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载于《魏略》中,王淩写毕,命人快马加鞭送交司马懿,然后他携带着印绶和节钺,乘船沿颍河溯流而上,亲自拜见司马懿谢罪。
淮南一叛:负卿不负国
几天后,颍河之上,一只单薄的孤舟迎着数十艘巨大战船缓缓划去,在船头站着的正是王淩,他不住地向前眺望,试图找到司马懿的身影。愈加逼近的战舰压迫得王淩几乎喘不上气。
“快,把我绑起来!”王淩对身边的随从吩咐,接着,他扑通一声跪倒在船头,向司马懿的方向叩拜,口中高呼:“罪臣王淩来迟!”
“那人是王淩吧?”战船上的军士伸手指着不远处的小舟议论。
司马懿闻言向船头踱了几步,冷冷瞟了一眼道:“把他接过来,解开他的绳索,好生安顿。”
一队军士驾船向王淩迎面驶去,头前的将领问道:“来者可是王太尉?”
“正是罪臣。”王淩依然自缚着跪在船头。
“请上船。”
将领把王淩客气地接到朝廷战船上,并解开他的绳索。
“太傅在哪儿?”王淩惶恐地询问,却无人应答,旋即,他拿出自己的印绶和节钺递给禁军将领。“劳烦将军交还给太傅。”
将领略一迟疑,没有伸手去接:“太傅没吩咐我索要您的印绶。”
莫非司马懿真打算宽恕我?将领不经意的话让王淩更加心存侥幸,他迫切地恳求道:“快带我去见太傅,我要面见太傅谢罪!”王淩想:只要能亲眼见司马懿一面,也就能知道自己的命运了。
“太傅大人!太傅大人!”王淩左顾右盼地呼喊。终于,他瞧见司马懿的身影,遂向前小跑几步,企图离司马懿近些。“太傅大人!罪臣王淩承蒙圣恩,前来谢罪!”
王淩心里苦苦哀求:当初,我和你大哥司马朗是至交,盼你顾念旧日情分,饶我一命吧。
“莫名其妙!”司马懿不屑地哼了一声,“挡住王淩,别让他过来,我不想见他!”
数名侍卫竖起长戟横架在王淩面前,将他拦在距司马懿十余丈开外。
司马懿还是没有原谅我……王淩恍惚间明白过来,可仍希望奇迹发生,于是,他遥望着司马懿喊道:“太傅,您只须一纸令下,我怎敢不听命,何必亲率大军到此!”
司马懿冷笑道:“恐怕你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召之即来的人吧!”
王淩总算清醒了,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太傅负我啊!”
“我宁愿负卿,也不负国家!”所谓不负国家,分明是指司马家族的权势。接着,司马懿命人押送王淩返回洛阳,自己则继续往淮南收拾残局。
王淩独坐在船舱中,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他还是有些不甘心,打算最后再试探一下司马懿的意思。
“能否劳烦将军帮我给太傅传句话……”王淩对看守他的侍卫轻声述说着自己的请求。
侍卫听完即去面见司马懿。
“太傅大人,王淩向您索要些物件。”
“他要什么?”
“他想要钉棺材的钉子。”
司马懿领会了王淩的意思,这让他回想起两年前曹爽被囚禁后向他乞求粮饷的情景。“拿去给他。”
侍卫回到王淩所在的船舱,将钉子撒落到王淩面前。
王淩万念俱灰,知道自己再无活路。他怅然望着船舱外颍河岸边的景色,自顾自念叨:“这是什么地方?”
“豫州项城。”不远处一名朝廷官吏应声而答,语气中似流露出一股傲气。
“哦……”王淩无意间扫了那人一眼,只见他面色黝黑,长相奇丑,似曾相识但又实在想不起来。王淩不想在他身上浪费太多时间,继续向颍河岸边眺望。
一座祠堂赫然出现在他的视线之内。
王淩全神贯注地凝视,这不是故交贾逵的祠堂吗?他记起当年和贾逵的友情。猛然间,王淩想到,莫非那黑脸的官吏便是贾逵的儿子贾充?贾逵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死了,那时贾充年仅十一岁,相隔多年,也难怪王淩认不出来。贾逵生前官拜豫州刺史,死后豫州百姓追思怀念,遂在当地给他设立祠堂,那黑脸官吏说起豫州项城颇为自豪,恐怕也是这个缘故吧。
那人确是贾逵之子——贾充,他官拜黄门侍郎,早已成为司马家族的心腹亲信。
王淩认出贾充,当即伸手入怀,掏出之前那封儿子王广劝阻自己的信笺,递到贾充面前。
“请把这信交给太傅。”
贾充接过信,点点头。
继而,王淩继续遥望向岸边,心境沉浸在几十年前和贾逵、司马朗两位挚友欢声笑语的时光。突然,他对着岸边的贾逵祠堂放声高呼:“贾梁道(贾逵字梁道)!王淩乃大魏忠臣,唯你泉下有知,能明了我一片忠心哪!”
听到王淩的喊话,站在后面的贾充忍不住浑身一震,很快,他又恢复镇定,心底充斥着对王淩的不屑。可笑可叹,我父早已故去二十余年,你对社稷的忠心,还是到九泉之下跟他老人家去诉说吧!
公元251年6月15日深夜,七十九岁的王淩在船舱中服毒自杀。这位汉末名臣王允的后人,在没有兵权的情况下企图拥立曹彪对付司马懿。希望如此渺茫,王淩为何一意孤行?可以这样说,他高估了魏国臣子对曹氏的忠诚。以王淩的判断,他认为纵使自己手无寸铁,只要振臂一呼,仍能带动淮南及周边驻军为魏室社稷尽忠。结局令人叹惋,他死前的种种表现似乎也缺乏骨气,但人皆有求生之心,不能苛全责备,更何况,他独自面对司马懿的数万大军,这种心理压力确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最后,王淩在彻底绝望中,变回一个畏惧死亡的平凡老人。
王淩死后,王淩的长子王广被押送到司马懿面前。
司马懿言道:“听说你当初曾劝过你父亲,倘若他听了你的话也不至于落得这个结局。我念你一片忠心,想赦免你的死罪。”
王广回答说:“我当初之所以劝阻家父,皆因时机不成熟。家父是太傅口中的叛贼,实乃魏室忠臣;我是太傅口中的忠臣,实乃魏室叛贼。家父不幸事败身死,我也绝不苟且偷生。”言讫,王广拔剑自刎。王淩的另外几个儿子也都在不久后被处以极刑。
淮南一叛:残局
王淩一门惨遭族灭,在王淩的众多亲戚中有一人身份颇为特殊,这人是王淩的妹妹,同时也是雍凉都督郭淮的夫人。
王淩死后几天,远在雍州关中地区,负责收捕犯人的官吏将王淩的妹妹押解回京,等待她的无疑将是斩首。
在郭淮的府邸,他的五个儿子痛哭流涕恳请父亲保住母亲。
“咱家数次协助太傅,如今……他怎能如此对待咱们?”
郭淮纵横沙场一生,从未怕过敌人,可此时此刻,他却因惧怕司马懿的权势无法保护夫人。
“我何尝不想把你们母亲追回来啊!”
听他这样一说,五个儿子哭得更加悲切。
“您身为雍凉都督,手握重兵,一定能保全母亲性命!”
郭淮不由得潸然泪下,不过,哀伤的情绪并没有阻碍他飞速运转的脑细胞。“想救人,单凭咱们还不行,你们去问问众将官和部落族长的意思吧……”
平日里,雍凉将校和羌族部落族长都受过郭淮夫人的恩情,当他们得知这一噩耗后难掩悲愤,纷纷请求郭淮追回夫人。
“将军!不能任由他们把夫人押走!此一别再无相见之日!”
“请将军派人追回夫人,我们愿一同上奏,请求朝廷开恩。”
载于《魏略》中,王淩写毕,命人快马加鞭送交司马懿,然后他携带着印绶和节钺,乘船沿颍河溯流而上,亲自拜见司马懿谢罪。
淮南一叛:负卿不负国
几天后,颍河之上,一只单薄的孤舟迎着数十艘巨大战船缓缓划去,在船头站着的正是王淩,他不住地向前眺望,试图找到司马懿的身影。愈加逼近的战舰压迫得王淩几乎喘不上气。
“快,把我绑起来!”王淩对身边的随从吩咐,接着,他扑通一声跪倒在船头,向司马懿的方向叩拜,口中高呼:“罪臣王淩来迟!”
“那人是王淩吧?”战船上的军士伸手指着不远处的小舟议论。
司马懿闻言向船头踱了几步,冷冷瞟了一眼道:“把他接过来,解开他的绳索,好生安顿。”
一队军士驾船向王淩迎面驶去,头前的将领问道:“来者可是王太尉?”
“正是罪臣。”王淩依然自缚着跪在船头。
“请上船。”
将领把王淩客气地接到朝廷战船上,并解开他的绳索。
“太傅在哪儿?”王淩惶恐地询问,却无人应答,旋即,他拿出自己的印绶和节钺递给禁军将领。“劳烦将军交还给太傅。”
将领略一迟疑,没有伸手去接:“太傅没吩咐我索要您的印绶。”
莫非司马懿真打算宽恕我?将领不经意的话让王淩更加心存侥幸,他迫切地恳求道:“快带我去见太傅,我要面见太傅谢罪!”王淩想:只要能亲眼见司马懿一面,也就能知道自己的命运了。
“太傅大人!太傅大人!”王淩左顾右盼地呼喊。终于,他瞧见司马懿的身影,遂向前小跑几步,企图离司马懿近些。“太傅大人!罪臣王淩承蒙圣恩,前来谢罪!”
王淩心里苦苦哀求:当初,我和你大哥司马朗是至交,盼你顾念旧日情分,饶我一命吧。
“莫名其妙!”司马懿不屑地哼了一声,“挡住王淩,别让他过来,我不想见他!”
数名侍卫竖起长戟横架在王淩面前,将他拦在距司马懿十余丈开外。
司马懿还是没有原谅我……王淩恍惚间明白过来,可仍希望奇迹发生,于是,他遥望着司马懿喊道:“太傅,您只须一纸令下,我怎敢不听命,何必亲率大军到此!”
司马懿冷笑道:“恐怕你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召之即来的人吧!”
王淩总算清醒了,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太傅负我啊!”
“我宁愿负卿,也不负国家!”所谓不负国家,分明是指司马家族的权势。接着,司马懿命人押送王淩返回洛阳,自己则继续往淮南收拾残局。
王淩独坐在船舱中,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他还是有些不甘心,打算最后再试探一下司马懿的意思。
“能否劳烦将军帮我给太傅传句话……”王淩对看守他的侍卫轻声述说着自己的请求。
侍卫听完即去面见司马懿。
“太傅大人,王淩向您索要些物件。”
“他要什么?”
“他想要钉棺材的钉子。”
司马懿领会了王淩的意思,这让他回想起两年前曹爽被囚禁后向他乞求粮饷的情景。“拿去给他。”
侍卫回到王淩所在的船舱,将钉子撒落到王淩面前。
王淩万念俱灰,知道自己再无活路。他怅然望着船舱外颍河岸边的景色,自顾自念叨:“这是什么地方?”
“豫州项城。”不远处一名朝廷官吏应声而答,语气中似流露出一股傲气。
“哦……”王淩无意间扫了那人一眼,只见他面色黝黑,长相奇丑,似曾相识但又实在想不起来。王淩不想在他身上浪费太多时间,继续向颍河岸边眺望。
一座祠堂赫然出现在他的视线之内。
王淩全神贯注地凝视,这不是故交贾逵的祠堂吗?他记起当年和贾逵的友情。猛然间,王淩想到,莫非那黑脸的官吏便是贾逵的儿子贾充?贾逵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死了,那时贾充年仅十一岁,相隔多年,也难怪王淩认不出来。贾逵生前官拜豫州刺史,死后豫州百姓追思怀念,遂在当地给他设立祠堂,那黑脸官吏说起豫州项城颇为自豪,恐怕也是这个缘故吧。
那人确是贾逵之子——贾充,他官拜黄门侍郎,早已成为司马家族的心腹亲信。
王淩认出贾充,当即伸手入怀,掏出之前那封儿子王广劝阻自己的信笺,递到贾充面前。
“请把这信交给太傅。”
贾充接过信,点点头。
继而,王淩继续遥望向岸边,心境沉浸在几十年前和贾逵、司马朗两位挚友欢声笑语的时光。突然,他对着岸边的贾逵祠堂放声高呼:“贾梁道(贾逵字梁道)!王淩乃大魏忠臣,唯你泉下有知,能明了我一片忠心哪!”
听到王淩的喊话,站在后面的贾充忍不住浑身一震,很快,他又恢复镇定,心底充斥着对王淩的不屑。可笑可叹,我父早已故去二十余年,你对社稷的忠心,还是到九泉之下跟他老人家去诉说吧!
公元251年6月15日深夜,七十九岁的王淩在船舱中服毒自杀。这位汉末名臣王允的后人,在没有兵权的情况下企图拥立曹彪对付司马懿。希望如此渺茫,王淩为何一意孤行?可以这样说,他高估了魏国臣子对曹氏的忠诚。以王淩的判断,他认为纵使自己手无寸铁,只要振臂一呼,仍能带动淮南及周边驻军为魏室社稷尽忠。结局令人叹惋,他死前的种种表现似乎也缺乏骨气,但人皆有求生之心,不能苛全责备,更何况,他独自面对司马懿的数万大军,这种心理压力确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最后,王淩在彻底绝望中,变回一个畏惧死亡的平凡老人。
王淩死后,王淩的长子王广被押送到司马懿面前。
司马懿言道:“听说你当初曾劝过你父亲,倘若他听了你的话也不至于落得这个结局。我念你一片忠心,想赦免你的死罪。”
王广回答说:“我当初之所以劝阻家父,皆因时机不成熟。家父是太傅口中的叛贼,实乃魏室忠臣;我是太傅口中的忠臣,实乃魏室叛贼。家父不幸事败身死,我也绝不苟且偷生。”言讫,王广拔剑自刎。王淩的另外几个儿子也都在不久后被处以极刑。
淮南一叛:残局
王淩一门惨遭族灭,在王淩的众多亲戚中有一人身份颇为特殊,这人是王淩的妹妹,同时也是雍凉都督郭淮的夫人。
王淩死后几天,远在雍州关中地区,负责收捕犯人的官吏将王淩的妹妹押解回京,等待她的无疑将是斩首。
在郭淮的府邸,他的五个儿子痛哭流涕恳请父亲保住母亲。
“咱家数次协助太傅,如今……他怎能如此对待咱们?”
郭淮纵横沙场一生,从未怕过敌人,可此时此刻,他却因惧怕司马懿的权势无法保护夫人。
“我何尝不想把你们母亲追回来啊!”
听他这样一说,五个儿子哭得更加悲切。
“您身为雍凉都督,手握重兵,一定能保全母亲性命!”
郭淮不由得潸然泪下,不过,哀伤的情绪并没有阻碍他飞速运转的脑细胞。“想救人,单凭咱们还不行,你们去问问众将官和部落族长的意思吧……”
平日里,雍凉将校和羌族部落族长都受过郭淮夫人的恩情,当他们得知这一噩耗后难掩悲愤,纷纷请求郭淮追回夫人。
“将军!不能任由他们把夫人押走!此一别再无相见之日!”
“请将军派人追回夫人,我们愿一同上奏,请求朝廷开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