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迟鸣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诊断结果出来了,胃癌。父亲得的是胃癌,且已是晚期。这一结论,犹如晴天霹雳在我们全家每个人的头顶轰然炸响。我们都傻了,蒙了,禁不住泪眼朦胧,痛而又痛
父亲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五日生于吉林省镇赉县,家境贫苦,自小给地主扛活,二十一岁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上过军校。因土改时家中被错划成地主成分而受株连,一九五七年被迫转业到科尔沁草原上的一个偏僻农牧场——吉林省镇赉县镇南种羊场,当了一名农工。就在这号称“八百里翰海”的土地上,我们兄妹八人相继出生。当时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日子自然过得捉襟见肘,拮据异常。
如今,我们相继如小鸟出飞一样,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蓝天。现在,也该是儿女回报养育之恩,让父亲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却得了不治之症。同时,也把我们推向了凄风苦雨的境地。可现实毕竟是现实,现实是残酷的,谁也违背不了。
在父亲手术住院期间,我们有意地和父亲谈一些家史问题。人老了都喜欢怀旧,父亲也不例外。在保证父亲充分休息的前提下,我们和父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有滋有味的交谈。由此,幕幕往事,便在我的眼前聚焦成像逐渐清晰起来。
一
父亲是个吃苦耐劳的人。父亲身上,用现在的话说有一种敬业精神,不管是集体出工,还是给别人干活,从不藏奸耍滑,消极怠工,而是倾其所长,尽其所能,把活干得又快又好,有声有色。一九六五年,镇赉县组织两千民工兴修洮儿河拦河大堤,父亲以军人姿态,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凭一把铁锹,一条扁担,一副土篮,坚持苦战六个月。六个月动用土方总量达二百三十多立方米,并创造出日土方量十五立方米的最高纪录,平均一天一个人干了三个人干的活。工程竣工之后,场子破例为父亲连长了两级工资,这不但是对父亲的一种物质奖励,更是对父亲老黄牛精神的高度肯定。
自我记事起,父亲也的确象老黄牛一样,整天耕耘着,忙碌着。父亲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扫完院子就去拣猪粪,拣完猪粪,回来就帮母亲做早饭。家里的活、外面的活,没听到父亲说过苦、叫过累。那一大片自留地,那一个小园子,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劳做的身影。
我家那时人口多、口粮少,不够吃,面对我们这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父亲的心是沉重的。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父亲极力倡导养猪、养鸡、养鸭、养鹅。不但养,还要多养。父亲利用午休和晚上下班时间,顶着烈日,迎着夕阳,拔野菜,撸草籽。出屯来回往返十来里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靠的是肩挑背扛,拼的是意志体力,每次硬是把能烀几大锅、够一帮畜禽吃两天的东西弄回家。在我的记忆中,每次父亲回来,常常是吃完饭,躺在炕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鼾声。就是这样,积年累月,父亲为我们构筑和编织了整个家庭赖以生存的“小银行”与“菜蓝子”那时,每逢过年吃猪肉的时候,觉得猪肉是那么的香美呵!每逢过生日吃煮鸡蛋的时候,觉得鸡蛋又是那么的有味呵!现在想来,那是猪肉吗?那是鸡蛋吗?那纯粹是父亲用辛苦凝成的血汗哪。
二
父亲是一个敬老爱幼的人。父亲兄妹五人,父亲居大,在养老这件事上从不含糊,不攀不比,无怨无悔,单独挑起了赡养爷爷奶奶的家中大梁。那时,虽然家庭生活困难,但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长期以来,家中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大伙吃不饱的情况下,先可老人吃饱;大伙吃饱的情况下,先可老人吃好。七九年以前,全家一年能供应二十多斤细粮(系面粉),除过年全家吃顿饺子外,其余全部做为爷爷奶奶的储备食品,没有极特殊的事情,不能随便动用。以后条件好点以后,爷爷奶奶几乎顿顿吃小灶,父亲、母亲变着法做,不管多累,从不怠慢。
爷爷是传统的旧式老人,脾气暴躁,性格倔强,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之怒。父亲呢,从来是和颜悦色,耐心对待。父亲说,小小孩,老小孩,你爷爷都那么大岁数了,耍点脾气也正常。你爷爷在旧社会挨打受骂,能活到今天很不容易,家里一定要让他晚年过得舒适一些,开心一些。正是在父亲的细心照料下,奶奶活到七十三岁,爷爷活到八十九岁,均寿终正寝。
做为人子、人父,在爷爷奶奶身上,父亲完美地体现了一个人子的大孝之心;那么,在儿女身上呢,父亲也同样完美地体现了一个人父的舔犊之情。
父亲最大的愿望,是让我们兄弟姐妹每个人都成人、成家、成才。我们的每一点进步也的确浸透着父亲无所不在的滴滴心血。在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常说,别看咱家穷,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就是累折腰筋骨也要供你们上学。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诊断结果出来了,胃癌。父亲得的是胃癌,且已是晚期。这一结论,犹如晴天霹雳在我们全家每个人的头顶轰然炸响。我们都傻了,蒙了,禁不住泪眼朦胧,痛而又痛
父亲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五日生于吉林省镇赉县,家境贫苦,自小给地主扛活,二十一岁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上过军校。因土改时家中被错划成地主成分而受株连,一九五七年被迫转业到科尔沁草原上的一个偏僻农牧场——吉林省镇赉县镇南种羊场,当了一名农工。就在这号称“八百里翰海”的土地上,我们兄妹八人相继出生。当时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日子自然过得捉襟见肘,拮据异常。
如今,我们相继如小鸟出飞一样,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蓝天。现在,也该是儿女回报养育之恩,让父亲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却得了不治之症。同时,也把我们推向了凄风苦雨的境地。可现实毕竟是现实,现实是残酷的,谁也违背不了。
在父亲手术住院期间,我们有意地和父亲谈一些家史问题。人老了都喜欢怀旧,父亲也不例外。在保证父亲充分休息的前提下,我们和父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有滋有味的交谈。由此,幕幕往事,便在我的眼前聚焦成像逐渐清晰起来。
一
父亲是个吃苦耐劳的人。父亲身上,用现在的话说有一种敬业精神,不管是集体出工,还是给别人干活,从不藏奸耍滑,消极怠工,而是倾其所长,尽其所能,把活干得又快又好,有声有色。一九六五年,镇赉县组织两千民工兴修洮儿河拦河大堤,父亲以军人姿态,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凭一把铁锹,一条扁担,一副土篮,坚持苦战六个月。六个月动用土方总量达二百三十多立方米,并创造出日土方量十五立方米的最高纪录,平均一天一个人干了三个人干的活。工程竣工之后,场子破例为父亲连长了两级工资,这不但是对父亲的一种物质奖励,更是对父亲老黄牛精神的高度肯定。
自我记事起,父亲也的确象老黄牛一样,整天耕耘着,忙碌着。父亲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扫完院子就去拣猪粪,拣完猪粪,回来就帮母亲做早饭。家里的活、外面的活,没听到父亲说过苦、叫过累。那一大片自留地,那一个小园子,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劳做的身影。
我家那时人口多、口粮少,不够吃,面对我们这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父亲的心是沉重的。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父亲极力倡导养猪、养鸡、养鸭、养鹅。不但养,还要多养。父亲利用午休和晚上下班时间,顶着烈日,迎着夕阳,拔野菜,撸草籽。出屯来回往返十来里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靠的是肩挑背扛,拼的是意志体力,每次硬是把能烀几大锅、够一帮畜禽吃两天的东西弄回家。在我的记忆中,每次父亲回来,常常是吃完饭,躺在炕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鼾声。就是这样,积年累月,父亲为我们构筑和编织了整个家庭赖以生存的“小银行”与“菜蓝子”那时,每逢过年吃猪肉的时候,觉得猪肉是那么的香美呵!每逢过生日吃煮鸡蛋的时候,觉得鸡蛋又是那么的有味呵!现在想来,那是猪肉吗?那是鸡蛋吗?那纯粹是父亲用辛苦凝成的血汗哪。
二
父亲是一个敬老爱幼的人。父亲兄妹五人,父亲居大,在养老这件事上从不含糊,不攀不比,无怨无悔,单独挑起了赡养爷爷奶奶的家中大梁。那时,虽然家庭生活困难,但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长期以来,家中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大伙吃不饱的情况下,先可老人吃饱;大伙吃饱的情况下,先可老人吃好。七九年以前,全家一年能供应二十多斤细粮(系面粉),除过年全家吃顿饺子外,其余全部做为爷爷奶奶的储备食品,没有极特殊的事情,不能随便动用。以后条件好点以后,爷爷奶奶几乎顿顿吃小灶,父亲、母亲变着法做,不管多累,从不怠慢。
爷爷是传统的旧式老人,脾气暴躁,性格倔强,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之怒。父亲呢,从来是和颜悦色,耐心对待。父亲说,小小孩,老小孩,你爷爷都那么大岁数了,耍点脾气也正常。你爷爷在旧社会挨打受骂,能活到今天很不容易,家里一定要让他晚年过得舒适一些,开心一些。正是在父亲的细心照料下,奶奶活到七十三岁,爷爷活到八十九岁,均寿终正寝。
做为人子、人父,在爷爷奶奶身上,父亲完美地体现了一个人子的大孝之心;那么,在儿女身上呢,父亲也同样完美地体现了一个人父的舔犊之情。
父亲最大的愿望,是让我们兄弟姐妹每个人都成人、成家、成才。我们的每一点进步也的确浸透着父亲无所不在的滴滴心血。在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常说,别看咱家穷,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就是累折腰筋骨也要供你们上学。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