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武夫当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待动工,因此还希望诸位大人能在两天之内将款项物资送至州府,暂由王知州大人代为保管。等督练公所落成之后,再详细定夺具体的后勤军需安排。”
在场的众士绅虽然不是慷慨之人,但毕竟大家相聚一堂,生怕让他人看了笑话,既然刚才信誓旦旦的答应出钱出粮,那自然要办的干净利落一些。当即,他们纷纷允诺,保证明后两天时限之间把物资送到。
最后,众人又对民壮招募工作进行短暂的会商,包括各镇应募集的人数上限,以及分配不同的训练时段等等。这些都是程式化的问题,按照袁肃的意思自然是由近到远逐步而来,城内多招募一些,城外各乡镇则酌情而定,除此之外,各士绅府院的家丁、帮工、枪手也都应该入营训练。
谈论直至下午,几个主要的事宜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其他细节问题这些乡绅们也不在乎,只任凭袁肃和王磷同来负责即可。傍晚时,王磷同在府上设下宴席,不过因为住在城外的几位乡绅担心夜路不安全,宴席不到天黑就仓促散去了。
第54章,购置军火
两天之后,随着滦州豪绅将物资逐一送到州府衙门,军民x联防计划正式进入执行阶段。袁肃一边敦促王磷同积极联络军火商人,一边亲自到南郊区监督民工队修筑督练公所的营房。对于他而言,军火是首当其冲的要事,这不仅仅是为民防装备着想,自己同时也会借机给七十九标补充一些弹药。
他特意抽空找到王磷同,与对方好好商量了一下购置军火的事宜。
王磷同这段时间同样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毕竟有利可图,当然要更卖力一些。他已经派出心腹亲信分别前往天津和关外打探消息,不过仍然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有回复。
袁肃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只告诉王磷同最好找能出新枪或者洋货的卖家,如果卖家底子够硬的话倒是可以考虑长期合作。
除了军民x联防的事情之外,袁肃这段时间也留意了一下七十九标营内的情况。
自唐山总镇派人捎来京城的复电后,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整个七十九标标部大院都知道了袁肃是袁世凯侄子的消息。虽说之前也有类似的传闻,但毕竟只是道听途说,许多人只是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可现在不一样了,堂堂袁宫保“亲自”给侄子袁肃复了电,而且连总镇的潘大人都赠送了一支十分精贵的洋手枪,此时此刻还有谁心里敢有半点质疑?
袁肃在标部大院的地位再次发生变化,之前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现在却是恭恭敬敬,但凡在院子里见了面,都会既主动又热情的迎上来寒暄两句。就连之前一直看不起袁肃的张建功,突然之间也是三百六十度大转变,见了面不仅笑呵呵的打招呼,但凡营中需要决策的军务也会优先征询袁肃的意见。
不过对于袁肃而言,张建功平日里并没有处理过什么正经的军务,这段时间对方一直关心的事情就是标部营楼以及搜捕逃兵两件事,所谓的征询意见无非是营楼修缮完毕后需要添置什么陈设,又或者该如何制订搜捕逃兵的方案。
倒是陈文年对袁肃的态度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他看来袁肃是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上,同时他也看得出来袁肃有干实事的心思,并不是一个喜欢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因此没必要刻意讨好对方。
陈文年在这几天里偶尔会与袁肃讨论一下军民x联防的进展,但是主要精力仍然放在营内的公务上面。此外,安山镇和石门镇的案子到现在都没有进展,他虽然叮嘱赵山河跟进此事,可一旦有空闲也会亲自带队去城外巡视一番。
总的来说,七十九标标部依然是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
在一月八日这天,之前七十八标和巡防营还留驻在标部大院的人马全部撤回本部。这些留驻在此的队伍主要任务就是照顾镇压起义时受伤的伤员,如今已经过去小半个月的时间,所有伤员基本上恢复行动能力,就算之前重伤者也能勉强动身,这里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当然能快些返回就快些返回了。
七十九标标部大院彻底清静了下来,不仅一下子空出了许多营房,还减轻了不少物资上的负担。除此之外,少了这些闲杂的耳目,袁肃也可以更加放开手脚来推行自己的计划。
当天晚上,袁肃便找到陈文年,与其商议索性将剩下被拘押在标部的那些起义军官全部释放,就像对待何其巩、郭文远那样,先安排在标部这边办事,之后再酌情调派到下面去。
陈文年对此并无异议,既然他之前提前释放了四名军官,自然也不会在乎把剩下的军官都释放。反正上面就没打算严肃追究此事,否则可不会只将人拘押在标部大院,早就跟白雅雨一起押送到保定去了。
目前还拘押在标部大院的起义军官还有六个人,其中三人是排长,另外两人则是营务处军官,只有一人是之前的队官。袁肃之所以希望尽快释放这些人,并不是为了解决标部的人手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是希望能缓解自己与革命阵营的对立关系,另外一方面则是考虑到民兵督练公所成立之后,那边需要人手帮忙。
除了这件事之外,袁肃还向陈文年提出关于七十九标后勤统一化的建议。他兼任军需官的职责是潘统制亲自委任的,之前碍于七十八标和巡防营还有留驻的人在,所以不急着大刀阔斧的整改,如今这些人全部撤离了,标部这边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以前的后勤制度。
陈文年很赞成这个建议,他这段时间处理营中公务时,也注意后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标部缺乏军官,所以张建功上任之后将标部的公用物资全部揽控在自己手上,其中是否有中饱私囊、以公谋私的情况谁都不好说。
不管如何,陈文年本人是绝对不信任张建功,更何况潘统制已经明令委任袁肃为军需官,那军中物资自然应该交由袁肃来管理才是。
在得到陈文年的支持之后,袁肃紧接着又透露了另外一个安排,他决定将军营中的用餐制度从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至于粮草问题自己会从民兵训练公所那边匀一部分过来。
陈文年对这件事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只是询问了袁肃为什么要这么做。
袁肃很清楚中国国内的现状,一日两餐已经不仅仅是军中的传统,许多地方的老百姓也都是如此,归根结底是因为太穷困。同时他也很清楚中国军队的现状,抛开士兵普遍文化程度低下不说,身体素质也十分不济,不管是冷兵器战争还是近代战争,没有良好的体制就没有稳定的战斗力。
一日多加一餐看上去只是杯水车薪的功夫,但是袁肃相信这多多少少能改善士兵的体制,最起码也能改善军心和士气。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文年,陈文年沉吟片刻之后没有反对,只说这件事量力而为。
事实上在袁肃心里,除了改善士兵生活条件之外,也想利用多加一餐来拉拢人心。虽然素日这些士兵对他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但自己毕竟来七十九标没多久,要想真正掌握七十九标那必然要花心思去拉拢人心。
又过去几天,袁肃原本打算尽快处理好七十九标的后勤事宜,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显然没办法及时顾及此事。
安山镇张举人在一月九日这天正式发丧,不仅在报纸上刊登了讣告,还派出家丁去附近有亲属关系的人家派发白帖。就连袁肃这个表侄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一张白帖,其实就算没有收到白帖,他照样会郑重的前往张府丧吊。
除了这件事之外,静养了小半个月的林伯深在这天早上找到袁肃,表示他已经决定明天启程返回上海。这个消息对袁肃来说,要比去张举人家丧吊还要伤心和失望。虽然之前林伯深已经提过这件事,但是随着这段时间袁肃在滦州的事业逐步展开,他倒是真心希望林伯深能留下帮自己。
在袁肃看来,能替自己挡子弹的至交除了林伯深之外没有第二个人,也就是说他在滦州最值得信任的人只有林伯深一个。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他非常需要一些像林伯深这样可以毫无顾虑掏心窝的亲信。
不过既然林伯深做出这样的决定,袁肃也明白这是对方经过再三思索之后的想法。
他没有强言挽留,只是告诉林伯深日后要常有联系,切莫忘记自己这个朋友。既然林伯深是要返回上海,以上海今时今日在中国重要的地位,他相信日后肯定还会再见到林伯深,到时候林伯深说不定还能帮上自己的忙。
为林伯深安排好离营返回的手续,对方仅仅是见习官,现在局势如此不稳定,军中几乎没有人关心这件事,之后袁肃又亲自帮林伯深打点好行李、订好火车票。他本打算再派一名士兵沿途照顾一下,但是却被林伯深拒绝了。
林伯深不仅感激袁肃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同时也在心里确实记住了这位朋友,于是他在临走之前,将自己那件狐裘披肩和一直佩戴镀金怀表都送给了袁肃,并保证自己到上海后会第一时间发电报过来。
袁肃本来已有一件林伯深赠送的狐裘披肩,因此他推说自己要两件披肩毫无用处,让林伯深留一件路上御寒。林伯深推诿不过,只好执意让袁肃留下怀表作纪念。
袁肃心里也挺喜欢这块表的,而且确实有纪念价值,于是就收了下来。
这一夜,北方的天气再次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雪,呼啸的烈风彻夜不止,漫天飞舞的鹅毛般雪片彷佛要将整个天地都湮没似的。
次日一早,袁肃踩着厚厚的积雪,亲自帮林伯深提着行李,送其来到火车站上车。林伯深在第二营见习时的同僚郭文远也跟来送行,好歹相识一场,这点礼节还是要放在心上的。
在站台上再三说了一些祝愿的话,随后袁肃和郭文远帮林伯深把行李搬上了火车,又说了一会儿话,直到列车员提醒即将开车时才离开。重新回到站台上,袁肃隔着车窗向林伯深摇手道别,随着火车悠远的汽笛声响起,火车缓缓开动,似慢又快的消失在站台远处。
“唉,我们回去吧!”幽然的叹了一口气,袁肃冗沉的对郭文远说道。
正待动工,因此还希望诸位大人能在两天之内将款项物资送至州府,暂由王知州大人代为保管。等督练公所落成之后,再详细定夺具体的后勤军需安排。”
在场的众士绅虽然不是慷慨之人,但毕竟大家相聚一堂,生怕让他人看了笑话,既然刚才信誓旦旦的答应出钱出粮,那自然要办的干净利落一些。当即,他们纷纷允诺,保证明后两天时限之间把物资送到。
最后,众人又对民壮招募工作进行短暂的会商,包括各镇应募集的人数上限,以及分配不同的训练时段等等。这些都是程式化的问题,按照袁肃的意思自然是由近到远逐步而来,城内多招募一些,城外各乡镇则酌情而定,除此之外,各士绅府院的家丁、帮工、枪手也都应该入营训练。
谈论直至下午,几个主要的事宜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其他细节问题这些乡绅们也不在乎,只任凭袁肃和王磷同来负责即可。傍晚时,王磷同在府上设下宴席,不过因为住在城外的几位乡绅担心夜路不安全,宴席不到天黑就仓促散去了。
第54章,购置军火
两天之后,随着滦州豪绅将物资逐一送到州府衙门,军民x联防计划正式进入执行阶段。袁肃一边敦促王磷同积极联络军火商人,一边亲自到南郊区监督民工队修筑督练公所的营房。对于他而言,军火是首当其冲的要事,这不仅仅是为民防装备着想,自己同时也会借机给七十九标补充一些弹药。
他特意抽空找到王磷同,与对方好好商量了一下购置军火的事宜。
王磷同这段时间同样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毕竟有利可图,当然要更卖力一些。他已经派出心腹亲信分别前往天津和关外打探消息,不过仍然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有回复。
袁肃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只告诉王磷同最好找能出新枪或者洋货的卖家,如果卖家底子够硬的话倒是可以考虑长期合作。
除了军民x联防的事情之外,袁肃这段时间也留意了一下七十九标营内的情况。
自唐山总镇派人捎来京城的复电后,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整个七十九标标部大院都知道了袁肃是袁世凯侄子的消息。虽说之前也有类似的传闻,但毕竟只是道听途说,许多人只是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可现在不一样了,堂堂袁宫保“亲自”给侄子袁肃复了电,而且连总镇的潘大人都赠送了一支十分精贵的洋手枪,此时此刻还有谁心里敢有半点质疑?
袁肃在标部大院的地位再次发生变化,之前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现在却是恭恭敬敬,但凡在院子里见了面,都会既主动又热情的迎上来寒暄两句。就连之前一直看不起袁肃的张建功,突然之间也是三百六十度大转变,见了面不仅笑呵呵的打招呼,但凡营中需要决策的军务也会优先征询袁肃的意见。
不过对于袁肃而言,张建功平日里并没有处理过什么正经的军务,这段时间对方一直关心的事情就是标部营楼以及搜捕逃兵两件事,所谓的征询意见无非是营楼修缮完毕后需要添置什么陈设,又或者该如何制订搜捕逃兵的方案。
倒是陈文年对袁肃的态度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他看来袁肃是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上,同时他也看得出来袁肃有干实事的心思,并不是一个喜欢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因此没必要刻意讨好对方。
陈文年在这几天里偶尔会与袁肃讨论一下军民x联防的进展,但是主要精力仍然放在营内的公务上面。此外,安山镇和石门镇的案子到现在都没有进展,他虽然叮嘱赵山河跟进此事,可一旦有空闲也会亲自带队去城外巡视一番。
总的来说,七十九标标部依然是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
在一月八日这天,之前七十八标和巡防营还留驻在标部大院的人马全部撤回本部。这些留驻在此的队伍主要任务就是照顾镇压起义时受伤的伤员,如今已经过去小半个月的时间,所有伤员基本上恢复行动能力,就算之前重伤者也能勉强动身,这里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当然能快些返回就快些返回了。
七十九标标部大院彻底清静了下来,不仅一下子空出了许多营房,还减轻了不少物资上的负担。除此之外,少了这些闲杂的耳目,袁肃也可以更加放开手脚来推行自己的计划。
当天晚上,袁肃便找到陈文年,与其商议索性将剩下被拘押在标部的那些起义军官全部释放,就像对待何其巩、郭文远那样,先安排在标部这边办事,之后再酌情调派到下面去。
陈文年对此并无异议,既然他之前提前释放了四名军官,自然也不会在乎把剩下的军官都释放。反正上面就没打算严肃追究此事,否则可不会只将人拘押在标部大院,早就跟白雅雨一起押送到保定去了。
目前还拘押在标部大院的起义军官还有六个人,其中三人是排长,另外两人则是营务处军官,只有一人是之前的队官。袁肃之所以希望尽快释放这些人,并不是为了解决标部的人手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是希望能缓解自己与革命阵营的对立关系,另外一方面则是考虑到民兵督练公所成立之后,那边需要人手帮忙。
除了这件事之外,袁肃还向陈文年提出关于七十九标后勤统一化的建议。他兼任军需官的职责是潘统制亲自委任的,之前碍于七十八标和巡防营还有留驻的人在,所以不急着大刀阔斧的整改,如今这些人全部撤离了,标部这边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以前的后勤制度。
陈文年很赞成这个建议,他这段时间处理营中公务时,也注意后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标部缺乏军官,所以张建功上任之后将标部的公用物资全部揽控在自己手上,其中是否有中饱私囊、以公谋私的情况谁都不好说。
不管如何,陈文年本人是绝对不信任张建功,更何况潘统制已经明令委任袁肃为军需官,那军中物资自然应该交由袁肃来管理才是。
在得到陈文年的支持之后,袁肃紧接着又透露了另外一个安排,他决定将军营中的用餐制度从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至于粮草问题自己会从民兵训练公所那边匀一部分过来。
陈文年对这件事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只是询问了袁肃为什么要这么做。
袁肃很清楚中国国内的现状,一日两餐已经不仅仅是军中的传统,许多地方的老百姓也都是如此,归根结底是因为太穷困。同时他也很清楚中国军队的现状,抛开士兵普遍文化程度低下不说,身体素质也十分不济,不管是冷兵器战争还是近代战争,没有良好的体制就没有稳定的战斗力。
一日多加一餐看上去只是杯水车薪的功夫,但是袁肃相信这多多少少能改善士兵的体制,最起码也能改善军心和士气。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文年,陈文年沉吟片刻之后没有反对,只说这件事量力而为。
事实上在袁肃心里,除了改善士兵生活条件之外,也想利用多加一餐来拉拢人心。虽然素日这些士兵对他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但自己毕竟来七十九标没多久,要想真正掌握七十九标那必然要花心思去拉拢人心。
又过去几天,袁肃原本打算尽快处理好七十九标的后勤事宜,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显然没办法及时顾及此事。
安山镇张举人在一月九日这天正式发丧,不仅在报纸上刊登了讣告,还派出家丁去附近有亲属关系的人家派发白帖。就连袁肃这个表侄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一张白帖,其实就算没有收到白帖,他照样会郑重的前往张府丧吊。
除了这件事之外,静养了小半个月的林伯深在这天早上找到袁肃,表示他已经决定明天启程返回上海。这个消息对袁肃来说,要比去张举人家丧吊还要伤心和失望。虽然之前林伯深已经提过这件事,但是随着这段时间袁肃在滦州的事业逐步展开,他倒是真心希望林伯深能留下帮自己。
在袁肃看来,能替自己挡子弹的至交除了林伯深之外没有第二个人,也就是说他在滦州最值得信任的人只有林伯深一个。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他非常需要一些像林伯深这样可以毫无顾虑掏心窝的亲信。
不过既然林伯深做出这样的决定,袁肃也明白这是对方经过再三思索之后的想法。
他没有强言挽留,只是告诉林伯深日后要常有联系,切莫忘记自己这个朋友。既然林伯深是要返回上海,以上海今时今日在中国重要的地位,他相信日后肯定还会再见到林伯深,到时候林伯深说不定还能帮上自己的忙。
为林伯深安排好离营返回的手续,对方仅仅是见习官,现在局势如此不稳定,军中几乎没有人关心这件事,之后袁肃又亲自帮林伯深打点好行李、订好火车票。他本打算再派一名士兵沿途照顾一下,但是却被林伯深拒绝了。
林伯深不仅感激袁肃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同时也在心里确实记住了这位朋友,于是他在临走之前,将自己那件狐裘披肩和一直佩戴镀金怀表都送给了袁肃,并保证自己到上海后会第一时间发电报过来。
袁肃本来已有一件林伯深赠送的狐裘披肩,因此他推说自己要两件披肩毫无用处,让林伯深留一件路上御寒。林伯深推诿不过,只好执意让袁肃留下怀表作纪念。
袁肃心里也挺喜欢这块表的,而且确实有纪念价值,于是就收了下来。
这一夜,北方的天气再次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雪,呼啸的烈风彻夜不止,漫天飞舞的鹅毛般雪片彷佛要将整个天地都湮没似的。
次日一早,袁肃踩着厚厚的积雪,亲自帮林伯深提着行李,送其来到火车站上车。林伯深在第二营见习时的同僚郭文远也跟来送行,好歹相识一场,这点礼节还是要放在心上的。
在站台上再三说了一些祝愿的话,随后袁肃和郭文远帮林伯深把行李搬上了火车,又说了一会儿话,直到列车员提醒即将开车时才离开。重新回到站台上,袁肃隔着车窗向林伯深摇手道别,随着火车悠远的汽笛声响起,火车缓缓开动,似慢又快的消失在站台远处。
“唉,我们回去吧!”幽然的叹了一口气,袁肃冗沉的对郭文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