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biquge25.com,中华异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不想参加登基大典,那么就让他到大殿外面去,只要不出皇宫就没事。”
郑森咬了咬牙,随后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放他走!但要派人看住他,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前,不许他出宫!”
看着张慎言那越走越远的背影,郑森眼珠子一转,将脸转向林清华,问道:“假如他将这些话到处宣扬,岂不是会让天下人以公爷为敌?”
林清华淡淡一笑,说道:“他一个人的嘴怎有我数千、数万张嘴厉害?”
郑森没有明白,问道:“数千、数万张嘴?何意?”
林清华笑而不答,只是扫视着大殿里的所有大臣,看着他们脸上的那些奇怪而惊讶的表情。
叶翼云毕竟反应比郑森快一些,他走上几步,来到郑森身边,小声说道:“将军,楚国公恐怕是在说号角与那些官府的书社。”
郑森终于明白过来,他望着林清华,说道:“早就听说公爷在湖广、河南、四川一带到处招募说书先生,以前郑某还不知其意,如今郑某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公爷口中说的所谓‘数千、数万张嘴’就是说的此事呀!果然是好办法,郑某佩服的五体投地!”
林清华笑道:“林某的区区小手腕,倒让见惯大场面的郑将军见笑了。如今聒噪之人已经离开,你我二人不如赶紧张罗二位天子的登基大典吧!”
郑森笑道:“正合我意。”
林清华道:“这里没有鼓乐,显得不是那么的热闹,不如我再叫些人来,一边奏乐,一边举行登基大典。”
郑森道:“甚好,公爷自去叫鼓乐手,我自在这里张罗。”
两人旁若无人的自说自话,丝毫不将周围的那些大臣们放在眼里,而他们的谈话是如此的惊世骇俗,以至于那些大臣们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不骇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均难以置信,更有几人伸出手去,用力的掐了掐自己,看看是否是在做梦,当然了,在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人完全是抱着旁观的心态观看着这一切,其中更有少数人甚至还为自己能在这有生之年看到这么精彩、奇怪、夸张的一幕而沾沾自喜。
更吃惊的莫过与桂王与唐王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能与另一个人一起当皇帝,而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安排这一切的两个名义上的臣子居然连自己的想法也不问一声,就自做主张的替他们拿了主意,这让他们既震惊又无奈。尤其难以容忍的是唐王,他站起身正欲离去,但却被林清华召来的卫兵强摁在龙椅之上。
林清华笑着对郑森说道:“看起来唐王殿下有意让出皇位。”
郑森冷冷的斜了一眼唐王,将头凑过去,用略带威胁的语气对唐王说道:“殿下,自古以来退位的皇帝没有几个善终的,你要好好在心里掂量一下啊!”看到郑森那阴冷可怖的表情,唐王不自觉的打了个寒战,随即将头低下去,胡乱挣扎的身体也渐渐变得无力了。
原来的那份唐王登基诏书立刻宣布作废,莫不计与叶翼云协商着重新拟订了一份新的诏书,准备为两位天子登基而用。
史可法与吕大器两人互相望了望对方,均无奈的摇摇头。史可法伸手将身上的官衣除去,向林清华稽首道:“望楚国公慎重,此事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千万不可莽撞。史某早已心恢意冷,不想再在这朝中停留片刻工夫,史某这就告辞了!”
“慢!”吕大器见史可法要走,立即将他拉住,说道:“在这种时候,史阁部可不能撂挑子啊!大明社稷全在我等大臣身上啊!”史可法淡淡一笑,说道:“你我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能与殿外那些手持刀枪的兵丁相抗?自古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啊!”说完,向吕大器抱了抱拳,转身走出大殿,茫然四顾下,很快就看见了正站在宫门边与几个兵丁理论的张慎言,遂苦笑几声,追了上去。
见史可法也走了,吕大器回过身来,摇了摇头,垂首苦苦思索一番之后,终于也下定决心。他抬起头来,向着正在商议登基大典仪式的林清华与郑森说道:“二位将军真的心意已决?若真是这样,恐怕天下乱矣!”他痛苦的看了看坐在龙椅上黯然神伤的两位天子人选,随后连叹数声,便也向林清华与郑森两人辞行。林清华自然没有阻拦他,命士兵由他自行离开武英殿。
此时,那些慢慢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众大臣也有些反应过来了,他们试图跟在吕大器身后离去,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是,林清华与郑森对于他们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们向身边的部下使了个眼色,部下心领神会,立刻奔出大殿。当这些大臣走到殿外的时候,只听得几声口令声,他们便全都傻了眼,因为在他们眼前分明排列着整整齐齐的军队,刚才还互相对峙的两支军队已经化敌为友,并随着军官们的口令声整理队形,全部将枪尖朝向大臣们,已对他们隐隐形成包围之势。
正当众大臣们彷徨无计之时,走在最前面,脾气最不好的几位大臣已经结结实实的挨了兵丁们的一顿老拳,看到那些大臣鼻青脸肿的跑了回来,而那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士兵们也在军官们的口令声中一步一步的向他们逼将过来,众大臣又吓得纷纷逃回了武英殿中。
相比之下,那些跪在外面的级别较低的官员就老实的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跪在那里,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都无心关注,虽然武英殿里的争论已经传入了他们的耳朵里,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谁当皇帝,几个人当皇帝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活下来,并且继续保住自己的俸禄。
登基大典是隆重的,毕竟这是第一次两位天子同时登基,不仅希奇,更是古怪。既然是正式的登基大典,那么自然要正规一点儿,众人马上用御辇抬着两位皇帝人选,涌出了大殿,并将武英殿暂时关闭,当吉时一到,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天色已晚,本来就被浓密的乌云遮挡的天空显得更加的黑暗了。整个皇城中一片宁静,除了张慎言等少数几个站在宫门边与士兵们争吵的大臣之外,所有的人全部都将嘴巴闭得紧紧的,只有那隐隐从皇城外传进来的巡逻队的铁皮鼓的鼓点声不时响起,还在向人们证实着南京城的活力。
随着林清华的一声令下,喧天的鼓乐声响了起来,在传统的中国鼓乐声中,夹杂着军乐队那雄壮的军乐声,两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护卫着坐在御辇上的两位天子走上御道。
当桂王与唐王被人用两顶御辇并列着由御道抬入武英殿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个相当古怪而急迫的问题——今后怎么称呼两位皇帝呢?
一些小太监已经将武英殿里的所有宫灯蜡烛全部点亮,并重新给香炉添上最好的熏香,整个武英殿笼罩在一片神圣、隆重但却又十分古怪的气氛中。
在这怪异的气氛中,在有些刺眼的灯光与蜡烛的火苗的交相辉映中,众大臣纷纷向着同坐在一张龙椅上的两位皇帝行起了三跪九叩之礼,当然了,林清华与郑森却并未象众大臣一样下跪,他们两人一左一右分别站在龙椅的两侧,与两位皇帝一同接受众臣的参拜。
当然了,事情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少数大臣包括张慎言等人在内,都远远的站在殿外,冷眼旁观着大殿里的一切,在他们眼中,现在的武英殿中所进行的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林清华与郑森商议一番,随即对同样跪在底下的莫不计与侯方域说道:“莫不计、侯方域,你二人取纸笔来,将这里的那些不肯给新天子下跪行礼的大臣的名字记下来。”
听到林清华这样说,那些本有些首鼠两端的大臣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了,他们除了将头垂得更低,屁股撅得更高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想法了。而那些不肯下跪的大臣们也没有幸免,随着郑森的一声令下,士兵们摁着他们的脑袋,将他们摁在了地上。
按照最传统的礼仪结束了三跪九叩之礼,众大臣在林清华代天子而发的命令声中重新站了起来,虽然他们人人面色古怪,但毕竟再也没有人出来捣乱。
众人的心里是矛盾的,虽然他们很想表现一番,以示自己对于大明朝的忠心,但由于搞不清楚将两位手握重兵的权臣惹怒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因而始终无人带头闹事,所以众人只好明哲保身了。不过,在这些人中,还是有不少人是满心欢喜的,就比如那侯方域等人,他们曾经被林清华搭救过,自然知道林清华的秉性,既然如今林清华已经得势,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可能傍上一棵大树,而这棵大树无论如何也不容易象桂王那样倾倒了。
新天子无话可说,众大臣也无道贺之语,一时之间,倒变得有些冷场了。
侯方域有心表现一番,于是便走出班列,向两位天子奏道:“如今登基大典已毕,臣恭贺两位天子身登大宝。按照惯例,新天子登基,理应改元,先前唐王殿下的年号恐怕是不能用了,所以还需另改一个,望两位天子示下。”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两位皇帝分别将目光投向站在自己身边的两位臣子,向他们征求意见。
郑森首先发话,他轻轻咳嗽了两声,小声对林清华说道:“先前曾议定唐王殿下的年号为‘隆武’,不过现在肯定是不能用了。桂王殿下先前的年号为‘永历’,这个年号恐怕也不能用了。桂王殿下登基在前,唐王殿下登基在后,所以以郑某之见,不如将这两个年号掐头去尾,定为‘永武’或者‘永隆’如何?”
林清华摇头道:“不妥,不妥!新朝要有新气象,旧的年号自然不好再用了。”
郑森问道:“那依公爷的主意”
林清华正色道:“既然咱们是模仿西周的‘共和行政’,所以依我看,不如年号也用‘共和’二字,这样一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共和?哦,有点儿意思,那就改明年为共和元年?”郑森显然也很喜欢新奇的东西。
林清华摇头道:“这样一来就显不出‘共和’二字的悠久历史了,不如就从周厉王出逃那一年算起吧。”
“啊?”郑森显然被吓住了“这个这个从何说起呢?”
林清华说道:“史书上说,西周是以德立天下,治诸侯,所有的读书人都这样认为,所以,这样一来,说三道四的人就能少一点儿。我隐约记得周厉王出逃是在公元前841年,那么就是说,今年应该是”林清华在心里盘算着“八百四十一加一千六百四十九,等于”
郑森好奇的打断了林清华的沉思,问道:“公元?公元是何年号?”
林清华敷衍道:“这是西洋人的年号,跟咱们没多大关系。”他继续在心里算了一会儿,便说道:“这样算来,今年应该是共和二千四百九十年。”
郑森摇头道:“这样似乎有些不妥,这样一算就是好几千年,莫非以后就这样加下去?”
林清华点头道:“正是!就这样一直加下去,而且换皇帝也不再换年号了。”
郑森摇头道:“不妥,不妥!还是不妥!不如就按照我说的,叫‘永隆’吧。”
林清华说道:“‘共和’好些。”
郑森坚持道:“还是用‘永隆’好些。”
底下众臣见二人又开始互相角劲,心中暗叫不妙,纷纷东张西望,试图预先找个藏身之处,一旦双方开打,立即逃之夭夭。
侯方域知道不能再让二人这么争执下去,于是奏道:“下官以为二位大人所起年号均甚妥当,不如都用吧。”
这下轮到林清华与郑森吃惊了,他们看着站在底下的侯方域,齐声赞道:“好主意!”随后便不再争执,两人略微推辞一番,当即由郑森宣布,明年改元“永隆”同时使用林清华起的年号“共和”以示公平。
新天子登基,自然免不了要大封功臣,大赦天下,于是乎,众大臣每人均有封赏,而作为拥立有功的二位实权人物,林清华与郑森更是权势熏天,二人不仅同日升任首辅大学士,而且还各自得到了掌管皇帝国玺的权利。同时,作为掌管天下兵马的两位大将军,林清华与郑森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经过两人一番紧张而拖沓的讨价还价,林清华得到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而郑森则得到了“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头衔,而且郑森还被封为“靖海公”
作为必要的平衡手段,二人全部都在皇宫旁边设立元帅府,由于林清华的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东边,所以又被称为“东帅府”而郑森则将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西边,因此又被称为“西帅府”为了有效的维持元帅府与皇宫周围的秩序,两人不得不拿出大把的银子,买下这一带的土地,围绕着各自的元帅府,修建了一些规模宏大的兵营,既可保护自己安全,又可就近监视朝廷。
为了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林清华与郑森将一些不肯听命的大臣清洗出朝廷,并各自拉拢一批文人士绅大臣,或在朝中做官,或在府中入幕,牢牢的将朝政把持住。
至此,大明朝的又一次权利分配暂时结束,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他不想参加登基大典,那么就让他到大殿外面去,只要不出皇宫就没事。”
郑森咬了咬牙,随后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放他走!但要派人看住他,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前,不许他出宫!”
看着张慎言那越走越远的背影,郑森眼珠子一转,将脸转向林清华,问道:“假如他将这些话到处宣扬,岂不是会让天下人以公爷为敌?”
林清华淡淡一笑,说道:“他一个人的嘴怎有我数千、数万张嘴厉害?”
郑森没有明白,问道:“数千、数万张嘴?何意?”
林清华笑而不答,只是扫视着大殿里的所有大臣,看着他们脸上的那些奇怪而惊讶的表情。
叶翼云毕竟反应比郑森快一些,他走上几步,来到郑森身边,小声说道:“将军,楚国公恐怕是在说号角与那些官府的书社。”
郑森终于明白过来,他望着林清华,说道:“早就听说公爷在湖广、河南、四川一带到处招募说书先生,以前郑某还不知其意,如今郑某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公爷口中说的所谓‘数千、数万张嘴’就是说的此事呀!果然是好办法,郑某佩服的五体投地!”
林清华笑道:“林某的区区小手腕,倒让见惯大场面的郑将军见笑了。如今聒噪之人已经离开,你我二人不如赶紧张罗二位天子的登基大典吧!”
郑森笑道:“正合我意。”
林清华道:“这里没有鼓乐,显得不是那么的热闹,不如我再叫些人来,一边奏乐,一边举行登基大典。”
郑森道:“甚好,公爷自去叫鼓乐手,我自在这里张罗。”
两人旁若无人的自说自话,丝毫不将周围的那些大臣们放在眼里,而他们的谈话是如此的惊世骇俗,以至于那些大臣们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不骇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均难以置信,更有几人伸出手去,用力的掐了掐自己,看看是否是在做梦,当然了,在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人完全是抱着旁观的心态观看着这一切,其中更有少数人甚至还为自己能在这有生之年看到这么精彩、奇怪、夸张的一幕而沾沾自喜。
更吃惊的莫过与桂王与唐王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能与另一个人一起当皇帝,而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安排这一切的两个名义上的臣子居然连自己的想法也不问一声,就自做主张的替他们拿了主意,这让他们既震惊又无奈。尤其难以容忍的是唐王,他站起身正欲离去,但却被林清华召来的卫兵强摁在龙椅之上。
林清华笑着对郑森说道:“看起来唐王殿下有意让出皇位。”
郑森冷冷的斜了一眼唐王,将头凑过去,用略带威胁的语气对唐王说道:“殿下,自古以来退位的皇帝没有几个善终的,你要好好在心里掂量一下啊!”看到郑森那阴冷可怖的表情,唐王不自觉的打了个寒战,随即将头低下去,胡乱挣扎的身体也渐渐变得无力了。
原来的那份唐王登基诏书立刻宣布作废,莫不计与叶翼云协商着重新拟订了一份新的诏书,准备为两位天子登基而用。
史可法与吕大器两人互相望了望对方,均无奈的摇摇头。史可法伸手将身上的官衣除去,向林清华稽首道:“望楚国公慎重,此事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千万不可莽撞。史某早已心恢意冷,不想再在这朝中停留片刻工夫,史某这就告辞了!”
“慢!”吕大器见史可法要走,立即将他拉住,说道:“在这种时候,史阁部可不能撂挑子啊!大明社稷全在我等大臣身上啊!”史可法淡淡一笑,说道:“你我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能与殿外那些手持刀枪的兵丁相抗?自古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啊!”说完,向吕大器抱了抱拳,转身走出大殿,茫然四顾下,很快就看见了正站在宫门边与几个兵丁理论的张慎言,遂苦笑几声,追了上去。
见史可法也走了,吕大器回过身来,摇了摇头,垂首苦苦思索一番之后,终于也下定决心。他抬起头来,向着正在商议登基大典仪式的林清华与郑森说道:“二位将军真的心意已决?若真是这样,恐怕天下乱矣!”他痛苦的看了看坐在龙椅上黯然神伤的两位天子人选,随后连叹数声,便也向林清华与郑森两人辞行。林清华自然没有阻拦他,命士兵由他自行离开武英殿。
此时,那些慢慢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众大臣也有些反应过来了,他们试图跟在吕大器身后离去,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是,林清华与郑森对于他们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们向身边的部下使了个眼色,部下心领神会,立刻奔出大殿。当这些大臣走到殿外的时候,只听得几声口令声,他们便全都傻了眼,因为在他们眼前分明排列着整整齐齐的军队,刚才还互相对峙的两支军队已经化敌为友,并随着军官们的口令声整理队形,全部将枪尖朝向大臣们,已对他们隐隐形成包围之势。
正当众大臣们彷徨无计之时,走在最前面,脾气最不好的几位大臣已经结结实实的挨了兵丁们的一顿老拳,看到那些大臣鼻青脸肿的跑了回来,而那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士兵们也在军官们的口令声中一步一步的向他们逼将过来,众大臣又吓得纷纷逃回了武英殿中。
相比之下,那些跪在外面的级别较低的官员就老实的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跪在那里,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都无心关注,虽然武英殿里的争论已经传入了他们的耳朵里,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谁当皇帝,几个人当皇帝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活下来,并且继续保住自己的俸禄。
登基大典是隆重的,毕竟这是第一次两位天子同时登基,不仅希奇,更是古怪。既然是正式的登基大典,那么自然要正规一点儿,众人马上用御辇抬着两位皇帝人选,涌出了大殿,并将武英殿暂时关闭,当吉时一到,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天色已晚,本来就被浓密的乌云遮挡的天空显得更加的黑暗了。整个皇城中一片宁静,除了张慎言等少数几个站在宫门边与士兵们争吵的大臣之外,所有的人全部都将嘴巴闭得紧紧的,只有那隐隐从皇城外传进来的巡逻队的铁皮鼓的鼓点声不时响起,还在向人们证实着南京城的活力。
随着林清华的一声令下,喧天的鼓乐声响了起来,在传统的中国鼓乐声中,夹杂着军乐队那雄壮的军乐声,两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护卫着坐在御辇上的两位天子走上御道。
当桂王与唐王被人用两顶御辇并列着由御道抬入武英殿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个相当古怪而急迫的问题——今后怎么称呼两位皇帝呢?
一些小太监已经将武英殿里的所有宫灯蜡烛全部点亮,并重新给香炉添上最好的熏香,整个武英殿笼罩在一片神圣、隆重但却又十分古怪的气氛中。
在这怪异的气氛中,在有些刺眼的灯光与蜡烛的火苗的交相辉映中,众大臣纷纷向着同坐在一张龙椅上的两位皇帝行起了三跪九叩之礼,当然了,林清华与郑森却并未象众大臣一样下跪,他们两人一左一右分别站在龙椅的两侧,与两位皇帝一同接受众臣的参拜。
当然了,事情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少数大臣包括张慎言等人在内,都远远的站在殿外,冷眼旁观着大殿里的一切,在他们眼中,现在的武英殿中所进行的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林清华与郑森商议一番,随即对同样跪在底下的莫不计与侯方域说道:“莫不计、侯方域,你二人取纸笔来,将这里的那些不肯给新天子下跪行礼的大臣的名字记下来。”
听到林清华这样说,那些本有些首鼠两端的大臣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了,他们除了将头垂得更低,屁股撅得更高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想法了。而那些不肯下跪的大臣们也没有幸免,随着郑森的一声令下,士兵们摁着他们的脑袋,将他们摁在了地上。
按照最传统的礼仪结束了三跪九叩之礼,众大臣在林清华代天子而发的命令声中重新站了起来,虽然他们人人面色古怪,但毕竟再也没有人出来捣乱。
众人的心里是矛盾的,虽然他们很想表现一番,以示自己对于大明朝的忠心,但由于搞不清楚将两位手握重兵的权臣惹怒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因而始终无人带头闹事,所以众人只好明哲保身了。不过,在这些人中,还是有不少人是满心欢喜的,就比如那侯方域等人,他们曾经被林清华搭救过,自然知道林清华的秉性,既然如今林清华已经得势,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可能傍上一棵大树,而这棵大树无论如何也不容易象桂王那样倾倒了。
新天子无话可说,众大臣也无道贺之语,一时之间,倒变得有些冷场了。
侯方域有心表现一番,于是便走出班列,向两位天子奏道:“如今登基大典已毕,臣恭贺两位天子身登大宝。按照惯例,新天子登基,理应改元,先前唐王殿下的年号恐怕是不能用了,所以还需另改一个,望两位天子示下。”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两位皇帝分别将目光投向站在自己身边的两位臣子,向他们征求意见。
郑森首先发话,他轻轻咳嗽了两声,小声对林清华说道:“先前曾议定唐王殿下的年号为‘隆武’,不过现在肯定是不能用了。桂王殿下先前的年号为‘永历’,这个年号恐怕也不能用了。桂王殿下登基在前,唐王殿下登基在后,所以以郑某之见,不如将这两个年号掐头去尾,定为‘永武’或者‘永隆’如何?”
林清华摇头道:“不妥,不妥!新朝要有新气象,旧的年号自然不好再用了。”
郑森问道:“那依公爷的主意”
林清华正色道:“既然咱们是模仿西周的‘共和行政’,所以依我看,不如年号也用‘共和’二字,这样一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共和?哦,有点儿意思,那就改明年为共和元年?”郑森显然也很喜欢新奇的东西。
林清华摇头道:“这样一来就显不出‘共和’二字的悠久历史了,不如就从周厉王出逃那一年算起吧。”
“啊?”郑森显然被吓住了“这个这个从何说起呢?”
林清华说道:“史书上说,西周是以德立天下,治诸侯,所有的读书人都这样认为,所以,这样一来,说三道四的人就能少一点儿。我隐约记得周厉王出逃是在公元前841年,那么就是说,今年应该是”林清华在心里盘算着“八百四十一加一千六百四十九,等于”
郑森好奇的打断了林清华的沉思,问道:“公元?公元是何年号?”
林清华敷衍道:“这是西洋人的年号,跟咱们没多大关系。”他继续在心里算了一会儿,便说道:“这样算来,今年应该是共和二千四百九十年。”
郑森摇头道:“这样似乎有些不妥,这样一算就是好几千年,莫非以后就这样加下去?”
林清华点头道:“正是!就这样一直加下去,而且换皇帝也不再换年号了。”
郑森摇头道:“不妥,不妥!还是不妥!不如就按照我说的,叫‘永隆’吧。”
林清华说道:“‘共和’好些。”
郑森坚持道:“还是用‘永隆’好些。”
底下众臣见二人又开始互相角劲,心中暗叫不妙,纷纷东张西望,试图预先找个藏身之处,一旦双方开打,立即逃之夭夭。
侯方域知道不能再让二人这么争执下去,于是奏道:“下官以为二位大人所起年号均甚妥当,不如都用吧。”
这下轮到林清华与郑森吃惊了,他们看着站在底下的侯方域,齐声赞道:“好主意!”随后便不再争执,两人略微推辞一番,当即由郑森宣布,明年改元“永隆”同时使用林清华起的年号“共和”以示公平。
新天子登基,自然免不了要大封功臣,大赦天下,于是乎,众大臣每人均有封赏,而作为拥立有功的二位实权人物,林清华与郑森更是权势熏天,二人不仅同日升任首辅大学士,而且还各自得到了掌管皇帝国玺的权利。同时,作为掌管天下兵马的两位大将军,林清华与郑森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经过两人一番紧张而拖沓的讨价还价,林清华得到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而郑森则得到了“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头衔,而且郑森还被封为“靖海公”
作为必要的平衡手段,二人全部都在皇宫旁边设立元帅府,由于林清华的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东边,所以又被称为“东帅府”而郑森则将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西边,因此又被称为“西帅府”为了有效的维持元帅府与皇宫周围的秩序,两人不得不拿出大把的银子,买下这一带的土地,围绕着各自的元帅府,修建了一些规模宏大的兵营,既可保护自己安全,又可就近监视朝廷。
为了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林清华与郑森将一些不肯听命的大臣清洗出朝廷,并各自拉拢一批文人士绅大臣,或在朝中做官,或在府中入幕,牢牢的将朝政把持住。
至此,大明朝的又一次权利分配暂时结束,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