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东击乌桓 (2/2)
笔趣阁 www.biquge25.com,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鲜卑和乌桓同属东胡之后,都曾经是匈奴人的附属,匈奴分裂之后,势力渐弱,但鲜卑、乌桓这两支民族却越加活跃,呼厨泉、去卑很想光复先祖在草原上的威风,所以这才主动前往幽州,表面上是帮助张彦对付乌桓人,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害怕错过这个时机,以后再对付乌桓人,就要匈奴人自己承担战争的全部了。
反正不管匈奴人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总之就目前来看,张彦的军中有这数万匈奴骑兵的加入,会大大增加他的军事力量,对于打击乌桓人,解除幽州边患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于是,张彦便让呼厨泉、去卑率军跟在他的身边,两军合兵一处,联合行动,而指挥行动的,则继续由摄政王张彦担任。
由于此时山海关还没有修建,大汉对路政也没有起到很好的重视,对于前往边远地带的官道基本上都没有修建,所以,要从右北平到辽西的这段路并不好走。
据田畴这个地理通向介绍,要去乌桓人的驻地,只有两条道路能走,一条是走“滨海道”,另外一条就是卢龙塞。
卢龙塞就是今天的喜峰口,位于右北平境内,徐无山麓的最东面,坐落于两山之间。左侧是梅山,右侧是云山。
所谓的“滨海道”,位于狭长的滨海平原,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辽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而山海关一带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些情况大多发生在唐宋之后,而在东汉时期,这条路虽然也是通往辽西的主要通道,但其交通条件比起后世就差太远了。
这条路在没有坏天气的情况下,塞外游骑就直插右北平和渔阳的内地郡县,而一旦遇到夏秋季节的大雨,这条路又成了不可行之路,只能说秦汉时期中国的东北地区交通条件相当恶劣。这个时候还没有山海关,东汉末年的山海关一带叫做“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所以,曹操曾经写下《观沧海》的诗篇,就是在碣石这个地方。
现在正好是夏季多雨的季节,但是今年天气反常,高温,却不下雨,天干地旱的,本来是最适合走滨海道的,但是张彦担心下雨,一旦下一场雨,滨海道就会变成一片泽国,想走都走不了。
为了保险起见,张彦选择了走卢龙塞。
于是,张彦率领数万骑兵,前往卢龙塞,骑兵机动力高,上午出发,下午便可抵达。
卢龙塞是依山修筑的城池,有三道城墙构成一个“日”字形的防御体系。外围主城墙高五丈,宽三丈,长一百丈,由石块从里到外整体码堆而成,中心竖有一两丈高城楼,叫望日楼。
在主城墙两端,依着山势修建了辅墙,城墙上也各有一楼。矗立在梅山上的叫梅楼,修建在云山上的叫云楼。由两边辅墙开始,向更远的山上延伸。
大汉专门为卢龙塞修建了一道大约两百多里的城墙,用以防止胡族入侵。由主城墙向后一百步,在两山之间,再筑了一座高大城楼,城墙高宽皆与主城墙一样,长五十丈,上有一楼名卢龙。
两边以石墙与主城墙相连,两侧是两列士兵营房,再往后,相距一百步,就是面对官道的新月楼。这道城墙高四丈,宽两丈,长八十步,上有一楼叫新月楼。这里两侧都是堆积粮草的库房,马棚和治疗伤兵的木屋。
卢龙塞建造的十分精妙,易守难攻,而且军队在这里面也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的效果。
张彦率领大军在卢龙塞稍作休息之后,于第二天一早备齐干粮和水,正式踏上了远征乌桓的路程。
因为,一旦出了卢龙塞,方圆数百里内都杳无人烟,而且如果不熟悉这里的地形,也很有可能会被困在这方圆数百里内走不出来。
这数百里的无人区,是大汉专门用来防御胡人的,并且由能工巧匠,按照伏羲八卦的原理布置的石雕阵形,若不通宵此理,绝对不会走出卢龙塞。所以,一般胡人入侵大汉,绝对不会走卢龙塞,而是选择滨海道,直插大汉的腹心之地。
这样一来,卢龙塞就失去了防守的意义,但作为一个军事防御体系,卢龙塞依然是幽州的代表性建筑。
田畴曾经在卢龙塞当过军官,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所以,这次由田畴当向导,张彦不愁走不出卢龙塞。
第二天一早,数万大军在张彦的率领下,由田畴带路,正式出塞,而乌桓人,也即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br />
鲜卑和乌桓同属东胡之后,都曾经是匈奴人的附属,匈奴分裂之后,势力渐弱,但鲜卑、乌桓这两支民族却越加活跃,呼厨泉、去卑很想光复先祖在草原上的威风,所以这才主动前往幽州,表面上是帮助张彦对付乌桓人,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害怕错过这个时机,以后再对付乌桓人,就要匈奴人自己承担战争的全部了。
反正不管匈奴人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总之就目前来看,张彦的军中有这数万匈奴骑兵的加入,会大大增加他的军事力量,对于打击乌桓人,解除幽州边患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于是,张彦便让呼厨泉、去卑率军跟在他的身边,两军合兵一处,联合行动,而指挥行动的,则继续由摄政王张彦担任。
由于此时山海关还没有修建,大汉对路政也没有起到很好的重视,对于前往边远地带的官道基本上都没有修建,所以,要从右北平到辽西的这段路并不好走。
据田畴这个地理通向介绍,要去乌桓人的驻地,只有两条道路能走,一条是走“滨海道”,另外一条就是卢龙塞。
卢龙塞就是今天的喜峰口,位于右北平境内,徐无山麓的最东面,坐落于两山之间。左侧是梅山,右侧是云山。
所谓的“滨海道”,位于狭长的滨海平原,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辽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而山海关一带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些情况大多发生在唐宋之后,而在东汉时期,这条路虽然也是通往辽西的主要通道,但其交通条件比起后世就差太远了。
这条路在没有坏天气的情况下,塞外游骑就直插右北平和渔阳的内地郡县,而一旦遇到夏秋季节的大雨,这条路又成了不可行之路,只能说秦汉时期中国的东北地区交通条件相当恶劣。这个时候还没有山海关,东汉末年的山海关一带叫做“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所以,曹操曾经写下《观沧海》的诗篇,就是在碣石这个地方。
现在正好是夏季多雨的季节,但是今年天气反常,高温,却不下雨,天干地旱的,本来是最适合走滨海道的,但是张彦担心下雨,一旦下一场雨,滨海道就会变成一片泽国,想走都走不了。
为了保险起见,张彦选择了走卢龙塞。
于是,张彦率领数万骑兵,前往卢龙塞,骑兵机动力高,上午出发,下午便可抵达。
卢龙塞是依山修筑的城池,有三道城墙构成一个“日”字形的防御体系。外围主城墙高五丈,宽三丈,长一百丈,由石块从里到外整体码堆而成,中心竖有一两丈高城楼,叫望日楼。
在主城墙两端,依着山势修建了辅墙,城墙上也各有一楼。矗立在梅山上的叫梅楼,修建在云山上的叫云楼。由两边辅墙开始,向更远的山上延伸。
大汉专门为卢龙塞修建了一道大约两百多里的城墙,用以防止胡族入侵。由主城墙向后一百步,在两山之间,再筑了一座高大城楼,城墙高宽皆与主城墙一样,长五十丈,上有一楼名卢龙。
两边以石墙与主城墙相连,两侧是两列士兵营房,再往后,相距一百步,就是面对官道的新月楼。这道城墙高四丈,宽两丈,长八十步,上有一楼叫新月楼。这里两侧都是堆积粮草的库房,马棚和治疗伤兵的木屋。
卢龙塞建造的十分精妙,易守难攻,而且军队在这里面也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的效果。
张彦率领大军在卢龙塞稍作休息之后,于第二天一早备齐干粮和水,正式踏上了远征乌桓的路程。
因为,一旦出了卢龙塞,方圆数百里内都杳无人烟,而且如果不熟悉这里的地形,也很有可能会被困在这方圆数百里内走不出来。
这数百里的无人区,是大汉专门用来防御胡人的,并且由能工巧匠,按照伏羲八卦的原理布置的石雕阵形,若不通宵此理,绝对不会走出卢龙塞。所以,一般胡人入侵大汉,绝对不会走卢龙塞,而是选择滨海道,直插大汉的腹心之地。
这样一来,卢龙塞就失去了防守的意义,但作为一个军事防御体系,卢龙塞依然是幽州的代表性建筑。
田畴曾经在卢龙塞当过军官,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所以,这次由田畴当向导,张彦不愁走不出卢龙塞。
第二天一早,数万大军在张彦的率领下,由田畴带路,正式出塞,而乌桓人,也即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