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金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哪来的小孩?”良弼自我介绍说“:我是有司所推荐来学习丞相文字的学生。”希尹听了非常高兴,问关于学问的事,良弼应对自如,一点儿也不害怕。希尹说:“这个学生他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美材。”希尹留良弼住了几天。良弼十四岁,就做了北京教授,学徒常常是二百人,当时人们对这件事评价说:“前有谷神,后有娄室。”跟他学习的人,后来都成了名。良弼十七岁,补尚书省令史。簿书一旦经他过目,他则能得到其中隐藏的奥妙。即使是大文章,口占立成,词理都很到家。良弼在当时学习希尹文字的人中称为第一名。后来出任吏部主事。
天德初年(1149),良弼官升到吏部郎中,又改任右司郎中,借秘书少监之名为宋主岁元使。当时,纳合椿年是参知政事,推荐良弼才能胜过自己,于是良弼被委任刑部尚书。并被赐予“纥石烈良弼”这个名字。遭逢父亲丧事,良弼以本官应召任职。海陵王完颜亮曾经说过:“左丞相张浩处事练达,但很不务实。刑部尚书娄室言行端正,一点儿也不阿谀谄媚。”他还对椿年说“:卿可以说是善举能人。常人多数嫉妒胜过自己的人,卿却推荐胜过自己的人,比一般人贤明多了!”于是改授椿年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务。良弼讲话吐音清亮,海陵王诏谕臣下,一定要让良弼传旨,听他读诏书的人没有不受到惊动的,因为这个缘故良弼常常被海陵召见问话。不过一年,良弼又拜参知政事的官职,升为尚书右丞,海陵王赐他享有佩刀进宫的特权,后又转任左丞。海陵攻伐宋国,良弼劝谏他不听,任命良弼为右领军大都督。海陵在淮南,下诏命令良弼和监军徒单贞安抚平定上京、辽右。不久之后,诸军往往半路上向北方逃跑,世宗在辽阳即位,良弼于是也回到汴京。
海陵死后,世宗就让良弼做南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又兼河南都统,召拜他为尚书右丞。世宗对良弼说“:卿曾经谏议正隆攻打宋国,不采纳卿的意见,以至于衰亡了。当时领着薪水却苟且偷安的人,朕都将他们罢黜了。今天又起用卿,凡是关系到国家的事,卿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要有什么顾忌。”良弼顿首谢恩。窝斡在陷泉打了败仗,进入奚中,皇上诏令良弼佩带四枚金牌和银牌,前往北京去招抚奚和契丹人。事毕归来,良弼出任尚书左丞。良弼上书说“:祖宗以来没有记录因功得赏的人,臣考核共有三十二人,应该对他们论功大小排列,分封奖赏。”皇帝下诏说“:已有五品以上官职的,听奏。六品以下以及没有官职的,由尚书省衡量予以迁升委任。”自然是有功劳的全部得到了奖赏。良弼则进拜平章政事,被封为宗国公。
当初,山东两路猛安谋克和百姓混在一起居住,皇帝诏令良弼看情况适当予以调整安置,让猛安谋克与百姓分开居住。良弼让那些与百姓田地互相交叉的,都拿官田和他们对换,从此没有再争论打官司的。大定六年(1166)十一月,是皇太子的生日,皇上在东宫设置酒席,良弼、志宁一同被赐参加宴会。皇帝说:“边境平安无事,中外和谐安宁,这是将相们的功劳啊!”良弼答道:“臣等不才,充当宰相,怎么敢不竭尽犬马之力。”皇上喜悦。良弼进拜右丞相、监修国史。世宗对良弼说:“海陵在位的时候,国事记载注释都不完全。作为人君善还是恶,对万世子孙都是鉴借,记载注释有遗漏,后世怎么看?这些地方要让史官从侧面调查出来写上它。”又说“:五从以上宗室在省祗等候的,才可以用,要写上姓名听上报。其中猥琐繁冗不够做官条件的,也要听上报以便罢免。”左丞完颜守道奏道“:临近都城的两猛安,父子兄弟往往分居,他们所得的田地不能赡养老小,生活日益困乏。”皇上问宰臣这件事怎么处理,良弼回答:“一定要让他们父兄居住在一起,应当拿他们所分得的田地与当地居民调换。虽然暂时看起来扰乱了秩序,然而从长久看很是方便。”右丞相石琚说:“百姓各自安居乐业,不如维持原来的布局方便。”皇上竟然听从了良弼的建议。太宗实录编撰完成,皇上赐给良弼金带、彩绸二十端,一同修订国史的张景仁、曹望之、刘仲渊也都受到不同层次的赏赐。
世宗与侍臣在一起议论从古至今的大臣谁贤谁不肖,就这个话题对宰相说:“皇统、正隆杀了不少臣僚,但他们并不是死于犯了罪。朕委任卿等以大政,不要背离正道而自己陷进泥坑,不要委曲服从而误了朕的大事。只有忠只有孝,匡救辅益,以期望达到太平盛世。”良弼回答说:“臣等过分承蒙皇上最好的待遇,虽然自己浅薄,怎么敢不尽心?圣上谆谆教诲,臣等不胜万幸。”良弼请求在榷场买马,不拘牝牡。现在官马很少,一旦边境发生警报,才去从民间征调,不就晚了吗?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八年(1168),国家挑选侍卫亲军,世宗听说许多人不能拉弓射箭,便诏令他们练习射箭。过后,又问良弼及平章政事思敬说:“女真人训练射箭还未施行吗?”良弼回答说“:已经施行了。”同知清州防御事常德晖上书写道:“吏部规定的法令,仅停止在叙说年头苦劳,虽然有才能,却拘限滞留在下位。刺史、县令,大多选不出人。请允许秘密加强访察,然后廉问。现在酒税使尚且要选能干的官员,县令可以不择人才,请求让担任酒税使的能干的官员,出任亲近人民的官职。”皇上同意他的话,对宰相说:“朕考虑普通的官职大多得不到人才,半夜睡醒,有时到天明还睡不着。卿等注意选择,朕也暗中加强体察。”良弼回答说:“女真、契丹人,必须是曾经学习过汉人文字,然后可以考虑入选。当今大概许多人结成党派,有的人在这里有声誉,有的人在那里诋毁我朝,这是难选人才的原因。”皇上说“:朕所以才密令体察。”皇上对良弼说“:猛安谋克的牛头税粮,本来是拿它防备荒年的,现在凡是水灾旱灾造成缺粮的地方,就赈济发给那里。”良弼进拜左丞相,监修国史依然如故。
良弼做宰相,时间已经很久了,对朝政干练通达,对皇上所询问的,他完全是诚恳开奏,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议政所说多数称皇上的心意。因为母丧离开朝廷,丧期未满,受召回来后仍任旧职。当时,西夏国王李仁孝请求允许分出国家一半,拿来封给他的大臣任得敬。皇上问群臣这件事怎么回答,群臣中多数人说这是外国的事,可以答应他。皇上说;“这不是出于仁孝本心,不能听从。”良弼的意见与皇上的意见相一致。事后,夏国果然杀死任得敬,上表来告知。参知政事宗叙申请沿边境设置壕堑,良弼说;“敌国如果真的来侵略,这壕堑怎能御敌?”皇上说“:卿说得对。”高丽国王王日见上表说,要把国家大权让给他的弟弟鰑,皇上对此怀疑,便问宰相良弼的看法。良弼分析认为让位不是出于王日见的本心。后来赵位宠请求拿四十个州来归附我朝,他的表奏果然说王鰑杀了他的兄长王日见,正如良弼所分析的那样,这些记载在高丽传中。
世宗罢免了采访官,对宰相大臣们说“:官吏的好与坏,从哪里可以了解呢?”良弼回答说“:臣等正为陛下访问考察他们。”这些写进了睿宗实录,赐给良弼通犀带、彩绸二十端。当年,南郊有事,良弼任大礼使。自从太宗收国以来,不曾讲究施行正确的礼节,历代关于礼仪方面的典故又多有不同,良弼研究各种礼仪的缺点和优点,有害的还是有益的,用在不同场合都很适宜,人们都佩服他的才能。皇上和良弼、守道一起谈论猛安谋克官员中年幼的多,如果不对他们教育训练,他们不懂长幼之礼。向来,是乡里老年人教导他们。现在,乡里中老年能教导他们的人,有的认为责任不在自己而不过问,有的没有职务而别人不服。可以依照汉代的制度设置乡老,选拔廉洁正直可以做师表模范的,让他来教导那些年幼的猛安谋克。良弼上奏说“:圣上考虑到这些,是亿兆人民的福份。”又一天,皇上又问道:“朕看前朝历史,有的人身居下位而关心国家大事,敢于为民直言。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为什么呢?”良弼说:“现在怎么没有这种人呢?都是因为按正直道理做事,则被毁谤,祸及其身,所以不再有人这样做。”
大定十四年(1174),是甲午年,大兴府尹璋任贺宋国正旦使,宋人到旅馆夺了他带的国书,皇上诏令梁肃去了解详情。朝中众人议论纷纷,说凡是午年一定要打仗。皇上问良弼这件事,良弼回答说“:太祖皇帝在甲午年攻打辽国,太宗皇帝在丙午年攻克宋国,现在有宋人夺了我朝国书,而正巧在午年,所以人们有这种议论,但事情未必就是这样。”不久,梁肃到了宋国,宋国君主起立接受我朝使臣授予的国书,一切遵循旧的礼仪。梁肃还朝,宋主派工部尚书张子颜、知阁门事刘宗山来乞求请示,国书上写道:“言念眇躬,夙承大统。承蒙上国关照降临之恩惠,追寻盟约阅办已十年。维护两朝聘问之勤,继承友好没忘记一天。惟有这接受函书的方法,应当采用新的礼仪。曾经空想臆定而屡次陈述,整顿行人而后再请示。仰祈眷念照顾,俯赐同情依从。”皇上和大臣商议,良弼奏道:“对宋国免去了称臣为侄,免去了奉表为书,恩赐已经是很多了。现在又乞求免去宋主亲接国书,这样没有止境,一定不能听从他们。”平章政事完颜守道、参知政事移剌道附和良弼的意见。左丞石琚、右丞唐括安礼认为不依从宋国的乞请,一定会导致动兵。皇上对石琚等人说“:卿等所说的话,不对。他们所请示的事有比这件更大的,更要依从他们吗?”于是听从良弼的意见,回答了宋国书,大致说:“不遵循议定的分等级的常规,又有不亲自接受授书的请示,说是承受大统,却愈来愈表现自尊。奈何拿这样的所作所为,还要再求得到你们的非分之想。况且已施行多年的礼规,不得变更。”关于授受国书的礼仪,终于没有再更改。
皇上问宰相大臣“:曾经要求朝内外官员推举贤能,没听说有推举出来的人,为什么?”参政魏子平请示,应当推举者每任期内必须推举一人,看他推荐的人是否得当,作为赏罚的条件。皇上说:“宋朝制度规定荐举人才,如果被荐的人是犯贿赂罪的,举主虽然官至宰执,也要牵连降职处罚。人心坚定不移的少,往往在财利面前被诱惑而动心,有的人甚至丧失了他所应该遵守的气节。宰相大臣职务大责任重,难道能牵连其中而成为升迁或者罢黜的条件吗?”良弼说“:以前诏令当朝六品以上的官员,在外地任职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各自要举荐所了解的贤能之人。为什么不重申前诏?”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皇上说“:朕想公布官吏的善与恶,如果像寻常那样派官员去采访,恐怕用人不当。如果这样,那么官吏善恶怎样才能知道呢?”良弼说“:臣等一定为陛下访察。”皇上说:“这样可以,但不要让名实混淆就行了。”皇上想把窝斡逆党分散迁徙到辽东。良弼上奏道“:这些人已经免罪释放,让他们迁徙他们会生出怨恨和欲望。”皇上说“:这是眼前的利害,朕是替子孙后世着想。”良弼说;“不是臣等所能考虑到的。”于是,让曾经与谋作乱的人,迁居乌古里石垒部。皇上问宰相大臣说“:尧帝的时候有九年发大水,汤帝的时候有七年大旱,而平民百姓没有疾病、没有饥饿。现在一、二年五谷不丰收,人民就缺吃的,为什么呢?”良弼回答说“:古代土地广阔人民淳厚,崇尚节俭,而又只以务农为业,所以积蓄的粮物比较多,而没有饥饿的忧患。现今土地狭窄人口增多,多数人又丢弃农业这一根本而去追求别业,舍本求末,耕种的人少,吃饭的人多,所以一旦遇到灾年百姓就贫病交加了。”皇帝深深感到是这样的,于是命令有司惩罚劝诫那些荒淫放纵不务正业的人。
十七年(1177),良弼因有病要求辞去丞相职位,没获准许。休假满一百天时,皇帝诏令赐继续休假,并派太医前去诊视,并屡次使中使去询问病情。良弼休病假时间长了,尚书省耽误了许多事,皇上问宰相、参政,张汝弼回答说“:没有事。”皇上说“:怎么说无事?现今问题久拖不能决断的,应当全部报告我知道。”
十八年(1178),良弼上表辞官要归回故里,皇上派使臣安慰他并晓谕他说:“卿因疾病一直在休假,朕很为这事担忧。现在听说卿打算去西京养病,那里的水土风俗,不是适合老病将养的地方。京师中对人事厌倦了,如果就近在都城外找个侍郡居住,等待疾病好转,尽快让朕知道。”良弼奏道:“臣幸遇圣上贤明,我得以荣任重任,却日夜担忧害怕,以致得了病。近来承蒙圣上恩泽,多次派人前来安慰探问,赐给医药,臣能够苟且活到现在,都是陛下的恩赐。臣怎么敢企望回到乡里便可以痊愈?臣离开家乡年岁久了,亲戚朋友多数已经亡故,只有老臣独自活着,对乡土的眷恋,实在不能忘记。臣私下想到,自古以来为人臣的受到君主知遇之恩的,没有超过臣的人了,臣即使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圣上恩德。如果让我最后回到乡社,得以会见亲戚旧友,那么我死也没有什么遗恨了。”皇上问宰相:“丞相良弼一定要回归乡里,朕封他的儿子符宝曷答为世袭猛安,让他侍候良弼,如何?”右丞相完颜守道说:“不如把猛安授给良弼,让他的儿子代他理事。”皇上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授胡论宋葛猛安,给丞相当侍从,良弼才辞官还乡。皇上对宰相说:“卿等不是不尽心,但你们的才能赶不上良弼,所以可惜他离去了。”良弼辞官以后,尚书省上奏挑选官员,皇上说:“丞相良弼拟注差除名单,不曾随便给予不应该得到的,而荐举的往往是可用之才。粘割斡特剌、移剌訸、裴满余庆,都是他举荐的。至于私人请他帮忙委托他的,绝对没有。”皇上曾经问良弼:“每天早晨、黄昏日色都是红的,为什么呢?”良弼说:“早晨太阳呈赤色应在东方,高丽国对着它;黄昏太阳呈赤色应在西方,夏国向着它。愿陛下修德以报苍天,那么灾变自然就消除了。”不久,夏国发生了任德敬叛乱,高丽人赵位宠发难,良弼的话都应验了。这一年,良弼逝世,享年六十岁。皇上哀悼痛惜他,派遣太府监移剌訸、同知西京留守王佐作为敕葬祭奠使,赐给帮办丧事的白金、彩币加倍,丧葬费用都从官府中支出。皇上追封良弼为金源郡王,命令翰林待制移剌履勒铭墓碑,谥号“诚敏”
良弼生性聪明、敏锐、忠实、正直,遇事善于决断,言论、器度、见识都出人意表。虽然从寒素处起步,做官直到宰相高位,一直朝夕谨慎尽心为国家,深谋远虑,举荐人才,常常好像自己不及人家。治家清廉节俭,对亲戚朋友中的贫困乏顿的人常常周济,与人交往时间长了别人愈发敬重他。他居官二十几年,以使国家安宁太平的功劳,得到“贤相”的称号。明昌五年(1194),皇帝诏令分配他享世宗庙廷。
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石琚沉稳厚重好学。他的父亲叫皋,做郡吏,廉洁自重,可以称为长者。皋随从鲁王。。母攻打青州,青州人坚持守卫不投降。母对此很是恼怒,等到破了城,命令皋统计城内百姓人数,打算让诸军士分别掠夺他们中富有的人。皋设法延缓这件事。母责备他,皋说:“大王将要代表朝廷安抚平定郡县,应当让百姓安居,没有必要去侵害使他们痛苦。如果攻取了城邑而又去残害城中的人民,那末尚未攻下的城中百姓必然拼死守卫来抗拒我们。皋延缓执行命令,怎么敢逃脱罪责。”。。母感悟了,于是下令说:“胆敢有侵犯城中百姓的人,以军法论处。”。。母又指着自己的座位对皋说“:你的子孙中一定有居此座位的。”皋随后据守定州,唐县人王八阴谋作乱,把唐县人姓名都登记注册,有数千人,他的同党拿着名册去到各州散发,皋主持调查处治这件事。当时已是冬天,皋抱着册籍上厅回话,佯装是拜伏在王八之下,却把册籍倒在炉火中,全部焚烧,让王八不能再得到这些人的姓名,只是把为首的关押起来,其余的都释放了。
石琚长到七岁,读书过目就能背诵,已经以博通经史见长,并会写词章。天眷二年(1139),石琚考中进士第一名,先后任弘政、邢台县令。邢台太守的亲属在县里贪暴无度,搜刮民财,以献给太守满足他的欲望,独有石琚一样东西也没给他。不久,太守因贪赃倒台,使他的副职都牵累治罪,石琚秉公办事,被命改任秀容县令,后又被提升为行台礼部主事,奉召做左司都事,连续升到吏部郎中。贞元三年(1155),石琚因父亲丧事离职,丧期未满又任命为本部侍郎。世宗以前就听说他的名气。大定二年(1162),提升他为左谏议大夫,仍然保留本部侍郎职务。石琚奉命详细制定典章制度,石琚上疏六件事,大概内容是严正纪纲,严明赏罚,亲近忠直,疏远邪佞,节省不急之务,废除无名之役。皇上赞许并采纳了这些意见。石琚于是迁升吏部尚书。石琚从员外郎干到尚书,不曾去吏部,有十年时间。选择编纂典章时间长了,凡是宋国、齐国更换授受官职的规格,石琚能做到南北通注解释,能逐一屈指而数出官职的等次,当时号称是详明。不久,石琚拜参知政事,石琚再三辞让,皇上说“:依卿的才能声望没有人认为不可以的,你为什么要推辞呢?”右丞相苏保衡监护十六位工役,皇上诏令苏保衡和石琚共同管理要办的事,并赐给二十四面银牌,允许他们合理规划。皇上对石琚说“:这项工程不要再给百姓添麻烦,工匠都要给雇金,不要让贪官污吏趁机谋取私利,以引起民怨。卿等要尽心竭力,这才称朕的心意。”徒单合喜平定陕西,石琚奏请绕过秦、陇两地,以便安抚百姓,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石琚母亲丧事,不等丧满又任职,进拜尚书右丞。天长观遭灾,皇帝诏令有司修缮,有司毁掉百姓居室而扩大天长观,费钱三十万贯。蔚州采地蕈,服役的一千几百人。石琚向皇上汇报了这些事,皇上说:“从今天起凡是号称御前侍候的人,都要禀报情况。”石琚和孟浩回答说:“圣上如此训教,真是百姓的福分啊。”当时,朝中讨论禁止张网猎捕狐狸、兔子等野物,计算猎捕的数目,要治捕猎之徒的罪。石琚上奏说“:因捕猎禽兽而治这些人的罪,恐怕不是陛下的愿望,对他们打一顿棍子然后释放也就可以了。”皇上说:“是这样。”时间长了,石琚又进拜左丞,兼太子少师。皇上问宰相“:古代有身居下位而关心国家大事,敢于为百姓进言而没有顾忌的人,现在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人了呢?”石琚回答说“:怎么能没有这样的人呢?只是没有得到上报罢了。”皇上说:“应该尽心寻访推举他们。”
世宗将要到郊外去祭祀,讨论配享问题,石琚说:“配享的事,归神明做主。从外边来的无主不止,所以推论祖考来配天,同样尊贵他们。孝经上说:‘郊祀后稷以配天。’汉、魏、晋都是以一位皇帝与天相配。唐高宗开始尊崇高祖、太宗两位皇帝与天相配。唐垂拱初年(685),以高祖、太宗、高宗并列与天配。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废除几位皇帝同配的礼规,单以高祖配天。宋太宗时,以宣祖、太祖配天。宋真宗时以太祖、太宗配。宋仁宗时,有司请求以三帝并配,于是以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并配。在此之后礼院讨论与天、地要相对应,神无二主,应当以太祖一人去相配。这是唐、宋改变古代规矩以三位帝王配天,而终于最后还是依照古代规矩以一位皇祖与天相配。将来到郊外祭祀应该与古代礼规相符合,以一位皇祖配天。”皇上说:“唐、宋的做法不足以作为法典,我朝只尊奉太祖皇帝配天。”石琚曾经请求皇上命令太子学习政事,有人诬陷他说:“石琚企图用恩惠讨好东宫。”世宗观察石琚并没有别的企图,就把这话对他说了,石琚对皇上说:“臣本来是个孤儿,承蒙陛下提拔,任职执政,兼有师保的责任。臣有愚见认为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应当让他知道民政的事,于是才那样建议。”因此请求解除少师的任命。十年(1170)二月,祭土地神,有司上奏请求皇帝在祝版上签名,皇上问石琚:“应当署名吗?”石琚说“:过去有这种先例。”皇上说“:祭祀典礼,卿等要慎重对待这件事,不要让后世讥笑。熙宗尊谥太祖,宇文虚中制定礼仪,以使朝廷按常规礼仪行事。当时朕虽然年少幼稚,也觉察到其中不对的地方。”石琚说:“祭祀是大事,不是过去有先例不敢任意行事。”
皇上对石琚说“:女真人往往居住四通八达的地方,不理解居住在里巷中人的苦处。卿曾经做过丞簿,对民间什么事不知道?凡关系到利害的事要积极汇报。”皇上与宰相大臣讨论铸造钱币的事,有人认为铸钱费工数倍,想采取坑冶金银的办法,皇上说:“山河的利益可以交给百姓,只有钱币不能让民间私自铸造。如果财产货款流布四方,与在官府有什么不同?”石琚进言道“:臣听说天子的财富藏在天下,正像泉源的流通罢了。”皇上问石琚“:古代也有百姓铸钱的事吗?”石琚回答说:“让百姓自己铸钱,那么小人贪图厚利,钱越发轻微令人讨厌,古代所以禁止百姓自己铸钱。”
当时在民间往往有人造谣惑众,这些人互相勾结图谋不轨,事发之后都伏法被杀了。皇上问宰相大臣说“:南方还有许多人不顺从,这是为什么呢?”石琚回答说“:南方的无赖之徒,假托解释宣扬道教,拿妖术幻术来迷惑人。愚民无知,于是触犯法律。”皇上说:“如僧人智究就是这样的。此辈不足以对他们怜悯,但由军士去追捕,劳民伤财,危害到良民,不如杜绝在萌芽状态。”智究,是大名府僧人,同寺僧人苑智义对智究说,莲华经中记载五浊恶世佛出在魏地,心经中有“梦想究竟涅。。”的话。你的法名叫智究,正巧照应了经文,先师藏瓶和尚知道你有这个福分,也做了颂子给你。智究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图谋作乱,遍游大名、东平州郡,假托化缘,诱骗迷惑愚昧的民众,暗中结成奸党,议定将在十一年(1171)十二月十七日先拿下兖州,在峄山聚会,以“应天时”三字作为旗号,分别去攻取东平各州府。到了那一天半夜,智究派同党胡智爱等人,去到旁近军营抢劫甲仗,军士击败了他们。当时还有傅戬、刘宣也在阳谷、东平叛变。这些人都伏法被杀,同案牵连的有四百五十多人。
宗室子弟中有的人不胜任当官做事,世宗想授给他们闲散官职,按职位发给俸禄,以赡养使他们自足,拿这想法问宰相大臣说“:比前代怎么样?”石琚回答说“:尧帝亲近九族,周代皇家九族和睦,都是帝王盛事啊!”石琚对这类事多是持顺从态度。
十三年(1173),石琚上表请求辞去官职。十六年(1176),石琚再次上表乞请辞职。皇帝都没答应。参知政事唐括安礼违背皇上旨意,出任横海军节度使,数年皇帝不再召见他。石琚在偏殿从容地对皇上劝谏道:“唐括安礼忠诚正直,久在外地任职。”世宗深深感到是这样,于是将唐括安礼从南京留守任上召进京任尚书右丞。石琚曾举荐室绍先作为右司员外郎,绍先中风暴死,皇上很是惋惜,对石琚说:“这是卿推举的人才啊!”再三感叹这件事。
十七年(1177),石琚拜平章政事,被封莘国公。第二年(1178),又拜右丞相。整理起居注的移剌杰上书说“:朝廷上奏议事把一般官员隔离在外,史官也不能听,没办法记录。”皇上问宰相这件事,石琚和右丞相唐括安礼回答说“:古代的史官,对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记录,用来儆戒人君,没有谁不敬畏。周成王剪桐叶当作圭,戏封叔虞,史佚说‘:天子说话不能开玩笑,说话就要记入史书。’从这件事看出做人君的一言一行,史官都得记录,不能回避啊!”皇上说:“朕看贞观政要,唐太宗与臣下讨论事情,开始议了什么,后来结果怎么样,这可以证明史臣在旁记下来而写在史书上的。如果恐怕遗漏什么事,那么可以选出谨慎守密的人担任这件事。”上朝奏事议事回避一般官员,而不回避记注官从这时开始。
石琚以年老体衰多病为理由坚决要求辞职,皇上说:“朕知道卿年纪老了,勉强为了朕而留职,再等一、二年,朕将考虑这件事。”皇上对宰相大臣说“:朕是天子,从来不敢专行独断,每件事情都要广泛征求卿等的意见,可行的就行,不可行的就禁止。”石琚和平章政事唐括安礼上奏说:“好问,思路就开阔;自己说了算,思路就狭小,陛下这样做,是天下极大的幸运。”石琚留职一年,又上表辞职,皇上才准许了。皇帝诏令石琚的一个孙子做。。门祗候。石琚当即遵命动身回归乡里。许久之后,世宗对宰相大臣说:“了解一个人是最难的事,近来文职官员的选用大多不得其人。只有石琚当丞相时,往往推举出能胜任的官员,左丞移剌道、参政粘割斡特剌推举提升的武职候选人,其中很有一些人才。朕常常因为不能遍识人才而不满足。这是宰相的职责,左右近侍虽然常有人举荐,朕不敢轻易相信。”又说;“近来刺史、县令许多缺员,应当选择精明干练的人任命,资历级别不到任用有什么害处呢?”又说“:只有石琚最知人善任。”
唐括鼎任定武军节度使,皇上对他说“:好久不见石琚了,他的精力比以往如何?你到任后要去探望他。”显宗也惦念着石琚,在石琚生日的时候,显宗寄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二十二年(1182),因病在家里逝世,享年七十二岁。他的谥号是“文宪”泰和元年(1201),衍庆宫挂上了他的画像,诏令配享世宗庙廷。
唐括安礼,本名唐括斡鲁古,字子敬。他好学,精通经籍史志,擅长做词为文,知晓为政的根本宗旨。贞元年间,唐括安礼官任临海军节度使,进朝廷后为翰林侍读学士,后改任浚州防御使、彰化军节度使。大定初年,升为益都尹,皇帝召见任命他为大兴尹,皇帝说:“京城中喜好造谣。官府中的奸吏是百姓的祸患。你虽然年轻,但有治理的才能,你要解除世上的这些旧弊病,不要让它再发生。”唐括安礼监察廉政成绩一等,进官为荣禄大夫。
大定七年(1167)五月,大兴府的监狱空了,皇帝下诏赐宴慰劳唐括安礼。凡是有空监狱的州郡,都赐钱作为宴费,大兴府赐三百贯宴费,其余的州郡有区别。很久以后,唐括安礼官拜参知政事,免此职后任横海军节度使,历任河间尹、南京留守。因为家中有丧事,唐括安礼辞了官,复出后任尚书右丞。皇帝下诏说“:南路女真住户有很多贫困的,汉人住户租种土地的,收获没多少,入不敷出,不练习骑马射箭,不服兵役。凡是成年男人都要加入军籍,按月供应钱粮,沿山东路边疆安置他们。其他的建议再报告给我。”十天后,皇帝问:“宰臣议论山东猛安的贫困住户怎么办?”宰臣上奏说“:还没有议论。”于是皇帝问唐括安礼“:你的意见是什么?”唐括安礼回答说“:猛安人与汉人住户,现在都是一家,他耕我种,同是国人,最近都让他们参军,恐怕妨碍农业耕作。”皇帝责备唐括安礼说“:朕以为你有见识,而你每件事都效法汉人,如无事的时候可以进行农耕,现估计宋朝人有挑起争端的意思,国家有事,农业耕作哪里有空闲?你熟习汉语,读过诗经、尚书,姑且放下它们来讲本朝的法规。以前的宰臣都是授予女真人,只有你是汉人,这是是还是非,所谓一家应都是一个种类,女真人、汉人,实则是两个种类。朕在东京即皇帝位,契丹人、汉人都不前去祝贺,只有女真人一起去祝贺,这可以说是一类吗?”又说“:朕常常夜里考虑,要让太祖皇帝创立的功业不灭,传到万世,使女真人不缺乏物质财富。你们要了解这一点。”因此列举贫穷的猛安人的几件事,诏令左司郎中粘割斡特剌写下它,百官在尚书省集中议论。
大定十七年(1177),世宗皇帝下诏派监察御史完颜觌古速巡视边疆,随从有契丹押剌四人,扌妥剌、招得、雅鲁、斡列阿,从边疆逃回大石。皇帝听说后,下诏说“:大石在夏国的西北方。往昔窝斡作乱,契丹等响应,朕赦免了他的罪,使他仍做以前的工作,派使臣去安抚他,他的反叛之心还未泯灭。如果大石地方有人离间诱惑,边疆一定会发生灾祸。派使臣去迁移他们,使他们与女真人杂居,男婚女嫁,使之逐渐成俗,这是长远的策略。”于是派遣同签枢密院事纥石烈奥也、吏部郎中裴满余庆、翰林修撰移剌杰,前去把曾经参与窝斡叛乱的西北路的契丹人迁置到上京、济、利等路。用兵部郎中移剌子元为西北路招讨都监,皇帝诏令移剌子元说:“你可告诉迁往上京、济州的契丹人,那里土地肥沃富饶,可以繁衍生殖,同女真人互相通婚,这也是他们长远的安居计划。你同纥石烈奥也一同催促他们迁移,仍然要派一员猛安领兵护送他们向东迁移,沿途经过的道路不要让他们同群牧接近,如果有叛乱,便于平定。等到他们过了秦岭,你就返回。”皇帝派遣了纥石烈奥也、移剌子元等,又对宰臣说:“海陵王时,契丹人尤其被信任,最后他们叛乱,群牧使鹤寿、驸马都尉赛一、昭武大将军术鲁古、金吾卫上将军蒲都都被杀害。赛一等都是功臣的后代,做官时不曾与契丹有怨恨,他们的野心,足可以显现。”唐括安礼回答说“:圣主广爱天下,养育万国,不应有分别。”皇帝说:“朕不是有分别,只是善善恶恶,所以能治理好。以后的日子边疆或者有灾祸,契丹难道会同我们一心?”
他日,皇帝又说:“推荐人才是大臣的职责。朝廷外面五品的官员尚且还推荐人才,宰相却没有推荐,什么原因?”唐括安礼回答说:“孔子称推荐人才很困难,贤人君子,世上不多。陛下一定想得到人才,应当广开发现人才之路,区别才能的长短而器重使用他们,这样就能得到人才。”皇帝说“:人才选拔任用的法规没有条理。奉职者都是有权势有地位人的子孙,朕要知道他们有资格考出身的年月。亲军不能以门第来招人,没有荫庇特权的人不到武义不得出职,只是认为女真人有升迁做官的资格,所以出职反而在奉职之上。天下一家,唯独女真人有升迁做官的资格,什么原因?”唐括安礼回答说:“这是祖宗们立下的规矩,恐怕很难立即改变。”
唐括安礼转任左丞,与右丞蒲察通同日被任命,皇帝对他说:“我今年五十五岁,如果过了六十岁,对政事一定会厌倦。应该趁着朕身强健康时,凡是女真猛安谋克应当研习政事,修改重定法令。宗族中很少有人达到朕这样的寿限,朕很熟悉女真的旧俗,子孙怎么能知道它,况且是政事,你们应该了解朕的意思。”皇帝又说:“大理寺的政事大多积压滞留,宰执不督察斥责他,为什么?”唐括安礼回答说“:很棘手的文书旧例是给以期限完成。”皇帝说:“旧例是‘是’是‘非’,今天不加以考虑,就给你们期限吗?”参政移剌道说:“我在大理寺时,未曾有滞留的事情。”皇帝说“:你在大理寺时没有滞留的事,如今作为宰执却不能检查治理,为什么?”移剌道无言以对而退。皇帝问宰臣说:“御史台官,也与亲族朋友往来吗?”宰臣们都说“:很少往来。”皇帝说“:御史台官应当全部断绝人事关系。谏官、记注官耳闻目睹重大国策的议定,也不可以同人交往。”唐括安礼回答说:“亲族朋友之间,恐怕不可能全部断绝来往。”皇帝说:“职责所限,何必担忧别人怎么说。”
唐括安礼进升平章政事,封为芮国公,授予世袭谋克。世宗皇帝告诉唐括安礼,以前朝代的史书很详细完备,今天我们对祖宗的实录太简略。唐括安礼回答说“:以前朝代的历史都已成书,有帝纪、列传。他日修史时,也有帝纪、列传,其详细程度可在列传中表现。”唐括安礼曾经议论过科举考试科目,他对皇帝说:“我观察现代的读书人不把策略当回事,今天如果把诗、赋、策略都安排场次考试,文理都优秀的人作为中选人,再考察他们对时事的认识,可能会得到人才。”皇帝说“:你们讨论这件事。”皇帝对宰臣说“:赏奖有功的人不能拖延,拖延奖赏不能勉励他们的斗志。”唐括安礼回答说“:古代所谓的奖赏不能超过时间,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大定二十一年(1181),唐括安礼官拜右丞相,进封申国公,他坚持推辞说:“我在宰相位上,对国家没有帮助,整夜担忧害怕,惟恐有罪,上负陛下,下负百姓。我实在不敢接受丞相的职位,请陛下选择贤臣任用。”皇帝说“:我知道你正直,与左丞相习显没有两样。且熟悉政事,没有人比你的才能强。你不要谦让。”唐括安礼叩头致谢。这一年,唐括安礼死去。泰和元年(1201),唐括安礼配享世宗庙廷祭祀。
是哪来的小孩?”良弼自我介绍说“:我是有司所推荐来学习丞相文字的学生。”希尹听了非常高兴,问关于学问的事,良弼应对自如,一点儿也不害怕。希尹说:“这个学生他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美材。”希尹留良弼住了几天。良弼十四岁,就做了北京教授,学徒常常是二百人,当时人们对这件事评价说:“前有谷神,后有娄室。”跟他学习的人,后来都成了名。良弼十七岁,补尚书省令史。簿书一旦经他过目,他则能得到其中隐藏的奥妙。即使是大文章,口占立成,词理都很到家。良弼在当时学习希尹文字的人中称为第一名。后来出任吏部主事。
天德初年(1149),良弼官升到吏部郎中,又改任右司郎中,借秘书少监之名为宋主岁元使。当时,纳合椿年是参知政事,推荐良弼才能胜过自己,于是良弼被委任刑部尚书。并被赐予“纥石烈良弼”这个名字。遭逢父亲丧事,良弼以本官应召任职。海陵王完颜亮曾经说过:“左丞相张浩处事练达,但很不务实。刑部尚书娄室言行端正,一点儿也不阿谀谄媚。”他还对椿年说“:卿可以说是善举能人。常人多数嫉妒胜过自己的人,卿却推荐胜过自己的人,比一般人贤明多了!”于是改授椿年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务。良弼讲话吐音清亮,海陵王诏谕臣下,一定要让良弼传旨,听他读诏书的人没有不受到惊动的,因为这个缘故良弼常常被海陵召见问话。不过一年,良弼又拜参知政事的官职,升为尚书右丞,海陵王赐他享有佩刀进宫的特权,后又转任左丞。海陵攻伐宋国,良弼劝谏他不听,任命良弼为右领军大都督。海陵在淮南,下诏命令良弼和监军徒单贞安抚平定上京、辽右。不久之后,诸军往往半路上向北方逃跑,世宗在辽阳即位,良弼于是也回到汴京。
海陵死后,世宗就让良弼做南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又兼河南都统,召拜他为尚书右丞。世宗对良弼说“:卿曾经谏议正隆攻打宋国,不采纳卿的意见,以至于衰亡了。当时领着薪水却苟且偷安的人,朕都将他们罢黜了。今天又起用卿,凡是关系到国家的事,卿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要有什么顾忌。”良弼顿首谢恩。窝斡在陷泉打了败仗,进入奚中,皇上诏令良弼佩带四枚金牌和银牌,前往北京去招抚奚和契丹人。事毕归来,良弼出任尚书左丞。良弼上书说“:祖宗以来没有记录因功得赏的人,臣考核共有三十二人,应该对他们论功大小排列,分封奖赏。”皇帝下诏说“:已有五品以上官职的,听奏。六品以下以及没有官职的,由尚书省衡量予以迁升委任。”自然是有功劳的全部得到了奖赏。良弼则进拜平章政事,被封为宗国公。
当初,山东两路猛安谋克和百姓混在一起居住,皇帝诏令良弼看情况适当予以调整安置,让猛安谋克与百姓分开居住。良弼让那些与百姓田地互相交叉的,都拿官田和他们对换,从此没有再争论打官司的。大定六年(1166)十一月,是皇太子的生日,皇上在东宫设置酒席,良弼、志宁一同被赐参加宴会。皇帝说:“边境平安无事,中外和谐安宁,这是将相们的功劳啊!”良弼答道:“臣等不才,充当宰相,怎么敢不竭尽犬马之力。”皇上喜悦。良弼进拜右丞相、监修国史。世宗对良弼说:“海陵在位的时候,国事记载注释都不完全。作为人君善还是恶,对万世子孙都是鉴借,记载注释有遗漏,后世怎么看?这些地方要让史官从侧面调查出来写上它。”又说“:五从以上宗室在省祗等候的,才可以用,要写上姓名听上报。其中猥琐繁冗不够做官条件的,也要听上报以便罢免。”左丞完颜守道奏道“:临近都城的两猛安,父子兄弟往往分居,他们所得的田地不能赡养老小,生活日益困乏。”皇上问宰臣这件事怎么处理,良弼回答:“一定要让他们父兄居住在一起,应当拿他们所分得的田地与当地居民调换。虽然暂时看起来扰乱了秩序,然而从长久看很是方便。”右丞相石琚说:“百姓各自安居乐业,不如维持原来的布局方便。”皇上竟然听从了良弼的建议。太宗实录编撰完成,皇上赐给良弼金带、彩绸二十端,一同修订国史的张景仁、曹望之、刘仲渊也都受到不同层次的赏赐。
世宗与侍臣在一起议论从古至今的大臣谁贤谁不肖,就这个话题对宰相说:“皇统、正隆杀了不少臣僚,但他们并不是死于犯了罪。朕委任卿等以大政,不要背离正道而自己陷进泥坑,不要委曲服从而误了朕的大事。只有忠只有孝,匡救辅益,以期望达到太平盛世。”良弼回答说:“臣等过分承蒙皇上最好的待遇,虽然自己浅薄,怎么敢不尽心?圣上谆谆教诲,臣等不胜万幸。”良弼请求在榷场买马,不拘牝牡。现在官马很少,一旦边境发生警报,才去从民间征调,不就晚了吗?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八年(1168),国家挑选侍卫亲军,世宗听说许多人不能拉弓射箭,便诏令他们练习射箭。过后,又问良弼及平章政事思敬说:“女真人训练射箭还未施行吗?”良弼回答说“:已经施行了。”同知清州防御事常德晖上书写道:“吏部规定的法令,仅停止在叙说年头苦劳,虽然有才能,却拘限滞留在下位。刺史、县令,大多选不出人。请允许秘密加强访察,然后廉问。现在酒税使尚且要选能干的官员,县令可以不择人才,请求让担任酒税使的能干的官员,出任亲近人民的官职。”皇上同意他的话,对宰相说:“朕考虑普通的官职大多得不到人才,半夜睡醒,有时到天明还睡不着。卿等注意选择,朕也暗中加强体察。”良弼回答说:“女真、契丹人,必须是曾经学习过汉人文字,然后可以考虑入选。当今大概许多人结成党派,有的人在这里有声誉,有的人在那里诋毁我朝,这是难选人才的原因。”皇上说“:朕所以才密令体察。”皇上对良弼说“:猛安谋克的牛头税粮,本来是拿它防备荒年的,现在凡是水灾旱灾造成缺粮的地方,就赈济发给那里。”良弼进拜左丞相,监修国史依然如故。
良弼做宰相,时间已经很久了,对朝政干练通达,对皇上所询问的,他完全是诚恳开奏,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议政所说多数称皇上的心意。因为母丧离开朝廷,丧期未满,受召回来后仍任旧职。当时,西夏国王李仁孝请求允许分出国家一半,拿来封给他的大臣任得敬。皇上问群臣这件事怎么回答,群臣中多数人说这是外国的事,可以答应他。皇上说;“这不是出于仁孝本心,不能听从。”良弼的意见与皇上的意见相一致。事后,夏国果然杀死任得敬,上表来告知。参知政事宗叙申请沿边境设置壕堑,良弼说;“敌国如果真的来侵略,这壕堑怎能御敌?”皇上说“:卿说得对。”高丽国王王日见上表说,要把国家大权让给他的弟弟鰑,皇上对此怀疑,便问宰相良弼的看法。良弼分析认为让位不是出于王日见的本心。后来赵位宠请求拿四十个州来归附我朝,他的表奏果然说王鰑杀了他的兄长王日见,正如良弼所分析的那样,这些记载在高丽传中。
世宗罢免了采访官,对宰相大臣们说“:官吏的好与坏,从哪里可以了解呢?”良弼回答说“:臣等正为陛下访问考察他们。”这些写进了睿宗实录,赐给良弼通犀带、彩绸二十端。当年,南郊有事,良弼任大礼使。自从太宗收国以来,不曾讲究施行正确的礼节,历代关于礼仪方面的典故又多有不同,良弼研究各种礼仪的缺点和优点,有害的还是有益的,用在不同场合都很适宜,人们都佩服他的才能。皇上和良弼、守道一起谈论猛安谋克官员中年幼的多,如果不对他们教育训练,他们不懂长幼之礼。向来,是乡里老年人教导他们。现在,乡里中老年能教导他们的人,有的认为责任不在自己而不过问,有的没有职务而别人不服。可以依照汉代的制度设置乡老,选拔廉洁正直可以做师表模范的,让他来教导那些年幼的猛安谋克。良弼上奏说“:圣上考虑到这些,是亿兆人民的福份。”又一天,皇上又问道:“朕看前朝历史,有的人身居下位而关心国家大事,敢于为民直言。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为什么呢?”良弼说:“现在怎么没有这种人呢?都是因为按正直道理做事,则被毁谤,祸及其身,所以不再有人这样做。”
大定十四年(1174),是甲午年,大兴府尹璋任贺宋国正旦使,宋人到旅馆夺了他带的国书,皇上诏令梁肃去了解详情。朝中众人议论纷纷,说凡是午年一定要打仗。皇上问良弼这件事,良弼回答说“:太祖皇帝在甲午年攻打辽国,太宗皇帝在丙午年攻克宋国,现在有宋人夺了我朝国书,而正巧在午年,所以人们有这种议论,但事情未必就是这样。”不久,梁肃到了宋国,宋国君主起立接受我朝使臣授予的国书,一切遵循旧的礼仪。梁肃还朝,宋主派工部尚书张子颜、知阁门事刘宗山来乞求请示,国书上写道:“言念眇躬,夙承大统。承蒙上国关照降临之恩惠,追寻盟约阅办已十年。维护两朝聘问之勤,继承友好没忘记一天。惟有这接受函书的方法,应当采用新的礼仪。曾经空想臆定而屡次陈述,整顿行人而后再请示。仰祈眷念照顾,俯赐同情依从。”皇上和大臣商议,良弼奏道:“对宋国免去了称臣为侄,免去了奉表为书,恩赐已经是很多了。现在又乞求免去宋主亲接国书,这样没有止境,一定不能听从他们。”平章政事完颜守道、参知政事移剌道附和良弼的意见。左丞石琚、右丞唐括安礼认为不依从宋国的乞请,一定会导致动兵。皇上对石琚等人说“:卿等所说的话,不对。他们所请示的事有比这件更大的,更要依从他们吗?”于是听从良弼的意见,回答了宋国书,大致说:“不遵循议定的分等级的常规,又有不亲自接受授书的请示,说是承受大统,却愈来愈表现自尊。奈何拿这样的所作所为,还要再求得到你们的非分之想。况且已施行多年的礼规,不得变更。”关于授受国书的礼仪,终于没有再更改。
皇上问宰相大臣“:曾经要求朝内外官员推举贤能,没听说有推举出来的人,为什么?”参政魏子平请示,应当推举者每任期内必须推举一人,看他推荐的人是否得当,作为赏罚的条件。皇上说:“宋朝制度规定荐举人才,如果被荐的人是犯贿赂罪的,举主虽然官至宰执,也要牵连降职处罚。人心坚定不移的少,往往在财利面前被诱惑而动心,有的人甚至丧失了他所应该遵守的气节。宰相大臣职务大责任重,难道能牵连其中而成为升迁或者罢黜的条件吗?”良弼说“:以前诏令当朝六品以上的官员,在外地任职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各自要举荐所了解的贤能之人。为什么不重申前诏?”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皇上说“:朕想公布官吏的善与恶,如果像寻常那样派官员去采访,恐怕用人不当。如果这样,那么官吏善恶怎样才能知道呢?”良弼说“:臣等一定为陛下访察。”皇上说:“这样可以,但不要让名实混淆就行了。”皇上想把窝斡逆党分散迁徙到辽东。良弼上奏道“:这些人已经免罪释放,让他们迁徙他们会生出怨恨和欲望。”皇上说“:这是眼前的利害,朕是替子孙后世着想。”良弼说;“不是臣等所能考虑到的。”于是,让曾经与谋作乱的人,迁居乌古里石垒部。皇上问宰相大臣说“:尧帝的时候有九年发大水,汤帝的时候有七年大旱,而平民百姓没有疾病、没有饥饿。现在一、二年五谷不丰收,人民就缺吃的,为什么呢?”良弼回答说“:古代土地广阔人民淳厚,崇尚节俭,而又只以务农为业,所以积蓄的粮物比较多,而没有饥饿的忧患。现今土地狭窄人口增多,多数人又丢弃农业这一根本而去追求别业,舍本求末,耕种的人少,吃饭的人多,所以一旦遇到灾年百姓就贫病交加了。”皇帝深深感到是这样的,于是命令有司惩罚劝诫那些荒淫放纵不务正业的人。
十七年(1177),良弼因有病要求辞去丞相职位,没获准许。休假满一百天时,皇帝诏令赐继续休假,并派太医前去诊视,并屡次使中使去询问病情。良弼休病假时间长了,尚书省耽误了许多事,皇上问宰相、参政,张汝弼回答说“:没有事。”皇上说“:怎么说无事?现今问题久拖不能决断的,应当全部报告我知道。”
十八年(1178),良弼上表辞官要归回故里,皇上派使臣安慰他并晓谕他说:“卿因疾病一直在休假,朕很为这事担忧。现在听说卿打算去西京养病,那里的水土风俗,不是适合老病将养的地方。京师中对人事厌倦了,如果就近在都城外找个侍郡居住,等待疾病好转,尽快让朕知道。”良弼奏道:“臣幸遇圣上贤明,我得以荣任重任,却日夜担忧害怕,以致得了病。近来承蒙圣上恩泽,多次派人前来安慰探问,赐给医药,臣能够苟且活到现在,都是陛下的恩赐。臣怎么敢企望回到乡里便可以痊愈?臣离开家乡年岁久了,亲戚朋友多数已经亡故,只有老臣独自活着,对乡土的眷恋,实在不能忘记。臣私下想到,自古以来为人臣的受到君主知遇之恩的,没有超过臣的人了,臣即使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圣上恩德。如果让我最后回到乡社,得以会见亲戚旧友,那么我死也没有什么遗恨了。”皇上问宰相:“丞相良弼一定要回归乡里,朕封他的儿子符宝曷答为世袭猛安,让他侍候良弼,如何?”右丞相完颜守道说:“不如把猛安授给良弼,让他的儿子代他理事。”皇上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授胡论宋葛猛安,给丞相当侍从,良弼才辞官还乡。皇上对宰相说:“卿等不是不尽心,但你们的才能赶不上良弼,所以可惜他离去了。”良弼辞官以后,尚书省上奏挑选官员,皇上说:“丞相良弼拟注差除名单,不曾随便给予不应该得到的,而荐举的往往是可用之才。粘割斡特剌、移剌訸、裴满余庆,都是他举荐的。至于私人请他帮忙委托他的,绝对没有。”皇上曾经问良弼:“每天早晨、黄昏日色都是红的,为什么呢?”良弼说:“早晨太阳呈赤色应在东方,高丽国对着它;黄昏太阳呈赤色应在西方,夏国向着它。愿陛下修德以报苍天,那么灾变自然就消除了。”不久,夏国发生了任德敬叛乱,高丽人赵位宠发难,良弼的话都应验了。这一年,良弼逝世,享年六十岁。皇上哀悼痛惜他,派遣太府监移剌訸、同知西京留守王佐作为敕葬祭奠使,赐给帮办丧事的白金、彩币加倍,丧葬费用都从官府中支出。皇上追封良弼为金源郡王,命令翰林待制移剌履勒铭墓碑,谥号“诚敏”
良弼生性聪明、敏锐、忠实、正直,遇事善于决断,言论、器度、见识都出人意表。虽然从寒素处起步,做官直到宰相高位,一直朝夕谨慎尽心为国家,深谋远虑,举荐人才,常常好像自己不及人家。治家清廉节俭,对亲戚朋友中的贫困乏顿的人常常周济,与人交往时间长了别人愈发敬重他。他居官二十几年,以使国家安宁太平的功劳,得到“贤相”的称号。明昌五年(1194),皇帝诏令分配他享世宗庙廷。
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石琚沉稳厚重好学。他的父亲叫皋,做郡吏,廉洁自重,可以称为长者。皋随从鲁王。。母攻打青州,青州人坚持守卫不投降。母对此很是恼怒,等到破了城,命令皋统计城内百姓人数,打算让诸军士分别掠夺他们中富有的人。皋设法延缓这件事。母责备他,皋说:“大王将要代表朝廷安抚平定郡县,应当让百姓安居,没有必要去侵害使他们痛苦。如果攻取了城邑而又去残害城中的人民,那末尚未攻下的城中百姓必然拼死守卫来抗拒我们。皋延缓执行命令,怎么敢逃脱罪责。”。。母感悟了,于是下令说:“胆敢有侵犯城中百姓的人,以军法论处。”。。母又指着自己的座位对皋说“:你的子孙中一定有居此座位的。”皋随后据守定州,唐县人王八阴谋作乱,把唐县人姓名都登记注册,有数千人,他的同党拿着名册去到各州散发,皋主持调查处治这件事。当时已是冬天,皋抱着册籍上厅回话,佯装是拜伏在王八之下,却把册籍倒在炉火中,全部焚烧,让王八不能再得到这些人的姓名,只是把为首的关押起来,其余的都释放了。
石琚长到七岁,读书过目就能背诵,已经以博通经史见长,并会写词章。天眷二年(1139),石琚考中进士第一名,先后任弘政、邢台县令。邢台太守的亲属在县里贪暴无度,搜刮民财,以献给太守满足他的欲望,独有石琚一样东西也没给他。不久,太守因贪赃倒台,使他的副职都牵累治罪,石琚秉公办事,被命改任秀容县令,后又被提升为行台礼部主事,奉召做左司都事,连续升到吏部郎中。贞元三年(1155),石琚因父亲丧事离职,丧期未满又任命为本部侍郎。世宗以前就听说他的名气。大定二年(1162),提升他为左谏议大夫,仍然保留本部侍郎职务。石琚奉命详细制定典章制度,石琚上疏六件事,大概内容是严正纪纲,严明赏罚,亲近忠直,疏远邪佞,节省不急之务,废除无名之役。皇上赞许并采纳了这些意见。石琚于是迁升吏部尚书。石琚从员外郎干到尚书,不曾去吏部,有十年时间。选择编纂典章时间长了,凡是宋国、齐国更换授受官职的规格,石琚能做到南北通注解释,能逐一屈指而数出官职的等次,当时号称是详明。不久,石琚拜参知政事,石琚再三辞让,皇上说“:依卿的才能声望没有人认为不可以的,你为什么要推辞呢?”右丞相苏保衡监护十六位工役,皇上诏令苏保衡和石琚共同管理要办的事,并赐给二十四面银牌,允许他们合理规划。皇上对石琚说“:这项工程不要再给百姓添麻烦,工匠都要给雇金,不要让贪官污吏趁机谋取私利,以引起民怨。卿等要尽心竭力,这才称朕的心意。”徒单合喜平定陕西,石琚奏请绕过秦、陇两地,以便安抚百姓,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石琚母亲丧事,不等丧满又任职,进拜尚书右丞。天长观遭灾,皇帝诏令有司修缮,有司毁掉百姓居室而扩大天长观,费钱三十万贯。蔚州采地蕈,服役的一千几百人。石琚向皇上汇报了这些事,皇上说:“从今天起凡是号称御前侍候的人,都要禀报情况。”石琚和孟浩回答说:“圣上如此训教,真是百姓的福分啊。”当时,朝中讨论禁止张网猎捕狐狸、兔子等野物,计算猎捕的数目,要治捕猎之徒的罪。石琚上奏说“:因捕猎禽兽而治这些人的罪,恐怕不是陛下的愿望,对他们打一顿棍子然后释放也就可以了。”皇上说:“是这样。”时间长了,石琚又进拜左丞,兼太子少师。皇上问宰相“:古代有身居下位而关心国家大事,敢于为百姓进言而没有顾忌的人,现在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人了呢?”石琚回答说“:怎么能没有这样的人呢?只是没有得到上报罢了。”皇上说:“应该尽心寻访推举他们。”
世宗将要到郊外去祭祀,讨论配享问题,石琚说:“配享的事,归神明做主。从外边来的无主不止,所以推论祖考来配天,同样尊贵他们。孝经上说:‘郊祀后稷以配天。’汉、魏、晋都是以一位皇帝与天相配。唐高宗开始尊崇高祖、太宗两位皇帝与天相配。唐垂拱初年(685),以高祖、太宗、高宗并列与天配。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废除几位皇帝同配的礼规,单以高祖配天。宋太宗时,以宣祖、太祖配天。宋真宗时以太祖、太宗配。宋仁宗时,有司请求以三帝并配,于是以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并配。在此之后礼院讨论与天、地要相对应,神无二主,应当以太祖一人去相配。这是唐、宋改变古代规矩以三位帝王配天,而终于最后还是依照古代规矩以一位皇祖与天相配。将来到郊外祭祀应该与古代礼规相符合,以一位皇祖配天。”皇上说:“唐、宋的做法不足以作为法典,我朝只尊奉太祖皇帝配天。”石琚曾经请求皇上命令太子学习政事,有人诬陷他说:“石琚企图用恩惠讨好东宫。”世宗观察石琚并没有别的企图,就把这话对他说了,石琚对皇上说:“臣本来是个孤儿,承蒙陛下提拔,任职执政,兼有师保的责任。臣有愚见认为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应当让他知道民政的事,于是才那样建议。”因此请求解除少师的任命。十年(1170)二月,祭土地神,有司上奏请求皇帝在祝版上签名,皇上问石琚:“应当署名吗?”石琚说“:过去有这种先例。”皇上说“:祭祀典礼,卿等要慎重对待这件事,不要让后世讥笑。熙宗尊谥太祖,宇文虚中制定礼仪,以使朝廷按常规礼仪行事。当时朕虽然年少幼稚,也觉察到其中不对的地方。”石琚说:“祭祀是大事,不是过去有先例不敢任意行事。”
皇上对石琚说“:女真人往往居住四通八达的地方,不理解居住在里巷中人的苦处。卿曾经做过丞簿,对民间什么事不知道?凡关系到利害的事要积极汇报。”皇上与宰相大臣讨论铸造钱币的事,有人认为铸钱费工数倍,想采取坑冶金银的办法,皇上说:“山河的利益可以交给百姓,只有钱币不能让民间私自铸造。如果财产货款流布四方,与在官府有什么不同?”石琚进言道“:臣听说天子的财富藏在天下,正像泉源的流通罢了。”皇上问石琚“:古代也有百姓铸钱的事吗?”石琚回答说:“让百姓自己铸钱,那么小人贪图厚利,钱越发轻微令人讨厌,古代所以禁止百姓自己铸钱。”
当时在民间往往有人造谣惑众,这些人互相勾结图谋不轨,事发之后都伏法被杀了。皇上问宰相大臣说“:南方还有许多人不顺从,这是为什么呢?”石琚回答说“:南方的无赖之徒,假托解释宣扬道教,拿妖术幻术来迷惑人。愚民无知,于是触犯法律。”皇上说:“如僧人智究就是这样的。此辈不足以对他们怜悯,但由军士去追捕,劳民伤财,危害到良民,不如杜绝在萌芽状态。”智究,是大名府僧人,同寺僧人苑智义对智究说,莲华经中记载五浊恶世佛出在魏地,心经中有“梦想究竟涅。。”的话。你的法名叫智究,正巧照应了经文,先师藏瓶和尚知道你有这个福分,也做了颂子给你。智究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图谋作乱,遍游大名、东平州郡,假托化缘,诱骗迷惑愚昧的民众,暗中结成奸党,议定将在十一年(1171)十二月十七日先拿下兖州,在峄山聚会,以“应天时”三字作为旗号,分别去攻取东平各州府。到了那一天半夜,智究派同党胡智爱等人,去到旁近军营抢劫甲仗,军士击败了他们。当时还有傅戬、刘宣也在阳谷、东平叛变。这些人都伏法被杀,同案牵连的有四百五十多人。
宗室子弟中有的人不胜任当官做事,世宗想授给他们闲散官职,按职位发给俸禄,以赡养使他们自足,拿这想法问宰相大臣说“:比前代怎么样?”石琚回答说“:尧帝亲近九族,周代皇家九族和睦,都是帝王盛事啊!”石琚对这类事多是持顺从态度。
十三年(1173),石琚上表请求辞去官职。十六年(1176),石琚再次上表乞请辞职。皇帝都没答应。参知政事唐括安礼违背皇上旨意,出任横海军节度使,数年皇帝不再召见他。石琚在偏殿从容地对皇上劝谏道:“唐括安礼忠诚正直,久在外地任职。”世宗深深感到是这样,于是将唐括安礼从南京留守任上召进京任尚书右丞。石琚曾举荐室绍先作为右司员外郎,绍先中风暴死,皇上很是惋惜,对石琚说:“这是卿推举的人才啊!”再三感叹这件事。
十七年(1177),石琚拜平章政事,被封莘国公。第二年(1178),又拜右丞相。整理起居注的移剌杰上书说“:朝廷上奏议事把一般官员隔离在外,史官也不能听,没办法记录。”皇上问宰相这件事,石琚和右丞相唐括安礼回答说“:古代的史官,对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记录,用来儆戒人君,没有谁不敬畏。周成王剪桐叶当作圭,戏封叔虞,史佚说‘:天子说话不能开玩笑,说话就要记入史书。’从这件事看出做人君的一言一行,史官都得记录,不能回避啊!”皇上说:“朕看贞观政要,唐太宗与臣下讨论事情,开始议了什么,后来结果怎么样,这可以证明史臣在旁记下来而写在史书上的。如果恐怕遗漏什么事,那么可以选出谨慎守密的人担任这件事。”上朝奏事议事回避一般官员,而不回避记注官从这时开始。
石琚以年老体衰多病为理由坚决要求辞职,皇上说:“朕知道卿年纪老了,勉强为了朕而留职,再等一、二年,朕将考虑这件事。”皇上对宰相大臣说“:朕是天子,从来不敢专行独断,每件事情都要广泛征求卿等的意见,可行的就行,不可行的就禁止。”石琚和平章政事唐括安礼上奏说:“好问,思路就开阔;自己说了算,思路就狭小,陛下这样做,是天下极大的幸运。”石琚留职一年,又上表辞职,皇上才准许了。皇帝诏令石琚的一个孙子做。。门祗候。石琚当即遵命动身回归乡里。许久之后,世宗对宰相大臣说:“了解一个人是最难的事,近来文职官员的选用大多不得其人。只有石琚当丞相时,往往推举出能胜任的官员,左丞移剌道、参政粘割斡特剌推举提升的武职候选人,其中很有一些人才。朕常常因为不能遍识人才而不满足。这是宰相的职责,左右近侍虽然常有人举荐,朕不敢轻易相信。”又说;“近来刺史、县令许多缺员,应当选择精明干练的人任命,资历级别不到任用有什么害处呢?”又说“:只有石琚最知人善任。”
唐括鼎任定武军节度使,皇上对他说“:好久不见石琚了,他的精力比以往如何?你到任后要去探望他。”显宗也惦念着石琚,在石琚生日的时候,显宗寄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二十二年(1182),因病在家里逝世,享年七十二岁。他的谥号是“文宪”泰和元年(1201),衍庆宫挂上了他的画像,诏令配享世宗庙廷。
唐括安礼,本名唐括斡鲁古,字子敬。他好学,精通经籍史志,擅长做词为文,知晓为政的根本宗旨。贞元年间,唐括安礼官任临海军节度使,进朝廷后为翰林侍读学士,后改任浚州防御使、彰化军节度使。大定初年,升为益都尹,皇帝召见任命他为大兴尹,皇帝说:“京城中喜好造谣。官府中的奸吏是百姓的祸患。你虽然年轻,但有治理的才能,你要解除世上的这些旧弊病,不要让它再发生。”唐括安礼监察廉政成绩一等,进官为荣禄大夫。
大定七年(1167)五月,大兴府的监狱空了,皇帝下诏赐宴慰劳唐括安礼。凡是有空监狱的州郡,都赐钱作为宴费,大兴府赐三百贯宴费,其余的州郡有区别。很久以后,唐括安礼官拜参知政事,免此职后任横海军节度使,历任河间尹、南京留守。因为家中有丧事,唐括安礼辞了官,复出后任尚书右丞。皇帝下诏说“:南路女真住户有很多贫困的,汉人住户租种土地的,收获没多少,入不敷出,不练习骑马射箭,不服兵役。凡是成年男人都要加入军籍,按月供应钱粮,沿山东路边疆安置他们。其他的建议再报告给我。”十天后,皇帝问:“宰臣议论山东猛安的贫困住户怎么办?”宰臣上奏说“:还没有议论。”于是皇帝问唐括安礼“:你的意见是什么?”唐括安礼回答说“:猛安人与汉人住户,现在都是一家,他耕我种,同是国人,最近都让他们参军,恐怕妨碍农业耕作。”皇帝责备唐括安礼说“:朕以为你有见识,而你每件事都效法汉人,如无事的时候可以进行农耕,现估计宋朝人有挑起争端的意思,国家有事,农业耕作哪里有空闲?你熟习汉语,读过诗经、尚书,姑且放下它们来讲本朝的法规。以前的宰臣都是授予女真人,只有你是汉人,这是是还是非,所谓一家应都是一个种类,女真人、汉人,实则是两个种类。朕在东京即皇帝位,契丹人、汉人都不前去祝贺,只有女真人一起去祝贺,这可以说是一类吗?”又说“:朕常常夜里考虑,要让太祖皇帝创立的功业不灭,传到万世,使女真人不缺乏物质财富。你们要了解这一点。”因此列举贫穷的猛安人的几件事,诏令左司郎中粘割斡特剌写下它,百官在尚书省集中议论。
大定十七年(1177),世宗皇帝下诏派监察御史完颜觌古速巡视边疆,随从有契丹押剌四人,扌妥剌、招得、雅鲁、斡列阿,从边疆逃回大石。皇帝听说后,下诏说“:大石在夏国的西北方。往昔窝斡作乱,契丹等响应,朕赦免了他的罪,使他仍做以前的工作,派使臣去安抚他,他的反叛之心还未泯灭。如果大石地方有人离间诱惑,边疆一定会发生灾祸。派使臣去迁移他们,使他们与女真人杂居,男婚女嫁,使之逐渐成俗,这是长远的策略。”于是派遣同签枢密院事纥石烈奥也、吏部郎中裴满余庆、翰林修撰移剌杰,前去把曾经参与窝斡叛乱的西北路的契丹人迁置到上京、济、利等路。用兵部郎中移剌子元为西北路招讨都监,皇帝诏令移剌子元说:“你可告诉迁往上京、济州的契丹人,那里土地肥沃富饶,可以繁衍生殖,同女真人互相通婚,这也是他们长远的安居计划。你同纥石烈奥也一同催促他们迁移,仍然要派一员猛安领兵护送他们向东迁移,沿途经过的道路不要让他们同群牧接近,如果有叛乱,便于平定。等到他们过了秦岭,你就返回。”皇帝派遣了纥石烈奥也、移剌子元等,又对宰臣说:“海陵王时,契丹人尤其被信任,最后他们叛乱,群牧使鹤寿、驸马都尉赛一、昭武大将军术鲁古、金吾卫上将军蒲都都被杀害。赛一等都是功臣的后代,做官时不曾与契丹有怨恨,他们的野心,足可以显现。”唐括安礼回答说“:圣主广爱天下,养育万国,不应有分别。”皇帝说:“朕不是有分别,只是善善恶恶,所以能治理好。以后的日子边疆或者有灾祸,契丹难道会同我们一心?”
他日,皇帝又说:“推荐人才是大臣的职责。朝廷外面五品的官员尚且还推荐人才,宰相却没有推荐,什么原因?”唐括安礼回答说:“孔子称推荐人才很困难,贤人君子,世上不多。陛下一定想得到人才,应当广开发现人才之路,区别才能的长短而器重使用他们,这样就能得到人才。”皇帝说“:人才选拔任用的法规没有条理。奉职者都是有权势有地位人的子孙,朕要知道他们有资格考出身的年月。亲军不能以门第来招人,没有荫庇特权的人不到武义不得出职,只是认为女真人有升迁做官的资格,所以出职反而在奉职之上。天下一家,唯独女真人有升迁做官的资格,什么原因?”唐括安礼回答说:“这是祖宗们立下的规矩,恐怕很难立即改变。”
唐括安礼转任左丞,与右丞蒲察通同日被任命,皇帝对他说:“我今年五十五岁,如果过了六十岁,对政事一定会厌倦。应该趁着朕身强健康时,凡是女真猛安谋克应当研习政事,修改重定法令。宗族中很少有人达到朕这样的寿限,朕很熟悉女真的旧俗,子孙怎么能知道它,况且是政事,你们应该了解朕的意思。”皇帝又说:“大理寺的政事大多积压滞留,宰执不督察斥责他,为什么?”唐括安礼回答说“:很棘手的文书旧例是给以期限完成。”皇帝说:“旧例是‘是’是‘非’,今天不加以考虑,就给你们期限吗?”参政移剌道说:“我在大理寺时,未曾有滞留的事情。”皇帝说“:你在大理寺时没有滞留的事,如今作为宰执却不能检查治理,为什么?”移剌道无言以对而退。皇帝问宰臣说:“御史台官,也与亲族朋友往来吗?”宰臣们都说“:很少往来。”皇帝说“:御史台官应当全部断绝人事关系。谏官、记注官耳闻目睹重大国策的议定,也不可以同人交往。”唐括安礼回答说:“亲族朋友之间,恐怕不可能全部断绝来往。”皇帝说:“职责所限,何必担忧别人怎么说。”
唐括安礼进升平章政事,封为芮国公,授予世袭谋克。世宗皇帝告诉唐括安礼,以前朝代的史书很详细完备,今天我们对祖宗的实录太简略。唐括安礼回答说“:以前朝代的历史都已成书,有帝纪、列传。他日修史时,也有帝纪、列传,其详细程度可在列传中表现。”唐括安礼曾经议论过科举考试科目,他对皇帝说:“我观察现代的读书人不把策略当回事,今天如果把诗、赋、策略都安排场次考试,文理都优秀的人作为中选人,再考察他们对时事的认识,可能会得到人才。”皇帝说“:你们讨论这件事。”皇帝对宰臣说“:赏奖有功的人不能拖延,拖延奖赏不能勉励他们的斗志。”唐括安礼回答说“:古代所谓的奖赏不能超过时间,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大定二十一年(1181),唐括安礼官拜右丞相,进封申国公,他坚持推辞说:“我在宰相位上,对国家没有帮助,整夜担忧害怕,惟恐有罪,上负陛下,下负百姓。我实在不敢接受丞相的职位,请陛下选择贤臣任用。”皇帝说“:我知道你正直,与左丞相习显没有两样。且熟悉政事,没有人比你的才能强。你不要谦让。”唐括安礼叩头致谢。这一年,唐括安礼死去。泰和元年(1201),唐括安礼配享世宗庙廷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