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biquge25.com,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众人都上前解劝,好容易方止住,又重新上了妆,方盖上龙凤呈祥的红盖头。
含泪拜别父母后,林智背着黛玉送上花轿。
花轿十分精巧,朱红缎子的轿衣上金银焕彩,珠绣辉煌,跟随而来的拆轿师傅亲自拆卸,好令新妇妥帖出入,待帘子放下,轿夫们含笑望着林智,都不肯抬轿,直到林智拿出一包或是笔锭如意、或是状元及第、或是并蒂花开的金锞子散给他们,又有一大包金锞子给了途中更换抬轿的轿夫们,他们方笑嘻嘻地道谢,随着鼓乐之声抬起了喜轿。
不知何时,林如海已经走出了大门,站在门外,遥望远去的花轿。
黛玉的归宿,便是俞恒了。
自己重生以来,最大的心愿,也在于此。
但是,并不止步于此。
从今往后,他还要时时留心女儿出阁后的日子好坏与否,他疼爱了那么多年的女儿,他无法因她出嫁就觉得心满意足。
他林如海的女儿,一定要比任何人都过得美满。
贾敏在里头知道林如海不舍,微微一叹,命人劝他回来,复又招呼客人。
三日后回门,林家又是一番热闹。
林如海早等在家中了,家中红灯绿缎仍未撤下,里里外外喜庆热闹,林智亲自迎出大门,接了进来,独黛玉的车进了二门,卸掉驾车的马和轴承,由婆子将车厢抬进内仪门,方由丫鬟打起帘子,正好林智和俞恒业已到了跟前。
俞恒上前两步,扶着黛玉下车。
他今日穿着石榴红的衣裳,黛玉却是大红榴开百子的刻丝衣裳,到了贾敏和林如海跟前,夫妻并肩而立,天生的一对璧人。
姐姐既出阁,便是俞家人了,林智对俞恒难免带着三分不喜,待二人拜过父母,送上回门礼,林如海命他和俞恒随自己去书房,林智只得答应,不料他却落后一步,悄悄拉着黛玉道:“好姐姐,我有许多话说,千万等我回来。”
黛玉微笑点头,林智方放心地去书房。
贾敏招手叫黛玉到身边,仔细打量,见她容光焕发,气度出众,更有一种妩媚风流的态度叫人倾心,心中一宽,又见她梳着八宝如意髻,绾着丹凤朝阳挂珠钗,皆轻巧细致,不似在家时的姑娘打扮,不觉又是一酸,细声询问婚后诸事,听得已拜了宗祠,入了族谱,俞老太太待她甚是体恤,叔叔婶婶皆已分家,吃住不在一处,甚是清闲自在。
贾敏道:“别人家娶亲,多看父母双全,当初挑了恒儿,也是瞧他们家人口简单的意思,如此甚好,你既已成亲,日后就好生孝顺老夫人罢。”
黛玉伏在母亲怀中,撒娇道:“虽只三日,我却觉得恍如隔世,明儿我常回来看爹娘。”
贾敏抚摸着她的鬓角,柔声道:“出嫁了的女儿哪能隔三差五就回娘家?如此反倒叫人笑话,说你在夫家不妥,才想回娘家。咱们家上面没人管着,你父亲待我又好,我才能经常去你外祖母家走动,你如今有老祖母服侍,却不可如此。”
黛玉摇头笑道:“祖母和大哥都说让我想爹娘时就回来探望呢。”
贾敏闻言,喜不自胜,随即道:“这是老夫人和恒儿疼你,可是你却不能视为理所当然。”
黛玉只得点头称是。
却说书房中说起门子已抵达京城,林如海忙对俞恒道:“你千万别插手此事,这件事不用咱们出手,贾雨村也没有好下场。插了手,反倒别人说咱们公报私仇。”
俞恒如今娶了如意娇妻,正是心满意足时候,自然不会让这些事情来打扰自己夫妇,便道:“岳父放心,圣上也不许小婿插手。贾雨村得罪了那么些人,想料理他的官员不知凡几,压根不用脏了咱们的手。”
林如海微笑道:“你明白就好。”
林智见他们翁婿说事,借故出去,实则去寻黛玉说话。
林如海和俞恒心里明白,并不点破,反倒说起了朝中别事。
林如海道:“早些时候我曾有主意与陛下,即官绅纳税一事,陛下十分赞同,经过这些时日,条例渐渐完善,只未发出。待得天下皆知时,我必为众矢之的,怕也要牵连到你,睿儿跟随太子我不担忧,你须得谨慎小心,好生保护玉儿,莫叫他人有可趁之机。”
俞恒早听说过这事,忙道:“岳父和岳母并舅兄舅弟也要小心才是,这道旨意发出,有些不愿交税的达官显贵恐怕拿岳父出气,少不得有铤而走险之举。”
林如海叹道:“我已有所安排,只不放心玉儿。”
他常常回家倒好,偏生俞恒的差事使他并不能日日归家。
俞恒笑道:“岳父不必担忧,小婿府上的护卫多是从军中退下来的,个个骁勇善战,二管家和三管家更是我当年收用的高手,他们不愿为官,才做了管家,有他们在,无贼敢闯府中。再说,待得旨意发出时,小婿再求陛下庇佑,定能保玉儿周全。”
林如海听了,点头不语。
用过宴,林如海又见了黛玉,说了一会子话,方放二人回家。
不想他们翁婿见面时防备日后之难,长庆帝却已经有了主意,他单独召见贾雨村,温言抚慰,说他信任贾雨村,叫贾雨村不要在意朝中百官的敌意,自己还有重用他的时候。然而,在贾雨村喜得飘飘然之际,忽然长叹一声,似有难处。
贾雨村正觉得自己比林如海更受重用,不然怎会被唤进宫中,得圣人亲自开口,闻听此叹,忙道:“微臣虽无能,却愿为陛下分忧。”
若不是知道贾雨村的为人,单看其相貌气度,当真以为是忠心耿耿的良臣了。长庆帝垂下目光,只觉得他面目可憎,压住心底的厌恶,道:“虽说这两年抄没了许多犯官的家产,国库丰盈了一些,但渐亦消耗,税收不足,朕心甚烦。反倒是诸官绅之家,良田商铺极多,进益极多,若是他们和百姓一样纳税,国库岂非大有进项,可惜了。”
贾雨村眼前登时一亮,他生平最恨何人?就是那些根基深厚的达官显贵之家,如若推行官绅纳税之策,他们不知得损失多少进益,见到他们倒霉,自己便觉喜悦无限。何况,这是长庆帝的意思,自己先行奉之,长庆帝岂能不护着自己?
想到此处,贾雨村自告奋勇地说,明日要当朝上奏,为长庆帝解忧。
长庆帝面生喜色,立刻命人拿来拟定好的条例与他看,并非全部,而是一些皮毛,又赐下彩缎金银等物与他,意似赞许。
为此,门子一事长庆帝命人暂且压住,只等贾雨村上奏。
贾雨村果然不负众望,奋笔疾挥,酣畅淋漓地写了一道折子,第二日清晨,当朝上奏,他本来就是口角锋芒的人物,诉说百姓疾苦国库空虚时那叫一个正气凛然,指责诸官绅自私自利时更是口若悬河,叫人无从反对。
林如海眉峰一挑,目光看向长庆帝,他竟用贾雨村来做推行官绅纳税的靶子?
除了长庆帝和俞恒外,没有人知道这个主意是林如海出的。
待得贾雨村话音一落,立刻就有官员反对,道:“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岂能将权贵和读书人与百姓相提并论?”
贾雨村义正言辞地道:“话不能这么说,佛家都说众生平等呢!我等为官,不就是为国为民?如今国库空虚,税收不足,此时有抄家所得方有俸禄发下,倘或有朝一日国库入不敷出,存银殆尽,朝廷发不出俸禄来,我等贫寒官员靠什么度日?此时推行官绅纳税,未必就不是高于百姓,而且有功名的读书人仍有钱米可领,亦可免却徭役,有何不满?”
众人气极。
林如海听到此处,忽然明白长庆帝的用意了,他当初建议的是三十税一,仍比百姓税收为高,可是贾雨村竟没有提到这一点,莫不是长庆帝没有跟他说明?
此时,朝中已经吵作一团。
苏黎等和林如海交好的官员见林如海不开口,也都默不作声。他们心里都很明白,这个主意肯定不是贾雨村想出来的,看他的张扬跋扈,说不定是按长庆帝之意,既然如此,他们何必搀和?虽然纳税令他们十分心疼,可是林如海都没反对,他们何必反对?
忽然有人发现林如海的沉默,开口道:“林相怎么看?”
林如海并未开口,只看向长庆帝,等到长庆帝允许,方微笑开口道:“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苦,我若同意,未免不明各位官绅之苦,我若不同意,却又有愧于家国百姓。”
闻听此言,众人不禁紧皱眉头。
长庆帝坐在上面看下面争吵,道:“既如此,林卿家就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罢!”
众人不觉都看向林如海,只见他沉吟片刻,似在思索,半日方道:“和百姓一样十五税一,未免有些不妥,官绅本就高于百姓,岂能相同而论?莫若三十税一,既仍然高于百姓,以表明官绅的身份,又能为国尽心,岂不两妙?”
这一番话娓娓道来,仍让不少官员不满,他们一直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哪能和百姓一起纳税?那岂不是自降身份?然看到贾雨村皱眉之状,似对林如海不满,他们却又觉得林如海说的策略比贾雨村强得多,如果他们反对贾雨村,赞同林如海,岂不是打了贾雨村的脸?让贾雨村不高兴,他们心里就高兴了。因此,脸上都露出凝思之态。
苏黎万事都以林如海马首是瞻,此时俞恒不在,他立刻接口道:“林相此言甚是,不管是田庄还是商铺,我愿三十税一,于家国略尽绵薄之力。”
长庆帝喜道:“苏卿家果然是忠臣、贤臣!”
听到这句赞语,原本不同意的一些官员也只好高呼同意,不同意恐怕就不是忠臣、贤臣了。于是,他们极赞林如海之策,万分赞同,反将贾雨村撇到了旁边。看到贾雨村面色铁青,眼里似喷怒焰,本来不情愿的官员心里顿时舒坦了。
官绅纳税的条例早就拟好了,当朝颁布。
众臣闻之,方知长庆帝早有此意,就算再有不满,也不能表白出来,只得将一腔恨意移到了贾雨村身上。尤其是天底下官绅无数,八成都不愿意纳税,就算朝中官员同意了,他们也很不高兴,遂想方设法地针对贾雨村,扰得贾雨村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除了百姓外,官绅纳税的条例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到天下官绅拥护,这一年年底的时候,只有三成官绅如数纳税,余下七成诉苦欠收,不肯交税。
长庆帝发了狠,派遣心腹官员亲自查账,狠狠发落了二三十个谎报的官绅,方令其他人等人人自危,老老实实地交了税。当然,发落的这些官绅,也都是曾经为非作歹的,未曾作恶却又谎报的官绅,罚交两倍税银。
如此一来,这些人愈加深恨始作俑者贾雨村,哪怕他们都明白是长庆帝的意思,可是他们不敢对长庆帝不满,所以将贾雨村的罪状齐齐送上。
由门子一案起始,牵连甚众。
因为罪证确凿,不可宽恕,于是长庆帝即批革职,判处流放之刑,其家抄没,家眷入官。其实以贾雨村的罪状斩首亦不为过,可是那些官员都对贾雨村恨之入骨,哪会让他轻易死去?倒不如流放到苦寒之地,受尽苦楚,所以有些罪状并未送上。
贾雨村流放的时候,是第二年的冬日,飞絮如棉,寒风彻骨,他穿着囚衣,扛着枷锁,分外单薄,而押送他的官差不是别个,正是当年的门子。
门子抱着手炉,坐在小轿中,冷眼看着帘外的贾雨村一步深一步浅地走在雪地上。
林如海叹息,当年的故事源自贾雨村,亦终结于贾雨村。
自己的一番重生,有的人命运改变了,有的人依然和上辈子无异。
贾雨村事件结束后不久,贾母突然生了一场重病,缠绵病榻数月,于次年二月仙逝,为了宝玉,她比上辈子多活了将近两年。
丧事毕,贾赦与丁忧回京的贾琏扶灵回乡,将宝玉湘云并惜春等都带回金陵定居。王夫人已死,宝玉和宝钗也得回乡守孝,不过因为贾母方滞留京都,二则惜春的亲事已经商议定了,且连家在江南,等出了孝期好出嫁,有窦夫人和陈娇娇做主,自然不会叫她寒酸出阁。至于湘云,抵达金陵后,贾赦便将史湘云连同其嫁妆送回了史家。就是贾母健在,史湘云也该由史家照料,没有让他们这门表亲照料的道理,何况贾母已经不在了。
林家好容易才从贾母仙逝的伤感中回过神,俞老太太忽然无疾而终,又是一番忙乱。
俞老太太仙逝,俞恒和两个叔叔皆报了丁忧,后者很有些不舍。其中俞恒虽是长房独孙,但实际上他并不是长孙,上面还有一位长兄,那才是需要守孝三年的承重孙,不过他是长房独孙,承继宗祠以及长房香火,仍旧上旨守孝三年,并带着黛玉扶灵回南。
如今朝堂安稳,边境暂无战火,长庆帝便允了俞恒的旨意,又道:“三年后回来,朕有要紧的差事交给你,在这三年里,可不能懈怠了骑射文艺。”
俞恒满口应承,拜别出京。
送走他们后,林如海不免十分寂寥,闷闷不乐了好些天,这日正瞅着黛玉的小像以解思女之苦,忽然见到贾敏兴冲冲地走来,喜气洋洋地道:“老爷,睿儿来信说,睿儿媳妇有喜了,咱们就要有孙子了!我盼了好几年,终于盼到孙子了。”
林如海莞尔,侧头道:“也许是个孙女儿呢!”
林睿于他是意外之喜,他恍然发觉,意外之喜的长子居然也要做父亲了。
贾敏嗔道:“大年下快别说这些话!就算是孙女,先开花后结果,总有我抱上孙子的一日!现今睿儿我不愁了,玉儿我也不愁,只剩智儿了,老爷有什么打算?上回见到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她们还是惦记着智儿呢。”
林如海微笑道:“姨丈家的小孙女莹莹甚好,夫人觉得如何?”
他的姨丈汪祯早已过世多年,表兄中年方中进士,在翰林院当差,二三十年下来,已升到了从四品,但因他才干平平,少有建树,在京城中颇不起眼,其他兄弟也没有十分精明能干的人物,他们家已落为三等人家了。
林如海说的汪莹莹是这位表兄年将半百才得的小女儿,今年十五岁,因她母亲生她时难产而亡,其父又未续弦,自小抚养在老祖母跟前,生得伶俐标致,爽朗活泼,那年黛玉出阁时她随着祖母前来道喜,亲戚间厮见时,林智一眼就看中了,私下说与黛玉知道,黛玉又同林如海说明,父女二人仔细打听过,皆极满意。
贾敏想了想,喜道:“倒是一门好亲,咱们家到了这样的地位,很不必再和高门大户结亲,所以纵使南安郡王府的郡主好得不得了,我都没有答应。”她对这些门道十分清楚,既然林如海提出对汪莹莹满意,想必汪莹莹极好,她自然不反对。
林如海拉着她的手,笑道:“等忙完智儿的亲事,咱们就清闲了。”
贾敏颔首赞同,然后反手握着林如海,抬头看他,嫣然一笑,眼波流转,恍如当年新婚时,映着纱窗,人如玉,景如画。
众人都上前解劝,好容易方止住,又重新上了妆,方盖上龙凤呈祥的红盖头。
含泪拜别父母后,林智背着黛玉送上花轿。
花轿十分精巧,朱红缎子的轿衣上金银焕彩,珠绣辉煌,跟随而来的拆轿师傅亲自拆卸,好令新妇妥帖出入,待帘子放下,轿夫们含笑望着林智,都不肯抬轿,直到林智拿出一包或是笔锭如意、或是状元及第、或是并蒂花开的金锞子散给他们,又有一大包金锞子给了途中更换抬轿的轿夫们,他们方笑嘻嘻地道谢,随着鼓乐之声抬起了喜轿。
不知何时,林如海已经走出了大门,站在门外,遥望远去的花轿。
黛玉的归宿,便是俞恒了。
自己重生以来,最大的心愿,也在于此。
但是,并不止步于此。
从今往后,他还要时时留心女儿出阁后的日子好坏与否,他疼爱了那么多年的女儿,他无法因她出嫁就觉得心满意足。
他林如海的女儿,一定要比任何人都过得美满。
贾敏在里头知道林如海不舍,微微一叹,命人劝他回来,复又招呼客人。
三日后回门,林家又是一番热闹。
林如海早等在家中了,家中红灯绿缎仍未撤下,里里外外喜庆热闹,林智亲自迎出大门,接了进来,独黛玉的车进了二门,卸掉驾车的马和轴承,由婆子将车厢抬进内仪门,方由丫鬟打起帘子,正好林智和俞恒业已到了跟前。
俞恒上前两步,扶着黛玉下车。
他今日穿着石榴红的衣裳,黛玉却是大红榴开百子的刻丝衣裳,到了贾敏和林如海跟前,夫妻并肩而立,天生的一对璧人。
姐姐既出阁,便是俞家人了,林智对俞恒难免带着三分不喜,待二人拜过父母,送上回门礼,林如海命他和俞恒随自己去书房,林智只得答应,不料他却落后一步,悄悄拉着黛玉道:“好姐姐,我有许多话说,千万等我回来。”
黛玉微笑点头,林智方放心地去书房。
贾敏招手叫黛玉到身边,仔细打量,见她容光焕发,气度出众,更有一种妩媚风流的态度叫人倾心,心中一宽,又见她梳着八宝如意髻,绾着丹凤朝阳挂珠钗,皆轻巧细致,不似在家时的姑娘打扮,不觉又是一酸,细声询问婚后诸事,听得已拜了宗祠,入了族谱,俞老太太待她甚是体恤,叔叔婶婶皆已分家,吃住不在一处,甚是清闲自在。
贾敏道:“别人家娶亲,多看父母双全,当初挑了恒儿,也是瞧他们家人口简单的意思,如此甚好,你既已成亲,日后就好生孝顺老夫人罢。”
黛玉伏在母亲怀中,撒娇道:“虽只三日,我却觉得恍如隔世,明儿我常回来看爹娘。”
贾敏抚摸着她的鬓角,柔声道:“出嫁了的女儿哪能隔三差五就回娘家?如此反倒叫人笑话,说你在夫家不妥,才想回娘家。咱们家上面没人管着,你父亲待我又好,我才能经常去你外祖母家走动,你如今有老祖母服侍,却不可如此。”
黛玉摇头笑道:“祖母和大哥都说让我想爹娘时就回来探望呢。”
贾敏闻言,喜不自胜,随即道:“这是老夫人和恒儿疼你,可是你却不能视为理所当然。”
黛玉只得点头称是。
却说书房中说起门子已抵达京城,林如海忙对俞恒道:“你千万别插手此事,这件事不用咱们出手,贾雨村也没有好下场。插了手,反倒别人说咱们公报私仇。”
俞恒如今娶了如意娇妻,正是心满意足时候,自然不会让这些事情来打扰自己夫妇,便道:“岳父放心,圣上也不许小婿插手。贾雨村得罪了那么些人,想料理他的官员不知凡几,压根不用脏了咱们的手。”
林如海微笑道:“你明白就好。”
林智见他们翁婿说事,借故出去,实则去寻黛玉说话。
林如海和俞恒心里明白,并不点破,反倒说起了朝中别事。
林如海道:“早些时候我曾有主意与陛下,即官绅纳税一事,陛下十分赞同,经过这些时日,条例渐渐完善,只未发出。待得天下皆知时,我必为众矢之的,怕也要牵连到你,睿儿跟随太子我不担忧,你须得谨慎小心,好生保护玉儿,莫叫他人有可趁之机。”
俞恒早听说过这事,忙道:“岳父和岳母并舅兄舅弟也要小心才是,这道旨意发出,有些不愿交税的达官显贵恐怕拿岳父出气,少不得有铤而走险之举。”
林如海叹道:“我已有所安排,只不放心玉儿。”
他常常回家倒好,偏生俞恒的差事使他并不能日日归家。
俞恒笑道:“岳父不必担忧,小婿府上的护卫多是从军中退下来的,个个骁勇善战,二管家和三管家更是我当年收用的高手,他们不愿为官,才做了管家,有他们在,无贼敢闯府中。再说,待得旨意发出时,小婿再求陛下庇佑,定能保玉儿周全。”
林如海听了,点头不语。
用过宴,林如海又见了黛玉,说了一会子话,方放二人回家。
不想他们翁婿见面时防备日后之难,长庆帝却已经有了主意,他单独召见贾雨村,温言抚慰,说他信任贾雨村,叫贾雨村不要在意朝中百官的敌意,自己还有重用他的时候。然而,在贾雨村喜得飘飘然之际,忽然长叹一声,似有难处。
贾雨村正觉得自己比林如海更受重用,不然怎会被唤进宫中,得圣人亲自开口,闻听此叹,忙道:“微臣虽无能,却愿为陛下分忧。”
若不是知道贾雨村的为人,单看其相貌气度,当真以为是忠心耿耿的良臣了。长庆帝垂下目光,只觉得他面目可憎,压住心底的厌恶,道:“虽说这两年抄没了许多犯官的家产,国库丰盈了一些,但渐亦消耗,税收不足,朕心甚烦。反倒是诸官绅之家,良田商铺极多,进益极多,若是他们和百姓一样纳税,国库岂非大有进项,可惜了。”
贾雨村眼前登时一亮,他生平最恨何人?就是那些根基深厚的达官显贵之家,如若推行官绅纳税之策,他们不知得损失多少进益,见到他们倒霉,自己便觉喜悦无限。何况,这是长庆帝的意思,自己先行奉之,长庆帝岂能不护着自己?
想到此处,贾雨村自告奋勇地说,明日要当朝上奏,为长庆帝解忧。
长庆帝面生喜色,立刻命人拿来拟定好的条例与他看,并非全部,而是一些皮毛,又赐下彩缎金银等物与他,意似赞许。
为此,门子一事长庆帝命人暂且压住,只等贾雨村上奏。
贾雨村果然不负众望,奋笔疾挥,酣畅淋漓地写了一道折子,第二日清晨,当朝上奏,他本来就是口角锋芒的人物,诉说百姓疾苦国库空虚时那叫一个正气凛然,指责诸官绅自私自利时更是口若悬河,叫人无从反对。
林如海眉峰一挑,目光看向长庆帝,他竟用贾雨村来做推行官绅纳税的靶子?
除了长庆帝和俞恒外,没有人知道这个主意是林如海出的。
待得贾雨村话音一落,立刻就有官员反对,道:“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岂能将权贵和读书人与百姓相提并论?”
贾雨村义正言辞地道:“话不能这么说,佛家都说众生平等呢!我等为官,不就是为国为民?如今国库空虚,税收不足,此时有抄家所得方有俸禄发下,倘或有朝一日国库入不敷出,存银殆尽,朝廷发不出俸禄来,我等贫寒官员靠什么度日?此时推行官绅纳税,未必就不是高于百姓,而且有功名的读书人仍有钱米可领,亦可免却徭役,有何不满?”
众人气极。
林如海听到此处,忽然明白长庆帝的用意了,他当初建议的是三十税一,仍比百姓税收为高,可是贾雨村竟没有提到这一点,莫不是长庆帝没有跟他说明?
此时,朝中已经吵作一团。
苏黎等和林如海交好的官员见林如海不开口,也都默不作声。他们心里都很明白,这个主意肯定不是贾雨村想出来的,看他的张扬跋扈,说不定是按长庆帝之意,既然如此,他们何必搀和?虽然纳税令他们十分心疼,可是林如海都没反对,他们何必反对?
忽然有人发现林如海的沉默,开口道:“林相怎么看?”
林如海并未开口,只看向长庆帝,等到长庆帝允许,方微笑开口道:“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苦,我若同意,未免不明各位官绅之苦,我若不同意,却又有愧于家国百姓。”
闻听此言,众人不禁紧皱眉头。
长庆帝坐在上面看下面争吵,道:“既如此,林卿家就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罢!”
众人不觉都看向林如海,只见他沉吟片刻,似在思索,半日方道:“和百姓一样十五税一,未免有些不妥,官绅本就高于百姓,岂能相同而论?莫若三十税一,既仍然高于百姓,以表明官绅的身份,又能为国尽心,岂不两妙?”
这一番话娓娓道来,仍让不少官员不满,他们一直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哪能和百姓一起纳税?那岂不是自降身份?然看到贾雨村皱眉之状,似对林如海不满,他们却又觉得林如海说的策略比贾雨村强得多,如果他们反对贾雨村,赞同林如海,岂不是打了贾雨村的脸?让贾雨村不高兴,他们心里就高兴了。因此,脸上都露出凝思之态。
苏黎万事都以林如海马首是瞻,此时俞恒不在,他立刻接口道:“林相此言甚是,不管是田庄还是商铺,我愿三十税一,于家国略尽绵薄之力。”
长庆帝喜道:“苏卿家果然是忠臣、贤臣!”
听到这句赞语,原本不同意的一些官员也只好高呼同意,不同意恐怕就不是忠臣、贤臣了。于是,他们极赞林如海之策,万分赞同,反将贾雨村撇到了旁边。看到贾雨村面色铁青,眼里似喷怒焰,本来不情愿的官员心里顿时舒坦了。
官绅纳税的条例早就拟好了,当朝颁布。
众臣闻之,方知长庆帝早有此意,就算再有不满,也不能表白出来,只得将一腔恨意移到了贾雨村身上。尤其是天底下官绅无数,八成都不愿意纳税,就算朝中官员同意了,他们也很不高兴,遂想方设法地针对贾雨村,扰得贾雨村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除了百姓外,官绅纳税的条例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到天下官绅拥护,这一年年底的时候,只有三成官绅如数纳税,余下七成诉苦欠收,不肯交税。
长庆帝发了狠,派遣心腹官员亲自查账,狠狠发落了二三十个谎报的官绅,方令其他人等人人自危,老老实实地交了税。当然,发落的这些官绅,也都是曾经为非作歹的,未曾作恶却又谎报的官绅,罚交两倍税银。
如此一来,这些人愈加深恨始作俑者贾雨村,哪怕他们都明白是长庆帝的意思,可是他们不敢对长庆帝不满,所以将贾雨村的罪状齐齐送上。
由门子一案起始,牵连甚众。
因为罪证确凿,不可宽恕,于是长庆帝即批革职,判处流放之刑,其家抄没,家眷入官。其实以贾雨村的罪状斩首亦不为过,可是那些官员都对贾雨村恨之入骨,哪会让他轻易死去?倒不如流放到苦寒之地,受尽苦楚,所以有些罪状并未送上。
贾雨村流放的时候,是第二年的冬日,飞絮如棉,寒风彻骨,他穿着囚衣,扛着枷锁,分外单薄,而押送他的官差不是别个,正是当年的门子。
门子抱着手炉,坐在小轿中,冷眼看着帘外的贾雨村一步深一步浅地走在雪地上。
林如海叹息,当年的故事源自贾雨村,亦终结于贾雨村。
自己的一番重生,有的人命运改变了,有的人依然和上辈子无异。
贾雨村事件结束后不久,贾母突然生了一场重病,缠绵病榻数月,于次年二月仙逝,为了宝玉,她比上辈子多活了将近两年。
丧事毕,贾赦与丁忧回京的贾琏扶灵回乡,将宝玉湘云并惜春等都带回金陵定居。王夫人已死,宝玉和宝钗也得回乡守孝,不过因为贾母方滞留京都,二则惜春的亲事已经商议定了,且连家在江南,等出了孝期好出嫁,有窦夫人和陈娇娇做主,自然不会叫她寒酸出阁。至于湘云,抵达金陵后,贾赦便将史湘云连同其嫁妆送回了史家。就是贾母健在,史湘云也该由史家照料,没有让他们这门表亲照料的道理,何况贾母已经不在了。
林家好容易才从贾母仙逝的伤感中回过神,俞老太太忽然无疾而终,又是一番忙乱。
俞老太太仙逝,俞恒和两个叔叔皆报了丁忧,后者很有些不舍。其中俞恒虽是长房独孙,但实际上他并不是长孙,上面还有一位长兄,那才是需要守孝三年的承重孙,不过他是长房独孙,承继宗祠以及长房香火,仍旧上旨守孝三年,并带着黛玉扶灵回南。
如今朝堂安稳,边境暂无战火,长庆帝便允了俞恒的旨意,又道:“三年后回来,朕有要紧的差事交给你,在这三年里,可不能懈怠了骑射文艺。”
俞恒满口应承,拜别出京。
送走他们后,林如海不免十分寂寥,闷闷不乐了好些天,这日正瞅着黛玉的小像以解思女之苦,忽然见到贾敏兴冲冲地走来,喜气洋洋地道:“老爷,睿儿来信说,睿儿媳妇有喜了,咱们就要有孙子了!我盼了好几年,终于盼到孙子了。”
林如海莞尔,侧头道:“也许是个孙女儿呢!”
林睿于他是意外之喜,他恍然发觉,意外之喜的长子居然也要做父亲了。
贾敏嗔道:“大年下快别说这些话!就算是孙女,先开花后结果,总有我抱上孙子的一日!现今睿儿我不愁了,玉儿我也不愁,只剩智儿了,老爷有什么打算?上回见到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她们还是惦记着智儿呢。”
林如海微笑道:“姨丈家的小孙女莹莹甚好,夫人觉得如何?”
他的姨丈汪祯早已过世多年,表兄中年方中进士,在翰林院当差,二三十年下来,已升到了从四品,但因他才干平平,少有建树,在京城中颇不起眼,其他兄弟也没有十分精明能干的人物,他们家已落为三等人家了。
林如海说的汪莹莹是这位表兄年将半百才得的小女儿,今年十五岁,因她母亲生她时难产而亡,其父又未续弦,自小抚养在老祖母跟前,生得伶俐标致,爽朗活泼,那年黛玉出阁时她随着祖母前来道喜,亲戚间厮见时,林智一眼就看中了,私下说与黛玉知道,黛玉又同林如海说明,父女二人仔细打听过,皆极满意。
贾敏想了想,喜道:“倒是一门好亲,咱们家到了这样的地位,很不必再和高门大户结亲,所以纵使南安郡王府的郡主好得不得了,我都没有答应。”她对这些门道十分清楚,既然林如海提出对汪莹莹满意,想必汪莹莹极好,她自然不反对。
林如海拉着她的手,笑道:“等忙完智儿的亲事,咱们就清闲了。”
贾敏颔首赞同,然后反手握着林如海,抬头看他,嫣然一笑,眼波流转,恍如当年新婚时,映着纱窗,人如玉,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