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大明次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应天府之中,李善长正悠闲的喝着茶,茶是朱朗炒制出来的龙井茶,茶汤清亮,喝下之后,口中会有一个清甜的茶香,李善长轻轻一抿,真的是回味无穷。
但是就在李善长悠闲的时候,他的儿子李祺慌张的走了过来。
看到李善长之后,李祺连忙躬身十分慌张的道:“爹...要出大事了?”
“大事...什么大事?”李善长嘴角露出了一丝轻蔑的微笑:“不管出了什么大事,也不是你如此慌慌张张的理由。”
只是李祺却压着嗓音道:“胡惟庸有不臣之心。”
本来李祺认为自己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殊不知李善长却冷笑一声,跟着道:“看着吧,很快他胡惟庸就要来找我了,只是可惜呀,这个浑水,我可不想趟,但是我也不会制止他胡惟庸,你帮我称病不见,我暂时也不朝了!”
“蛤...?”李善长的话让李祺一个惊骇。
我们都知道李善长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功臣,每次朱元璋出征的时候,都留李善长留守后方,李善长每次都干得很出色。
李善长对于朱元璋而言,就相当于刘邦的萧何,因此朱元璋称帝之后,就将李善长封为韩国公,同时赐给他丹书铁券,丹书铁券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免死金牌。
由此看来,作为建立明朝的大功臣,李善长的权势可谓达到了顶峰。
之后,朱元璋也对李善长十分和善,甚至还将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但是这是真实的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吗?
其实并不是,要说到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首先就要说说李善长的性格,关于李善长的性格,《明史》有明确记载:“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这是说他表里不一,外表看似宽和,但是实际上,他睚眦必较。他常常依靠乡土关系,拉帮结派,并对冒犯他的人极力排挤打压。
据《明史》记载: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这里是说当时的参议李饮冰和杨希圣,因为稍微侵犯了李善长的权力,李善长就把他俩以罪罢免。如果说李冰饮和杨希圣官小没权威,那么时任中书右丞的杨宪就不能这么说了。
1367年“上适以事责丞相李善长”,杨宪便联合检校凌说、高见贤、夏煜攻击李善长“无宰相才”。李善长心生嫉恨,后来抓住他犯错的机会,“奏宪排挤大臣,放肆为奸”。导致杨宪遭到朱元璋的杀害。
还有人可能会说,杨宪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刘基。同年不久,朱元璋就丞相一事征求刘基意见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
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
由此可见,李善长睚眦必较的性格以及之前对刘基的数次陷害,朱元璋早已心知肚明。
李善长一直就想要陷害刘基,尽管没有得逞,但是刘基对李善长也是心有顾忌,一次“李善长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訽”,“基不自安,请告归。”
但是,即便如此,李善长及其心腹胡惟庸也没有就此罢休,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最终还是被胡惟庸毒死(原历史)。
综上来看,李善长是一个表面上很宽和,内心睚眦必较的人,又是一个心有怨恨就必然除之而后快的人。
除了性格,那么就要看看朱元璋和李善长有没有积怨了,很显然,积怨是有的。
1354年朱元璋在去攻打滁州的路上,李善长前来迎谒,两人相见恨晚,李善长拿刘邦的例子激励朱元璋,朱元璋甚喜。自此之后他就跟着朱元璋征战南北,忠心耿耿,多有劳功。
我们知道,之前朱元璋曾因事责怪李善长,对李善长不满,并有换相的想法。尽管后来朱元璋还是让他担任了丞相。
但是,尽管如此,毕竟之前有“换相”一说,李善长对朱元璋尽管心里稍有平衡,但是还是有所芥蒂。
等到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获罪之后,李善长“贵富极,意稍骄”,引起朱元璋的不满。李善长因病致仕,朱元璋让他在濠州监督中都的建造,这一呆就是好几年。
虽然朱元璋赐给他了很多赏赐作为补偿,但是以李善长的性格,他肯定还是心有不满。
朱元璋可能也比较懂他,为了缓和这种尴尬的气氛,1374年,提升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他的儿子的官制。1376年,朱元璋又把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长子。
可是,即使这样似乎也平复不了李善长的怨气。因为就在临安公主大婚不久。
《明史》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疏言:“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几及旬,不问候。驸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
朱元璋病了将近十日的时间,李善长连一句问候也没有,他的儿子李祺经六日不上朝,也没有告罪,这是对朱元璋的大不敬,也是对朱元璋不满的表现。结果,朱元璋就消减了李善长1800石的年俸。
从以上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李善长与朱元璋的关系其实已经大不如以前,他们之间的交往总是磕磕绊绊,不够融洽,朱元璋的几次不满和对他的“敲打”肯定让他心中积怨不少。
这从他的性格以及他对待其他大臣的态度就可以推测出来。只不过,他面对的是皇帝朱元璋,因此,只能选择隐忍。但是,一但遇到好的时机,他可能就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而这一次就是李善长的睚眦必报,要知道此时的李善长是大明的右相之尊,如果你是大明的右相,发现左相有不臣之心,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的人当然是要去告诉皇帝了,可是李善长却并没有,不但没有,李善长直接称病不出,虽然不去帮胡惟庸,但是自己也不去阻止胡惟庸,他自认为自己可以坐山观虎斗,也让朱元璋吃吃瘪,还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忠心,让朱元璋意识到自己错了。
可是李善长却将自己给算了进去,他是没有想到,他自己的做法有多么的不妥,很多人据此认为,朱元璋虽然承认了李善长没有参与胡惟庸案。
>
大明应天府之中,李善长正悠闲的喝着茶,茶是朱朗炒制出来的龙井茶,茶汤清亮,喝下之后,口中会有一个清甜的茶香,李善长轻轻一抿,真的是回味无穷。
但是就在李善长悠闲的时候,他的儿子李祺慌张的走了过来。
看到李善长之后,李祺连忙躬身十分慌张的道:“爹...要出大事了?”
“大事...什么大事?”李善长嘴角露出了一丝轻蔑的微笑:“不管出了什么大事,也不是你如此慌慌张张的理由。”
只是李祺却压着嗓音道:“胡惟庸有不臣之心。”
本来李祺认为自己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殊不知李善长却冷笑一声,跟着道:“看着吧,很快他胡惟庸就要来找我了,只是可惜呀,这个浑水,我可不想趟,但是我也不会制止他胡惟庸,你帮我称病不见,我暂时也不朝了!”
“蛤...?”李善长的话让李祺一个惊骇。
我们都知道李善长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功臣,每次朱元璋出征的时候,都留李善长留守后方,李善长每次都干得很出色。
李善长对于朱元璋而言,就相当于刘邦的萧何,因此朱元璋称帝之后,就将李善长封为韩国公,同时赐给他丹书铁券,丹书铁券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免死金牌。
由此看来,作为建立明朝的大功臣,李善长的权势可谓达到了顶峰。
之后,朱元璋也对李善长十分和善,甚至还将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但是这是真实的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吗?
其实并不是,要说到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首先就要说说李善长的性格,关于李善长的性格,《明史》有明确记载:“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这是说他表里不一,外表看似宽和,但是实际上,他睚眦必较。他常常依靠乡土关系,拉帮结派,并对冒犯他的人极力排挤打压。
据《明史》记载: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这里是说当时的参议李饮冰和杨希圣,因为稍微侵犯了李善长的权力,李善长就把他俩以罪罢免。如果说李冰饮和杨希圣官小没权威,那么时任中书右丞的杨宪就不能这么说了。
1367年“上适以事责丞相李善长”,杨宪便联合检校凌说、高见贤、夏煜攻击李善长“无宰相才”。李善长心生嫉恨,后来抓住他犯错的机会,“奏宪排挤大臣,放肆为奸”。导致杨宪遭到朱元璋的杀害。
还有人可能会说,杨宪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刘基。同年不久,朱元璋就丞相一事征求刘基意见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
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
由此可见,李善长睚眦必较的性格以及之前对刘基的数次陷害,朱元璋早已心知肚明。
李善长一直就想要陷害刘基,尽管没有得逞,但是刘基对李善长也是心有顾忌,一次“李善长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訽”,“基不自安,请告归。”
但是,即便如此,李善长及其心腹胡惟庸也没有就此罢休,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最终还是被胡惟庸毒死(原历史)。
综上来看,李善长是一个表面上很宽和,内心睚眦必较的人,又是一个心有怨恨就必然除之而后快的人。
除了性格,那么就要看看朱元璋和李善长有没有积怨了,很显然,积怨是有的。
1354年朱元璋在去攻打滁州的路上,李善长前来迎谒,两人相见恨晚,李善长拿刘邦的例子激励朱元璋,朱元璋甚喜。自此之后他就跟着朱元璋征战南北,忠心耿耿,多有劳功。
我们知道,之前朱元璋曾因事责怪李善长,对李善长不满,并有换相的想法。尽管后来朱元璋还是让他担任了丞相。
但是,尽管如此,毕竟之前有“换相”一说,李善长对朱元璋尽管心里稍有平衡,但是还是有所芥蒂。
等到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获罪之后,李善长“贵富极,意稍骄”,引起朱元璋的不满。李善长因病致仕,朱元璋让他在濠州监督中都的建造,这一呆就是好几年。
虽然朱元璋赐给他了很多赏赐作为补偿,但是以李善长的性格,他肯定还是心有不满。
朱元璋可能也比较懂他,为了缓和这种尴尬的气氛,1374年,提升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他的儿子的官制。1376年,朱元璋又把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长子。
可是,即使这样似乎也平复不了李善长的怨气。因为就在临安公主大婚不久。
《明史》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疏言:“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几及旬,不问候。驸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
朱元璋病了将近十日的时间,李善长连一句问候也没有,他的儿子李祺经六日不上朝,也没有告罪,这是对朱元璋的大不敬,也是对朱元璋不满的表现。结果,朱元璋就消减了李善长1800石的年俸。
从以上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李善长与朱元璋的关系其实已经大不如以前,他们之间的交往总是磕磕绊绊,不够融洽,朱元璋的几次不满和对他的“敲打”肯定让他心中积怨不少。
这从他的性格以及他对待其他大臣的态度就可以推测出来。只不过,他面对的是皇帝朱元璋,因此,只能选择隐忍。但是,一但遇到好的时机,他可能就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而这一次就是李善长的睚眦必报,要知道此时的李善长是大明的右相之尊,如果你是大明的右相,发现左相有不臣之心,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的人当然是要去告诉皇帝了,可是李善长却并没有,不但没有,李善长直接称病不出,虽然不去帮胡惟庸,但是自己也不去阻止胡惟庸,他自认为自己可以坐山观虎斗,也让朱元璋吃吃瘪,还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忠心,让朱元璋意识到自己错了。
可是李善长却将自己给算了进去,他是没有想到,他自己的做法有多么的不妥,很多人据此认为,朱元璋虽然承认了李善长没有参与胡惟庸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