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大宋金手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嘉定十年,大金兴定元年,春正月初五午后,悬岛。
经过近一年建设,如今悬岛又有当初不同,海贼侵扰带来的创伤早已愈和,因为此处是前往流求的中转站,岛上常驻工匠护卫,往来的沿海制置使水军,还有义学少年,全部人数相加起来过一千。
凡是派往流求的工匠,都得先在悬岛做上三个月,经过观察不好赌不好斗之后,才会被选用送往淡水。在这三个月中,他们主要也是在建房子,依着赵与莒的要求,房子无须美观,只要牢固,无须舒适,只要耐久。故此,这小小悬岛如今已经成了座小镇。也有些商贩贪图厚利,想将店面开到岛上来,只不过岛上土地尽数归某位赵员外所有,他们寻不着地方建铺子,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赵与莒也不曾忽视岛上民生所求,他自家在岛上开了三间铺子,供应全岛日常所需,也不求赚钱,只要能保本即可。
在江南制造局船坞之中,一艘巨大的海船已经初露峥嵘,这艘海船长足有二十丈,完全按照新式造船法建造,所用巨木,都是赵与莒花了极大价钱自湘蜀收购而来。船上立着七根桅杆,比现在的三远船还要多出三根,长度也是三远船的一倍。这艘船最大特色便是预留了一个巨大的舱房,舱房位于船头高处,两侧开了可闭合的窗子,这是赵与莒专门要求留下的,谁也不知其功用。
除了这艘船外,江南制造局还在建另一艘三远船级别的海船,巨型海船的进度较慢,而三远级别的海船则要快上许多,几乎每两三个月,便能有一艘下海。
每每算起造船的帐单来,赵与莒便会心痛,江南制造局的刻钟与继昌隆的生丝。再加上如今在悬岛办的织坊,这三皆是日进斗金地产业,每个月给他带来的进益不下五万贯,即便是如此,赵与莒如今收支也不过堪堪平衡。略有盈余罢了。
而且,淡水城的建设与红袄军的迁居,短时间内是见不着收益的,反倒需要不停地贴钱进去。仅仅是为了收购支撑迁居初期地粮食,赵与莒并花费了不下八万贯,如今在流求,存粮高达二万石之多。
三远船为送这些粮食去流求。来回跑了三趟。
这些粮自然是分批自两浙两湖与利州成都等地购来的,凭借当初开保兴时与行在粮商的关系,胡福郎花了绝大的力气,只说是替海商收粮,东家五百石西家三百石,才勉强凑齐的。赵与莒算过,这二万石粮食。若是省着吃的话,够两万人吃两个月,但若扣除其余损耗,能支撑一个半月便是极限了。故此,还得源源不断地向流求送米,总是自大宋购粮,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赵与莒已经决定,新建成的三远级海船,将满载大宋瓷器丝绸和茶叶,去交址占城,那里光热充足。应该粮食有余。
要解决流求地粮食,最关键还在于自给自足,这也是最近两月来,赵与莒先后向淡水送去三批庄户共四十户人家的原因。
这些庄客尽数是在两淮流民中招来的,生性坚忍能够吃苦,家中有孩童在义学之中,对郁樟山庄所知甚少。赵与莒倒不怕他们向前期在淡水做活的工匠们泄露什么。
说起来也是庆幸。这半年来海上未起风暴,故此三远船往来数次。都未曾出现什么意外。不过随着天气转暖,赵与莒知道北太平洋可怕的台风会逐渐产生,到那时如非必要,三远船去流求的次数将减少,以尽可能避免遇着台风。
如此算来,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是相对安全时期,必须用这时间完成运送红袄军地任务。
大郎,此处风大,还是回屋去吧韩妤给他披上一件皮裘,低声劝说道。
算起时日,子曰他们应该到了。赵与莒淡淡地说了声。
这几日风大,或他们靠港避风了呢。韩妤想起他们渡海来悬岛时的情景,心有余悸地道:大郎,渡海之事,过于危险,今后还请谨慎才是。
我心中自然明白的。赵与莒笑了笑,他们是正月初四来的悬岛,因为没有三远船这般的大海船接送,乘的是小船,海水几乎要灌入船舱中来,韩妤着实受了惊吓。
大郎,还是进屋吧。韩妤又劝道。
赵与莒向着北方望了一眼,仍然未曾见到自家的三远船,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跟着韩妤回到屋子里。但他还未坐稳,立刻有义学少年气喘吁吁地来报:大郎,看到三远船了
因为赵与莒将致远怀远经远三船合称为三远船地缘故,义学少年如今也学着这般称呼。听得他报信,赵与莒微微点头,却不象上次听说致远号自流求回来时那般激动了。他站起来在屋子里走了走,然后对韩妤说道:我累了,要睡上一觉,子曰来了让他先候着吧。
妤应了一声,赵与莒方才明明极是挂念三远船此行是否成功的,如今却要回屋高卧,韩妤实在是不明白为何会如此。
至于船上来人如何安置,便由你来定吧。赵与莒看着韩妤笑了笑:阿妤,你心细,定然能做好的。
其实关于如何安置此次运来的人上,赵与莒早有安排,韩妤只须按着吩咐监督众人行事便可。但听得赵与莒如此说,她的脸还是涨红了,她性子腼腆柔弱,对赵与莒最忠心不过,一面又是羞涩,一面又怕让赵与莒失望,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应了声是。
服侍赵与莒睡下之后,韩妤立刻赶往码头,又过了大半个时辰,三远船才靠了岸。六艘海船同时靠来,虽说经过扩建。江南制造局地码头已经大上许多了,可也被挤得满满当当的。
李锐擦了擦眼睛,拒绝一个来扶他的工匠,自个儿从船舷板上迈上台阶。因为在海船上呆了几日的缘故,初踏上6地。他还觉着有些不适,摇晃了好一会儿,这才踏稳。
脚下地上到处都撒了石灰,李锐呆了呆,向前望过去,觉这石灰绵延成一条道路,通向岛子中间那围起来的寨子里。
这倒是稀奇。撒石灰是何意
李锐终究是年方十岁的少年,将对叔父的思念放在一边,开始端... -->>
大宋嘉定十年,大金兴定元年,春正月初五午后,悬岛。
经过近一年建设,如今悬岛又有当初不同,海贼侵扰带来的创伤早已愈和,因为此处是前往流求的中转站,岛上常驻工匠护卫,往来的沿海制置使水军,还有义学少年,全部人数相加起来过一千。
凡是派往流求的工匠,都得先在悬岛做上三个月,经过观察不好赌不好斗之后,才会被选用送往淡水。在这三个月中,他们主要也是在建房子,依着赵与莒的要求,房子无须美观,只要牢固,无须舒适,只要耐久。故此,这小小悬岛如今已经成了座小镇。也有些商贩贪图厚利,想将店面开到岛上来,只不过岛上土地尽数归某位赵员外所有,他们寻不着地方建铺子,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赵与莒也不曾忽视岛上民生所求,他自家在岛上开了三间铺子,供应全岛日常所需,也不求赚钱,只要能保本即可。
在江南制造局船坞之中,一艘巨大的海船已经初露峥嵘,这艘海船长足有二十丈,完全按照新式造船法建造,所用巨木,都是赵与莒花了极大价钱自湘蜀收购而来。船上立着七根桅杆,比现在的三远船还要多出三根,长度也是三远船的一倍。这艘船最大特色便是预留了一个巨大的舱房,舱房位于船头高处,两侧开了可闭合的窗子,这是赵与莒专门要求留下的,谁也不知其功用。
除了这艘船外,江南制造局还在建另一艘三远船级别的海船,巨型海船的进度较慢,而三远级别的海船则要快上许多,几乎每两三个月,便能有一艘下海。
每每算起造船的帐单来,赵与莒便会心痛,江南制造局的刻钟与继昌隆的生丝。再加上如今在悬岛办的织坊,这三皆是日进斗金地产业,每个月给他带来的进益不下五万贯,即便是如此,赵与莒如今收支也不过堪堪平衡。略有盈余罢了。
而且,淡水城的建设与红袄军的迁居,短时间内是见不着收益的,反倒需要不停地贴钱进去。仅仅是为了收购支撑迁居初期地粮食,赵与莒并花费了不下八万贯,如今在流求,存粮高达二万石之多。
三远船为送这些粮食去流求。来回跑了三趟。
这些粮自然是分批自两浙两湖与利州成都等地购来的,凭借当初开保兴时与行在粮商的关系,胡福郎花了绝大的力气,只说是替海商收粮,东家五百石西家三百石,才勉强凑齐的。赵与莒算过,这二万石粮食。若是省着吃的话,够两万人吃两个月,但若扣除其余损耗,能支撑一个半月便是极限了。故此,还得源源不断地向流求送米,总是自大宋购粮,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赵与莒已经决定,新建成的三远级海船,将满载大宋瓷器丝绸和茶叶,去交址占城,那里光热充足。应该粮食有余。
要解决流求地粮食,最关键还在于自给自足,这也是最近两月来,赵与莒先后向淡水送去三批庄户共四十户人家的原因。
这些庄客尽数是在两淮流民中招来的,生性坚忍能够吃苦,家中有孩童在义学之中,对郁樟山庄所知甚少。赵与莒倒不怕他们向前期在淡水做活的工匠们泄露什么。
说起来也是庆幸。这半年来海上未起风暴,故此三远船往来数次。都未曾出现什么意外。不过随着天气转暖,赵与莒知道北太平洋可怕的台风会逐渐产生,到那时如非必要,三远船去流求的次数将减少,以尽可能避免遇着台风。
如此算来,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是相对安全时期,必须用这时间完成运送红袄军地任务。
大郎,此处风大,还是回屋去吧韩妤给他披上一件皮裘,低声劝说道。
算起时日,子曰他们应该到了。赵与莒淡淡地说了声。
这几日风大,或他们靠港避风了呢。韩妤想起他们渡海来悬岛时的情景,心有余悸地道:大郎,渡海之事,过于危险,今后还请谨慎才是。
我心中自然明白的。赵与莒笑了笑,他们是正月初四来的悬岛,因为没有三远船这般的大海船接送,乘的是小船,海水几乎要灌入船舱中来,韩妤着实受了惊吓。
大郎,还是进屋吧。韩妤又劝道。
赵与莒向着北方望了一眼,仍然未曾见到自家的三远船,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跟着韩妤回到屋子里。但他还未坐稳,立刻有义学少年气喘吁吁地来报:大郎,看到三远船了
因为赵与莒将致远怀远经远三船合称为三远船地缘故,义学少年如今也学着这般称呼。听得他报信,赵与莒微微点头,却不象上次听说致远号自流求回来时那般激动了。他站起来在屋子里走了走,然后对韩妤说道:我累了,要睡上一觉,子曰来了让他先候着吧。
妤应了一声,赵与莒方才明明极是挂念三远船此行是否成功的,如今却要回屋高卧,韩妤实在是不明白为何会如此。
至于船上来人如何安置,便由你来定吧。赵与莒看着韩妤笑了笑:阿妤,你心细,定然能做好的。
其实关于如何安置此次运来的人上,赵与莒早有安排,韩妤只须按着吩咐监督众人行事便可。但听得赵与莒如此说,她的脸还是涨红了,她性子腼腆柔弱,对赵与莒最忠心不过,一面又是羞涩,一面又怕让赵与莒失望,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应了声是。
服侍赵与莒睡下之后,韩妤立刻赶往码头,又过了大半个时辰,三远船才靠了岸。六艘海船同时靠来,虽说经过扩建。江南制造局地码头已经大上许多了,可也被挤得满满当当的。
李锐擦了擦眼睛,拒绝一个来扶他的工匠,自个儿从船舷板上迈上台阶。因为在海船上呆了几日的缘故,初踏上6地。他还觉着有些不适,摇晃了好一会儿,这才踏稳。
脚下地上到处都撒了石灰,李锐呆了呆,向前望过去,觉这石灰绵延成一条道路,通向岛子中间那围起来的寨子里。
这倒是稀奇。撒石灰是何意
李锐终究是年方十岁的少年,将对叔父的思念放在一边,开始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