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苏泽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第020章四书五经大全
苏泽激动的是,这厚厚的一叠书,是《四书五经大全》。
这份《四书五经大全》,是明成祖年间的大臣胡广,奉了永乐帝的敕令编纂的一套科举教材。
也就是说这套书就是科举考试的考试大纲,科举考试出题的范围就在这么一套书中。
不过这套书可不是薄薄的几本,而是厚厚的一大叠,因为这份大全除了包含了四书和五经之外,还包含了后世大儒为了解释书和经所写的“传”和“注”。
明代一朝都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所以科举考试也都用朱熹所做的传和注。
所以这一套书其实包含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以及朱熹为四书所注疏的《朱子集注》,朱熹为《尚书》《诗经》《易经》作的《朱子集传》。
因为朱熹没有为《春秋》和《礼记》作注疏,这两本则用古注疏。
这一套《四书五经大全》足足有十二套,一共一百二十册,不过苏泽翻看了一下,卫学这套缺失了不少。
《四书》和《集注》都是全套的,但是五经却只剩下了《易经》和《易经集传》。
苏泽回忆起自己的明史知识,缺失的部分可能并不是丢失了,而是这套书就只有易经这一经。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和之前不同,并不要求通五经。
《四书》是必考的科目,所有考生都要学习,《五经》则是选修课程,考生只需要选考一门修的本经就可以了,而不是像宋代科举那样需要选修多门。
也就是说五经等于五门高考的选修科目,只需要选择一门参加高考就行了。
既然是五门选一门,那自然有热门和冷门科目的。
因为朱熹为《易经》、《尚书》和《诗经》都做了注疏,那就等于这三门考试有官方认可教辅书,所以修这三经的人是最多的。
而《礼记》和《春秋》这两本经,本身就是五经当中字数最多的,背诵起来最是困难。
而且朱熹没有给这两本经做集传,所以考生在学习的时候还要剔除掉古注疏中和程朱理学意识形态矛盾的部分,学习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少有读书人选择这两经作为本经。
很显然长宁卫这套《四书五经大全》是之前的蒙学老师让卫所购置的,可能这个蒙学老师自己就修的《易经》,所以没有让卫所购买其他的经和注。
不过这已经足够惊喜了,这套《四书五经大全》是官版印刷的教材,也就是说只能由官方机构印刷出版,全套价格足足有上百两银子!
就算这套大全残缺了一半,那也价值几十两银子!这等于说苏泽在长宁卫不吃不喝种十年田的收入!
从这套教科书的价格,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科举的门槛之高,一些家境不错的乡绅子弟都很不能拥有这么一套书,只能靠着自己抄录学习。
长宁卫果然祖上阔过啊!
摸着官版印刷的纸张,这套书经过几十年依然完好无损,由此可见历代主人对它的爱护。
对于苏泽来说,这简直是赚翻了。
学习这些经书,是肝“科举”技能的重要途径,自己只要好好读书,就能提升“科举”的等级。
而自己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带着五个小萝卜头开蒙罢了。
长宁卫真是自己的福地啊!
九姑婆看着苏泽,看到他爱惜的抚摸书的样子,真正的确定了苏泽是一名正经的读书人。
九姑婆再次为自己收留苏泽感到庆幸,人才日益凋零的长宁卫,正需要苏泽这样的人才。
不过从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九姑婆也知道苏泽不是个普通人。
无论是干农活,还是学习家庙的手艺,苏泽的学习速度都远远超越长宁卫的普通人。
同样是每天上早课,苏泽已经对“安宅”、“迁坟”、“相船”的仪式倒背如流了,可是林彩娘到现在安宅的仪式还记得颠三倒四,祈禳的咒文都背不出来。
而林七叔也向自己说,苏泽开荒的速度和他年轻时候不相上下,干农活的利索程度也比得上他教导几十年的儿子了。
就连林显宗都说苏泽在木匠上很有天赋,比他那些榆木脑袋的学徒强多了。
果然这就是有学问的人啊!学什么东西都要比别人快!做的都要比别人好!
九姑婆也涌起了一股失落感,苏泽这样人绝非池中之物,早晚都要离开长宁卫的。
这年头一个身体康健,干活麻利的成年男人,本身就是抢手的。
更不要说苏泽还是个读书人了。
九姑婆涌起了其他的心思,要是将苏泽说上一门亲事,那就不就能将他留在长宁卫了?
就算是几日后苏泽发达了,那他也是长宁卫的姑爷,也肯定不会放任长宁卫不管的。
九姑婆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长宁卫的女眷不少,可是能配得上苏泽的倒是不多。
九姑婆脑中闪过了一个倩影,不过她很快就摇头,只可惜她这几年不可能完婚,等到几年后怕是苏泽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九姑婆再次叹息一声,感慨上任百户战死的太突然,真是苦了那孩子啊。
将学堂打扫干净,课桌摆放整齐后,苏泽将小萝卜头们放了回去,让他们明天正式开始上课。
九姑婆也带着林彩娘回去做晚饭了,苏泽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了卫学,这才从一个角落里掏出一个档案袋来。
拆开档案袋,这里面就是自己穿越前七叔公给自己的长宁卫族谱。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苏泽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第020章四书五经大全
苏泽激动的是,这厚厚的一叠书,是《四书五经大全》。
这份《四书五经大全》,是明成祖年间的大臣胡广,奉了永乐帝的敕令编纂的一套科举教材。
也就是说这套书就是科举考试的考试大纲,科举考试出题的范围就在这么一套书中。
不过这套书可不是薄薄的几本,而是厚厚的一大叠,因为这份大全除了包含了四书和五经之外,还包含了后世大儒为了解释书和经所写的“传”和“注”。
明代一朝都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所以科举考试也都用朱熹所做的传和注。
所以这一套书其实包含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以及朱熹为四书所注疏的《朱子集注》,朱熹为《尚书》《诗经》《易经》作的《朱子集传》。
因为朱熹没有为《春秋》和《礼记》作注疏,这两本则用古注疏。
这一套《四书五经大全》足足有十二套,一共一百二十册,不过苏泽翻看了一下,卫学这套缺失了不少。
《四书》和《集注》都是全套的,但是五经却只剩下了《易经》和《易经集传》。
苏泽回忆起自己的明史知识,缺失的部分可能并不是丢失了,而是这套书就只有易经这一经。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和之前不同,并不要求通五经。
《四书》是必考的科目,所有考生都要学习,《五经》则是选修课程,考生只需要选考一门修的本经就可以了,而不是像宋代科举那样需要选修多门。
也就是说五经等于五门高考的选修科目,只需要选择一门参加高考就行了。
既然是五门选一门,那自然有热门和冷门科目的。
因为朱熹为《易经》、《尚书》和《诗经》都做了注疏,那就等于这三门考试有官方认可教辅书,所以修这三经的人是最多的。
而《礼记》和《春秋》这两本经,本身就是五经当中字数最多的,背诵起来最是困难。
而且朱熹没有给这两本经做集传,所以考生在学习的时候还要剔除掉古注疏中和程朱理学意识形态矛盾的部分,学习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少有读书人选择这两经作为本经。
很显然长宁卫这套《四书五经大全》是之前的蒙学老师让卫所购置的,可能这个蒙学老师自己就修的《易经》,所以没有让卫所购买其他的经和注。
不过这已经足够惊喜了,这套《四书五经大全》是官版印刷的教材,也就是说只能由官方机构印刷出版,全套价格足足有上百两银子!
就算这套大全残缺了一半,那也价值几十两银子!这等于说苏泽在长宁卫不吃不喝种十年田的收入!
从这套教科书的价格,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科举的门槛之高,一些家境不错的乡绅子弟都很不能拥有这么一套书,只能靠着自己抄录学习。
长宁卫果然祖上阔过啊!
摸着官版印刷的纸张,这套书经过几十年依然完好无损,由此可见历代主人对它的爱护。
对于苏泽来说,这简直是赚翻了。
学习这些经书,是肝“科举”技能的重要途径,自己只要好好读书,就能提升“科举”的等级。
而自己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带着五个小萝卜头开蒙罢了。
长宁卫真是自己的福地啊!
九姑婆看着苏泽,看到他爱惜的抚摸书的样子,真正的确定了苏泽是一名正经的读书人。
九姑婆再次为自己收留苏泽感到庆幸,人才日益凋零的长宁卫,正需要苏泽这样的人才。
不过从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九姑婆也知道苏泽不是个普通人。
无论是干农活,还是学习家庙的手艺,苏泽的学习速度都远远超越长宁卫的普通人。
同样是每天上早课,苏泽已经对“安宅”、“迁坟”、“相船”的仪式倒背如流了,可是林彩娘到现在安宅的仪式还记得颠三倒四,祈禳的咒文都背不出来。
而林七叔也向自己说,苏泽开荒的速度和他年轻时候不相上下,干农活的利索程度也比得上他教导几十年的儿子了。
就连林显宗都说苏泽在木匠上很有天赋,比他那些榆木脑袋的学徒强多了。
果然这就是有学问的人啊!学什么东西都要比别人快!做的都要比别人好!
九姑婆也涌起了一股失落感,苏泽这样人绝非池中之物,早晚都要离开长宁卫的。
这年头一个身体康健,干活麻利的成年男人,本身就是抢手的。
更不要说苏泽还是个读书人了。
九姑婆涌起了其他的心思,要是将苏泽说上一门亲事,那就不就能将他留在长宁卫了?
就算是几日后苏泽发达了,那他也是长宁卫的姑爷,也肯定不会放任长宁卫不管的。
九姑婆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长宁卫的女眷不少,可是能配得上苏泽的倒是不多。
九姑婆脑中闪过了一个倩影,不过她很快就摇头,只可惜她这几年不可能完婚,等到几年后怕是苏泽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九姑婆再次叹息一声,感慨上任百户战死的太突然,真是苦了那孩子啊。
将学堂打扫干净,课桌摆放整齐后,苏泽将小萝卜头们放了回去,让他们明天正式开始上课。
九姑婆也带着林彩娘回去做晚饭了,苏泽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了卫学,这才从一个角落里掏出一个档案袋来。
拆开档案袋,这里面就是自己穿越前七叔公给自己的长宁卫族谱。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