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西晋小厨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独孤兰自幼在草原部落中长大,对这种部落营地并不陌生,她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便说道:“这片营地大约有两千多户。昨天我问过了,整个匈奴南部有五个营地,这里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所以,我估计整个匈奴南部应该有七八千户。”
“这么多!”卫平吓了一跳。跟随马隆西征归来之后,他就特意打听过关于诸胡的一些消息,知道当初曹操分匈奴为五部的时候,南部最弱,只有四千多户。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匈奴南部的规模竟然已经翻了一番。
匈奴人是全民皆兵,七八千户人至少可以抽调出一万五千兵马,而且全部是骁勇的游牧骑兵。匈奴南部还是五部中最弱小的一部,如果算上整个匈奴五部,足以组成一支十分强大的军队。难怪刘渊起兵之后,能够一举成功。
当年曹操分设五部,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匈奴人的力量,这使卫平忽然想到一个可能,难道刘渊、刘宏、刘宣等人聚在一起,是为了整合匈奴五部?
却听独孤兰轻叹一声,小声道:“我听阿爹说过,朝廷对待匈奴人比对待我们鲜卑人要好得多,分给他们草场,封给他们官职。这么多年下来,他们衣食无忧,当然……”
恰好有一支巡哨队伍从旁边经过,机警的独孤兰马上不再说话。
卫平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安慰道:“放心吧,总有一天我会帮你寻回族人的。”
朝廷对待诸胡的不同态度,卫平非常清楚。匈奴人是被强制内迁的,作为交换条件,朝廷肯定要给他们一定的优厚待遇。而鲜卑人是自己迁进来的,朝廷防备他们还来不及,又哪里会给他们特别照顾。羌人、氐人原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虽然和汉人杂居,但是因为属于异族,常被汉人瞧不起,也常常受到压榨,生活并不比鲜卑人好多少。至于羯人,实际上是匈奴人的战斗奴隶,一直依附于匈奴人而生存。所以这十多年,起兵造反的总是鲜卑人、羌人和氐人,而匈奴人和羯人却很少造反。
然而,世间万物总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刘渊等人的聚首,显然是起了造反的念头。只是卫平并没有证据,总不能因为人家三个部帅聚在一起,他就向司马炎举报吧?他贵为乡侯,而且官居四品,其实在朝堂上那些大臣眼中只是个少年,他的话又有谁会听?
想到这里,卫平自嘲地摇了摇头,道:“又有点渴了,去那个帐里讨点水喝吧。”
独孤兰狠狠地白了他一眼,但还是乖乖地跑过去掀开了帐门。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匈奴牧民家庭,男主人是个健壮的匈奴汉子,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女主人则热情地端来一大碗羊奶,旁边几个年幼的孩子却眼巴巴地看着卫平手里的陶碗。羊肉、羊奶都是匈奴人的主要食品,即使迁入中原以后,他们的生活习性也没有改变多少。既然是每天都吃的东西,哪会那么馋呢?
卫平忽然意识到什么,不由蹲下身来,笑着问道:“小家伙,饿了吗?”
大点的那个孩子使劲摇了摇头,年纪小的那个孩子却用力点了点头。
健壮的匈奴汉子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过冬的草料不多,家里的牛羊早就杀了一大半,每天的羊奶就只有那么一点,不够他们喝的。”
听了这话,卫平脑海里灵光一闪,忽然明白了。还是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农耕民族也好,游牧民族也罢,都要吃饭。几十年的发展,匈奴五部的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朝廷划给他们的草场却没有变化,原来可以养活三万多户二十万人的草场,现在却要养活近六万户三十五万人,显然已经不堪重负。
匈奴人要吃饭,朝廷又不可能给他们太多的草场,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现在又碰上一个心怀野心的刘渊,他肯定会好好利用这个矛盾。事实上,秃发树机能之所以能够多次聚众造反,恐怕也正是利用了鲜卑人对生存权力的渴求。
无论是游牧还是农耕,都离不开土地。这个年代的生产力相对低下,同等面积的土地下,游牧或者农耕所能养活的人口肯定远远比不上后世,尽管农耕方式所能养活的人口要稍多一些,但这个差距也很有限。而且不只是生产力的问题,很多时候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随随便便一场天灾就可以叫人收成大减。所以在当下,粮食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土... -->>
独孤兰自幼在草原部落中长大,对这种部落营地并不陌生,她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便说道:“这片营地大约有两千多户。昨天我问过了,整个匈奴南部有五个营地,这里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所以,我估计整个匈奴南部应该有七八千户。”
“这么多!”卫平吓了一跳。跟随马隆西征归来之后,他就特意打听过关于诸胡的一些消息,知道当初曹操分匈奴为五部的时候,南部最弱,只有四千多户。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匈奴南部的规模竟然已经翻了一番。
匈奴人是全民皆兵,七八千户人至少可以抽调出一万五千兵马,而且全部是骁勇的游牧骑兵。匈奴南部还是五部中最弱小的一部,如果算上整个匈奴五部,足以组成一支十分强大的军队。难怪刘渊起兵之后,能够一举成功。
当年曹操分设五部,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匈奴人的力量,这使卫平忽然想到一个可能,难道刘渊、刘宏、刘宣等人聚在一起,是为了整合匈奴五部?
却听独孤兰轻叹一声,小声道:“我听阿爹说过,朝廷对待匈奴人比对待我们鲜卑人要好得多,分给他们草场,封给他们官职。这么多年下来,他们衣食无忧,当然……”
恰好有一支巡哨队伍从旁边经过,机警的独孤兰马上不再说话。
卫平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安慰道:“放心吧,总有一天我会帮你寻回族人的。”
朝廷对待诸胡的不同态度,卫平非常清楚。匈奴人是被强制内迁的,作为交换条件,朝廷肯定要给他们一定的优厚待遇。而鲜卑人是自己迁进来的,朝廷防备他们还来不及,又哪里会给他们特别照顾。羌人、氐人原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虽然和汉人杂居,但是因为属于异族,常被汉人瞧不起,也常常受到压榨,生活并不比鲜卑人好多少。至于羯人,实际上是匈奴人的战斗奴隶,一直依附于匈奴人而生存。所以这十多年,起兵造反的总是鲜卑人、羌人和氐人,而匈奴人和羯人却很少造反。
然而,世间万物总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刘渊等人的聚首,显然是起了造反的念头。只是卫平并没有证据,总不能因为人家三个部帅聚在一起,他就向司马炎举报吧?他贵为乡侯,而且官居四品,其实在朝堂上那些大臣眼中只是个少年,他的话又有谁会听?
想到这里,卫平自嘲地摇了摇头,道:“又有点渴了,去那个帐里讨点水喝吧。”
独孤兰狠狠地白了他一眼,但还是乖乖地跑过去掀开了帐门。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匈奴牧民家庭,男主人是个健壮的匈奴汉子,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女主人则热情地端来一大碗羊奶,旁边几个年幼的孩子却眼巴巴地看着卫平手里的陶碗。羊肉、羊奶都是匈奴人的主要食品,即使迁入中原以后,他们的生活习性也没有改变多少。既然是每天都吃的东西,哪会那么馋呢?
卫平忽然意识到什么,不由蹲下身来,笑着问道:“小家伙,饿了吗?”
大点的那个孩子使劲摇了摇头,年纪小的那个孩子却用力点了点头。
健壮的匈奴汉子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过冬的草料不多,家里的牛羊早就杀了一大半,每天的羊奶就只有那么一点,不够他们喝的。”
听了这话,卫平脑海里灵光一闪,忽然明白了。还是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农耕民族也好,游牧民族也罢,都要吃饭。几十年的发展,匈奴五部的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朝廷划给他们的草场却没有变化,原来可以养活三万多户二十万人的草场,现在却要养活近六万户三十五万人,显然已经不堪重负。
匈奴人要吃饭,朝廷又不可能给他们太多的草场,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现在又碰上一个心怀野心的刘渊,他肯定会好好利用这个矛盾。事实上,秃发树机能之所以能够多次聚众造反,恐怕也正是利用了鲜卑人对生存权力的渴求。
无论是游牧还是农耕,都离不开土地。这个年代的生产力相对低下,同等面积的土地下,游牧或者农耕所能养活的人口肯定远远比不上后世,尽管农耕方式所能养活的人口要稍多一些,但这个差距也很有限。而且不只是生产力的问题,很多时候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随随便便一场天灾就可以叫人收成大减。所以在当下,粮食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