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农业、商业、学校 (1/2)
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求生在西晋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击败了高句丽人后,卫朔终于腾出手来可以好好规划一下广阔的辽南地区。如今加上张统从带方、乐浪两郡迁徙而来的三万汉人,如今聚集在辽东半岛南部的汉民共有近七万人,若是再加上两万高句丽俘虏,整个辽南聚集了近十万人。
大战一结束,卫朔就与麾下幕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春耕,由于使用了新式耕具,再加上马耕技术的推广,使得近万青壮辽民竟然开垦了超过八百万亩土地。
根据卫朔和众人商量好的计划,所有辽民都将被安置在地广人稀的辽南、辽东。此时的辽南、辽东根本没有多少人,只有西安平一个县城,很多地方都是无主荒地,区区七八万人口轻轻松松就消化掉了,也省去了‘打土豪’的麻烦。
在这里推行均田制,卫朔一点儿也不担心受到阻力。在安置迁民的一、两个月中卫朔与麾下最重要的就是统计户籍、丈量土地。
经过统计,在辽东卫朔麾下聚集了一万七千余户,共七万两千余人。这里面还包括从带方、乐浪迁徙来的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从辽东西部自发逃过来的流民。卫朔看着手上的统计数据,不禁有些欲哭无泪。
整个辽南的总人口甚至比不上徐州辖下的一个县的人口多,要知道这可是辽地两个郡外加一个县的总人口。就这还要算上从幽州各地逃难而来的流民,要不然真不知会有多惨。
到了五月左右,随着各地的丈量统计和安置都完成的差不多了,卫朔准备在辽南实行均田制。官府招募流民到南边开荒的消息,一下子在西安平内传扬开来。大量聚集在此地的流民顿时像炸了锅一般,纷纷聚集在县府门口打探消息。
“大郎,大郎,快带我去看看!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县城内一个破落的房屋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从屋内探出身子,直朝门外喊道。
一个年轻汉子闻声,从外面匆匆跑了回来,边跑最终边喊道:“阿爹,县府门口都张贴了告示!怕我等看不懂,官府还专门派人在一边宣读,现在正有许多人聚集在县府门口听讲呢!我这不是担心阿爹着急,特意回来叫您了吗?”
年轻汉子说完,忙上前搀扶住出门的老者,两人便要出去看那告示。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个老婆子,开口道:“我说老头子,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去凑什么热闹?!让咱家大郎去听听不就得了?万一人多挤着碰着你了,咋办?”
那老者回头瞪了自家老婆子一眼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幕民分田乃是关系到我等庶民生死存亡的大事,作为家主我若不亲眼看一看如何能放下心来?”
“哎呀,爹,娘你们就别争了,再晚一会儿,说不定官府就讲完了!”老婆子还没说什么,旁边的年轻汉子却等不急了。
老者一想起告示的事,就熄了与自家婆娘争吵的心思,在儿子的陪伴下疾步朝县府走去。当老者与儿子赶到的时候,县府门口已聚集了大量前来打探消息的流民。因为来晚了,老者一边听还一边向周围的人打探前面的内容。
“官府说了,每户人家至少分三百亩荒地,耕马一匹,还有一套新式耕具!除了田地外,马匹、耕具都算是官府借给我们的,等秋收之后,各家根据收成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偿还。当然了,不是一定要今年全部偿还,如果今年收成不是很好,债务还可以往后延迟三到五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没什么好说的!官府既然肯借给我们马匹与耕具,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老朽只关心官府规定的税赋是多少?”老者不关心还债的事,他只担心官府收取过多的赋税。
&... -->>
击败了高句丽人后,卫朔终于腾出手来可以好好规划一下广阔的辽南地区。如今加上张统从带方、乐浪两郡迁徙而来的三万汉人,如今聚集在辽东半岛南部的汉民共有近七万人,若是再加上两万高句丽俘虏,整个辽南聚集了近十万人。
大战一结束,卫朔就与麾下幕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春耕,由于使用了新式耕具,再加上马耕技术的推广,使得近万青壮辽民竟然开垦了超过八百万亩土地。
根据卫朔和众人商量好的计划,所有辽民都将被安置在地广人稀的辽南、辽东。此时的辽南、辽东根本没有多少人,只有西安平一个县城,很多地方都是无主荒地,区区七八万人口轻轻松松就消化掉了,也省去了‘打土豪’的麻烦。
在这里推行均田制,卫朔一点儿也不担心受到阻力。在安置迁民的一、两个月中卫朔与麾下最重要的就是统计户籍、丈量土地。
经过统计,在辽东卫朔麾下聚集了一万七千余户,共七万两千余人。这里面还包括从带方、乐浪迁徙来的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从辽东西部自发逃过来的流民。卫朔看着手上的统计数据,不禁有些欲哭无泪。
整个辽南的总人口甚至比不上徐州辖下的一个县的人口多,要知道这可是辽地两个郡外加一个县的总人口。就这还要算上从幽州各地逃难而来的流民,要不然真不知会有多惨。
到了五月左右,随着各地的丈量统计和安置都完成的差不多了,卫朔准备在辽南实行均田制。官府招募流民到南边开荒的消息,一下子在西安平内传扬开来。大量聚集在此地的流民顿时像炸了锅一般,纷纷聚集在县府门口打探消息。
“大郎,大郎,快带我去看看!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县城内一个破落的房屋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从屋内探出身子,直朝门外喊道。
一个年轻汉子闻声,从外面匆匆跑了回来,边跑最终边喊道:“阿爹,县府门口都张贴了告示!怕我等看不懂,官府还专门派人在一边宣读,现在正有许多人聚集在县府门口听讲呢!我这不是担心阿爹着急,特意回来叫您了吗?”
年轻汉子说完,忙上前搀扶住出门的老者,两人便要出去看那告示。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个老婆子,开口道:“我说老头子,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去凑什么热闹?!让咱家大郎去听听不就得了?万一人多挤着碰着你了,咋办?”
那老者回头瞪了自家老婆子一眼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幕民分田乃是关系到我等庶民生死存亡的大事,作为家主我若不亲眼看一看如何能放下心来?”
“哎呀,爹,娘你们就别争了,再晚一会儿,说不定官府就讲完了!”老婆子还没说什么,旁边的年轻汉子却等不急了。
老者一想起告示的事,就熄了与自家婆娘争吵的心思,在儿子的陪伴下疾步朝县府走去。当老者与儿子赶到的时候,县府门口已聚集了大量前来打探消息的流民。因为来晚了,老者一边听还一边向周围的人打探前面的内容。
“官府说了,每户人家至少分三百亩荒地,耕马一匹,还有一套新式耕具!除了田地外,马匹、耕具都算是官府借给我们的,等秋收之后,各家根据收成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偿还。当然了,不是一定要今年全部偿还,如果今年收成不是很好,债务还可以往后延迟三到五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没什么好说的!官府既然肯借给我们马匹与耕具,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老朽只关心官府规定的税赋是多少?”老者不关心还债的事,他只担心官府收取过多的赋税。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