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庄子,还有暖房有火道,冬天才种的出青菜的。要是想吃点新鲜的,回头就生点儿豆芽吃吧。”周德全没有介意侄女的话,还特意跟她解释。
“寻常人家豆子都是当饭吃,生了豆芽当菜吃那是浪费粮食,大哥可别惯她这毛病。”赵氏认真地跟周德全说,顺便还白了女儿一眼。
家里其他人却都赞成,说是难得冬日里换换口味,三言两语的,说得赵氏都觉得自己是后娘而不是亲娘了。家里女孩子少就是这样,一家子都惯着,她但凡要管教一点,都拦着。
周琳不禁哀叹,想在冬天吃上一口青菜,都要挨亲娘一顿数落。好歹自己也是个穿越人士,想吃个青菜怎么这么难?
可是想想家里既没有温泉,温室大棚技术难度又比较大,造价也高,暂时不考虑,但是别的她也想不到了。看来还是放低目标,先发点豆芽吃吧,反正家里能做主的基本都答应了。
想想真是失败,别人穿越古代不是当个皇后妃子什么的,就是嫁到豪门当个世家夫人,一生荣华富贵,荣宠无限。
起点不一样,她也志不在此,因此嫁个村夫也欢喜。但是同样穿越到农家,人家照样能混得风生水起,发家致富轻而易举。
轮到她,想吃个青菜都整不出来,看来她是最不合格的穿越者了。
“你们是赶上了好时候啊,想想德全他们小时候,家里过年也吃不上几口肉,大过年的,连个菜都不敢炒,就怕费油。”也许是这会儿的气氛比较好,说起豆芽,周奶奶难得说起了一件事。
“德山估计都不记得了,他上头还有一个哥哥,那才是原本的老二,记得有一年闹蝗灾,半年的辛苦啊,说没就没了,那一年饿死了多少人啊。那孩子三四岁吧,拉着德全的手直喊,哥啊,我饿,咱们去地里拣豆芽吃吧。幸亏那时候德全已经懂点了事,连忙拦住了,不然把从衙门里借的豆种都被抠出来,下半年吃什么?”
周琳和家里女人都有点想笑,却在看见家里男人的脸色后,止住了,只觉得这里肯定有事,果然只听老太太继续说,“说起来是我们做爹娘的没本事,连口饱饭都给不了孩子。还没等他吃上一口新豆子,就没了。”
老太太说着就老泪众横,一桌子人也跟着抹眼泪。周老爷子生气地说老伴,“年节下都高兴着,你还提过去那些伤心事干啥?一家子都跟着哭天抹泪的,也不怕把福气哭没了。”他这样说着,没发现自己的眼睛里也开始湿润了,他不是不心疼那个早夭的孩子,只是人一辈子,遇到的难事多的事,总得一直往前看,才有勇气能活下去。
周琳只觉得眼前这状况都是由自己想吃青菜引起的,不免有些愧疚,赶紧跟周老太太说,“阿奶,我错了,我不吃豆芽了,都留着当粮食。”
擦了一把脸,振作起精神,对小孙女慈爱地笑着说,“家里现在的光景,吃上几回豆芽值当什么。既然二丫想吃,咱们回头吃完饭就生上一大盆豆芽,回头也给你那伯伯供上一碗,让他也尝尝,肯定比地里的豆芽鲜嫩好吃。”
果然吃过饭,周老太太就找出黄豆绿豆各生了一盆豆芽。看来心里的结还是没有揭开,毕竟丧子之痛没有那么容易忘记。
总之,这也是一个豆芽引出的伤心事了,现在周琳看着这两盆豆子,再也没有了想法。
之后两天,家里气氛都有些凝重,也只有宝儿没心没肺的嘻嘻哈哈闹腾。这件事情的影响一直到了祭灶的时候才彻底消散。
☆、第12章祭灶
也许是因为伤心事太过久远,到了腊月二十四祭灶这天,一家人都再度轻松欢快起来。毕竟是一年一度的送神大事,须得郑重对待。
今天之后,灶神和民间诸神就要回天庭述职,要好好备上各色祭品,希望灶神能帮家里多说些好话,来年家里万事大吉。
民间都说“送神早、接神晚”,要知道皇帝老儿可都是一大早先起来祭拜,好早早送自家灶神回天庭述职,去得早也能占个好位子。
达官贵人也是腊月二十三就开始送神,只有平常百姓家是腊月二十四,甚至水乡人家要等到腊月二十五黄昏才能祭灶。
看来虽然都是同一个灶神精分出来的,因为常驻的地方不同,待遇也分了三六九等。
说起灶神,周琳还听说过一件轶事:据说灶神原是玉皇大帝三太子,因为好色言行举止不端,才被玉帝罚到人间的做灶神,日日与厨房灶台作伴。
但周琳想到每年祭灶都要备上大量的水果甜食,虽然目的是为了让灶神吃足甜头,多说好话,她还是觉得居然会吃这点的灶神不但好色,估计还好吃,更是个甜食控。
这样一想,居然觉得灶神有点萌萌哒?罪过罪过。
虽然周琳前世是个无神论者,但是现在自己都穿越了,也不敢断定这些神明都是杜撰出来的。赶紧在心里告罪,又说了句童言无忌,大风吹去,毕竟没有成年,她也就厚颜当自己是“童”了。
虽然祭灶是黄昏的事了,但是一个白天都消停不得。因为今天还要扫尘,祛除秽气,家家户户都要做个彻底的大扫除。因为打扫地要彻底,周家大人孩子都要齐上阵,帮着擦桌子扫地、糊窗户。
扫房是大扫除的第一项,周德全两兄弟先把自家爹娘请到东厢房,就开始打扫正房。
周琳还以为扫房顶要踩着桌椅才行,毕竟都没有那么高。正四处寻摸最高的桌椅,谁知道一转眼就见自家爹拿出了一个“神器”,一个绑着竹竿的扫帚。
周德全看闺女傻了眼,有些好笑,“你们几个小的先出去吧,不然落得一身一头的灰,等扫完房,你们再过来扫地。”
周琳这才明白大伯和老爹脑袋上包的旧头巾是干啥的,敢情是防尘的。
大人发话了,他们几个就先去出去了,周磊眼里向来有活儿,出来就开始扫院子,周琳和周鑫则溜进了灶房。他们两个的娘正在做祭灶用的糖果呢,周琳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手工制作的糖瓜,十分好奇。
这时候的糖很精贵,日常多见的就是麦芽糖,祭灶的糖当然也不例外。其实村里有些人家是自己熬麦芽糖,但是周琳家怕麻烦,就买了现成的麦芽糖。
买来的麦芽糖有些稀,要做糖瓜还要自己再熬一次。现在赵氏正在厨下烧火,李氏正在不停地搅拌锅里的糖浆。
周琳不好一直闲着干看着,就要上前帮着烧火,结果被赵氏拒绝了,“这熬糖的火候可要紧呢,大不得小不得,你做不来,在边上好好学着就是了,将来自己过日子都用得着。”
边上周鑫还嘲笑她,“你看我,明知道帮不上忙,就不去添乱了,谁像你,不管会不会都凑上去,被赶回来了吧?”周琳拉着讨人厌的堂弟推了两步,“别在门口挡着光,伯娘都要看不清了,”悻悻退到一边,静静围观。
“门口这么大,我又没有站在正中间,哪里能挡住光了?你这是自己没意思了吧,就来诬陷我,我真可怜。”周鑫在一边怪声怪气地嘲笑。
“你们俩,糖熬好了,赶紧拿个瓷盆给我。”李氏冲着他们喊。锅里的糖浆已经微微发黄,可以盛出来了。把糖浆盛到陶瓷盆里,晾到比手温高一点的时候,就能开始做糖瓜了。
赵氏也洗了手拿出一团糖,跟李氏一样反复地拉扯,一直拉到糖条微微发白。又拿出早就备好的干净棉线,在糖条上绕上一周,到交界处双手交换,快速一拉,就滚下一个圆鼓鼓的糖团。两头微缩,正是一个南瓜的样子。
周琳看的跃跃欲试,觉得也不算难嘛。李氏有点好笑,就对自家妯娌说,“你就让她试试呗,自己动手了才知道咱们的不容易,不知道还以为这是个多轻省的活儿呢。”
周琳不信邪地自己上手,一入手才发觉糖团着实有些烫手,又不愿意放弃来打自己的脸,只能咬牙坚持。
等开始拉的时候,她才觉得这真是个体力活,拉到双臂发酸,也没看到糖条变色,还是赵氏看不下去接手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妯娌两个轮番上阵,一个个糖瓜就噼里啪啦滚了出来,不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
已经围观了全程,没有用武之地的周琳只能滚去大扫除了,算着这时候房顶应该扫完了。
果然,过去一看,大伯和爹已经扫完房开始收拾屋子了,石头哥也在,她赶紧过去帮忙。
等李氏两个忙完也过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到中午就收拾完了,灶房就吃过午饭再收拾了。下午就要准备祭品,黄昏时分好祭灶,省得倒是手忙脚乱的,对灶神不恭。
太阳一点点隐没在地平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家人来到灶房,摆上桌子,供上酒菜和糖瓜。
周爷爷还在灶神嘴角抿了一小团麦芽糖浆,念念叨叨,“灶王爷,上天之后,多说好话,坏话别说。”
庄子,还有暖房有火道,冬天才种的出青菜的。要是想吃点新鲜的,回头就生点儿豆芽吃吧。”周德全没有介意侄女的话,还特意跟她解释。
“寻常人家豆子都是当饭吃,生了豆芽当菜吃那是浪费粮食,大哥可别惯她这毛病。”赵氏认真地跟周德全说,顺便还白了女儿一眼。
家里其他人却都赞成,说是难得冬日里换换口味,三言两语的,说得赵氏都觉得自己是后娘而不是亲娘了。家里女孩子少就是这样,一家子都惯着,她但凡要管教一点,都拦着。
周琳不禁哀叹,想在冬天吃上一口青菜,都要挨亲娘一顿数落。好歹自己也是个穿越人士,想吃个青菜怎么这么难?
可是想想家里既没有温泉,温室大棚技术难度又比较大,造价也高,暂时不考虑,但是别的她也想不到了。看来还是放低目标,先发点豆芽吃吧,反正家里能做主的基本都答应了。
想想真是失败,别人穿越古代不是当个皇后妃子什么的,就是嫁到豪门当个世家夫人,一生荣华富贵,荣宠无限。
起点不一样,她也志不在此,因此嫁个村夫也欢喜。但是同样穿越到农家,人家照样能混得风生水起,发家致富轻而易举。
轮到她,想吃个青菜都整不出来,看来她是最不合格的穿越者了。
“你们是赶上了好时候啊,想想德全他们小时候,家里过年也吃不上几口肉,大过年的,连个菜都不敢炒,就怕费油。”也许是这会儿的气氛比较好,说起豆芽,周奶奶难得说起了一件事。
“德山估计都不记得了,他上头还有一个哥哥,那才是原本的老二,记得有一年闹蝗灾,半年的辛苦啊,说没就没了,那一年饿死了多少人啊。那孩子三四岁吧,拉着德全的手直喊,哥啊,我饿,咱们去地里拣豆芽吃吧。幸亏那时候德全已经懂点了事,连忙拦住了,不然把从衙门里借的豆种都被抠出来,下半年吃什么?”
周琳和家里女人都有点想笑,却在看见家里男人的脸色后,止住了,只觉得这里肯定有事,果然只听老太太继续说,“说起来是我们做爹娘的没本事,连口饱饭都给不了孩子。还没等他吃上一口新豆子,就没了。”
老太太说着就老泪众横,一桌子人也跟着抹眼泪。周老爷子生气地说老伴,“年节下都高兴着,你还提过去那些伤心事干啥?一家子都跟着哭天抹泪的,也不怕把福气哭没了。”他这样说着,没发现自己的眼睛里也开始湿润了,他不是不心疼那个早夭的孩子,只是人一辈子,遇到的难事多的事,总得一直往前看,才有勇气能活下去。
周琳只觉得眼前这状况都是由自己想吃青菜引起的,不免有些愧疚,赶紧跟周老太太说,“阿奶,我错了,我不吃豆芽了,都留着当粮食。”
擦了一把脸,振作起精神,对小孙女慈爱地笑着说,“家里现在的光景,吃上几回豆芽值当什么。既然二丫想吃,咱们回头吃完饭就生上一大盆豆芽,回头也给你那伯伯供上一碗,让他也尝尝,肯定比地里的豆芽鲜嫩好吃。”
果然吃过饭,周老太太就找出黄豆绿豆各生了一盆豆芽。看来心里的结还是没有揭开,毕竟丧子之痛没有那么容易忘记。
总之,这也是一个豆芽引出的伤心事了,现在周琳看着这两盆豆子,再也没有了想法。
之后两天,家里气氛都有些凝重,也只有宝儿没心没肺的嘻嘻哈哈闹腾。这件事情的影响一直到了祭灶的时候才彻底消散。
☆、第12章祭灶
也许是因为伤心事太过久远,到了腊月二十四祭灶这天,一家人都再度轻松欢快起来。毕竟是一年一度的送神大事,须得郑重对待。
今天之后,灶神和民间诸神就要回天庭述职,要好好备上各色祭品,希望灶神能帮家里多说些好话,来年家里万事大吉。
民间都说“送神早、接神晚”,要知道皇帝老儿可都是一大早先起来祭拜,好早早送自家灶神回天庭述职,去得早也能占个好位子。
达官贵人也是腊月二十三就开始送神,只有平常百姓家是腊月二十四,甚至水乡人家要等到腊月二十五黄昏才能祭灶。
看来虽然都是同一个灶神精分出来的,因为常驻的地方不同,待遇也分了三六九等。
说起灶神,周琳还听说过一件轶事:据说灶神原是玉皇大帝三太子,因为好色言行举止不端,才被玉帝罚到人间的做灶神,日日与厨房灶台作伴。
但周琳想到每年祭灶都要备上大量的水果甜食,虽然目的是为了让灶神吃足甜头,多说好话,她还是觉得居然会吃这点的灶神不但好色,估计还好吃,更是个甜食控。
这样一想,居然觉得灶神有点萌萌哒?罪过罪过。
虽然周琳前世是个无神论者,但是现在自己都穿越了,也不敢断定这些神明都是杜撰出来的。赶紧在心里告罪,又说了句童言无忌,大风吹去,毕竟没有成年,她也就厚颜当自己是“童”了。
虽然祭灶是黄昏的事了,但是一个白天都消停不得。因为今天还要扫尘,祛除秽气,家家户户都要做个彻底的大扫除。因为打扫地要彻底,周家大人孩子都要齐上阵,帮着擦桌子扫地、糊窗户。
扫房是大扫除的第一项,周德全两兄弟先把自家爹娘请到东厢房,就开始打扫正房。
周琳还以为扫房顶要踩着桌椅才行,毕竟都没有那么高。正四处寻摸最高的桌椅,谁知道一转眼就见自家爹拿出了一个“神器”,一个绑着竹竿的扫帚。
周德全看闺女傻了眼,有些好笑,“你们几个小的先出去吧,不然落得一身一头的灰,等扫完房,你们再过来扫地。”
周琳这才明白大伯和老爹脑袋上包的旧头巾是干啥的,敢情是防尘的。
大人发话了,他们几个就先去出去了,周磊眼里向来有活儿,出来就开始扫院子,周琳和周鑫则溜进了灶房。他们两个的娘正在做祭灶用的糖果呢,周琳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手工制作的糖瓜,十分好奇。
这时候的糖很精贵,日常多见的就是麦芽糖,祭灶的糖当然也不例外。其实村里有些人家是自己熬麦芽糖,但是周琳家怕麻烦,就买了现成的麦芽糖。
买来的麦芽糖有些稀,要做糖瓜还要自己再熬一次。现在赵氏正在厨下烧火,李氏正在不停地搅拌锅里的糖浆。
周琳不好一直闲着干看着,就要上前帮着烧火,结果被赵氏拒绝了,“这熬糖的火候可要紧呢,大不得小不得,你做不来,在边上好好学着就是了,将来自己过日子都用得着。”
边上周鑫还嘲笑她,“你看我,明知道帮不上忙,就不去添乱了,谁像你,不管会不会都凑上去,被赶回来了吧?”周琳拉着讨人厌的堂弟推了两步,“别在门口挡着光,伯娘都要看不清了,”悻悻退到一边,静静围观。
“门口这么大,我又没有站在正中间,哪里能挡住光了?你这是自己没意思了吧,就来诬陷我,我真可怜。”周鑫在一边怪声怪气地嘲笑。
“你们俩,糖熬好了,赶紧拿个瓷盆给我。”李氏冲着他们喊。锅里的糖浆已经微微发黄,可以盛出来了。把糖浆盛到陶瓷盆里,晾到比手温高一点的时候,就能开始做糖瓜了。
赵氏也洗了手拿出一团糖,跟李氏一样反复地拉扯,一直拉到糖条微微发白。又拿出早就备好的干净棉线,在糖条上绕上一周,到交界处双手交换,快速一拉,就滚下一个圆鼓鼓的糖团。两头微缩,正是一个南瓜的样子。
周琳看的跃跃欲试,觉得也不算难嘛。李氏有点好笑,就对自家妯娌说,“你就让她试试呗,自己动手了才知道咱们的不容易,不知道还以为这是个多轻省的活儿呢。”
周琳不信邪地自己上手,一入手才发觉糖团着实有些烫手,又不愿意放弃来打自己的脸,只能咬牙坚持。
等开始拉的时候,她才觉得这真是个体力活,拉到双臂发酸,也没看到糖条变色,还是赵氏看不下去接手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妯娌两个轮番上阵,一个个糖瓜就噼里啪啦滚了出来,不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
已经围观了全程,没有用武之地的周琳只能滚去大扫除了,算着这时候房顶应该扫完了。
果然,过去一看,大伯和爹已经扫完房开始收拾屋子了,石头哥也在,她赶紧过去帮忙。
等李氏两个忙完也过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到中午就收拾完了,灶房就吃过午饭再收拾了。下午就要准备祭品,黄昏时分好祭灶,省得倒是手忙脚乱的,对灶神不恭。
太阳一点点隐没在地平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家人来到灶房,摆上桌子,供上酒菜和糖瓜。
周爷爷还在灶神嘴角抿了一小团麦芽糖浆,念念叨叨,“灶王爷,上天之后,多说好话,坏话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