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月前的事,也不是久别重逢,大家就和寻常走亲戚似的,徐师母絮絮叨叨地和徐循说着家里的事,“上个月也是嫁人了,就嫁在咱们巷头做桶的一家人里,做了个后娘,时时还回府里来走动。”
出宫的嬷嬷,当然也分三六九等,李嬷嬷这个等级的,其实随着徐循的等级逐步上升,她的待遇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到最后宫里负责养老不说,混得好点还能享受夫人封号,吃国家的俸禄。唯李嬷嬷和红儿、草儿出宫时机不对,随身带走的也就是自己的小包裹,以及徐循随手抓的一把头面。徐循想来还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咱们可得厚厚地送一份礼了。”
“送、送,四时八节都送,几个嬷嬷,连蓝姐姐、花姐姐家里人都送。”徐师母和几个嬷嬷也是老熟人了,说到这就对赵嬷嬷笑道,“嬷嬷娘家侄子前回上京寻你,可是联系上了?”
赵嬷嬷面露赧色,给徐师母磕头,“小孩子不懂事,胡乱认门,烦劳夫人了。”
这几个嬷嬷,有的嫁人,有的没嫁人,不过都没子嗣,入宫也是多年,家人都渐渐荒疏了往来,一年能出去见个一次两次已属不易。如今得了徐循家里人照拂,俱都放心得很。徐师母又慰问蓝儿、花儿一番,言明日常都有礼去,令她们只管放心。还打趣笑道,“上回进宫我就想说了,两位姐姐年纪大了,是否也该寻个对食?”
一句话把两个大宫女都说红了脸,徐循也笑了,“这一阵事多,等完了以后必定给她们好好地找一个。”
“娘娘这就有所不知了。”赵嬷嬷心情好,冲蓝儿挤眼睛,“咱们蓝儿和赵伦……”
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蓝儿红着脸给徐循磕头,“求娘娘做主——赵嬷嬷欺负奴婢。”
见宫里的气氛还是这么轻松愉快,徐师母更是安心,听徐循问,‘钱还够使么?’,便忙不迭道,“够的、够的,听娘娘的话,到如今都没做生意。就是靠万岁爷赏赐的庄子,已经是吃用不完。这回又赏了地,钱越发是花不完了。”
徐循亦是不厌其烦地叮咛嘱咐,“以咱们家如今的势头,做生意那就是与民争利,家里人口少,如今的产业已经是吃用不尽了,不必反而生出事来。须知皇庄的产出每年都有那些数,做生意却是有赚有赔,咱们又何必去耗费那个心力?”
又问徐师母,“今年京里没出什么灾事吧?我记得上个冬天还不算太冷……”
“也就和往日一样开了粥棚,庄子里现成送的米,”徐师母和徐循扳着手指算,“逢雨雪天气,一日放一百斤,请教了庙里的师父,不煮得太稠,免得反而养出了懒汉。”
“为何是雨雪天气里放?”别说徐循,连几个嬷嬷都不懂得。“艳阳天里就不放了?”
徐小妹倒笑了,“姐姐毕竟还是进宫太久,外头的事都不晓得了。”
遂为徐循解说:京中穷苦人家多有卖力气换钱的,譬如搬家、抬轿,又有在通惠河码头上扛包的。逢雨雪天气,虽然工钱涨了,但很多事比如搬家、运货什么的也会延期,好些工人缺了收入,便没米下锅。来徐家粥棚打一大碗粥回去,就着咸菜一家人咽下了,第二天还有力气去上工。
宫中锦衣玉食,最惨的底层杂役也少不了一口饱饭吃,差别只在冷热而已。赵嬷嬷等人,在徐循身边服侍久了,连身边的疾苦都不知道,更遑论宫外的喜怒哀乐了。听着徐小妹讲述,也是听一声念一声的佛,赵嬷嬷先表态,几个嬷嬷都纷纷道,“一定也嘱咐家里人,相机多做些善事。”
徐循一面觉得可怜——却又不知该如何改善这些人的处境——一面想到因为自己,许多人在冬夜里有了一口暖食,在深深的无力中,又有些淡淡的满足,她点头道,“我看这个是比敬奉佛主,贡献香油还要更好。若说我这些年有什么福运,也是这样的善事给我积攒出的福报。我们家因我的一点福分,已是富贵到了极处,我想起来都有些心虚,这些钱与其都给小弟,不如散出去到穷苦人家手里,一两银也许就救了一条人命呢!”
徐师母也是点头称是,又道,“娘娘只管放心,小弟也明白其中道理的。他虽不必科举,我们却也没放松过对他的教养。平时没事就拘着,门也不许多出一步的。”
“出去走走没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就千万不能做。”徐循淡淡地道,“如今城中厂卫不少,若是小弟做了什么没理的事,我在宫里一样抬不起头来……”
徐师母显然未曾想到这一层,她猛地一怔,“厂卫——连我们家的事儿都打听呢?”
“您现在也是贵妃娘娘的母亲了。”孙嬷嬷见徐循给使了眼色,忙上前笑着说,“厂卫们在京里监察百官,怎么能漏掉外戚呢?不独是徐家,孙家、胡家都是一样,所以说,您这一言一行,都是天家的脸面,也都是贵妃娘娘的体面。贵妃娘娘才会如此着紧,次次都要叮嘱。”
徐师母自然点头称是,又八卦胡家,“虽没走动,但也听说,原来多得意啊,家里的钱就和花不完似的。现在这才一年多的时间,上回打从他们家门外过,墙头都长草了……”
墙头长草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有发现的话清掉就是了——其实就是让它长着也不碍着什么,不过,一个家其实也是有气运的,胡家人可能还不至于在一年间就潦倒离散,但家里的这股兴旺劲头,显然已经是烟消云散了。
徐循想到静慈仙师的一番话,也是暗自唏嘘,她摇头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转而问徐小妹,笑道,“怎么上京来了,以后都预备在京里长住?”
徐小妹嫁在徐先生的老朋友赵家族里,自然在南京过活,姐妹俩因此是多年没见。
“就是进京来探娘和姐姐的。”徐小妹笑着说,“过几个月也就回去了。”
她左右盼望了一番,禁不住露出艳羡之色,“姐姐真是有福,能在这样的屋子里住一晚上,真是死了都甘心。”
月前的事,也不是久别重逢,大家就和寻常走亲戚似的,徐师母絮絮叨叨地和徐循说着家里的事,“上个月也是嫁人了,就嫁在咱们巷头做桶的一家人里,做了个后娘,时时还回府里来走动。”
出宫的嬷嬷,当然也分三六九等,李嬷嬷这个等级的,其实随着徐循的等级逐步上升,她的待遇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到最后宫里负责养老不说,混得好点还能享受夫人封号,吃国家的俸禄。唯李嬷嬷和红儿、草儿出宫时机不对,随身带走的也就是自己的小包裹,以及徐循随手抓的一把头面。徐循想来还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咱们可得厚厚地送一份礼了。”
“送、送,四时八节都送,几个嬷嬷,连蓝姐姐、花姐姐家里人都送。”徐师母和几个嬷嬷也是老熟人了,说到这就对赵嬷嬷笑道,“嬷嬷娘家侄子前回上京寻你,可是联系上了?”
赵嬷嬷面露赧色,给徐师母磕头,“小孩子不懂事,胡乱认门,烦劳夫人了。”
这几个嬷嬷,有的嫁人,有的没嫁人,不过都没子嗣,入宫也是多年,家人都渐渐荒疏了往来,一年能出去见个一次两次已属不易。如今得了徐循家里人照拂,俱都放心得很。徐师母又慰问蓝儿、花儿一番,言明日常都有礼去,令她们只管放心。还打趣笑道,“上回进宫我就想说了,两位姐姐年纪大了,是否也该寻个对食?”
一句话把两个大宫女都说红了脸,徐循也笑了,“这一阵事多,等完了以后必定给她们好好地找一个。”
“娘娘这就有所不知了。”赵嬷嬷心情好,冲蓝儿挤眼睛,“咱们蓝儿和赵伦……”
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蓝儿红着脸给徐循磕头,“求娘娘做主——赵嬷嬷欺负奴婢。”
见宫里的气氛还是这么轻松愉快,徐师母更是安心,听徐循问,‘钱还够使么?’,便忙不迭道,“够的、够的,听娘娘的话,到如今都没做生意。就是靠万岁爷赏赐的庄子,已经是吃用不完。这回又赏了地,钱越发是花不完了。”
徐循亦是不厌其烦地叮咛嘱咐,“以咱们家如今的势头,做生意那就是与民争利,家里人口少,如今的产业已经是吃用不尽了,不必反而生出事来。须知皇庄的产出每年都有那些数,做生意却是有赚有赔,咱们又何必去耗费那个心力?”
又问徐师母,“今年京里没出什么灾事吧?我记得上个冬天还不算太冷……”
“也就和往日一样开了粥棚,庄子里现成送的米,”徐师母和徐循扳着手指算,“逢雨雪天气,一日放一百斤,请教了庙里的师父,不煮得太稠,免得反而养出了懒汉。”
“为何是雨雪天气里放?”别说徐循,连几个嬷嬷都不懂得。“艳阳天里就不放了?”
徐小妹倒笑了,“姐姐毕竟还是进宫太久,外头的事都不晓得了。”
遂为徐循解说:京中穷苦人家多有卖力气换钱的,譬如搬家、抬轿,又有在通惠河码头上扛包的。逢雨雪天气,虽然工钱涨了,但很多事比如搬家、运货什么的也会延期,好些工人缺了收入,便没米下锅。来徐家粥棚打一大碗粥回去,就着咸菜一家人咽下了,第二天还有力气去上工。
宫中锦衣玉食,最惨的底层杂役也少不了一口饱饭吃,差别只在冷热而已。赵嬷嬷等人,在徐循身边服侍久了,连身边的疾苦都不知道,更遑论宫外的喜怒哀乐了。听着徐小妹讲述,也是听一声念一声的佛,赵嬷嬷先表态,几个嬷嬷都纷纷道,“一定也嘱咐家里人,相机多做些善事。”
徐循一面觉得可怜——却又不知该如何改善这些人的处境——一面想到因为自己,许多人在冬夜里有了一口暖食,在深深的无力中,又有些淡淡的满足,她点头道,“我看这个是比敬奉佛主,贡献香油还要更好。若说我这些年有什么福运,也是这样的善事给我积攒出的福报。我们家因我的一点福分,已是富贵到了极处,我想起来都有些心虚,这些钱与其都给小弟,不如散出去到穷苦人家手里,一两银也许就救了一条人命呢!”
徐师母也是点头称是,又道,“娘娘只管放心,小弟也明白其中道理的。他虽不必科举,我们却也没放松过对他的教养。平时没事就拘着,门也不许多出一步的。”
“出去走走没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就千万不能做。”徐循淡淡地道,“如今城中厂卫不少,若是小弟做了什么没理的事,我在宫里一样抬不起头来……”
徐师母显然未曾想到这一层,她猛地一怔,“厂卫——连我们家的事儿都打听呢?”
“您现在也是贵妃娘娘的母亲了。”孙嬷嬷见徐循给使了眼色,忙上前笑着说,“厂卫们在京里监察百官,怎么能漏掉外戚呢?不独是徐家,孙家、胡家都是一样,所以说,您这一言一行,都是天家的脸面,也都是贵妃娘娘的体面。贵妃娘娘才会如此着紧,次次都要叮嘱。”
徐师母自然点头称是,又八卦胡家,“虽没走动,但也听说,原来多得意啊,家里的钱就和花不完似的。现在这才一年多的时间,上回打从他们家门外过,墙头都长草了……”
墙头长草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有发现的话清掉就是了——其实就是让它长着也不碍着什么,不过,一个家其实也是有气运的,胡家人可能还不至于在一年间就潦倒离散,但家里的这股兴旺劲头,显然已经是烟消云散了。
徐循想到静慈仙师的一番话,也是暗自唏嘘,她摇头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转而问徐小妹,笑道,“怎么上京来了,以后都预备在京里长住?”
徐小妹嫁在徐先生的老朋友赵家族里,自然在南京过活,姐妹俩因此是多年没见。
“就是进京来探娘和姐姐的。”徐小妹笑着说,“过几个月也就回去了。”
她左右盼望了一番,禁不住露出艳羡之色,“姐姐真是有福,能在这样的屋子里住一晚上,真是死了都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