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北魏异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月时,大魏使节牒云具仁威逼婆罗门去怀朔镇迎接阿那瑰返回柔然主持大局,这事婆罗门从头至尾就没有舒服过。最开始他想摆出一副大阵仗吓唬牒云具仁,强迫他行君臣之礼,间接承认柔然和大魏的国家对等关系。
事实上,大魏和柔然的关系一直很复杂。柔然部落的创立者郁久闾是鲜卑逃奴。柔然汗国的创立者社仑是大魏叛臣。柔然被大魏几次差点灭族灭国,死灰复燃后又不断骚扰劫掠。从拓跋焘拓跋弘两代皇帝北伐的战争结果来判定,大魏之于柔然,就是战胜国之于战败国,宗主国之于臣服国。一百年来,想混个关系较好的宗藩关系都混不上。直到正光年间,柔然和大魏还只是“通使关系”,连朝贡关系都算不上。柔然上两任可汗伏图和丑奴在位时,多次派大员到洛阳请求成为大魏的藩属。
伏图时,大魏朝廷给出的理由是:“蠕蠕远祖社仑(柔然汗国的开国可汗)是大魏叛臣,往者包容,暂时通使。”意思是:你们的首任可汗是大魏叛臣,蠕蠕一直在包庇他。让大魏捏着鼻子默认彼此成为宗藩关系,门儿都没有。暂时就保持外交使节往来吧。
丑奴在位时,先后派出三个使团,准备了大量的貂裘珍宝,祈求正式确立大魏与柔然的“宗藩关系”。当时还在主政的“灵太后”,一介女流给柔然的回复也是很霸气的,以“蠕蠕藩礼不备之意”不予允准。这个理由的真正含义是柔然嘴上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还未从心理上做好当小弟的准备。
直到阿那瑰逃亡洛阳,大魏权臣元叉收受一百斤黄金,逼迫或者怂恿元诩给阿那瑰封王,确定为“戚藩”,关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华朝贡体系中,藩属国和宗主国的概念和西方政治中的藩属国和宗主国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
中华体系中的宗主国,是以中原为世界中心的。藩属国只是宗藩关系的一种,具体分为朝贡国、藩属国、附属国、服属国等。宗主国通过文化、经济、政治等方式来影响藩属国,不干涉藩属国内政,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上下级关系。这样的天下治理观念称之为“王道”。这种朝贡模式从汉朝开始延用到清朝。非中华的那种殖民方式叫“霸道”,与中华文明格格不入。
有了这个国家关系定义,就容易理解婆罗门何以要求牒云具仁以外臣身份叩见外国元首的小心死了。奈何牒云具仁怀着世界中心大国的使命感,除中国之外,视世界上所有国家皆为番邦的心理优势,怎可能在柔然国主面前行君臣之礼?
知道“正朔”一词的来历吗?
正即正月,为一年的第一月,朔即初一。
夏朝以寅月为正月,商朝以丑月为正月,周朝以子月为正月,秦朝亥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以后,后世的帝王一般只改年号而不改正朔。
颁布历法是天子体现皇权的重要手段。旧时称历书为皇历,盖因历书必由皇帝所颁。直到近代,历法正朔仍被视作是政权的标志。比如清末,革命党所办的报纸多以黄帝纪元,以表明不承认清朝的合法性,是以不使用清的正朔。甚至于今天的海外反共人士,仍有以不用公元纪年来强调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又如,孙中山,毛爷爷皆在开国之日宣布使用西历并以民国/公元纪年,足见改朝必改正朔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
汉代以后的中国“正朔”,所有藩属国必须遵照执行。也就是说,凡承认和中国有宗藩关系的邦国,都要按照宗主国的历法纪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腊八节等等重大节日,藩属之国要和宗主国一起纪念。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影响,也是正统与非正统关系争夺的必要性。大魏朝廷拒绝丑奴可汗祈求成为大魏藩属的理由是“藩礼不备”,其中就包括指责蠕蠕没有按照大魏夏历纪年。
反过来说,从匈奴开始,游牧民族政权一直就有和中原王朝争夺“正朔”的习惯,背后潜藏的其实是“主从之争”。婆罗门因为实力不足,没敢和牒云具仁太过较劲,但他内心想成为柔然历史上最伟大可汗的壮志,却不会因为大魏使节的几句威压之言就可以消失的。毕竟是耗费千辛万苦,前后战死几千人才夺回了的江山,阿那瑰一个战败逃亡的临时国主,凭什么毫不费力的侵占胜利果实?但凡有... -->>
四月时,大魏使节牒云具仁威逼婆罗门去怀朔镇迎接阿那瑰返回柔然主持大局,这事婆罗门从头至尾就没有舒服过。最开始他想摆出一副大阵仗吓唬牒云具仁,强迫他行君臣之礼,间接承认柔然和大魏的国家对等关系。
事实上,大魏和柔然的关系一直很复杂。柔然部落的创立者郁久闾是鲜卑逃奴。柔然汗国的创立者社仑是大魏叛臣。柔然被大魏几次差点灭族灭国,死灰复燃后又不断骚扰劫掠。从拓跋焘拓跋弘两代皇帝北伐的战争结果来判定,大魏之于柔然,就是战胜国之于战败国,宗主国之于臣服国。一百年来,想混个关系较好的宗藩关系都混不上。直到正光年间,柔然和大魏还只是“通使关系”,连朝贡关系都算不上。柔然上两任可汗伏图和丑奴在位时,多次派大员到洛阳请求成为大魏的藩属。
伏图时,大魏朝廷给出的理由是:“蠕蠕远祖社仑(柔然汗国的开国可汗)是大魏叛臣,往者包容,暂时通使。”意思是:你们的首任可汗是大魏叛臣,蠕蠕一直在包庇他。让大魏捏着鼻子默认彼此成为宗藩关系,门儿都没有。暂时就保持外交使节往来吧。
丑奴在位时,先后派出三个使团,准备了大量的貂裘珍宝,祈求正式确立大魏与柔然的“宗藩关系”。当时还在主政的“灵太后”,一介女流给柔然的回复也是很霸气的,以“蠕蠕藩礼不备之意”不予允准。这个理由的真正含义是柔然嘴上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还未从心理上做好当小弟的准备。
直到阿那瑰逃亡洛阳,大魏权臣元叉收受一百斤黄金,逼迫或者怂恿元诩给阿那瑰封王,确定为“戚藩”,关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华朝贡体系中,藩属国和宗主国的概念和西方政治中的藩属国和宗主国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
中华体系中的宗主国,是以中原为世界中心的。藩属国只是宗藩关系的一种,具体分为朝贡国、藩属国、附属国、服属国等。宗主国通过文化、经济、政治等方式来影响藩属国,不干涉藩属国内政,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上下级关系。这样的天下治理观念称之为“王道”。这种朝贡模式从汉朝开始延用到清朝。非中华的那种殖民方式叫“霸道”,与中华文明格格不入。
有了这个国家关系定义,就容易理解婆罗门何以要求牒云具仁以外臣身份叩见外国元首的小心死了。奈何牒云具仁怀着世界中心大国的使命感,除中国之外,视世界上所有国家皆为番邦的心理优势,怎可能在柔然国主面前行君臣之礼?
知道“正朔”一词的来历吗?
正即正月,为一年的第一月,朔即初一。
夏朝以寅月为正月,商朝以丑月为正月,周朝以子月为正月,秦朝亥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以后,后世的帝王一般只改年号而不改正朔。
颁布历法是天子体现皇权的重要手段。旧时称历书为皇历,盖因历书必由皇帝所颁。直到近代,历法正朔仍被视作是政权的标志。比如清末,革命党所办的报纸多以黄帝纪元,以表明不承认清朝的合法性,是以不使用清的正朔。甚至于今天的海外反共人士,仍有以不用公元纪年来强调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又如,孙中山,毛爷爷皆在开国之日宣布使用西历并以民国/公元纪年,足见改朝必改正朔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
汉代以后的中国“正朔”,所有藩属国必须遵照执行。也就是说,凡承认和中国有宗藩关系的邦国,都要按照宗主国的历法纪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腊八节等等重大节日,藩属之国要和宗主国一起纪念。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影响,也是正统与非正统关系争夺的必要性。大魏朝廷拒绝丑奴可汗祈求成为大魏藩属的理由是“藩礼不备”,其中就包括指责蠕蠕没有按照大魏夏历纪年。
反过来说,从匈奴开始,游牧民族政权一直就有和中原王朝争夺“正朔”的习惯,背后潜藏的其实是“主从之争”。婆罗门因为实力不足,没敢和牒云具仁太过较劲,但他内心想成为柔然历史上最伟大可汗的壮志,却不会因为大魏使节的几句威压之言就可以消失的。毕竟是耗费千辛万苦,前后战死几千人才夺回了的江山,阿那瑰一个战败逃亡的临时国主,凭什么毫不费力的侵占胜利果实?但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