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biquge25.com,李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徽不肯抛头露面,不敢担承,但答应去谈一谈。
想不到郑徽听了冯大所转告的话,竟是一口答应。因为他心理上已对冯大产生了极重的倚赖性以及无条件的信任,冯大怎么说,他怎么做,根本未想到有考虑一下的必要。
但细想一想,这在他是出乖露丑的事,大为不妥。只是话已说出口,碍于冯大的交情,无法翻悔。
肆东当然非常高兴,对他的待遇也立刻不同了,单独给了他一间屋子,一日三餐,供奉甚厚,又替他做衣服、买补食,调养了个把月,可以说是完全复元了。
郑徽的心情却是十分矛盾,一方面就肆东和冯大有种感恩图报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总觉得斯文扫地,十分难堪。一想到过去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以及不久以前在平康坊的旖旎温馨的风光,真有生不如死之感。
不久,肆东接到一笔大买卖,一位曹尚书的祖父寿终,丧事极其铺张。肆东决计让郑徽在这个大场面中,一逞歌喉。
是重阳将近、霏霏细雨的天气,曹家出丧的仪仗,排了五里路之远;前队辰时出发,灵车直到巳时方才起动。郑徽身穿孝袍,跟随灵车一起行动;羞惭、畏怯,加上“既伤逝者、行自念也”的与众不同的身世之感,并作十分伤心,一面唱,一面泪如雨下,到后来竟至歌不成声。
长安城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唱挽歌的人。看热闹的观众,开始时觉得惊奇,到后来也恻然心伤,一个个默默无语。只听得仪仗过去,沙沙的脚步声和哽咽凄凉、如鹤唳猿啼般的清越的歌声,加上灰的天色和如烟似雾的细雨,气氛沉重到了极点。
而肆东却是兴奋极了。长安的凶肆,一共两家,东市西市各一;西市的凶肆,种种不及东市的同行,连西城的丧家,都愿意请东市的凶肆。从此以后,西市的凶肆,也有了一项东市凶肆所不及的长处,看来生意将会有起色了。
“郑老弟!”事完之后,肆东笑嘻嘻地向郑徽道贺:“恭喜你!你唱得太出色了。老实说,我干这一行,三代相传,今天听你唱过了,才知道什么叫挽歌?这一趟买卖,除了正帐以外,曹尚书特为另赏二十贯;这都是你的功劳,来,你分一半去!”
这十贯钱,替郑徽带来的不是欣喜,而是刺心的悲痛。在曹家出丧的行列中,他应该是执绋的吊客,照规矩,事完以后,作为承重孙的曹尚书该向他叩头道谢;而现在,他得到的是曹尚书的赏赐。
此外,他也一直不安地在怀疑,道旁如许看热闹的观众,总该有人识破了他的真面目。
不过,实际上他是顾虑了。因为经过这一场劫难,他的容貌和神态都有了极大的改变,非复当年玉树临风的丰采;外表看来像一下子老了十年,而且畏畏缩缩地,再也不能想像他也曾有过意气轩昂的日子。加上每一次挽唱都换去儒服,穿上孝袍,自然更难辨识。而最主要的一点是,没有一个人想到五姓家的子弟、常州刺史的公郎会沦落到以唱挽歌为生;这心理上的蔽境,使他们再也无法认出郑徽的真面目。
他在出丧的行列中,看到过安阿利、刘伯守,还有秦赤儿,他们都没有认出他来,因此他慢慢放心胆大了。
西市凶肆的生意做得很发达。大部分的丧家都指定要“冯二”——这是郑徽“改行”以后所用的名字——唱挽歌;他有了特定的行情,凡指名要“冯二”应差的,另加两贯。
由于郑徽的挽歌,能让看大出丧的观众安静下来,造成肃穆哀伤的气氛,表现出对死者的最大的敬意;因此,有些丧家虽委托东市凶肆承办丧事,却希望有“冯二”来唱挽歌。这种要求,都为西市凶肆断然拒绝了。
东市凶肆的主人,十分不服气。挽歌只是葬仪中的节目之一,那许多投下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使人目为之眩的制作精美的仪仗,竟会不敌一个人的歌喉,在他是无论如何不能承认的一件事。果然如此,仪仗何用?只弄个人唱唱挽歌就行了!
于是,他挽请同行中的长老,向西市凶肆的主人提议,两家凶肆作一次比赛,希望打倒西肆,重振声誉,来恢复他的承办丧仪的领导地位。
暗底下是一场商战,而表面上却说得冠冕堂皇:“彼此同行,应该互相观摩。”
“是的,是的。”西市凶肆的主人,心里有些嘀咕,口头上却不能不表示同意。
“再说,秋天一到,各地方的单子云集长安;加以今年天子下了诏命,各道各州的地方长官,期以秋末冬初,‘入计’京师,趁这机会,让他们看看长安的葬仪,如何隆重,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这样一说,西肆主人更无推辞的余地。于是他们商定了细节,并且决定了一个一百贯钱的彩额;两肆各出五十贯,存在作评判的长老那里,视观众的喜怒,决定彩金的谁属。
这些,正在力争上游的西肆主人,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观摩将在十天以后举行,西肆主人发动了所有的人力,日夜赶工,把那些应该拿出来陈列的旗牌帷绋,修补得焕然一新。
东肆主人也在准备,但他所做的准备工作,恰好与西肆相反;他用重金礼聘了一位姓魏的来唱挽歌,至于一切仪仗中的用具,只不过稍微检点一下而已。
这姓魏的叫魏仙客,有胡人的血统。在“冯二”未出名以前,他是唱挽歌的第一高手,近年已经退休,但歌喉未衰;一则看在东肆主人那份丰富的报酬上面;再则也还有跟后辈较一日之短长的雄心,所以欣然接受了聘约。
徽不肯抛头露面,不敢担承,但答应去谈一谈。
想不到郑徽听了冯大所转告的话,竟是一口答应。因为他心理上已对冯大产生了极重的倚赖性以及无条件的信任,冯大怎么说,他怎么做,根本未想到有考虑一下的必要。
但细想一想,这在他是出乖露丑的事,大为不妥。只是话已说出口,碍于冯大的交情,无法翻悔。
肆东当然非常高兴,对他的待遇也立刻不同了,单独给了他一间屋子,一日三餐,供奉甚厚,又替他做衣服、买补食,调养了个把月,可以说是完全复元了。
郑徽的心情却是十分矛盾,一方面就肆东和冯大有种感恩图报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总觉得斯文扫地,十分难堪。一想到过去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以及不久以前在平康坊的旖旎温馨的风光,真有生不如死之感。
不久,肆东接到一笔大买卖,一位曹尚书的祖父寿终,丧事极其铺张。肆东决计让郑徽在这个大场面中,一逞歌喉。
是重阳将近、霏霏细雨的天气,曹家出丧的仪仗,排了五里路之远;前队辰时出发,灵车直到巳时方才起动。郑徽身穿孝袍,跟随灵车一起行动;羞惭、畏怯,加上“既伤逝者、行自念也”的与众不同的身世之感,并作十分伤心,一面唱,一面泪如雨下,到后来竟至歌不成声。
长安城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唱挽歌的人。看热闹的观众,开始时觉得惊奇,到后来也恻然心伤,一个个默默无语。只听得仪仗过去,沙沙的脚步声和哽咽凄凉、如鹤唳猿啼般的清越的歌声,加上灰的天色和如烟似雾的细雨,气氛沉重到了极点。
而肆东却是兴奋极了。长安的凶肆,一共两家,东市西市各一;西市的凶肆,种种不及东市的同行,连西城的丧家,都愿意请东市的凶肆。从此以后,西市的凶肆,也有了一项东市凶肆所不及的长处,看来生意将会有起色了。
“郑老弟!”事完之后,肆东笑嘻嘻地向郑徽道贺:“恭喜你!你唱得太出色了。老实说,我干这一行,三代相传,今天听你唱过了,才知道什么叫挽歌?这一趟买卖,除了正帐以外,曹尚书特为另赏二十贯;这都是你的功劳,来,你分一半去!”
这十贯钱,替郑徽带来的不是欣喜,而是刺心的悲痛。在曹家出丧的行列中,他应该是执绋的吊客,照规矩,事完以后,作为承重孙的曹尚书该向他叩头道谢;而现在,他得到的是曹尚书的赏赐。
此外,他也一直不安地在怀疑,道旁如许看热闹的观众,总该有人识破了他的真面目。
不过,实际上他是顾虑了。因为经过这一场劫难,他的容貌和神态都有了极大的改变,非复当年玉树临风的丰采;外表看来像一下子老了十年,而且畏畏缩缩地,再也不能想像他也曾有过意气轩昂的日子。加上每一次挽唱都换去儒服,穿上孝袍,自然更难辨识。而最主要的一点是,没有一个人想到五姓家的子弟、常州刺史的公郎会沦落到以唱挽歌为生;这心理上的蔽境,使他们再也无法认出郑徽的真面目。
他在出丧的行列中,看到过安阿利、刘伯守,还有秦赤儿,他们都没有认出他来,因此他慢慢放心胆大了。
西市凶肆的生意做得很发达。大部分的丧家都指定要“冯二”——这是郑徽“改行”以后所用的名字——唱挽歌;他有了特定的行情,凡指名要“冯二”应差的,另加两贯。
由于郑徽的挽歌,能让看大出丧的观众安静下来,造成肃穆哀伤的气氛,表现出对死者的最大的敬意;因此,有些丧家虽委托东市凶肆承办丧事,却希望有“冯二”来唱挽歌。这种要求,都为西市凶肆断然拒绝了。
东市凶肆的主人,十分不服气。挽歌只是葬仪中的节目之一,那许多投下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使人目为之眩的制作精美的仪仗,竟会不敌一个人的歌喉,在他是无论如何不能承认的一件事。果然如此,仪仗何用?只弄个人唱唱挽歌就行了!
于是,他挽请同行中的长老,向西市凶肆的主人提议,两家凶肆作一次比赛,希望打倒西肆,重振声誉,来恢复他的承办丧仪的领导地位。
暗底下是一场商战,而表面上却说得冠冕堂皇:“彼此同行,应该互相观摩。”
“是的,是的。”西市凶肆的主人,心里有些嘀咕,口头上却不能不表示同意。
“再说,秋天一到,各地方的单子云集长安;加以今年天子下了诏命,各道各州的地方长官,期以秋末冬初,‘入计’京师,趁这机会,让他们看看长安的葬仪,如何隆重,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这样一说,西肆主人更无推辞的余地。于是他们商定了细节,并且决定了一个一百贯钱的彩额;两肆各出五十贯,存在作评判的长老那里,视观众的喜怒,决定彩金的谁属。
这些,正在力争上游的西肆主人,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观摩将在十天以后举行,西肆主人发动了所有的人力,日夜赶工,把那些应该拿出来陈列的旗牌帷绋,修补得焕然一新。
东肆主人也在准备,但他所做的准备工作,恰好与西肆相反;他用重金礼聘了一位姓魏的来唱挽歌,至于一切仪仗中的用具,只不过稍微检点一下而已。
这姓魏的叫魏仙客,有胡人的血统。在“冯二”未出名以前,他是唱挽歌的第一高手,近年已经退休,但歌喉未衰;一则看在东肆主人那份丰富的报酬上面;再则也还有跟后辈较一日之短长的雄心,所以欣然接受了聘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