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清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孟王氏的信并不长,孟清和却足足看了半个时辰,越看眉头拧得越紧,面色阴沉得几乎能滴下水来。
“我竟不知,自己置下良田千顷,家仆百余,佃户无数!”
了不得,当真是了不得啊!
孟清和牙关紧咬,忍不住冷笑出声。
自九叔公走后,族里少了一个明智的老人,好似没了拦在前面的绳索,不到两年,竟已到如此地步!
主动送上门的田产,几乎来者不拒。贪心不足,竟公然打着他的名义-侵-占良田,在“买地”过程中,还险些闹出了人命。
期间种种,孟王氏未在信中详细叙述,只一句“贪婪甚,几-逼-人至死”,已是触目惊心!
不到两年时间,孟家屯附近的田地多已改了田契,归到他的名下,实际出产的利益早已在族内瓜分。
“这是要干什么?!”
怒气上涌,孟清和猛的站起身,用力握紧拳头,狠狠捶在桌上。
砰的一声钝响,竟丁点感觉不到疼。
气怒之下,眼前更是一阵阵发黑。
单手撑住桌沿,才险险没有栽倒在地。
饶是如此,桌边的圆凳仍被踢倒。
听到声响,门外亲卫不敢擅自闯入内室,只能焦急问道:“伯爷,可有不妥?”
“没事,不必进来!”
用力闭上双眼,许久,眩晕的感觉才渐渐退去。
孟清和苦笑,千算万算,恨不能把脑袋剃光,就为不被旁人抓住把柄。
如今倒好,只要去一趟孟家屯,有心查一查,证据明摆着,满脑袋的小辫子任人抓,一抓一大把。
“九叔公,您生前的教导,族人恐怕早就忘在了脑后。”
侵占良田,迫人为奴,同小吏勾结,欺上瞒下,甚至还将手伸向了营造京城的木材……
胆大包天,事后不好收场?
只要打出兴宁伯的名号,自然有人会帮忙抹平。甚至不需要惊动自己,或者该说,有意的瞒着自己。
如果没有这封家书,他仍旧会被蒙在鼓里,任由事情继续发展下去,直至情况严重到无法挽回。
都督同知,伯爵,太子少保,看似荣耀,可这一切都是他用命换来的!
旁人只见到他非同一般的升官速度,压根不知道,他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永乐帝可以用他,照样可以将他瞬间打回原形。可笑他在朝中兢兢业业,族人竟然在背后给他下绊子,挖坑填土!
越想,孟清和越是心中发寒。
“该怎么办?”
为官数年,聚财千万。
如果钱财是自己赚到的,孟清和拿得心安理得。
可莫名多出的这些田产,无异于悬在脖子上的钢刀,一张可怕的催命符。
即使他事先毫不知情,论罪也够得上死上一个来回。
一旦有人在朝中揭发,他就要“恭喜”自己,当初,他捧着大诰言之凿凿,威风八面的扇别人巴掌,立刻会被-啪-啪-扇回来。
绝对的脸肿!
用力闭了闭眼,锦衣卫应该知道这件事吧?
没有给他通气,是否意味着杨指挥使要铁面无私一把?
如果事情真报到天子跟前,是该实话实说争取宽大处理,还是该识相点,自己收拾包袱去广西和解缙作伴?
想也知道,一旦皇帝要处理他,整个孟氏家族都好不了。
北边不用想,能有上山下乡劳动改造的机会就该谢天谢地了。
独坐良久,孟清和深吸一口气,按了按额角。
当做不知道这件事,头扎进沙子里当鸵鸟是最笨的选择。
争取宽大处理的唯一途径,就是主动交代,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何况,田产之外,瞒报粮税,向营造京城的木料伸手才更加要命。
想到这里,孟清和恨得咬牙。
想做生意,想赚钱,为什么不和他说?安南的木料,下西洋的商船,只要开口,哪处不能赚钱?偏偏要对天津卫运往北京的木材打主意!就算是人为财死也该长点脑子吧?
看一眼滴漏,不由得苦笑,请假的条子不必送了。今日过后,他就要换个地方住,能不能保住官位都是未知数。
“来人。”孟清和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难言的疲惫。
守在门外的马蓉立刻道;“卑下在,伯爷有何吩咐?”
“把送信的人带来,我有话要问。”想通了,孟清和反倒没那么多担忧,只觉得累。如果沈瑄现在在他身边,该有多好。
“是!”
当送信人被高福带到时,孟清和一下愣住了。
“四堂兄?”
来的不是旁人,正是断了两根手指,从军中退下,主动到卫所屯田的孟四郎,孟清江。
房门关上,兄弟俩都谈了些什么,暂时无人知晓。
两盏茶的时间后,房门开启,孟清江带着孟清和的亲笔信离开伯府,快马赶回北京。
孟清和整肃衣冠,跃身上马,目的地,锦衣卫北镇抚司。
奉天殿,西暖阁
永乐帝放下笔,看着面带忐忑的朱瞻基,道:“瞻基,郑侍诏告诉朕,你想临摹乾清宫中的那副舆图?”
朱瞻基抬头,貌似有些犹豫,“皇祖父,孙儿……”
“只需回答朕,是还是不是?”
“……是。”
“既然如此,为何不亲自来同朕讲?”
“孙儿……”不敢。
朱瞻基低下头,眼圈发红。
朱棣看着他,祖孙俩都没说话,西暖阁内静得落针可闻。
良久,朱棣叹息一声,对在一旁伺候的郑和说道:“先下去。”
“是。”
郑和弯腰,麻溜带人走出暖阁,顺手关上房门,亲自在门口守着。
出航两年,专业仍没生疏,体察天子之意的本事也没落下,郑公公长舒一口气。
待到房门关上,朱棣才开口说道:“瞻基,你是在朕身边长大的。朕和皇后对你如何,你该清楚。”
“皇祖父,孙儿、孙儿错了!”
早慧,聪颖,隐忍,终究抵不过年龄。
十岁的少年,还是忍不住红了眼圈。
“孙儿只是害怕,害怕皇祖父不再喜爱孙儿……”
朱瞻基继承了朱棣的长相,却没能完全继承朱棣杀伐果决的性格。
自平王搬出文华殿,朱瞻基一直都在担忧。察觉到平王妃的举动,好似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平王临行前的一番叮咛,更让他无所适从。
皇祖父,先是天子,一国之君,才是祖父。
对前路的惶恐,对朱瞻壑的羡慕,对父母的想念,对皇宫突来的陌生,种种情绪叠加,几乎要压垮了他。
朱棣已经对长子彻底失望,连最后的父子之情都将被斩断,但对宠爱了近十年的长孙,始终没法狠下心来。
“瞻基,过来。”
朱瞻基哭得直打嗝,还是听话的走到朱棣身边,“皇祖父。”
一只带着厚茧的大手落在他的肩上,带着安抚。
朱棣会摸朱瞻壑的发顶,却不会对朱瞻基这么做。因为朱瞻壑还年-幼,而朱瞻基已经是个少年。
十岁,在皇族中,不能再算作孩子。
朱棣的安抚十分奏效,朱瞻基抬起头,不再泪水横流,却仍是一个接着一个打嗝,生生将严肃的气氛破坏了一大半。
永乐帝无奈,该说的还是要说。
“你是朱家人,行事不该畏首畏尾,更不该效仿酸丁那一套!不过是一幅舆图,直接向朕开口,便是给了你又如何?何须害怕?姚少师教导你的道理,朕看你都忘到了脑后。”
“皇祖父,孙儿... -->>
孟王氏的信并不长,孟清和却足足看了半个时辰,越看眉头拧得越紧,面色阴沉得几乎能滴下水来。
“我竟不知,自己置下良田千顷,家仆百余,佃户无数!”
了不得,当真是了不得啊!
孟清和牙关紧咬,忍不住冷笑出声。
自九叔公走后,族里少了一个明智的老人,好似没了拦在前面的绳索,不到两年,竟已到如此地步!
主动送上门的田产,几乎来者不拒。贪心不足,竟公然打着他的名义-侵-占良田,在“买地”过程中,还险些闹出了人命。
期间种种,孟王氏未在信中详细叙述,只一句“贪婪甚,几-逼-人至死”,已是触目惊心!
不到两年时间,孟家屯附近的田地多已改了田契,归到他的名下,实际出产的利益早已在族内瓜分。
“这是要干什么?!”
怒气上涌,孟清和猛的站起身,用力握紧拳头,狠狠捶在桌上。
砰的一声钝响,竟丁点感觉不到疼。
气怒之下,眼前更是一阵阵发黑。
单手撑住桌沿,才险险没有栽倒在地。
饶是如此,桌边的圆凳仍被踢倒。
听到声响,门外亲卫不敢擅自闯入内室,只能焦急问道:“伯爷,可有不妥?”
“没事,不必进来!”
用力闭上双眼,许久,眩晕的感觉才渐渐退去。
孟清和苦笑,千算万算,恨不能把脑袋剃光,就为不被旁人抓住把柄。
如今倒好,只要去一趟孟家屯,有心查一查,证据明摆着,满脑袋的小辫子任人抓,一抓一大把。
“九叔公,您生前的教导,族人恐怕早就忘在了脑后。”
侵占良田,迫人为奴,同小吏勾结,欺上瞒下,甚至还将手伸向了营造京城的木材……
胆大包天,事后不好收场?
只要打出兴宁伯的名号,自然有人会帮忙抹平。甚至不需要惊动自己,或者该说,有意的瞒着自己。
如果没有这封家书,他仍旧会被蒙在鼓里,任由事情继续发展下去,直至情况严重到无法挽回。
都督同知,伯爵,太子少保,看似荣耀,可这一切都是他用命换来的!
旁人只见到他非同一般的升官速度,压根不知道,他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永乐帝可以用他,照样可以将他瞬间打回原形。可笑他在朝中兢兢业业,族人竟然在背后给他下绊子,挖坑填土!
越想,孟清和越是心中发寒。
“该怎么办?”
为官数年,聚财千万。
如果钱财是自己赚到的,孟清和拿得心安理得。
可莫名多出的这些田产,无异于悬在脖子上的钢刀,一张可怕的催命符。
即使他事先毫不知情,论罪也够得上死上一个来回。
一旦有人在朝中揭发,他就要“恭喜”自己,当初,他捧着大诰言之凿凿,威风八面的扇别人巴掌,立刻会被-啪-啪-扇回来。
绝对的脸肿!
用力闭了闭眼,锦衣卫应该知道这件事吧?
没有给他通气,是否意味着杨指挥使要铁面无私一把?
如果事情真报到天子跟前,是该实话实说争取宽大处理,还是该识相点,自己收拾包袱去广西和解缙作伴?
想也知道,一旦皇帝要处理他,整个孟氏家族都好不了。
北边不用想,能有上山下乡劳动改造的机会就该谢天谢地了。
独坐良久,孟清和深吸一口气,按了按额角。
当做不知道这件事,头扎进沙子里当鸵鸟是最笨的选择。
争取宽大处理的唯一途径,就是主动交代,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何况,田产之外,瞒报粮税,向营造京城的木料伸手才更加要命。
想到这里,孟清和恨得咬牙。
想做生意,想赚钱,为什么不和他说?安南的木料,下西洋的商船,只要开口,哪处不能赚钱?偏偏要对天津卫运往北京的木材打主意!就算是人为财死也该长点脑子吧?
看一眼滴漏,不由得苦笑,请假的条子不必送了。今日过后,他就要换个地方住,能不能保住官位都是未知数。
“来人。”孟清和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难言的疲惫。
守在门外的马蓉立刻道;“卑下在,伯爷有何吩咐?”
“把送信的人带来,我有话要问。”想通了,孟清和反倒没那么多担忧,只觉得累。如果沈瑄现在在他身边,该有多好。
“是!”
当送信人被高福带到时,孟清和一下愣住了。
“四堂兄?”
来的不是旁人,正是断了两根手指,从军中退下,主动到卫所屯田的孟四郎,孟清江。
房门关上,兄弟俩都谈了些什么,暂时无人知晓。
两盏茶的时间后,房门开启,孟清江带着孟清和的亲笔信离开伯府,快马赶回北京。
孟清和整肃衣冠,跃身上马,目的地,锦衣卫北镇抚司。
奉天殿,西暖阁
永乐帝放下笔,看着面带忐忑的朱瞻基,道:“瞻基,郑侍诏告诉朕,你想临摹乾清宫中的那副舆图?”
朱瞻基抬头,貌似有些犹豫,“皇祖父,孙儿……”
“只需回答朕,是还是不是?”
“……是。”
“既然如此,为何不亲自来同朕讲?”
“孙儿……”不敢。
朱瞻基低下头,眼圈发红。
朱棣看着他,祖孙俩都没说话,西暖阁内静得落针可闻。
良久,朱棣叹息一声,对在一旁伺候的郑和说道:“先下去。”
“是。”
郑和弯腰,麻溜带人走出暖阁,顺手关上房门,亲自在门口守着。
出航两年,专业仍没生疏,体察天子之意的本事也没落下,郑公公长舒一口气。
待到房门关上,朱棣才开口说道:“瞻基,你是在朕身边长大的。朕和皇后对你如何,你该清楚。”
“皇祖父,孙儿、孙儿错了!”
早慧,聪颖,隐忍,终究抵不过年龄。
十岁的少年,还是忍不住红了眼圈。
“孙儿只是害怕,害怕皇祖父不再喜爱孙儿……”
朱瞻基继承了朱棣的长相,却没能完全继承朱棣杀伐果决的性格。
自平王搬出文华殿,朱瞻基一直都在担忧。察觉到平王妃的举动,好似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平王临行前的一番叮咛,更让他无所适从。
皇祖父,先是天子,一国之君,才是祖父。
对前路的惶恐,对朱瞻壑的羡慕,对父母的想念,对皇宫突来的陌生,种种情绪叠加,几乎要压垮了他。
朱棣已经对长子彻底失望,连最后的父子之情都将被斩断,但对宠爱了近十年的长孙,始终没法狠下心来。
“瞻基,过来。”
朱瞻基哭得直打嗝,还是听话的走到朱棣身边,“皇祖父。”
一只带着厚茧的大手落在他的肩上,带着安抚。
朱棣会摸朱瞻壑的发顶,却不会对朱瞻基这么做。因为朱瞻壑还年-幼,而朱瞻基已经是个少年。
十岁,在皇族中,不能再算作孩子。
朱棣的安抚十分奏效,朱瞻基抬起头,不再泪水横流,却仍是一个接着一个打嗝,生生将严肃的气氛破坏了一大半。
永乐帝无奈,该说的还是要说。
“你是朱家人,行事不该畏首畏尾,更不该效仿酸丁那一套!不过是一幅舆图,直接向朕开口,便是给了你又如何?何须害怕?姚少师教导你的道理,朕看你都忘到了脑后。”
“皇祖父,孙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