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biquge25.com,赤土黄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陆放翁在息影林下之年,曾写过一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洲。关山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老死沧洲。
早年听说有陆游这个诗人是在文革中,读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读到注解的时候,后面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读后对他的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很是感动。尽管当年我还是黄口小儿,却让这个透着个性的人格所感染。也略略感到:英雄难逢其时,人生不易。由此对放翁产生了关注,只苦于当年禁锢太多,视界太窄,根本不可能读到范围以外的东西。
后来当兵,连队有几个老三届的小秀才,我们常趁闲暇凑一堆。在假日里,别人玩儿扑克贴纸条,我们就扎堆谈今论古,有位湖南的“大辣椒”是个高中毕业生,还有个四川的“锤儿”也是。他们多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有些了解。谈吐中,于是就知道了陆放翁除了卜算子?咏梅还有钗头凤更有诉衷情。当时我年龄还小,并不关注爱情,对词家的钗头凤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作为一个现役军人,我对其的诉衷情所表露出的对国家前途“激发忠愤,横极才力”很有感触。
陆游生在南宋,是个积极上进的人。他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今绍兴)。可,南宋的积贫积弱,日见衰落,正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可英雄又无用武之处。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每谈到陆游的人生,总有一阵婉惜。
我1973年春上,被调到师警卫排,战友们都以为我从此会有点出息。1974年5、6月间,因不适应那种生活,我向首长要求下连队。在这时候也有战友劝我:“要求到汽车营学开汽车!反正提不了干,不如学门手艺好!”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没有遵循惯常的生活轨道。我依然回我的老连队。这儿有几个经常能凑一块谈古诗词,谈文学的朋友。我回来了,连队的战友,有许多的猜测。当然也有埋怨的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回来后,我就上了伊逊河四号铁路桥工地。住在隆化县最边缘的一个名叫庙山前的村子。我们到来,就打破了燕山深处千年的寂静,面对它的贫瘠与荒凉展开了挑战。施工从河岸向河南岸,先向河中下护桶,用卷扬机打桩。从第一口桥桩开始,我手握离合手把,将一万多斤重的铁锤向地球底下猛砸“咚咚”大地颤抖,就这样,争分夺秒,日以继夜,一年下来,在河中竖起了20多颗高耸入云的桥墩。我当了这个机井班的班长。带着15个战士,远离连队,独立住勤,配合施工的是满城县民兵的一个连。为了完成任务我又凶又顽,那时刚放地雷战,同班战士叫我工兵小队长渡边。民兵连的同志叫我“老迷糊”有一次施工中,吊片石的吊篮从我头顶砸过去,一千多斤重的片石忽飕而过大家见我从两米多高的站台跌下去,以为这下完了,都惊呆了。我躺下不过15分钟,却出人意外地爬了起来,居然安然无恙!我就成了民兵眼中的“福将程咬金”
打完了伊逊河4号桥的全部桥墩,我们班又去3号桥架桥梁。架桥机是苏制内燃机车“胜利2号”在3... -->>
陆放翁在息影林下之年,曾写过一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洲。关山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老死沧洲。
早年听说有陆游这个诗人是在文革中,读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读到注解的时候,后面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读后对他的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很是感动。尽管当年我还是黄口小儿,却让这个透着个性的人格所感染。也略略感到:英雄难逢其时,人生不易。由此对放翁产生了关注,只苦于当年禁锢太多,视界太窄,根本不可能读到范围以外的东西。
后来当兵,连队有几个老三届的小秀才,我们常趁闲暇凑一堆。在假日里,别人玩儿扑克贴纸条,我们就扎堆谈今论古,有位湖南的“大辣椒”是个高中毕业生,还有个四川的“锤儿”也是。他们多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有些了解。谈吐中,于是就知道了陆放翁除了卜算子?咏梅还有钗头凤更有诉衷情。当时我年龄还小,并不关注爱情,对词家的钗头凤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作为一个现役军人,我对其的诉衷情所表露出的对国家前途“激发忠愤,横极才力”很有感触。
陆游生在南宋,是个积极上进的人。他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今绍兴)。可,南宋的积贫积弱,日见衰落,正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可英雄又无用武之处。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每谈到陆游的人生,总有一阵婉惜。
我1973年春上,被调到师警卫排,战友们都以为我从此会有点出息。1974年5、6月间,因不适应那种生活,我向首长要求下连队。在这时候也有战友劝我:“要求到汽车营学开汽车!反正提不了干,不如学门手艺好!”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没有遵循惯常的生活轨道。我依然回我的老连队。这儿有几个经常能凑一块谈古诗词,谈文学的朋友。我回来了,连队的战友,有许多的猜测。当然也有埋怨的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回来后,我就上了伊逊河四号铁路桥工地。住在隆化县最边缘的一个名叫庙山前的村子。我们到来,就打破了燕山深处千年的寂静,面对它的贫瘠与荒凉展开了挑战。施工从河岸向河南岸,先向河中下护桶,用卷扬机打桩。从第一口桥桩开始,我手握离合手把,将一万多斤重的铁锤向地球底下猛砸“咚咚”大地颤抖,就这样,争分夺秒,日以继夜,一年下来,在河中竖起了20多颗高耸入云的桥墩。我当了这个机井班的班长。带着15个战士,远离连队,独立住勤,配合施工的是满城县民兵的一个连。为了完成任务我又凶又顽,那时刚放地雷战,同班战士叫我工兵小队长渡边。民兵连的同志叫我“老迷糊”有一次施工中,吊片石的吊篮从我头顶砸过去,一千多斤重的片石忽飕而过大家见我从两米多高的站台跌下去,以为这下完了,都惊呆了。我躺下不过15分钟,却出人意外地爬了起来,居然安然无恙!我就成了民兵眼中的“福将程咬金”
打完了伊逊河4号桥的全部桥墩,我们班又去3号桥架桥梁。架桥机是苏制内燃机车“胜利2号”在3...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