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程雪羽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云横秦岭
火车由北京经郑州转而西行,再过西安到宝鸡南下入蜀奔向蓉城。西安到蓉城中间隔着漠漠大山,未过山时我只知道途经秦岭,想象秦岭是一道高耸入云如长城般延绵的山,割断了南北气候。到了秦岭才知道自己错了。
车出西安时,天近黎明,所以这座废都的古城墙在黑暗中一闪而过。本来计划买几个泥人兵马俑送给伊玩耍,站台内却没有卖的。这里是平原,火车飞速,很快这座给过我无限想象诗意的都城被甩在了背后。
出西安,天渐渐放亮,八百里秦川在铁轨的两边展开。
乍看陕西与华北平原没太大的区别,同样是麦苗青青遍野,土地平缓的延展。待到远望时才发觉它们是不同的。远处平地时有凸起的土地,看不到凸地上有什么。同车的旅客说,那是“原”原上依旧是一块小平原,我恍然大悟。读白鹿原时不明白所谓的“原”原来如此。
前进中稀疏地看到有一些土崖下废弃的窑洞,窑边长着荒芜的青草。原来,我一直以为窑洞陕北才有,没想到陕南也会有。看看那些新起的砖木结构的瓦房,再看那些窑洞,有些光阴的苍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话确实有些意思。
未注意是那一刻,平原突然变窄了,隐约的看到了远山的影子。火车逶迤的驶向那些山,而后迅速的一头扎进了山里。
我心里疑惑,是秦岭到了吗?有人说,秦岭还远着呢,车还没到宝鸡呢?
宝鸡我知道,史书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发生地。刘邦兴汉于蜀,蜀地是他由衰专强盛的地方,因为蜀于三秦一山之隔。他被封蜀地后,采取了张良计,在陈仓(宝鸡)之战打败章邯得关中。控关中既可以拒诸侯于函谷关外,可出关扩展军事,秦统一中国也是以此先得蜀地,而后灭楚。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也点明蜀与三秦之地地关联,得巴蜀再得三秦,天下当在掌控之中了。所以,宝鸡是蜀与三秦之间很重要军事要地。
此时,我无意那些历史风云中的故事,自己只是个贪看风景的行路人。不说历史,不说感慨,还是把目光探出窗外,去看看那些山吧。
有人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广东不知道钱少。”
我要说:“不入蜀不知道山高。”
我从小生活在北方平原上,基本上没见过山。后来,天地南北的虽看过一些山,但是那些山都是一闪即过。当车行到山里的时候,我惊诧了——山连着山,山围着山,山牵着山,远近眺望,茫茫的尽是山。
以前读书,读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之类的句子总是抽象的想象。如今,山就在窗外,清幽幽的不见一个人,只有绿色如泼墨的山水图画一样展现视野所到之处。酣畅淋漓的绿色从缓慢的山坡到巍巍山顶,无处不是绿色,无处不是山色妖娆。
近看有的如端庄如淑女绿色着身妩媚多姿,有的露出斧劈刀砍的悬崖如北方汉子的裸露出古铜肌肤,有的山峰平缓如一个侧卧的睡佛;远看群山如万马奔腾,也如草原上的羊群在幽静的吃草。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漠漠大山里有好多山里人家。他们的房子建在山脚或山腰,离水源不远的地方,土石结构,青瓦为顶,没有围墙,非常简朴。彼此相隔很远,很多都是孤零零的在一处,也有在一块小平原上群居的。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条小路,通向大路,而这些大路或许是通向市镇吧。每个小屋都有一个雷达接收器,应该是接收电视节目的吧。寂寂的山居生涯于游者来说或许是清幽美妙的,但是想想山里交通,人们或许是清贫的,也是寂寞的。或许这里的人们都习惯了这种寂寞,而后世世代代都甘于了这种寂寞。
据说,入蜀的铁道要穿过一百多个或长或短的隧道,我没细数无从计算,只觉得自己始终在忽明忽暗里行走。火车好像在追逐着绿色行走,有时在山谷,有时在山腰,有时在山顶飞渡。过秦岭的时候,火车就在山顶,看远山烟云环绕,低头向下望深渊绝谷。
车是顺着不知名的一条河行走的,开始是清澈见底的小溪,行了几百里后诸流交汇形成一个宽阔的河面。河面上有零落的筏子,也有挖沙船,最后见到了载客的渡轮。铁轨逐河而修是符合科学道理的,水流经的地方应有广阔的山隙,水涌出山的路也应该是到捷径。并且,山里人家居住也是在有水的地方,市镇也往往靠水而建。铁路本就是要贯穿市镇的,所以暗合了河流流向。
在山里我还见到了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修长的木板远看如架在空中无物相托,如电影神话里的登仙路,令我惊叹不已。另外,还见到了类似恒山悬空寺的寺院,鬼斧神工般依山而建,色彩鲜明的沉在绿色的群山里。
车至绵阳时地面开阔了,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大概这是成都平原了。平原上布满了成熟的菜子,连绵不断,人家由稀疏变得稠密。又行一个多小时,车到了蓉城。蓉城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入蜀山高,韩愈的诗里有“云横秦岭”一词,李白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话。我以为天下的行路难,何止蜀路?路艰难与否,还是看走路人的心境,若以情趣看路天涯咫尺,若无心咫尺也是天涯畏途。蜀路于我来说是“归”所以自有一番天高云阔。
2、蓉城印象
坐在春熙路的长椅上,还没有离开蓉城,我就开始计算回来的日期了。
戊戌年四月末,我乘着如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火车,跨过经纬,穿越了重峦叠嶂的崇山峻岭走近蓉城,不是诸葛亮的武候祠、杜甫的草堂、都江堰胜景、三星堆的招引,而是那脉脉温情——我的爱。
当我拖着行李箱走出车站时,扑入眼帘的是那种碧玉般的颜色。随后,我看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系的女子,巧笑留嫣的站在站前快餐的门口。那熟悉的笑容、婷婷玉立的身姿让蓉城最初的印象,荡漾起流水般叮咚音韵。
上了出租车,我打量这个城市,整个城都淹没在绿色里了,一排排绿树茂盛的生长如列队的军人整齐。
蓉城,天府第一城,虽然我是初来,意象里我们不过是故人重逢。
对蓉城我是熟悉的。伊的介绍,还有读来的各种介绍,虽是初来,但是对它可以如数家珍的一样了如指掌。所以,游走在这个城地名胜之处,握着雕栏玉砌如握故人的手,没有惊奇,只有淡定安然的温暖;徜徉在繁华如锦的街道上,没有惊艳的迷失,似乎在这里我已经走了千百次,梦里的如眼前的。
游走蓉城宛如顺着记忆的河流漂游。似乎我前世是锦江底的一块卵石,在江底沉睡千年后,投胎他乡幻化为人形。眼下的我不过是顺着前世记忆的脉略走过那些街道,走过那些风景,一切都如旧地重游而已。
在蓉城里越走这种感觉越重。
蓉城是我前世的家园,在今生我一番沧桑苍凉后,它让我重回这里。我从一座城游走进入另一座城,不停的奔波,可是它们对我来说不过是一座座空城。我走到那里都是漂泊,只有到了它的怀抱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蓉城于我浸染着乡土的色彩。那曼妙街道、徐徐而行的路人令我感到安心,走在那方土地上如走故乡的小径,窜入鼻孔里的是梦里故乡的味道。我模糊了故乡特定的色彩,一个人是有两个乡土的,一个是有亲情的故乡,一方是有爱情故乡。站在这个城的街道上,我知道自己只是从一个故乡走进另一个故乡。
在蓉城我没随着蜂拥的人流游览太多的名胜古迹。
名胜是对于游客来说的,匆忙的行走,走马观花的看,而我不是游人;古迹多的是苍凉的凭吊,伊人在侧,我的心境如花怒放,没有那么多的孤寂感怀。更主要的是这些地方我有一辈子时光慢慢欣赏,不急在一时。我更愿意慢悠悠的散步在街头巷尾,看看锦江的水,听听梧桐树下的风声,和身边的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随便聊聊。
或许,遇到一个人,遇到一座城。
还没有离开蓉城,我就开始想念蓉城了。
想念锦里的小吃;想念武候祠里的高高松柏、绿色葱郁的樟树;想念川师里的粗粗的法国梧桐;想念青羊宫里的诸多的仙长、悠扬的钟声;想念琴台路古色古香的建筑;想念合江亭上的清风徐徐;想念廊桥上的远望;想念人潮如涌的春熙路;想念遍布街道的小吃;想念伴我游走的人儿,想她的笑、她的颦,她纤纤玉指上的温度。
或许,归宿并非某个城,可以归宿的只是心。
3、漫步武候祠
到蓉城的第二天,伊问我到那里走走?我说,去拜会一下老乡——孔明先生。
诸葛孔明琅琊人,琅琊即山东临沂的古名,也就是老区沂蒙。琅琊是个颇出名人的地方,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魏晋时期的名震朝野的王谢二族的王家被称为琅琊王家。
孔明先生少年丧父,与弟弟随叔父诸葛玄去了南阳,后辅佐爱哭的刘备争夺天下入蜀。
他与我同是鲁人,又都扎根于蓉城,去拜拜他的神灵当是联谊。乡里之好,虽过千年亦觉亲切。
武候祠具体位置,据杜二诗里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我想应该在蓉城郊外吧。我们乘公交不久就到了,我感觉怪怪的,但随即一想了然了,千年来蓉城不知道扩展了多少倍,我还以杜二的地图寻找,傻到家了。
下车,看到有轩昂门庭,朱红围墙的宅院,知道这是武候祠了。在中国关于帝王将相的古建筑都是这般样子,朱红显得肃穆,也有一种距离感,京城那些皇家园林、亲王庭院皆是如此。
入门时,恰遇到几个穿汉服的年轻人。长袍宽袖,金丝滚边的男装;纱衣透红,迎风而舞的女装。伊说,穿这样的服装应该很凉爽。我说,我穿上肯定像个土财主。在这一心兴复汉室的武候祠前看到峨冠博带的汉服,令人遥念羽扇纶巾的三国时代。
至门前,抬头看匾:“汉昭烈庙”君臣一体的庙堂,人称武候祠而不称昭烈庙,自是由来名位输功烈。这其中的典故我们是知道的,所以一闪既过,进入门里。
门内松柏耸然,左右有唐、明碑,其中一块是柳公绰书,旁边注释柳公绰为柳公权的哥哥(名人效应呵)。说此碑文章、书法、勒文皆出名家之手,号称三绝碑。我和伊笑说,我们搬走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过庭院穿二门进入正殿,殿中塑刘关张三兄弟塑像栩栩如生。老大刘备居中,老二、老三分在左右。在关张二人的殿里陪的有关平、张苞等人,还有给关羽扛大刀的周仓。刘备的陪者不是他的阿斗,而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湛。阿斗是标准的虎父犬子,但是到了他儿子这里却有点隔代遗传了。当魏兵兵临城下时,阿斗同志要出城门投降,刘湛自刎殉国。蜀人怜其刚烈,恶阿斗的乐不思蜀,于是不塑阿斗像,而让刘湛陪着他爷爷。
殿前庭两侧有两廊内塑蜀国文武百官,这些人物都很熟悉,因为三国演义中都曾出场。不过,这些文武百官尽是须发苍苍之辈。我们观看时说:“蜀之亡就此注定的。”这些人物都是刘备、诸葛同辈中人,到后主时期这些人物已经廉颇老矣。并且,那时蜀国并无少年英才出现,一个姜维难独撑大局。蜀国青黄不接时,而魏英才辈出。蜀国被势如破竹的攻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才储备不足,而这个过错诸葛亮恐怕难辞其咎的。所以,进诸葛亮殿时心情有些复杂。
孔明先生羽扇纶巾、神态儒雅安逸地坐在正殿上,一派名相风范。三国演义中说,得卧龙凤雏一人就能得天下,可是刘备得了二人却依旧屈居西南。可见,得天下并不是全靠智谋,天时地利人和都是重要的。另外,曹阿瞒、孙仲谋二人也不是吃素的,那是个豪杰蜂拥而出,瑜亮并存的时代。
但是,纵观全局诸葛亮确实了不起,刘备能够空手套白狼,从一个皮包公司发展到分疆裂土的一代帝王,诸葛亮功不可没。他助刘备之时,应该说那个时候他能审时度势,把天下形式分析的非常准确。只不过,后期诸葛亮失误太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太迷信自己的能力了。
从另个角度而看:刘备死后,诸葛号令蜀国,阿斗不过是个象征而已。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的时候那些话,无形中透露出诸葛亮权势之重,能够颠覆整个蜀国。当然,应该说诸葛亮无心颠覆蜀国,也没有篡权夺位的意图。后期的诸葛亮每日都在想的是恢复大汉,各种权力不舍的放一放,提拔一下后辈英才,培养出了一个姜维,但是独木难撑大厦之倾。就当时而论,忠固然是好,他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无意中确造成了蜀国少年英才空无,他死后蜀国很快就翘辫子了。
蜀国,成于诸葛,亡于诸葛。
罗贯中是个天生的媒体炒作人物,他把诸葛亮塑造的神神道道的,呼风唤雨宛如神仙,牛的能赶上封神榜里的人物了。但是,就是这样神的人物,最后也不禁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诸葛亮旁边两个偏殿里是他的儿孙诸葛瞻和诸葛尚。这两个也是虎父犬子犬孙,有勇无谋之辈。我看孔明先生跟刘备一样,都不是合格的父亲,并且阿斗不成材诸葛亮也要负三分责任,谁让他是阿斗的仲父呢。
但是,诸葛亮哪怕有千般的错,其忠义也足以让千百前来的人敬重。在武候祠过厅一侧有岳武穆手书诸葛亮的出师表,说是从河南汤阴岳王庙拓印来的。纵横淋漓的书法,忠义的精神,二者是相通的。对着披肝沥胆的文字,遥想当年的诸葛,无论胜负败亡都令人感到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这个文字不说其忠义,就以散文的角度看也是足以传千古的散文。难怪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过秦岭时,曾无意中想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实属不易。关二大意失荆州后,蜀伐魏没有其他的通道,只能穿越群山。漠漠大山千万重,没有一片孤胆、一片至诚忠义,绝难跨过群山。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在诸葛亮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过武侯正殿,后面是三义庙。那里磕头下拜的人很多。那一天是四月五日,据说是关公的诞辰日子,服务人员跟我们解释,说应该上一柱香。我俩笑,原来解释是为了兜售香火。虽然我们不信神鬼之说,但对关公这样的人还是敬佩,分别念念有词的拜了拜。具体许什么愿,只有天知地知神知她知我知了。
三义庙后面还有结义楼、戏楼,我们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整个武候祠中轴线上的建筑就算走完了。过桃园时,我们说三义庙、结义楼等应该建在这里,名副其实呵。与桃园毗邻的还有其他一些庭院,不过都零碎,没什么好看的。后来,去了毗邻武候祠的惠陵——刘备墓,没什么建筑,只有一个高高的土坟,据说里面埋着刘备和他的几个夫人。面对这些,没有什么感叹,也没有怀古幽思,我们一路言笑的进去,围着坟走了一圈,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又到了出口。
武候祠内除了主殿之前,其他的地方松柏并不多,多的是樟树。樟树的木头是做衣橱的好材料,也可入药煮水有消炎正骨的作用。我揉碎了一片樟树叶,放到伊的鼻子前,一股药材味道扑鼻而来。伊嬉笑着逗趣说,让我来这里当清洁工扫尽所有樟树叶贩到北方,或者夜间伐一棵樟树弄到北方,是发家致富的门径之一。
我们在巴蜀文物陈列馆旁边花架下面休息,阳光穿过樟树的枝叶斑驳的泻在地上,伊靠着花架眯眼打盹儿小憩,睡的样子娇娇的。时间真快啊,已是下午时分,希望它停住,让我们在永恒里一路言笑的奔跑。
4、温读伊的旧时光
川师在蓉城狮子山山麓,是伊的母校,她已多年不曾回去了。
来蓉城前我就有心去川师走一走,所以伊一提议我立即四肢朝天的拥护。在春熙路站牌前等车的时候,伊说38路直到校门。我随意看看途经的地方。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38路不过川师。伊笑着说,怎么可能?看后眉尖紧蹙郁闷的信了。我说47路区间到,正说着看到带47字符的车过来了,便匆忙上车。哪知,车刚过川大竟然说到终点站了,一问才知道上错了车,上的是47路,我们笑,而后打了一辆“摩的”
摩的是北方人对摩托三轮的称呼,蓉城人叫它耙耳朵,很生动有趣的名字。在北方城市里这种车在市里是被禁止的,只有城郊车辆少的地方有。那个师傅的技术不错,穿街过巷,在路口急拐弯也开的四平八稳,一路下只走捷径,直送到校门口。但是,我还是嘱咐伊以后不要坐耙耳朵,容易出事故。她顽皮的笑。
校门简朴而大方。伊说,这里原来是后校门,如今却成了正校门。过校门是斗折蛇行、起伏的斜路通向校内,路不宽,一旁有板楼顺路势而建。路起始光秃秃的在白花花的太阳下炙热,任伊的御前侍卫的我打伞遮阳。行不久转而右行有了绿荫——法国梧桐,我们放松的慢行伊为我指点着路旁建筑。
西行路转而南下前行几步又有一条通向东的小路,路途中有许多小商店,都是二层小居民楼的样子。伊说,这条路尽头有个小门通向狮子山,她们逃课时带零食呼朋唤友去山上玩耍;山上有树林、草地可以席地而坐斜靠树木聊天、看书——小说,是很好的避暑之地。路边的小居民楼是农家的住房,原来都租给那些在校偷偷同居的情侣。我们走到小路尽头,小门已经被封死,左右寻找没找到出口,伊怅然若失。
出小路继续向前走,左边有一栋惨绿色的旧楼,伊说这是她们的宿舍楼。她住二楼最里面倒数第二个窗户的204室,上铺。楼内六张床,每天晚上六位大仙开“卧谈会”到深夜,早晨放下帐子呼呼大睡。学校来查,不理他,继续梦游周公,从来不惧的。
我们看到楼下门口站着几个男生,引颈向里探望,目光焦虑急迫。女生宿舍楼不许男生进,这是许多学校通例。伊说,每到情人节这里有多情公子剧傻一样围站等待,手捧着鲜花,女生进出时大笑。我想,如果若干年前就认识伊,那些剧傻般立杆的男生群里也有一个会是我的。我不遗憾那时不认识伊,虽然错过了许多光阴,但是我追究是赶上,有何不知足的?人海里有缘的人相逢了就是幸福。
伊说,当年在楼门口就有一台电话,有一个老太太守着。每当有电话来了,老太太就扯着嗓子喊204、205——电话。那些谈恋爱的公主们就屁颠屁颠的来接电话,电话粥要是堡长了,就用哀怨的、含烟似泣的目光望着老太太,博得其软弱心肠的同情。我想,如果以一位女生宿舍下老太太的目光写一部女生宿舍下的男生们,一定好玩。多少男男女女的青春、爱情离合都在女生宿舍楼下繁华着、荒凉着,直至湮灭。
望着那座楼,我问伊进去看一眼吗?她没说话。想来,情绪是复杂的。有的地方,我们想念它却不一定要走进它,遥望一眼,那些笑声往事就能顺着记忆的河纷呈而来。朦胧是一种美,当太具体了,记忆反而要荒凉了。
我们顺着路继续向前走。伊说,当年在这条路上,有个夜深的时候有对情侣牵手而行,学生会纪检队的人在后面喊:“前面的两位同学,你们走路还是要离远一点嘛。”伊笑着说,我听后笑的要晕了。我们望着相扣的手,不约而同的说:“前面的两位同学,你们走路还是要离远一点嘛。”而后,再次大笑。
望着这条素淡路,我觉得时空恍惚。每个大学都有这样一条路,男生们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路的终点,而后在回归的途中或喜悦、或惨淡的离去。楼中的这些少女如深闺中的公主,她们也在翘首张望着自己的白马王子能够到来。她们欢天喜地的喜欢一个人,把心事藏在楼中,如一朵等待绽放的莲花。这些梦想一般都会在或许毕业时,凋零落入尘埃,然后等到若干年以后站在时光边缘一一回放,直至忘却。
路尽左行有一小桥,桥下是流水,两旁垂柳依依,有三两学生在看书。流水尽处是个操场。伊告诉我,操场旁边的楼是翻修的,原来这里破破烂烂是一些简易的类似工棚的东东。新生报名就在这里,她来报名时候看到这些破烂货,心里巴巴的凉。因此,操场得了一个雅号——风雨操场。我遥想多年以前,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挤在人群里,拿着报名表不安稳的晃着,用巴蜀方言喊着我是某某。想想就很搞笑。
折到大路上,路通北大门即原来的正门,是时天不早了,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伊说出门有卖吃的,可以祭祭五脏六腑。我们边走边看着路旁的雕塑,但是却猜不出他们是谁。我跑到雕塑后面看看人名注释,谁知却没有。伊嬉笑的说,川师老师们“高瞻远瞩”怕学生四年时光无以打发,于是塑了这些无名的塑像,让广大同学们慢慢的猜。
走了不一会到了北大门。这个门有些意思,它的造型宛如“门”字,只不过上空水泥横梁中间空有两根铁棒成z字形连接,形成对称结构。伊说,横梁连接处原来是空的,同学都说川师真穷啊,大门连修完横梁的水泥都买不起了;后来,学校在横梁中间连接了两根z字形的铁棒,于是又传出笑料,川师大门好破啊,钢筋都裸露出来了,川师大门要裸奔喽。
到大门处看到外面尘土飞扬,问讯值班的人才知过去的饭店什么都搬走了,这里成了荒废的校门。于是,我们回转,一路觅食,走过了街街巷巷,伊记忆中的餐厅及其当年校园红极一时的网吧也没了,颇有人是物非的苍茫。后来,我们在学生餐厅吃了一顿小炒,多年不吃学校饭,我们吃的津津有味。出来后,还一个劲的说,味道好极了,真实惠,一副贫下中农忆苦思甜的嘴脸。
伊指着餐厅旁边的商店说,这里曾经是食堂,卖套餐五元一份,以前懒得刷碗时就来买,当时感觉好贵的——呵,那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酒足饭饱后的我们走过伊当年停过的水池、花架、草地,看着那些红色浮萍、绿色的藤、绿荫下的亭阁,说着当年伊的事情,有言笑,有默然。说着这些时,恍惚那些情景在我梦里出现过,很熟悉。犹如宝玉见了黛玉说的:“这个妹妹我见过。”
不觉间,我们走出了校门。回望川师,那一簇簇斑驳的阳光悄然的从东转而向西,在阳光里恍惚即看到了过去的伊,也看到了我。若干年前,伊一路奔跑的走向这所学校,而后又一路奔出;恰时,北方某城也有一个男子正在一路奔跑。他们将会在某个时间的交叉路口相逢,然后一路浅笑的携手走下去。
5、摇签青羊宫
有人说,未到过武候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焉能算到过蓉城。这话令我暗暗惭愧。
那日,天从清晨就开始下雨,午时雨才了小一些。本来计划去都江堰的,但看看天已晚,只好作罢。伊说,青羊宫比较近,我们去那里吧。我问,青羊宫是什么地方?伊非常惊异的问:“你不知道?看来还是蓉城宣传力度不够。”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青羊宫。
青羊宫是一座道观,大概在春熙路以西。从春熙路上车,不久即到。下车,即看到对面一座颇有气势的牌楼——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门额上题着“青羊宫”字为金色,绿色托底。牌楼顶部以琉璃砖瓦覆盖,楼下的门宽大,两边有对联。门前有俩尊硕大的石狮子,还有一些道家标记,在一侧有收票人,初进时是俗衣人员,后来重出门照相时是一位头挽双髻、白色短衣、颔下有须的道长。
入门绕过迎门墙可以看到一座大殿——灵祖殿。不说其殿气势恢宏,就说那门前长宽可容几人的炉鼎,在其前也显得渺小。炉鼎内香火旺盛,红烛高烧,蜡泪高香的味道盈满院落。院内人头攒动,许多人烧香顶礼膜拜。我们未进殿看到大殿右一侧有个青羊宫介绍,于是停了下来。
上面说:老子在周朝时是周天子的图书馆馆长,他看到周朝廷衰弱,于是辞官西出关去隐居。出关时,遇到关令尹喜,尹喜让老子把胸中锦绣写出来,于是老子著述五千言,即道德经。老子写完书要继续西行,临走的时候对尹喜说,如果对书参修千日可到成都青羊肆寻他。后来,尹喜参透书中道德之法,到蜀中西寻老子,途中见一牧童牵一只青羊在走,于是忙来问询,牧童回答了他的问话,突然间消失了,却看见老子端坐在上。于是,尹喜就在此地建宅苦休,终得大道,白日飞升。他所建的修道之所即为青羊宫前身。简介后面还有关于老子身份的一些道家传说。
进殿里有神像,在神座旁边有有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有个法器——像个正放着的碗,旁边坐着一位面貌清癯的道长。我问道长,法器唤为何名?他说,钟。往常见到的钟都是垂吊着的,怎么这个像碗的东西也叫钟?每当有信男信女俯首参拜时,那道长就用小木锤敲一下钟。钟声悦耳悠扬,沉静中有一种可感受到却无法形容的庄严,宛如置身于清朗山林,俗尘远了、名利远了,只剩下幽静中自我的清静。声音在肃穆的殿里回荡,有如醍醐灌顶一般,确实有让俗心洗涤的感觉。殿后是一座女神像,据说是观音大士。哎,这个观音大士不是佛教如来佛祖的弟子吗?怎么又成道教里的人物了?我与伊疑惑不解。
出灵祖殿,花木葱郁,看路旁花木似乎是修剪过,不是道家无为的生长。行不远,有一大石龟驮着一方石碑,石碑正面字没注意,后面是道家谱系。我们仔细的看,看看能不能找到王重阳、全真七子,呵,在中下方竟然找到了。王喆道号重阳真人,其下方分别是马钰、丘处机等等全真七子,竟然还找到了下一代全真教掌教真人尹志平。当然,我们明知道这个尹志平和金庸小说里那个人物没一点关系,但是我们还是指着他的名字笑。
据我自己所知,王重阳创立了道教北宗,全盛于丘处机时期,并且丘处机本人会见过成吉思汗,得到元朝的支持。元灭金国后,特赐北京白云观于丘处机。
王重阳是全真教的创教祖师爷,他的功绩在于不炼丹、不求长生、清静无为的清修养性,并且他认为佛典、儒学和道家三者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所以他主张三教相通的思想。因此,他的思想对当时道教的画符、捉鬼、炼丹、求术的茅山道教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但是,可惜后来全真教和正一教合流又夹杂了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不过这是话外之题了。
过乾坤殿,后一院落绿树葱葱,花木繁盛,八卦亭隐藏其中,亭集道家建筑艺术大成,气势雄伟,镂刻精湛,亭底座四方形,木石结构,顶为圆形,亭身两层,重叠飞檐翘角,八角对八方象征着八卦各主一方。亭内画粱雕栋,全是木头钩心斗角连接,有许多柱子,每根柱上栩栩如生盘绕着金龙。迎面柱子上楹联,左边柱上:不神以为神;右边对应:无极而太极。亭内似乎供奉着太上老君的神像,依然有蒲团有法器,有清幽的钟声。亭前有一太极图,阴阳鱼意味着太极分两仪,周围是八卦图形们,再外围是子午寅卯等等十二生肖。这个亭子建的很特别,让我们流连许久。
八卦亭对着的是三清殿,是青羊宫最重要的建筑。其气势雄伟不用说的,其他诸殿如百鸟朝凤,众星捧月之式。就其殿前庭院也十分广阔,八卦亭只在院中,有合抱之势,门庭庄严肃穆,高大浑厚。门首有一联:
柱下史兴,乾坤悠久而为祖;合佛教慈悲孔门忠恕树阙先声;
道德经括,人天治乱之大源;溯群仙统驭万类生成归于太极。
我看这副对联,觉得它本身体现了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把佛教慈悲、儒学恕道和道家的无为清修融为一体。其实,就连基督教、伊斯兰教算上,诸教的最高境界都是差不多的——对天下苍生的怜悯。
三清... -->>
1、云横秦岭
火车由北京经郑州转而西行,再过西安到宝鸡南下入蜀奔向蓉城。西安到蓉城中间隔着漠漠大山,未过山时我只知道途经秦岭,想象秦岭是一道高耸入云如长城般延绵的山,割断了南北气候。到了秦岭才知道自己错了。
车出西安时,天近黎明,所以这座废都的古城墙在黑暗中一闪而过。本来计划买几个泥人兵马俑送给伊玩耍,站台内却没有卖的。这里是平原,火车飞速,很快这座给过我无限想象诗意的都城被甩在了背后。
出西安,天渐渐放亮,八百里秦川在铁轨的两边展开。
乍看陕西与华北平原没太大的区别,同样是麦苗青青遍野,土地平缓的延展。待到远望时才发觉它们是不同的。远处平地时有凸起的土地,看不到凸地上有什么。同车的旅客说,那是“原”原上依旧是一块小平原,我恍然大悟。读白鹿原时不明白所谓的“原”原来如此。
前进中稀疏地看到有一些土崖下废弃的窑洞,窑边长着荒芜的青草。原来,我一直以为窑洞陕北才有,没想到陕南也会有。看看那些新起的砖木结构的瓦房,再看那些窑洞,有些光阴的苍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话确实有些意思。
未注意是那一刻,平原突然变窄了,隐约的看到了远山的影子。火车逶迤的驶向那些山,而后迅速的一头扎进了山里。
我心里疑惑,是秦岭到了吗?有人说,秦岭还远着呢,车还没到宝鸡呢?
宝鸡我知道,史书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发生地。刘邦兴汉于蜀,蜀地是他由衰专强盛的地方,因为蜀于三秦一山之隔。他被封蜀地后,采取了张良计,在陈仓(宝鸡)之战打败章邯得关中。控关中既可以拒诸侯于函谷关外,可出关扩展军事,秦统一中国也是以此先得蜀地,而后灭楚。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也点明蜀与三秦之地地关联,得巴蜀再得三秦,天下当在掌控之中了。所以,宝鸡是蜀与三秦之间很重要军事要地。
此时,我无意那些历史风云中的故事,自己只是个贪看风景的行路人。不说历史,不说感慨,还是把目光探出窗外,去看看那些山吧。
有人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广东不知道钱少。”
我要说:“不入蜀不知道山高。”
我从小生活在北方平原上,基本上没见过山。后来,天地南北的虽看过一些山,但是那些山都是一闪即过。当车行到山里的时候,我惊诧了——山连着山,山围着山,山牵着山,远近眺望,茫茫的尽是山。
以前读书,读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之类的句子总是抽象的想象。如今,山就在窗外,清幽幽的不见一个人,只有绿色如泼墨的山水图画一样展现视野所到之处。酣畅淋漓的绿色从缓慢的山坡到巍巍山顶,无处不是绿色,无处不是山色妖娆。
近看有的如端庄如淑女绿色着身妩媚多姿,有的露出斧劈刀砍的悬崖如北方汉子的裸露出古铜肌肤,有的山峰平缓如一个侧卧的睡佛;远看群山如万马奔腾,也如草原上的羊群在幽静的吃草。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漠漠大山里有好多山里人家。他们的房子建在山脚或山腰,离水源不远的地方,土石结构,青瓦为顶,没有围墙,非常简朴。彼此相隔很远,很多都是孤零零的在一处,也有在一块小平原上群居的。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条小路,通向大路,而这些大路或许是通向市镇吧。每个小屋都有一个雷达接收器,应该是接收电视节目的吧。寂寂的山居生涯于游者来说或许是清幽美妙的,但是想想山里交通,人们或许是清贫的,也是寂寞的。或许这里的人们都习惯了这种寂寞,而后世世代代都甘于了这种寂寞。
据说,入蜀的铁道要穿过一百多个或长或短的隧道,我没细数无从计算,只觉得自己始终在忽明忽暗里行走。火车好像在追逐着绿色行走,有时在山谷,有时在山腰,有时在山顶飞渡。过秦岭的时候,火车就在山顶,看远山烟云环绕,低头向下望深渊绝谷。
车是顺着不知名的一条河行走的,开始是清澈见底的小溪,行了几百里后诸流交汇形成一个宽阔的河面。河面上有零落的筏子,也有挖沙船,最后见到了载客的渡轮。铁轨逐河而修是符合科学道理的,水流经的地方应有广阔的山隙,水涌出山的路也应该是到捷径。并且,山里人家居住也是在有水的地方,市镇也往往靠水而建。铁路本就是要贯穿市镇的,所以暗合了河流流向。
在山里我还见到了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修长的木板远看如架在空中无物相托,如电影神话里的登仙路,令我惊叹不已。另外,还见到了类似恒山悬空寺的寺院,鬼斧神工般依山而建,色彩鲜明的沉在绿色的群山里。
车至绵阳时地面开阔了,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大概这是成都平原了。平原上布满了成熟的菜子,连绵不断,人家由稀疏变得稠密。又行一个多小时,车到了蓉城。蓉城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入蜀山高,韩愈的诗里有“云横秦岭”一词,李白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话。我以为天下的行路难,何止蜀路?路艰难与否,还是看走路人的心境,若以情趣看路天涯咫尺,若无心咫尺也是天涯畏途。蜀路于我来说是“归”所以自有一番天高云阔。
2、蓉城印象
坐在春熙路的长椅上,还没有离开蓉城,我就开始计算回来的日期了。
戊戌年四月末,我乘着如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火车,跨过经纬,穿越了重峦叠嶂的崇山峻岭走近蓉城,不是诸葛亮的武候祠、杜甫的草堂、都江堰胜景、三星堆的招引,而是那脉脉温情——我的爱。
当我拖着行李箱走出车站时,扑入眼帘的是那种碧玉般的颜色。随后,我看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系的女子,巧笑留嫣的站在站前快餐的门口。那熟悉的笑容、婷婷玉立的身姿让蓉城最初的印象,荡漾起流水般叮咚音韵。
上了出租车,我打量这个城市,整个城都淹没在绿色里了,一排排绿树茂盛的生长如列队的军人整齐。
蓉城,天府第一城,虽然我是初来,意象里我们不过是故人重逢。
对蓉城我是熟悉的。伊的介绍,还有读来的各种介绍,虽是初来,但是对它可以如数家珍的一样了如指掌。所以,游走在这个城地名胜之处,握着雕栏玉砌如握故人的手,没有惊奇,只有淡定安然的温暖;徜徉在繁华如锦的街道上,没有惊艳的迷失,似乎在这里我已经走了千百次,梦里的如眼前的。
游走蓉城宛如顺着记忆的河流漂游。似乎我前世是锦江底的一块卵石,在江底沉睡千年后,投胎他乡幻化为人形。眼下的我不过是顺着前世记忆的脉略走过那些街道,走过那些风景,一切都如旧地重游而已。
在蓉城里越走这种感觉越重。
蓉城是我前世的家园,在今生我一番沧桑苍凉后,它让我重回这里。我从一座城游走进入另一座城,不停的奔波,可是它们对我来说不过是一座座空城。我走到那里都是漂泊,只有到了它的怀抱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蓉城于我浸染着乡土的色彩。那曼妙街道、徐徐而行的路人令我感到安心,走在那方土地上如走故乡的小径,窜入鼻孔里的是梦里故乡的味道。我模糊了故乡特定的色彩,一个人是有两个乡土的,一个是有亲情的故乡,一方是有爱情故乡。站在这个城的街道上,我知道自己只是从一个故乡走进另一个故乡。
在蓉城我没随着蜂拥的人流游览太多的名胜古迹。
名胜是对于游客来说的,匆忙的行走,走马观花的看,而我不是游人;古迹多的是苍凉的凭吊,伊人在侧,我的心境如花怒放,没有那么多的孤寂感怀。更主要的是这些地方我有一辈子时光慢慢欣赏,不急在一时。我更愿意慢悠悠的散步在街头巷尾,看看锦江的水,听听梧桐树下的风声,和身边的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随便聊聊。
或许,遇到一个人,遇到一座城。
还没有离开蓉城,我就开始想念蓉城了。
想念锦里的小吃;想念武候祠里的高高松柏、绿色葱郁的樟树;想念川师里的粗粗的法国梧桐;想念青羊宫里的诸多的仙长、悠扬的钟声;想念琴台路古色古香的建筑;想念合江亭上的清风徐徐;想念廊桥上的远望;想念人潮如涌的春熙路;想念遍布街道的小吃;想念伴我游走的人儿,想她的笑、她的颦,她纤纤玉指上的温度。
或许,归宿并非某个城,可以归宿的只是心。
3、漫步武候祠
到蓉城的第二天,伊问我到那里走走?我说,去拜会一下老乡——孔明先生。
诸葛孔明琅琊人,琅琊即山东临沂的古名,也就是老区沂蒙。琅琊是个颇出名人的地方,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魏晋时期的名震朝野的王谢二族的王家被称为琅琊王家。
孔明先生少年丧父,与弟弟随叔父诸葛玄去了南阳,后辅佐爱哭的刘备争夺天下入蜀。
他与我同是鲁人,又都扎根于蓉城,去拜拜他的神灵当是联谊。乡里之好,虽过千年亦觉亲切。
武候祠具体位置,据杜二诗里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我想应该在蓉城郊外吧。我们乘公交不久就到了,我感觉怪怪的,但随即一想了然了,千年来蓉城不知道扩展了多少倍,我还以杜二的地图寻找,傻到家了。
下车,看到有轩昂门庭,朱红围墙的宅院,知道这是武候祠了。在中国关于帝王将相的古建筑都是这般样子,朱红显得肃穆,也有一种距离感,京城那些皇家园林、亲王庭院皆是如此。
入门时,恰遇到几个穿汉服的年轻人。长袍宽袖,金丝滚边的男装;纱衣透红,迎风而舞的女装。伊说,穿这样的服装应该很凉爽。我说,我穿上肯定像个土财主。在这一心兴复汉室的武候祠前看到峨冠博带的汉服,令人遥念羽扇纶巾的三国时代。
至门前,抬头看匾:“汉昭烈庙”君臣一体的庙堂,人称武候祠而不称昭烈庙,自是由来名位输功烈。这其中的典故我们是知道的,所以一闪既过,进入门里。
门内松柏耸然,左右有唐、明碑,其中一块是柳公绰书,旁边注释柳公绰为柳公权的哥哥(名人效应呵)。说此碑文章、书法、勒文皆出名家之手,号称三绝碑。我和伊笑说,我们搬走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过庭院穿二门进入正殿,殿中塑刘关张三兄弟塑像栩栩如生。老大刘备居中,老二、老三分在左右。在关张二人的殿里陪的有关平、张苞等人,还有给关羽扛大刀的周仓。刘备的陪者不是他的阿斗,而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湛。阿斗是标准的虎父犬子,但是到了他儿子这里却有点隔代遗传了。当魏兵兵临城下时,阿斗同志要出城门投降,刘湛自刎殉国。蜀人怜其刚烈,恶阿斗的乐不思蜀,于是不塑阿斗像,而让刘湛陪着他爷爷。
殿前庭两侧有两廊内塑蜀国文武百官,这些人物都很熟悉,因为三国演义中都曾出场。不过,这些文武百官尽是须发苍苍之辈。我们观看时说:“蜀之亡就此注定的。”这些人物都是刘备、诸葛同辈中人,到后主时期这些人物已经廉颇老矣。并且,那时蜀国并无少年英才出现,一个姜维难独撑大局。蜀国青黄不接时,而魏英才辈出。蜀国被势如破竹的攻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才储备不足,而这个过错诸葛亮恐怕难辞其咎的。所以,进诸葛亮殿时心情有些复杂。
孔明先生羽扇纶巾、神态儒雅安逸地坐在正殿上,一派名相风范。三国演义中说,得卧龙凤雏一人就能得天下,可是刘备得了二人却依旧屈居西南。可见,得天下并不是全靠智谋,天时地利人和都是重要的。另外,曹阿瞒、孙仲谋二人也不是吃素的,那是个豪杰蜂拥而出,瑜亮并存的时代。
但是,纵观全局诸葛亮确实了不起,刘备能够空手套白狼,从一个皮包公司发展到分疆裂土的一代帝王,诸葛亮功不可没。他助刘备之时,应该说那个时候他能审时度势,把天下形式分析的非常准确。只不过,后期诸葛亮失误太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太迷信自己的能力了。
从另个角度而看:刘备死后,诸葛号令蜀国,阿斗不过是个象征而已。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的时候那些话,无形中透露出诸葛亮权势之重,能够颠覆整个蜀国。当然,应该说诸葛亮无心颠覆蜀国,也没有篡权夺位的意图。后期的诸葛亮每日都在想的是恢复大汉,各种权力不舍的放一放,提拔一下后辈英才,培养出了一个姜维,但是独木难撑大厦之倾。就当时而论,忠固然是好,他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无意中确造成了蜀国少年英才空无,他死后蜀国很快就翘辫子了。
蜀国,成于诸葛,亡于诸葛。
罗贯中是个天生的媒体炒作人物,他把诸葛亮塑造的神神道道的,呼风唤雨宛如神仙,牛的能赶上封神榜里的人物了。但是,就是这样神的人物,最后也不禁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诸葛亮旁边两个偏殿里是他的儿孙诸葛瞻和诸葛尚。这两个也是虎父犬子犬孙,有勇无谋之辈。我看孔明先生跟刘备一样,都不是合格的父亲,并且阿斗不成材诸葛亮也要负三分责任,谁让他是阿斗的仲父呢。
但是,诸葛亮哪怕有千般的错,其忠义也足以让千百前来的人敬重。在武候祠过厅一侧有岳武穆手书诸葛亮的出师表,说是从河南汤阴岳王庙拓印来的。纵横淋漓的书法,忠义的精神,二者是相通的。对着披肝沥胆的文字,遥想当年的诸葛,无论胜负败亡都令人感到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这个文字不说其忠义,就以散文的角度看也是足以传千古的散文。难怪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过秦岭时,曾无意中想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实属不易。关二大意失荆州后,蜀伐魏没有其他的通道,只能穿越群山。漠漠大山千万重,没有一片孤胆、一片至诚忠义,绝难跨过群山。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在诸葛亮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过武侯正殿,后面是三义庙。那里磕头下拜的人很多。那一天是四月五日,据说是关公的诞辰日子,服务人员跟我们解释,说应该上一柱香。我俩笑,原来解释是为了兜售香火。虽然我们不信神鬼之说,但对关公这样的人还是敬佩,分别念念有词的拜了拜。具体许什么愿,只有天知地知神知她知我知了。
三义庙后面还有结义楼、戏楼,我们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整个武候祠中轴线上的建筑就算走完了。过桃园时,我们说三义庙、结义楼等应该建在这里,名副其实呵。与桃园毗邻的还有其他一些庭院,不过都零碎,没什么好看的。后来,去了毗邻武候祠的惠陵——刘备墓,没什么建筑,只有一个高高的土坟,据说里面埋着刘备和他的几个夫人。面对这些,没有什么感叹,也没有怀古幽思,我们一路言笑的进去,围着坟走了一圈,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又到了出口。
武候祠内除了主殿之前,其他的地方松柏并不多,多的是樟树。樟树的木头是做衣橱的好材料,也可入药煮水有消炎正骨的作用。我揉碎了一片樟树叶,放到伊的鼻子前,一股药材味道扑鼻而来。伊嬉笑着逗趣说,让我来这里当清洁工扫尽所有樟树叶贩到北方,或者夜间伐一棵樟树弄到北方,是发家致富的门径之一。
我们在巴蜀文物陈列馆旁边花架下面休息,阳光穿过樟树的枝叶斑驳的泻在地上,伊靠着花架眯眼打盹儿小憩,睡的样子娇娇的。时间真快啊,已是下午时分,希望它停住,让我们在永恒里一路言笑的奔跑。
4、温读伊的旧时光
川师在蓉城狮子山山麓,是伊的母校,她已多年不曾回去了。
来蓉城前我就有心去川师走一走,所以伊一提议我立即四肢朝天的拥护。在春熙路站牌前等车的时候,伊说38路直到校门。我随意看看途经的地方。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38路不过川师。伊笑着说,怎么可能?看后眉尖紧蹙郁闷的信了。我说47路区间到,正说着看到带47字符的车过来了,便匆忙上车。哪知,车刚过川大竟然说到终点站了,一问才知道上错了车,上的是47路,我们笑,而后打了一辆“摩的”
摩的是北方人对摩托三轮的称呼,蓉城人叫它耙耳朵,很生动有趣的名字。在北方城市里这种车在市里是被禁止的,只有城郊车辆少的地方有。那个师傅的技术不错,穿街过巷,在路口急拐弯也开的四平八稳,一路下只走捷径,直送到校门口。但是,我还是嘱咐伊以后不要坐耙耳朵,容易出事故。她顽皮的笑。
校门简朴而大方。伊说,这里原来是后校门,如今却成了正校门。过校门是斗折蛇行、起伏的斜路通向校内,路不宽,一旁有板楼顺路势而建。路起始光秃秃的在白花花的太阳下炙热,任伊的御前侍卫的我打伞遮阳。行不久转而右行有了绿荫——法国梧桐,我们放松的慢行伊为我指点着路旁建筑。
西行路转而南下前行几步又有一条通向东的小路,路途中有许多小商店,都是二层小居民楼的样子。伊说,这条路尽头有个小门通向狮子山,她们逃课时带零食呼朋唤友去山上玩耍;山上有树林、草地可以席地而坐斜靠树木聊天、看书——小说,是很好的避暑之地。路边的小居民楼是农家的住房,原来都租给那些在校偷偷同居的情侣。我们走到小路尽头,小门已经被封死,左右寻找没找到出口,伊怅然若失。
出小路继续向前走,左边有一栋惨绿色的旧楼,伊说这是她们的宿舍楼。她住二楼最里面倒数第二个窗户的204室,上铺。楼内六张床,每天晚上六位大仙开“卧谈会”到深夜,早晨放下帐子呼呼大睡。学校来查,不理他,继续梦游周公,从来不惧的。
我们看到楼下门口站着几个男生,引颈向里探望,目光焦虑急迫。女生宿舍楼不许男生进,这是许多学校通例。伊说,每到情人节这里有多情公子剧傻一样围站等待,手捧着鲜花,女生进出时大笑。我想,如果若干年前就认识伊,那些剧傻般立杆的男生群里也有一个会是我的。我不遗憾那时不认识伊,虽然错过了许多光阴,但是我追究是赶上,有何不知足的?人海里有缘的人相逢了就是幸福。
伊说,当年在楼门口就有一台电话,有一个老太太守着。每当有电话来了,老太太就扯着嗓子喊204、205——电话。那些谈恋爱的公主们就屁颠屁颠的来接电话,电话粥要是堡长了,就用哀怨的、含烟似泣的目光望着老太太,博得其软弱心肠的同情。我想,如果以一位女生宿舍下老太太的目光写一部女生宿舍下的男生们,一定好玩。多少男男女女的青春、爱情离合都在女生宿舍楼下繁华着、荒凉着,直至湮灭。
望着那座楼,我问伊进去看一眼吗?她没说话。想来,情绪是复杂的。有的地方,我们想念它却不一定要走进它,遥望一眼,那些笑声往事就能顺着记忆的河纷呈而来。朦胧是一种美,当太具体了,记忆反而要荒凉了。
我们顺着路继续向前走。伊说,当年在这条路上,有个夜深的时候有对情侣牵手而行,学生会纪检队的人在后面喊:“前面的两位同学,你们走路还是要离远一点嘛。”伊笑着说,我听后笑的要晕了。我们望着相扣的手,不约而同的说:“前面的两位同学,你们走路还是要离远一点嘛。”而后,再次大笑。
望着这条素淡路,我觉得时空恍惚。每个大学都有这样一条路,男生们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路的终点,而后在回归的途中或喜悦、或惨淡的离去。楼中的这些少女如深闺中的公主,她们也在翘首张望着自己的白马王子能够到来。她们欢天喜地的喜欢一个人,把心事藏在楼中,如一朵等待绽放的莲花。这些梦想一般都会在或许毕业时,凋零落入尘埃,然后等到若干年以后站在时光边缘一一回放,直至忘却。
路尽左行有一小桥,桥下是流水,两旁垂柳依依,有三两学生在看书。流水尽处是个操场。伊告诉我,操场旁边的楼是翻修的,原来这里破破烂烂是一些简易的类似工棚的东东。新生报名就在这里,她来报名时候看到这些破烂货,心里巴巴的凉。因此,操场得了一个雅号——风雨操场。我遥想多年以前,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挤在人群里,拿着报名表不安稳的晃着,用巴蜀方言喊着我是某某。想想就很搞笑。
折到大路上,路通北大门即原来的正门,是时天不早了,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伊说出门有卖吃的,可以祭祭五脏六腑。我们边走边看着路旁的雕塑,但是却猜不出他们是谁。我跑到雕塑后面看看人名注释,谁知却没有。伊嬉笑的说,川师老师们“高瞻远瞩”怕学生四年时光无以打发,于是塑了这些无名的塑像,让广大同学们慢慢的猜。
走了不一会到了北大门。这个门有些意思,它的造型宛如“门”字,只不过上空水泥横梁中间空有两根铁棒成z字形连接,形成对称结构。伊说,横梁连接处原来是空的,同学都说川师真穷啊,大门连修完横梁的水泥都买不起了;后来,学校在横梁中间连接了两根z字形的铁棒,于是又传出笑料,川师大门好破啊,钢筋都裸露出来了,川师大门要裸奔喽。
到大门处看到外面尘土飞扬,问讯值班的人才知过去的饭店什么都搬走了,这里成了荒废的校门。于是,我们回转,一路觅食,走过了街街巷巷,伊记忆中的餐厅及其当年校园红极一时的网吧也没了,颇有人是物非的苍茫。后来,我们在学生餐厅吃了一顿小炒,多年不吃学校饭,我们吃的津津有味。出来后,还一个劲的说,味道好极了,真实惠,一副贫下中农忆苦思甜的嘴脸。
伊指着餐厅旁边的商店说,这里曾经是食堂,卖套餐五元一份,以前懒得刷碗时就来买,当时感觉好贵的——呵,那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酒足饭饱后的我们走过伊当年停过的水池、花架、草地,看着那些红色浮萍、绿色的藤、绿荫下的亭阁,说着当年伊的事情,有言笑,有默然。说着这些时,恍惚那些情景在我梦里出现过,很熟悉。犹如宝玉见了黛玉说的:“这个妹妹我见过。”
不觉间,我们走出了校门。回望川师,那一簇簇斑驳的阳光悄然的从东转而向西,在阳光里恍惚即看到了过去的伊,也看到了我。若干年前,伊一路奔跑的走向这所学校,而后又一路奔出;恰时,北方某城也有一个男子正在一路奔跑。他们将会在某个时间的交叉路口相逢,然后一路浅笑的携手走下去。
5、摇签青羊宫
有人说,未到过武候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焉能算到过蓉城。这话令我暗暗惭愧。
那日,天从清晨就开始下雨,午时雨才了小一些。本来计划去都江堰的,但看看天已晚,只好作罢。伊说,青羊宫比较近,我们去那里吧。我问,青羊宫是什么地方?伊非常惊异的问:“你不知道?看来还是蓉城宣传力度不够。”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青羊宫。
青羊宫是一座道观,大概在春熙路以西。从春熙路上车,不久即到。下车,即看到对面一座颇有气势的牌楼——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门额上题着“青羊宫”字为金色,绿色托底。牌楼顶部以琉璃砖瓦覆盖,楼下的门宽大,两边有对联。门前有俩尊硕大的石狮子,还有一些道家标记,在一侧有收票人,初进时是俗衣人员,后来重出门照相时是一位头挽双髻、白色短衣、颔下有须的道长。
入门绕过迎门墙可以看到一座大殿——灵祖殿。不说其殿气势恢宏,就说那门前长宽可容几人的炉鼎,在其前也显得渺小。炉鼎内香火旺盛,红烛高烧,蜡泪高香的味道盈满院落。院内人头攒动,许多人烧香顶礼膜拜。我们未进殿看到大殿右一侧有个青羊宫介绍,于是停了下来。
上面说:老子在周朝时是周天子的图书馆馆长,他看到周朝廷衰弱,于是辞官西出关去隐居。出关时,遇到关令尹喜,尹喜让老子把胸中锦绣写出来,于是老子著述五千言,即道德经。老子写完书要继续西行,临走的时候对尹喜说,如果对书参修千日可到成都青羊肆寻他。后来,尹喜参透书中道德之法,到蜀中西寻老子,途中见一牧童牵一只青羊在走,于是忙来问询,牧童回答了他的问话,突然间消失了,却看见老子端坐在上。于是,尹喜就在此地建宅苦休,终得大道,白日飞升。他所建的修道之所即为青羊宫前身。简介后面还有关于老子身份的一些道家传说。
进殿里有神像,在神座旁边有有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有个法器——像个正放着的碗,旁边坐着一位面貌清癯的道长。我问道长,法器唤为何名?他说,钟。往常见到的钟都是垂吊着的,怎么这个像碗的东西也叫钟?每当有信男信女俯首参拜时,那道长就用小木锤敲一下钟。钟声悦耳悠扬,沉静中有一种可感受到却无法形容的庄严,宛如置身于清朗山林,俗尘远了、名利远了,只剩下幽静中自我的清静。声音在肃穆的殿里回荡,有如醍醐灌顶一般,确实有让俗心洗涤的感觉。殿后是一座女神像,据说是观音大士。哎,这个观音大士不是佛教如来佛祖的弟子吗?怎么又成道教里的人物了?我与伊疑惑不解。
出灵祖殿,花木葱郁,看路旁花木似乎是修剪过,不是道家无为的生长。行不远,有一大石龟驮着一方石碑,石碑正面字没注意,后面是道家谱系。我们仔细的看,看看能不能找到王重阳、全真七子,呵,在中下方竟然找到了。王喆道号重阳真人,其下方分别是马钰、丘处机等等全真七子,竟然还找到了下一代全真教掌教真人尹志平。当然,我们明知道这个尹志平和金庸小说里那个人物没一点关系,但是我们还是指着他的名字笑。
据我自己所知,王重阳创立了道教北宗,全盛于丘处机时期,并且丘处机本人会见过成吉思汗,得到元朝的支持。元灭金国后,特赐北京白云观于丘处机。
王重阳是全真教的创教祖师爷,他的功绩在于不炼丹、不求长生、清静无为的清修养性,并且他认为佛典、儒学和道家三者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所以他主张三教相通的思想。因此,他的思想对当时道教的画符、捉鬼、炼丹、求术的茅山道教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但是,可惜后来全真教和正一教合流又夹杂了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不过这是话外之题了。
过乾坤殿,后一院落绿树葱葱,花木繁盛,八卦亭隐藏其中,亭集道家建筑艺术大成,气势雄伟,镂刻精湛,亭底座四方形,木石结构,顶为圆形,亭身两层,重叠飞檐翘角,八角对八方象征着八卦各主一方。亭内画粱雕栋,全是木头钩心斗角连接,有许多柱子,每根柱上栩栩如生盘绕着金龙。迎面柱子上楹联,左边柱上:不神以为神;右边对应:无极而太极。亭内似乎供奉着太上老君的神像,依然有蒲团有法器,有清幽的钟声。亭前有一太极图,阴阳鱼意味着太极分两仪,周围是八卦图形们,再外围是子午寅卯等等十二生肖。这个亭子建的很特别,让我们流连许久。
八卦亭对着的是三清殿,是青羊宫最重要的建筑。其气势雄伟不用说的,其他诸殿如百鸟朝凤,众星捧月之式。就其殿前庭院也十分广阔,八卦亭只在院中,有合抱之势,门庭庄严肃穆,高大浑厚。门首有一联:
柱下史兴,乾坤悠久而为祖;合佛教慈悲孔门忠恕树阙先声;
道德经括,人天治乱之大源;溯群仙统驭万类生成归于太极。
我看这副对联,觉得它本身体现了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把佛教慈悲、儒学恕道和道家的无为清修融为一体。其实,就连基督教、伊斯兰教算上,诸教的最高境界都是差不多的——对天下苍生的怜悯。
三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