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力挽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南书香门第,就凭如今重武轻文的现状,满东京除了赵家谁还会举办诗会?”
正交谈着,赵家三郎赵炅也到了,与众人寒暄毕,一面容清秀的女子来到画舫中央弹琴,琴声如流水淙淙,令人陶醉。
孔仁翰忍不住道:“好家伙,赵三郎真舍得花钱,居然请来了都知郑氏。还有那琴,如果我没认错,那是玄宗开元年间的‘九霄环佩’,音色极佳。”
“这郑都知有四十岁了罢?”
“没错,都知在妓坊就像宰相在朝堂,你见过二三十岁的宰相么?全京城也就十几个都知。都知和花魁头牌可是有大大不同,要十分精通诗赋音律,一般嘛,不年轻,也不好看。”
一曲毕,众人皆低声赞叹。赵炅笑道:“今日能请诸公来这汴河之上的小小画舫一聚,是赵某之幸。此处虽非睢园兰亭,也无流觞曲水,但有这汴河波涛,春风和煦,加之诸公诗才,却也不失为一件雅事。”
“今日在这画舫上连赵某在内共三十二人,在下准备了蓝、绿、红三种彩笺,分别为三十二张,十六张,和八张,每张的左上角都有诗题,拿到相同诗题的为对手。三轮题目,每次各有一半人进入下一轮,对于最后获胜的四人,赵某准备了些文房四宝,若不嫌弃,便请诸公拿回去赏玩。题目都是现写的,韵脚压题目最后一个字。今日以诗会友,大家只以表字和诗号相称,不问长幼尊卑,也不论朝政。”
侍女将蓝色彩笺分发给众人,孔仁翰拿着彩笺反复看了,道:“这纸真不错。洪兄,你是第一次参加赵府的诗会罢?”
“是。”
“我也是第一次。你看这题目——桃花,有些俗套,写烂了的。你的题目是什么?”
洪毅将彩笺给他看,孔仁翰道:“玉门关?洪兄,这可不太好写啊,要不我们换换?”
洪毅知他是为自己考虑,认为自己是扬州人,未见过边塞风光,他微微一笑道:“多谢孔兄好意,既然拿到题目,洪某打算尽力一试。”
孔仁翰点头:“彩笺只有这一张,时间是一炷香,快到了我提醒你。”
一炷香的时间到了,侍女将彩笺收起,由一人念出,众人点评,共选出十六首诗,将诗笺一一夹在画舫两侧的细绳上,微风吹拂,溢彩流光。
洪毅和孔仁翰都过了第一轮,第二轮毕,两人都又被选中,不禁对彼此有了一丝钦佩,已经有人在低声议论:“洪毅是谁?从来没听说过。”
孔仁翰忍不住道:“洪兄文笔甚佳,让在下不敢小觑。”
洪毅也微笑道:“彼此彼此。”
第二轮毕,赵炅在写第三轮的题目,几个美貌女子来到中央歌舞助兴。洪毅坐得靠后几乎看不见,便将目光投向画舫外的湖光山色。
正观赏着,忽然,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在看画舫两侧的诗词,时而低声吟诵,时而推敲字句,从船头走到船尾,来到洪毅二人身边。这画舫上除了赵炅,也就是他和这位少年没有被轻歌曼舞所吸引。
那少年身材高挑,着湖蓝色圆领襕衫,头戴幞头,容貌俊美,肤若凝脂,好似清风霁月,又如巍山玉松。自隋唐已降,男子多以英武刚健为美,而他却仿佛是魏晋南朝的一曲遗响,令人梦忆建安风骨、名士风流,又如美玉掉落尘埃,显得与这浊世格格不入。
洪毅吃了一惊,这样的人物他居然一直没有发现,孔仁翰也未曾介绍。
那少年在专心看诗,洪毅心里觉得不便打扰,却又忍不住上前,问道:“阁下是在欣赏这些诗词吗?”
那少年有些惊讶,转身向洪毅拱手道:“正是。”
洪毅还礼道:“小生洪毅,年十八岁,扬州人氏,不知郎君尊姓大名?是否也是第一次参加诗会?”
那少年温和一笑:“在下姓张,名佑良,东京人,与郎君同龄。今日前来并非是参加诗会,而是受主人之托,来看看这些才子的诗词。”
洪毅听了疑云更大,如此温润如玉的少年,他的主人又是何方高人?
张佑良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道:“在下是赵娘子身边内侍,娘子不便前来,派在下选几首好诗抄录,送与她一观。”
洪毅听了十分欣喜:“娘子也来了吗?”
“是,就在不远处的湖心亭,一会儿有人划船来取诗。”
眼见舞姬散去,侍女已经在发放红色彩笺,他低声向张佑良问道:“若席间有人笔落惊风雨,娘子是否会亲临?”
张佑良一挑眉,温文一笑:“未尝不可。”
洪毅回到桌旁,彩笺已放在案上。赵炅身旁的源义廉问:“这次压什么韵?”
赵炅对一旁研磨的侍女道:“你随便说一个字。”
侍女愣了一下,看此处高朋满座,便说了个“人”字,赵炅点头道:“就以‘人’为韵。”
王冀看了看手中的彩笺:“谁的题目是‘霓裳羽衣舞’?”
洪毅起身答道:“我与郎君一样。”
王冀也不接话,向着赵炅玩笑道:“我说老三,你是故意的罢?我第一轮的题目是相扑,第二轮是打马球,第三轮是霓裳羽衣舞。今日写得诗传出去,他人倒要认为王某平日里只好玩乐,若是陛下知道了,恐怕要把我羽林军郎将一职给撤了,届时我可要找你二哥评评理。”
赵炅笑道:“冤枉啊,题目都是随机发的,我可没有故意为难你。”
源义廉问道:“这位便是洪郎君罢?刚刚有幸拜读郎君诗作,文采斐然,可谓上佳。文希,你这次遇到对手了。”
王冀转头向洪毅颔首道:“洪兄不必多礼,快请坐,今日大家在此欢聚,本就散漫些好。”他顿了顿又道:“洪兄是第一次来罢?如此诗才,过去尽然未曾发现。”
洪毅道:“王兄谬赞了。小生扬州人氏,几日前刚到东京。”
王冀有些好奇:“恕王某无礼,敢问令尊令堂大人安好?
洪毅知道这是在打探他的家世,至于他真正的家世自然不能说,若是胡诌一个官职,又怕被人识破。赵炅见他有些犹豫,圆场道:“文希,你这就不对了,今日以诗会友,不论其他,常言道,英雄不问出身。”
王冀歉意地笑了笑:“是王某鲁莽了,还请洪兄原谅。”
洪毅道:“王兄言重了,无妨。”
源义廉也问道:“谁的题目是‘秋风’?”
孔仁翰道:“是我。”
赵炅忍不住拍手:“文希,子仁,今日你们二位可都碰到厉害的对手了,这两位郎君的诗适才诸公都听过,可谓‘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源义廉爽朗一笑:“就是要棋逢对手才好。”
洪毅见王冀儒雅大方,源义廉爽朗洒脱,心中也想一较高下,再加上想用这首诗见赵娘子一面,势必要全力以赴。他摸了一下手上的玉扳指,对着彩笺熟虑良久,等香快燃尽时提笔一挥而就。待人将八首诗一一念出,念到洪毅的诗时,在坐之人皆忍不住喝彩。
源义廉打趣道:“王大才子,你这次可输了。洪兄表面写霓裳羽衣舞,实则是写人啊。这书中的舞姬倾国倾城,与才子以一玉扳指订情,又资助才子高中,可谓一往情深。”
赵炅也道:“文希兄文笔不俗,只是这次遇到了后起之秀才落了下风。”
王冀一摆手道:“输了便是输了,不用找什么理由,我不是心胸狭隘之人,输于此君,心服口服。”
洪毅和孔仁翰皆得文房四宝,源义廉问:“孔兄以仁为辈分,可是孔夫子之后?”
孔仁翰道:“是,在下邹县人氏,幸与夫子同宗,只是才疏学浅,不敢轻易提及祖先。”
洪毅十分惊讶:“你居然是——”
孔仁翰拉了一下他的袖子,顺带使个眼色,低声道:“我是旁支,不值钱的,真正继承香火的只有嫡系那几个人。族里到有几个做官的,只是官不大,名气也不大。”
画舫上,众人谈笑作乐,有投壶的,有讨论诗文的,有饮酒划拳的,有和妓女调情的,好不热闹。孔仁翰正和几个人激烈讨论着刚才写的诗,逐字推敲,洪毅在一旁听着,却心不在焉。
忽然,一人来到他身边,洪毅抬头一看,连忙起身。
张佑良向他微微一笑:“郎君,赵娘子有请。”
“孝武帝,金陵人也,姓赵,讳柔,晋太尉赵元之后,烈帝幼女,母明宪皇后柴氏。明宪皇后尝梦日入怀,遂产帝,满室异香,鹤绕梁三日不绝,左右皆曰:‘贵不可言。’时烈帝与梁军战于中原,大胜,喜曰:‘此子助吾。’及十余岁,姿容美甚,名动一时,与周太子善。帝少机警,有权数,喜怒不形于色,善下人,好结交豪侠,常资寒士,其意谦,士人皆归附。”——《宋史·孝武帝本纪》
江南书香门第,就凭如今重武轻文的现状,满东京除了赵家谁还会举办诗会?”
正交谈着,赵家三郎赵炅也到了,与众人寒暄毕,一面容清秀的女子来到画舫中央弹琴,琴声如流水淙淙,令人陶醉。
孔仁翰忍不住道:“好家伙,赵三郎真舍得花钱,居然请来了都知郑氏。还有那琴,如果我没认错,那是玄宗开元年间的‘九霄环佩’,音色极佳。”
“这郑都知有四十岁了罢?”
“没错,都知在妓坊就像宰相在朝堂,你见过二三十岁的宰相么?全京城也就十几个都知。都知和花魁头牌可是有大大不同,要十分精通诗赋音律,一般嘛,不年轻,也不好看。”
一曲毕,众人皆低声赞叹。赵炅笑道:“今日能请诸公来这汴河之上的小小画舫一聚,是赵某之幸。此处虽非睢园兰亭,也无流觞曲水,但有这汴河波涛,春风和煦,加之诸公诗才,却也不失为一件雅事。”
“今日在这画舫上连赵某在内共三十二人,在下准备了蓝、绿、红三种彩笺,分别为三十二张,十六张,和八张,每张的左上角都有诗题,拿到相同诗题的为对手。三轮题目,每次各有一半人进入下一轮,对于最后获胜的四人,赵某准备了些文房四宝,若不嫌弃,便请诸公拿回去赏玩。题目都是现写的,韵脚压题目最后一个字。今日以诗会友,大家只以表字和诗号相称,不问长幼尊卑,也不论朝政。”
侍女将蓝色彩笺分发给众人,孔仁翰拿着彩笺反复看了,道:“这纸真不错。洪兄,你是第一次参加赵府的诗会罢?”
“是。”
“我也是第一次。你看这题目——桃花,有些俗套,写烂了的。你的题目是什么?”
洪毅将彩笺给他看,孔仁翰道:“玉门关?洪兄,这可不太好写啊,要不我们换换?”
洪毅知他是为自己考虑,认为自己是扬州人,未见过边塞风光,他微微一笑道:“多谢孔兄好意,既然拿到题目,洪某打算尽力一试。”
孔仁翰点头:“彩笺只有这一张,时间是一炷香,快到了我提醒你。”
一炷香的时间到了,侍女将彩笺收起,由一人念出,众人点评,共选出十六首诗,将诗笺一一夹在画舫两侧的细绳上,微风吹拂,溢彩流光。
洪毅和孔仁翰都过了第一轮,第二轮毕,两人都又被选中,不禁对彼此有了一丝钦佩,已经有人在低声议论:“洪毅是谁?从来没听说过。”
孔仁翰忍不住道:“洪兄文笔甚佳,让在下不敢小觑。”
洪毅也微笑道:“彼此彼此。”
第二轮毕,赵炅在写第三轮的题目,几个美貌女子来到中央歌舞助兴。洪毅坐得靠后几乎看不见,便将目光投向画舫外的湖光山色。
正观赏着,忽然,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在看画舫两侧的诗词,时而低声吟诵,时而推敲字句,从船头走到船尾,来到洪毅二人身边。这画舫上除了赵炅,也就是他和这位少年没有被轻歌曼舞所吸引。
那少年身材高挑,着湖蓝色圆领襕衫,头戴幞头,容貌俊美,肤若凝脂,好似清风霁月,又如巍山玉松。自隋唐已降,男子多以英武刚健为美,而他却仿佛是魏晋南朝的一曲遗响,令人梦忆建安风骨、名士风流,又如美玉掉落尘埃,显得与这浊世格格不入。
洪毅吃了一惊,这样的人物他居然一直没有发现,孔仁翰也未曾介绍。
那少年在专心看诗,洪毅心里觉得不便打扰,却又忍不住上前,问道:“阁下是在欣赏这些诗词吗?”
那少年有些惊讶,转身向洪毅拱手道:“正是。”
洪毅还礼道:“小生洪毅,年十八岁,扬州人氏,不知郎君尊姓大名?是否也是第一次参加诗会?”
那少年温和一笑:“在下姓张,名佑良,东京人,与郎君同龄。今日前来并非是参加诗会,而是受主人之托,来看看这些才子的诗词。”
洪毅听了疑云更大,如此温润如玉的少年,他的主人又是何方高人?
张佑良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道:“在下是赵娘子身边内侍,娘子不便前来,派在下选几首好诗抄录,送与她一观。”
洪毅听了十分欣喜:“娘子也来了吗?”
“是,就在不远处的湖心亭,一会儿有人划船来取诗。”
眼见舞姬散去,侍女已经在发放红色彩笺,他低声向张佑良问道:“若席间有人笔落惊风雨,娘子是否会亲临?”
张佑良一挑眉,温文一笑:“未尝不可。”
洪毅回到桌旁,彩笺已放在案上。赵炅身旁的源义廉问:“这次压什么韵?”
赵炅对一旁研磨的侍女道:“你随便说一个字。”
侍女愣了一下,看此处高朋满座,便说了个“人”字,赵炅点头道:“就以‘人’为韵。”
王冀看了看手中的彩笺:“谁的题目是‘霓裳羽衣舞’?”
洪毅起身答道:“我与郎君一样。”
王冀也不接话,向着赵炅玩笑道:“我说老三,你是故意的罢?我第一轮的题目是相扑,第二轮是打马球,第三轮是霓裳羽衣舞。今日写得诗传出去,他人倒要认为王某平日里只好玩乐,若是陛下知道了,恐怕要把我羽林军郎将一职给撤了,届时我可要找你二哥评评理。”
赵炅笑道:“冤枉啊,题目都是随机发的,我可没有故意为难你。”
源义廉问道:“这位便是洪郎君罢?刚刚有幸拜读郎君诗作,文采斐然,可谓上佳。文希,你这次遇到对手了。”
王冀转头向洪毅颔首道:“洪兄不必多礼,快请坐,今日大家在此欢聚,本就散漫些好。”他顿了顿又道:“洪兄是第一次来罢?如此诗才,过去尽然未曾发现。”
洪毅道:“王兄谬赞了。小生扬州人氏,几日前刚到东京。”
王冀有些好奇:“恕王某无礼,敢问令尊令堂大人安好?
洪毅知道这是在打探他的家世,至于他真正的家世自然不能说,若是胡诌一个官职,又怕被人识破。赵炅见他有些犹豫,圆场道:“文希,你这就不对了,今日以诗会友,不论其他,常言道,英雄不问出身。”
王冀歉意地笑了笑:“是王某鲁莽了,还请洪兄原谅。”
洪毅道:“王兄言重了,无妨。”
源义廉也问道:“谁的题目是‘秋风’?”
孔仁翰道:“是我。”
赵炅忍不住拍手:“文希,子仁,今日你们二位可都碰到厉害的对手了,这两位郎君的诗适才诸公都听过,可谓‘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源义廉爽朗一笑:“就是要棋逢对手才好。”
洪毅见王冀儒雅大方,源义廉爽朗洒脱,心中也想一较高下,再加上想用这首诗见赵娘子一面,势必要全力以赴。他摸了一下手上的玉扳指,对着彩笺熟虑良久,等香快燃尽时提笔一挥而就。待人将八首诗一一念出,念到洪毅的诗时,在坐之人皆忍不住喝彩。
源义廉打趣道:“王大才子,你这次可输了。洪兄表面写霓裳羽衣舞,实则是写人啊。这书中的舞姬倾国倾城,与才子以一玉扳指订情,又资助才子高中,可谓一往情深。”
赵炅也道:“文希兄文笔不俗,只是这次遇到了后起之秀才落了下风。”
王冀一摆手道:“输了便是输了,不用找什么理由,我不是心胸狭隘之人,输于此君,心服口服。”
洪毅和孔仁翰皆得文房四宝,源义廉问:“孔兄以仁为辈分,可是孔夫子之后?”
孔仁翰道:“是,在下邹县人氏,幸与夫子同宗,只是才疏学浅,不敢轻易提及祖先。”
洪毅十分惊讶:“你居然是——”
孔仁翰拉了一下他的袖子,顺带使个眼色,低声道:“我是旁支,不值钱的,真正继承香火的只有嫡系那几个人。族里到有几个做官的,只是官不大,名气也不大。”
画舫上,众人谈笑作乐,有投壶的,有讨论诗文的,有饮酒划拳的,有和妓女调情的,好不热闹。孔仁翰正和几个人激烈讨论着刚才写的诗,逐字推敲,洪毅在一旁听着,却心不在焉。
忽然,一人来到他身边,洪毅抬头一看,连忙起身。
张佑良向他微微一笑:“郎君,赵娘子有请。”
“孝武帝,金陵人也,姓赵,讳柔,晋太尉赵元之后,烈帝幼女,母明宪皇后柴氏。明宪皇后尝梦日入怀,遂产帝,满室异香,鹤绕梁三日不绝,左右皆曰:‘贵不可言。’时烈帝与梁军战于中原,大胜,喜曰:‘此子助吾。’及十余岁,姿容美甚,名动一时,与周太子善。帝少机警,有权数,喜怒不形于色,善下人,好结交豪侠,常资寒士,其意谦,士人皆归附。”——《宋史·孝武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