…让他们看看她出生成长的地方。呆了十天以后,他们又坐车回去了山东。
那时,爸爸妈妈已经七十岁,问她当时的情况,她说是自己愿意跟着人走的,没有回答爸爸妈妈问她的原因和当时的想法,为什么愿意丢下家里人,跟着陌生人走。
当时,三姐姐问到了外婆,知道外婆已经去世,她长叹了一声,无悲无喜。说道,她那么早就死了!似乎,三姐姐已不记得外婆的年龄了。五姐姐道,不算早,外婆死的那一年快到九十岁。
三姐姐听了,也没有说什么…她在家里的时间,也只跟二姐姐的关系好一些,偶尔说说话,跟别的兄弟姐妹,比陌生人稍好一点而已…只是招呼一下,从不交流,也拒绝交流。
爸爸妈妈那时问她,山东好吗?日子过得好吗?三姐姐说好,土地多,粮食多,玉米成山。可三姐姐那时四十岁的人,看起来像五十岁,脸庞,手脚都粗糙的很。她说庄稼人都这样,神情平淡。
父母亲当时让他们一家子都留在四川,就在四川发展一下,高玲也答应借钱帮助三姐姐买房,做生意。他们却怎么都不愿意,一定要回去山东,也不接受妹妹的资助。
后来,姐妹之间就又分开了,又是山长水远的,大家也就是偶尔电话联系一下而已。又到十年光阴过去,二零一四年,父母亲相继去世,三姐姐也没有能够回来看一眼。只在电话里,说了一声,一切,都只能麻烦姐姐妹妹们了。
高玲觉得,三姐姐于二零零四年的那次归乡,似乎就只是了结一下心愿,回家乡看一眼罢了。她对父母姐妹,没有什么感情,也没有什么留恋。这都是,父母不将孩子养在身边的结果。
因此,原主高玲一直不喜欢她们的这个外婆,一点都不喜欢。父母感激外婆帮助他们养了二姐姐三姐姐,愿意阿婆当他们的大恩人,可高玲不愿意当她是大恩人。
外婆后来在小舅舅搬到成都以后,就... -->>
“妈妈,我也要跟你一起去看爸爸,你不要光是带幺妹去。”小六姐姐拽住妈妈的衣角,不让走,非得撵路。
“你和姐姐们就在家里跟着阿婆,晚上挨着大姐姐睡。”妈妈掰开六姐姐的小手,扯下了自己的衣角。大姐姐上前来抱着六姐姐,妈妈赶紧带着小女儿走人,顾不得六女儿伤心的号啕大哭。
高玲在妈妈的背上,看着六姐姐泪水鼻涕糊一脸,她也不顾得擦擦,还在大姐姐的手下挣扎,欲挣脱大姐姐的禁锢,奔向妈妈,心里莫名感慨,以后,无论如何不要生那么多的孩子。
她们这次不去赶公共汽车,而是就在公路边等着搭大堂哥高志勇的顺风车。大堂哥今天需要拉一车煤炭到宜宾。
上次,妈妈看了爸爸的信以后,好几天心情不好,神色也不好,更不理人。没两天,果然就下了决定,向阿婆和二伯宣布,放了寒假,她就去部队探亲。
进了腊月到二十一,等待学校放了假,在刚放假的这第二天,妈妈就将改卷子,发成绩通知书的事情都交代给大姐姐帮忙,拿上早就收拾好的行李,背上小女儿,出发。
大堂哥开着大货车到了面前,停下,下车,帮忙放好行李,又解下三娘背背上的小堂妹。
妈妈先爬上车,坐上了副驾驶位置,才又将高玲接过去,绑缚在自己的怀里。
大解放(货车)一路颠簸,三个多小时后到了宜宾的西郊。妈妈抱着高玲下车,与大堂哥道了再见,看着货车继续向前,高玲也不知道他的确切目的地,妈妈也没多管。
妈妈双手抱高了一下高玲,挪一挪肩上的背带,也是放松放松,这样抱了几个小时,妈妈也累。然后,又弯腰,单手提起包袱,甩在背上,这才转变方向,先回趟娘家,住一晚,明日一早再去赶火车到部队。
在外婆的家里,高玲见到了原主久违了的三姐姐,记忆里爱说爱笑,活蹦乱跳的二姐姐。还有,在原主记忆里的外婆,不在原主记忆里的外公。
记忆里,原主曾经听妈妈提起过几回,外公好像是明年(七六年)腊月里去世的。外婆是在93年才去世,活了近九十岁。
外婆虽然接纳了二姐姐和三姐姐两个外孙女,抚养在自己的膝下,可她并不喜欢外孙女。认为外孙女是外姓人,养不家的。原主亲耳听见外婆说过几次这样的话。
外婆的心目中,丈夫和儿子排第一,孙子排第二,女儿和孙女排第三,儿媳妇排第四,外孙和女婿排第五。无论外孙和女婿如何对她好,她的初心也是不变。
高玲他们跟着母亲迁移回了外婆家,挨着生活的时间里,外婆嫌弃外孙女外孙子的目光,时常落在她们几姐妹和弟弟的身上。外婆还骂过弟弟是病秧鸡,拖累人。
外婆的糖果,也从不给外孙吃的,只给她的孙子孙女吃。哪怕小外孙眼巴巴的看着她,她也能狠心不理会,还会骂外孙别的没学会,就学会了馋嘴。
重男轻女的外婆,给孙子们三大颗冰糖,孙女也就只有一小颗,能尝一点点甜味而已。
据二姐姐说,她十六岁读完初中,就没有继续上高中,哪怕爸爸寄了钱粮给外婆,哪怕二姐姐读书也没有耽误干活,她也不允许二姐姐去上高中,认为女娃儿,是给别人家养的,没有必要读那么多书。
不知道是不是外婆的长期不重视,又说了许多伤害孩子心灵的话语,三姐姐在八零年的夏天(十六岁),竟然心甘情愿,不声不响地在街上跟着一个人贩子走了。
原主高玲那时还小,也不大记得三姐姐,不了解她的性格,脾气,记忆里只有她是一个沉默的姐姐,扎着马尾,不与人说话,也不大看人,总是一天到晚,低着头,干家务,收拾小菜地的影像。
她突然不见了,父母找她,当时,有熟人说见到过三姐姐与一个大婶在街上交谈,很熟悉的样子,那个熟人就以为那个大婶是高家的亲戚,所以,她虽然不认识那个妇人,也没有上前过问。
爸爸妈妈那时刚刚才迁移过外婆这边,很多事情没有理好,也只是闻询到了派出所去报了警,又私下寻到几户亲戚家,找了找三姐姐,没找到人。听了一些乱糟糟的消息,怀疑那是个人贩子,但实在找不到人,也就算了。
二零零四年的夏天,暑假的时候,三姐姐才带着丈夫和两个儿子,一个二十岁,一个十六岁,一路从山东,根据她的记忆,坐车寻找了回来。那时,她的口音都已经完全变了,不再带一点乡音。
她回来一趟,或许只是思乡,思念父母,或许只是让丈夫认一下岳家的门,两个儿子认一下外祖父母,姨妈舅舅们…让他们看看她出生成长的地方。呆了十天以后,他们又坐车回去了山东。
那时,爸爸妈妈已经七十岁,问她当时的情况,她说是自己愿意跟着人走的,没有回答爸爸妈妈问她的原因和当时的想法,为什么愿意丢下家里人,跟着陌生人走。
当时,三姐姐问到了外婆,知道外婆已经去世,她长叹了一声,无悲无喜。说道,她那么早就死了!似乎,三姐姐已不记得外婆的年龄了。五姐姐道,不算早,外婆死的那一年快到九十岁。
三姐姐听了,也没有说什么…她在家里的时间,也只跟二姐姐的关系好一些,偶尔说说话,跟别的兄弟姐妹,比陌生人稍好一点而已…只是招呼一下,从不交流,也拒绝交流。
爸爸妈妈那时问她,山东好吗?日子过得好吗?三姐姐说好,土地多,粮食多,玉米成山。可三姐姐那时四十岁的人,看起来像五十岁,脸庞,手脚都粗糙的很。她说庄稼人都这样,神情平淡。
父母亲当时让他们一家子都留在四川,就在四川发展一下,高玲也答应借钱帮助三姐姐买房,做生意。他们却怎么都不愿意,一定要回去山东,也不接受妹妹的资助。
后来,姐妹之间就又分开了,又是山长水远的,大家也就是偶尔电话联系一下而已。又到十年光阴过去,二零一四年,父母亲相继去世,三姐姐也没有能够回来看一眼。只在电话里,说了一声,一切,都只能麻烦姐姐妹妹们了。
高玲觉得,三姐姐于二零零四年的那次归乡,似乎就只是了结一下心愿,回家乡看一眼罢了。她对父母姐妹,没有什么感情,也没有什么留恋。这都是,父母不将孩子养在身边的结果。
因此,原主高玲一直不喜欢她们的这个外婆,一点都不喜欢。父母感激外婆帮助他们养了二姐姐三姐姐,愿意阿婆当他们的大恩人,可高玲不愿意当她是大恩人。
外婆后来在小舅舅搬到成都以后,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