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新诗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变化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每句话都暗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第六百三十一节
倚春
俏影花枝寻,
清风逐客身。
独往相思路,
绿柳行处荫。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意境优美、充满禅意的古风诗。
首先,我们来解读第一句“俏影花枝寻”这句话描绘了一个追寻美景的场景。其中,“俏影”指的是美丽的倩影,“花枝”则暗示着春天绽放的花朵。整句诗意呼应着春天的景象,也暗含着诗人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句“清风逐客身”这句诗通过清风追随游人的身影,表达了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清风轻拂,伴随着人们的行走,给人一种清新、自由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境。
第三句“独往相思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孤独行走时内心的相思之情。在追寻美景的过程中,诗人独自一人,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或是爱人。同时,这句话也呼应了诗的整体主题——孤独与相思。
最后一句“绿柳行处荫”这句话通过描述绿柳为行人提供荫凉,暗示了自然的慰藉和安慰。绿柳作为春天的标志之一,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观,也为行人提供了一处清凉的避暑之地,体现了自然的温暖与慈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展现了一幅清新唯美的画面,唤起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蕴含着孤独、相思和温暖的情感,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共鸣。
第六百三十二节
他乡忆
他乡几回春,
燕影碧波痕。
青石碎雨落,
风柳忆佳人。
赏析:这首诗是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离乡别井的感慨与思念之情。
第一句“他乡几回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异乡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思念之情。\"他乡\"指的是离家的远方,\"几回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多少个春天已经在异乡度过。这句话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异乡岁月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飞逝。
第二句“燕影碧波痕”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燕子飞过水面留下的波纹。\"燕影\"指的是燕子飞过的身影,\"碧波痕\"则描绘了水面上因燕子掠过而留下的波纹。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静好。
接第三句“青石碎雨落”这句话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述,描绘了雨天青石上雨滴撒落的场景。\"青石\"指的是色彩深沉的石头,\"碎雨落\"则描绘了雨滴洒落在石头上的情景。这句话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敏感和细腻观察,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静好。
最后一句“风柳忆佳人”这句话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离乡别井时思念佳人的情感。\"风柳\"指的是随风摇曳的柳树,\"忆佳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思念之人的深情回忆。这句话通过对于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离乡别井时思念之情的深切体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人和亲人的深情眷恋,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静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远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离乡别井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岁月静好的深刻体验,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飞逝和岁月的静好。
第六百三十三节
相思
寒梅雪中尽,
更有一片春。
不觉相思至,
念念卷帘人。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寒冬腊月中的景色和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寒梅雪中尽 这句描述了冬季将尽时梅花已经被雪覆盖的景象。梅花是冬季的代表花卉,其在寒冷中依然傲立,展现出坚韧和生命力。雪覆梅花,既增加了冬日的寒冷感,也凸显了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更有一片春 这句表达了一种希望和期盼,即尽管眼前是寒冬腊月,但心中依然怀揣着对春天的憧憬。诗人在冰雪覆盖的景象中,发现了一丝春意的蛛丝马迹,这可能是一些绿叶或者是新生的植物,为冬日中的严寒增添了一丝暖意。
不觉相思至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欣赏冬日景色的同时,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涌起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这种不由自主的思念,强调了亲情的深厚和不可磨灭。
念念卷帘人 这句通过\"卷帘人\"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卷帘人\"指的是在远方被卷帘阻隔的亲人,诗人思念之情如卷帘般厚重,不断地挥之不去。这个词语的运用,既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又突出了诗人思念之情的深沉和持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寒冷冬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在诗中,自然景观与人情思绪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第六百三十四节
小夜亭
深深一片柳竹青,
飞鸟徐徐抵长空。
明月花枝弄俏影,
清风依旧醉楼亭。
赏析:这首诗非常精美,每一句都充满了意境和情感。
\"深深一片柳竹青\"这句描绘了一片深深的柳树和竹子,它们的颜色都是青翠欲滴的。这里的“柳竹青”不仅仅是对植物颜色的描述,更是通过色彩的形容来营造出一种清新、静谧的氛围。柳树和竹子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它们代表了自然的纯净和深邃,给人以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飞鸟徐徐抵长空\"这句描述了飞鸟缓缓地飞入长空的场景。通过“徐徐”这个词,使人感受到一种缓慢而优雅的动作,仿佛画面被放慢了一般,给人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长空象征着辽阔和自由,与前文中的柳竹相互映衬,突显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限的广阔。
\"明月花枝弄俏影\"这句诗描绘了明月在花枝上投下的婀娜多姿的影子。明月被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特质,仿佛它是在与花枝嬉戏,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产生了某种亲近的关系。这里的“花枝”可以联想到春天的花朵,与明月相辉映,使整个画面更加浪漫和唯美。
\"清风依旧醉楼亭\"最后一句描绘了清风依旧在楼亭间飘荡的景象。这里的“清风”代表着清新和舒适,与前文中的柳竹青相呼应,给人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楼亭则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地方,通常是诗人吟咏、抒情的场所,所以这句话也带有一种诗意和情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柳竹、飞鸟、明月和清风的描绘,营造出了一幅幽静清雅、舒适惬意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形象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
第六百三十五节
问君寒
青灯几吹梦将还,
每逢思君夜难安。
月挂长空行万里,
路遇朝歌问君寒。
赏析:这首诗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意境。
首句“青灯几吹梦将还”,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坐青灯之下,回忆往事或思念远方之人的心境。青灯作为一个意象,常常与夜晚、思念联系在一起,它照亮了夜晚的寂寥,也映衬了内心的孤独和深沉。而“几吹梦将还”则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是否会被回忆所牵引,或者是在梦中与思念的人相遇,随着青灯熄灭,梦境也将逐渐褪去,回归现实。
第二句“每逢思君夜难安”,表达了诗人每当思念远方之人时,夜晚总是无法得到平静。思念之情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更加强烈,此时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会加倍地袭来。夜晚的孤独与静谧,与思念的心情相互映衬,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痛苦与纠结。
第三句“月挂长空行万里”,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与思念之人相隔遥远的情况。月亮作为一种常见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人们的思念和情感。在这句诗中,月亮高挂长空,行走千万里,象征着诗人与思念之人之间的距离是如此遥远,甚至超越了常人的想象。月亮的明亮和孤独,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共同勾勒出一幅悠远而寂寥的画面。
最后一句“路遇朝歌问君寒”,将诗人的情感转移到了另一个场景上。在这句诗中,诗人似乎在思念之余,身处于行旅之中,遇到了一场朝歌,而他却心系远方的人,关切地询问着他是否寒冷。这里的“路遇朝歌”形象生动,给人一种行走在路上的感觉,与前面凄凉的思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问君寒”中的“君”指代着诗人思念的对象,是一种温暖与关怀的表达。这样的情节设置,既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又表现了他对思念之人的深情厚意。
整首诗通过对青灯、夜晚、月亮和行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思念和渴望。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通过意境的构建和形象的塑造,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内心的世界,与他一同感受着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
第六百三十六节
恋春
觅蝶花间愁,
微雨意方休。
愿能得一夏,
问柳到枝头。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富有情感的意象,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觅蝶花间愁 描绘了一个人在花丛中寻找蝴蝶的场景,但更多的是借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蝶飞舞于花间,本应是一幅美好的画面,但却与愁绪相融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微雨意方休 这句话通过“微雨”来形容雨的轻柔,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温和的情绪。雨后的清新和休闲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希望能够在宁静中找到心灵的安宁。
愿能得一夏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期待。夏天通常被视为充满活力和美好的季节,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摆脱愁绪,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活力。
问柳到枝头 以一种探询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的心态。柳树常被赋予柔美和坚韧的象征,诗人希望能够与柳树相遇,探寻生命的真谛,找到内心的归属感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蝶、花、雨、夏、柳等元素在诗中被巧妙地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性,更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情感和生命的深入思考。
第六百三十七节
夕晚
清风渐去拂远山,
白日悠悠客江南。
千金散尽流波远,
碧海无心梦又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风光的画面,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清风渐去拂远山”,这句描述了风从远处吹来,轻轻拂过遥远的山峦。清风是一种清新、舒适的自然现象,它渐渐远去,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里的“拂远山”也寄托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和神秘感,似乎在暗示着远山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的故事和奥秘。
接着是“白日悠悠客江南”,这句描绘了一个在江南逍遥游荡的场景。白日指的是白天,悠悠则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心境。诗人似乎在描述一个漫步江南的游人,他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尽情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着宁静与自由。
第三句“千金散尽流波远”,则表达了一种物质消逝和人生变迁的哀叹。千金散尽意味着一切财富和物质皆为虚幻,流波远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渐行渐远。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被物质所困扰,要学会享受当下的美好。
最后一句“碧海无心梦又前”,则给人一种深远的哲理意味。碧海代表了广阔深邃的大海,无心则表达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梦又前暗示着梦境的无穷无尽,似乎在说人生就像一场梦,不断前行,不断追寻,但最终发现一切都是虚幻。这句话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一种超然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人生哲理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自然的感悟。诗中蕴含着对物质世界的淡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第六百三十八节
寄佳人
清风何去载吾心,
问云可否寄佳人。
相思不知情所起,
落柳轻轻拂旧尘。
赏析:这首诗的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句清风何去载吾心。 清风常常被用来象征清新、自由、纯洁。诗人通过“清风”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当清风吹过,吹走了一切杂念,带走了心中的苦闷,留下了一片清净,这也许是诗人想要表达的心境。同时,“何去”也暗示了一种追寻、探索的情感,诗人或许在思考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着心灵的出口。
第二句问云可否寄佳人。在这句中,诗人通过“云”来表达自己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云是飘渺的,无处不在的,可以随风飘荡到远方,象征着诗人的思念之情也随着云彩的飘荡传递给了远方的佳人。同时,“问”字表明了诗人内心对于与佳人之间联系的渴望,这种渴望或许是远距离分离带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相思不知情所起。“相思”是一种情感,是因思念而起的情感。但在这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无法控制的情感,不知其起源。这或许是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困惑和迷茫,对于相思情感的来龙去脉难以捉摸,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复杂性和难以言说之处。
第四句落柳轻轻拂旧尘。 “落柳”是春天的景象,叶子垂下来,轻轻拂过旧尘。这里可能是一种寓意,将落叶拂去旧尘比作抛却过去的烦恼和不快,迎接新的生活。同时,“轻轻”二字也表现了一种温柔和柔情,与前文中的清风相呼应,给人以轻盈、柔软的感觉。
整首诗蕴含着诗人对于内心情感的表达和探索,通过风、云、柳等自然意象的运用,表现出情感的流动和复杂性,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纷扰和追求。
第六百三十九节
彩霞
独揽相思长亭下,
欢歌美酒助年华。
一片清风夕时醉,
不尽人间渡飞霞。
赏析:独揽相思长亭下, 这句诗以“独揽相思”开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相思之情。长亭下,是一个常见的意境,往往与别离、思念相联系。在这里,长亭可能代表着时间的流逝,相思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独揽相思,暗示了诗人对于思念之情的深沉体味,他独自承受着心中的相思之苦,无人分享,孤寂而又深沉。
欢歌美酒助年华。 这句诗以“欢歌美酒”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欢乐和美好时光的渴望。欢歌美酒,常被视作是人们庆祝、享乐的象征,是人们在欢庆、快乐时刻的必备元素。通过“助年华”,诗人将欢歌美酒与年华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这句诗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希望用欢歌美酒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孤寂,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片清风夕时醉, 这句诗通过“清风夕时醉”来表达诗人在某个夜晚醉倒在清风中的情景。清风夕时,暗示了夜晚时分,风清气爽的环境。而“醉”则可能代表了诗人在欢庆之余,陷入了沉醉和迷茫之中。夜晚的清风,使人感受到宁静和清凉,而醉酒的诗人,则可能陷入了一种迷离和不确定的状态之中。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彷徨,在欢庆之余,也无法摆脱内心的苦闷。
不尽人间渡飞霞。 这句诗以“不尽人间渡飞霞”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感慨。人间渡飞霞,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的短暂和易逝。而“不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无法挽留之情。诗人意识到,即使在欢歌美酒之中,时光仍然在不可逆转地流逝,生命仍然在无情地消逝。这句诗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的珍视和感慨。
第六百四十节
春约
日日芳草新,
匆匆暮雨痕。
不尽相思抵,
玉阶待佳人。
赏析:日日芳草新, 这句诗描述了每一天都有新鲜的芳草生长。在这句中,作者通过\"日日\"表达了时间的连续性和不断流逝的感觉。\"芳草新\"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暗示了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种生机与新生的意象与下文的\"玉阶待佳人\"相呼应,为后文的情节渲染出一种期待和生动的氛围。
匆匆暮雨痕。 这句诗描绘了匆匆而来的暮雨所留下的痕迹。\"匆匆\"二字表现了雨水来势匆匆,形成的痕迹也匆匆而过的感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暮雨\"则给人一种黄昏时分降临的感觉,暗示了一天的结束和岁月的逝去。这句诗中的\"痕\"字,使人联想到岁月留下的痕迹,以及人生经历所形成的印记,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内涵。
不尽相思抵, 这句诗表达了无法尽尽的相思之情。\"不尽\"一词突出了情感的浓烈和持久,表明了作者对思念之情的沉重和无法言喻之感。\"相思\"是古人常用的表达爱慕之情的词语,它不仅包含了对爱人的思念,还暗示了对过往情感的回忆和怀念。\"抵\"字则表达了情感的抒发和排遣,暗示了作者将心中的情感倾注于文字之中,以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
玉阶待佳人。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玉阶上等待爱人的情景。\"玉阶\"常常是古代诗人描写美好场景的象征,它通常与宫殿、美人、爱情等诗意意象联系在一起,具有高贵、华丽、神秘的含义。在这里,玉阶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爱人的期待和追求,暗示了一种向往和幸福的愿景。\"待佳人\"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强化了诗句中的浪漫情怀和情感表达。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领略到爱情的美好与纯粹。
第六百四十一节
夜游
柳落深深望人家,
清风拂月露玉华。
小亭闲处歇归影,
弱水不惊岸上花。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柳落深深望人家”,通过描写柳树在深秋时节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孤寂和渴望的氛围。柳树作为秋季常见的景物,在枯黄的叶子落尽之时,它显得更加凄凉。而“深深望人家”则表现了柳树似乎在向远方的人家或者归人传递着某种情感。这句诗给人一种思乡的感觉,柳树在深秋的萧瑟中,望着远方的人家,让人联想到离别和孤寂。
第二句“清风拂月露玉华”,通过描写清风拂过月光下的露水,展现了一种清新和闲适的意境。清风代表着清爽宜人,月光下的露水则象征着夜晚的凝重和纯净,玉华一词则赋予了露水晶莹剔透的形象。整句诗表现了一种安静而清新的画面,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夜晚。
第三句“小亭闲处歇归影”,通过描写小亭在闲暇之时停留在一处,表现了一种闲适和惬意的氛围。小亭作为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常常被人们用来歇息或观景,而“歇归影”则暗示了人们在小亭中休息时所带来的一种归属感和安逸感。整句诗将小亭置于一种宁静的环境中,给人以轻松和舒适的感觉,表现了一种闲适而惬意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弱水不惊岸上花”,通过描写水流轻柔而不惊扰岸边的花朵,表现了一种恬静和和谐的景象。水流被形容为“弱水”,暗示其柔和而不猛烈,而“不惊岸上花”则表现了水流的温柔和岸边花朵的安宁。整句诗给人以宁静和和谐的感觉,表达了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第六百四十二节
余欢
春风一日起人间,
柳拨枝头燕将还。
浅鲤池中戏光影,
碧水无忧似华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意。
首句“春风一日起人间”,这句话以春风为开端,表达了春天来临的迹象。春风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也象征着新的开始。诗人通过“一日”这个词,强调了春风的短暂而强烈的作用,让人不由得感叹春天的神奇与美好。
第二句“柳拨枝头燕将还”,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树发芽,枝头抖落着嫩绿的新叶,预示着燕子即将归来。柳树和燕子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冬天的离去,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欢迎。
第三句“浅鲤池中戏光影”,这句话通过描绘鲤鱼在池中嬉戏的场景,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欢乐氛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鲤鱼在清澈的池水中游动,欢快地戏水,光影在水面上跳跃,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生机盎然的感受。
最后一句“碧水无忧似华年”,这句话通过对碧水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祝愿。碧水清澈见底,没有杂质和污染,它代表了纯净和清新。诗人将碧水比作春天,意味着春天就像是一池清澈的水,没有烦恼和忧愁,充满了青春活力和美好时光。同时,也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祝愿。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祝愿。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美丽动人的一面。
第六百四十三节
掠梦
星河夜煮寐难安,
不尽相思盼君还。
春风无意痴花柳,
几鸟有心掠梦前。
赏析: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的心境,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星河夜煮寐难安”,以“星河”开头,烘托出深夜的宁静和辽阔,夜空中星星闪烁,仿佛将夜色烹煮成一种沉静的氛围。动词“煮”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焦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无法入眠的状态。“寐难安”一词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睡眠的渴望,却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的心情。
接着是第二句“不尽相思盼君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不尽”与“盼君还”相呼应,表达了思念之情无法被填满,而期待远方人归来的心情。此句中的“相思”一词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彼此间情感的牵挂和思念。
第三句“春风无意痴花柳”,以自然景象来衬托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春风无意”表达了大自然的无情与淡然,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对比强烈。“痴花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景物的独特感受,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身边的花草树木之中,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最后一句“几鸟有心掠梦前”,通过对鸟儿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梦境的向往和渴望。“几鸟”一词暗示了孤寂的夜晚,而“有心掠梦前”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梦境的追求和渴望。整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梦中能够与远方的人相聚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夜难眠的心境以及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内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感悟。
第六百四十四节
杂言
盈月如玉,
常伴相思之余。
碧水问春,
日长绿波一分。
念佳人,
迟迟无韵,
何以成绝,
尽古及今,
唯有我身,
满是伤痕,
碎语成吟。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带有浓厚的诗意和禅意,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
首先,诗人描述了“盈月如玉”,这是一种典型的写景手法,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心中的情感。月亮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其皎洁的光芒和圆满的形态常常与爱情的美好联系在一起。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着爱情的美好和纯洁,以及与之相伴的相思之情。
接着,诗句“常伴相思之余”表达了诗人对思念之情的深沉感受。他似乎在描述自己常常被相思所困扰,而月亮则成了他心灵的寄托,伴随着他的思念。这里的“相思之余”一词,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在第三句中,“碧水问春”,诗人运用了对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手法,将碧水比作询问春天的问候者。这种手法使得自然界中的景物仿佛也有了情感和思考能力,与人类的情感相互呼应。同时,碧水清澈见底的形象也为诗中的情感增添了一丝清新和明朗。
而接下来的一句“日长绿波一分”则将时间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绿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淌,与“日长”形成了对比,暗示了生命的短促和岁月的无情。这种对时间的描写与前文中对爱情的表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爱情的美好和珍贵。
\"念佳人\"一句将诗人的心思转向了自己心爱的人,用\"佳人\"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美好想念。
而\"迟迟无韵\"这一描写则暗示了思念之情难以言表,心绪乱乱,无法平静。 \"何以成绝\"这一句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感情失去的疑惑和无奈,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处的痛苦和苦涩。
\"尽古及今\"则将这份痛苦延伸至历史之中,表达了感情的深远和长久。
\"唯有我身\"这一句则凸显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将自己置于孤寂之中,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满是伤痕\"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使人对诗人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同情。
最后一句\"碎语成吟\"则将诗人内心的纷乱情感转化为一种诗意的表达,暗示着诗人将自己的心声化作诗歌,借以宣泄内心的苦闷和悲伤,使读者在赏析这首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心灵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思念的感悟与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的追求。
第六百四十五节
春
白日赴客桥,
春水卧莲娇。
花开乘美喻,
柳借春风骚。
赏析:这首诗的首句“白日赴客桥”,描述了在白天离开家乡或远行的情景。其中,“白日”一词代表着白天,也可以引申为明亮、清澈的时刻;“赴客桥”则暗示了离别之地或者旅途中的桥梁,将人的心情与旅途联系在一起。这一句子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勾勒出了一幅旅途启程的场景,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离别的情感氛围。
第二句“春水卧莲娇”,描绘了春日水中盛开的莲花,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其中,“春水”象征着春天的清澈河水,带有新生与活力的意味;“卧莲”则形象地描绘了莲花静静地躺在水面上的景象,这种姿态既展现了莲花的娇艳,又给人以安逸和宁静的感觉。整句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生动描绘,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清新和明媚的气息。
接下来的“花开乘美喻”,通过花朵盛开来隐喻美好的寓意。这里的“花开”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美好与希望的到来;而“乘美”则是利用美好的事物,暗示人们应该珍惜和利用美好时光与机会。整句寓意深远,鼓励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以及抓住机遇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一句“柳借春风骚”,描述了春风吹拂下垂柳摇曳的情景。这里的“柳”指的是垂柳,是春天常见的景物之一,而“借春风骚”则是形容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舞动的优美姿态。整句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日清风拂面,树木摇曳的生动场景,给人以生机勃勃和愉悦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每一句都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给人以愉悦和启迪。
第六百四十六节
深宫
立花为容念君宠,
花落奈何别无声。
笑问瘦宫三千女,
谁人不待一人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绵长的古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之情。
立花为容念君宠, 在这一句中,作者以“立花”指代容貌美丽如花的女子,她为了怀念对方的宠爱而感慨万千。这里“立花”可以被视作诗中女子的化名,意味着她的美貌和高贵。她将自己的容貌与花相提并论,暗示她的美丽如同花朵般迷人。而“念君宠”则表达了她对于心爱之人的怀念与留恋,暗示她对爱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花落奈何别无声。这句话通过描绘花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无奈之情。花朵凋零,寓意着时光流逝,暗示着爱情的消逝和无法挽回的遗憾。而“奈何”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无法挽回的遗憾和不甘心的心情,而“别无声”则强调了这份无声的悲伤,突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笑问瘦宫三千女,这一句以“笑问”开头,似乎是在形容诗人自己以一种苦笑的方式来提问。而“瘦宫三千女”则是指代宫中的三千佳丽,意味着宫廷的美女众多。作者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世间万千美女的不屑与无奈,暗示着在这千万美女中,他所思念的人依然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真挚感情的珍视和追求。
谁人不待一人情。这句话是对于人们普遍的感情观念进行了一种思考和反问。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关于情感的共鸣,认为谁都不会免疫于情感之苦。无论是宫中的三千佳丽,还是世间的普通人,都难以避免情感的煎熬和纠葛。这也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深刻观察和体悟,表达了作者对于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整体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怀念与追忆,以及对于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通过对于花朵凋零、宫中佳丽和人情世故的描绘,呈现了一种内心的苦涩和对于真挚感情的珍视。
第六百四十七节
无题
落日观霞照,
清风明月台。
思卿人何在?
端梦伊始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诗,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折射出了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情感。
首句“落日观霞照”,表现了诗人对于落日和晚霞的观察与感受。落日作为一天的结束,往往给人以沉静、慰藉的感觉,而晚霞则是夕阳余晖的余韵,常常让人陶醉其中。通过“观霞照”,作者将自己置身于自然景色之中,与晚霞相互辉映,显示了对自然美的倾慕之情。
第二句“清风明月台”,进一步将诗情延伸。清风与明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们代表着清幽、宁静和神秘。而“台”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高处,可能是一处台阶、高台或者楼阁。这一句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清风拂面、明月当空的宁静景致。
第三句“思卿人何在?”,将情感线索引入诗歌中。作者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使用“思”字,强调了内心深处对于他人的牵挂和思念。同时,“卿人”一词常用于古代诗词中,表示爱人或者爱慕之人。这句话通过反问,表达了作者对于所思念之人的寻觅和思念之情,增加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最后一句“端梦伊始来”,更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这句话可以有多重解读,其中一种解读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梦境的期待。梦境是人们心灵的一片净土,是人们在疲惫的生活中寻求片刻慰藉的港湾。通过“端梦”,作者可能在暗示自己即将进入美好的梦境,寄托了对于未来的美好希冀。而“伊始来”则暗示了一种新的开始,一种希望与憧憬的开始,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综合起来,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对于情感的表达。每一句都凝聚了作者对于美好的向往与对于情感的思念,使得整首诗在古朴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给人以沉静、悠远的感受。
第六百四十八节
月半
匆匆月半轮,
苦海寂寥深。
迟迟风雨落,
暮归四方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古体诗,作者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月亮的匆匆、海的寂寥、风雨的迟迟以及人们在暮归时的场景,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匆匆月半轮 这句诗以“匆匆”二字开篇,立即为诗篇注入了一种快速行进的气息。月亮作为诗的象征物之一,通常代表着变化和流逝。在“月半轮”中,月亮并未完整,只是半圆形,这可能暗示着不完整、不圆满的状态。整句表达了时间的匆忙和不完整,可能暗含着生命的短暂和不完美。
苦海寂寥深 这句诗运用了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苦海”来描绘深沉的寂寥和困境。海洋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无限、深沉和未知,而“苦海”则进一步强调了其中的苦涩和艰难。作者通过“寂寥深”一词将这种苦涩和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了人生中遇到的挑战和困境。
迟迟风雨落 这句诗以“迟迟”二字开头,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感。同时,“风雨落”形象地描绘了风雨的降临,暗示了不确定和挑战。风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常常与挣扎、磨难联系在一起。整句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界的变幻不定,与前两句呼应,加深了诗意的层次。
暮归四方人 最后一句以“暮归”开头,表现了人们在黄昏时分归家的场景。这里的“四方人”可能指代四面八方的人们,也可以理解为各自归家的人。这一句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强调了生活的朴实与自然的联系。
整首诗在这句中得到了圆满的结束,也暗示了生命在最终归于宁静和安宁。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时间流逝、生命变幻和人生困境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第六百四十九节
无题
柳遇真情花木深,
碧水无痕映佳人。
清风夜夜西湖瘦,
明月时时照吾心。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古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浪漫主题和意象。
柳遇真情花木深以柳树作为开头,柳树通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活力。\"遇真情\"这个词组意味着诗人在柳树下遇到了真挚的感情,这可能是对于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或者是对于真诚友谊的珍惜。\"花木深\"这个描述则暗示了诗情深处的一种隐秘感,或许是真情的深沉,或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远。
碧水无痕映佳人将意象转移到水的映照上。\"碧水无痕\"形容了水面平静无波的状态,暗示了一种纯净和清澈。\"映佳人\"则是水面所映照的人的形象,这个\"佳人\"可能是诗中所指的\"真情\"的对象,也有可能是诗人自己,或者是诗歌中的一种抽象化身,代表着美好和纯洁。
清风夜夜西湖瘦将意象延伸到了夜晚的西湖和清风之上。\"清风夜夜\"表达了清新凉爽的气息在夜晚持续不断地吹拂,\"西湖瘦\"则是一种情感化的描述,可能是指西湖在夜晚时显得瘦弱、柔美,也可能是指诗人自身在西湖边的感受,感受到了一种孤独或者是思念之情。
明月时时照吾心,最后一句则将意象转移到了明月上。\"明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被视为爱情和美好的象征,它的明亮和静谧常常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时时照吾心\"则表达了明月照耀着诗人内心的每一个角落,可能是指诗人对于爱情、友情或者是内心世界的感悟和领悟,也可能是指诗人在明月下的孤独或者是内心的安宁。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柳树、水、清风、明月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情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感悟和体验。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珍珠。
第六百五十节
愁心
柳下思故人,
江波乱愁心。
不知西子去?
烟雨未逢春。
赏析:柳下思故人, 在柳树下思念往日的故人。这句描绘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柳树常常被视为离别时的见证者,因为它柔软的枝叶和轻盈的风姿仿佛在述说着别离时的心情。
江波乱愁心。 江水波澜不平,使得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愁和焦虑。江水的波动象征着生活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诗人可能因为离别而感到焦虑不安。
不知西子去? 诗中提到了“西子”,指的是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句话暗示了诗人的思念和追忆,他不知道美丽的西施是否已经远去,这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过往的追寻和怀念。
烟雨未逢春。 描绘了江南的春天景象,烟雨蒙蒙,还未真正迎来春天。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心境的萧索和等待。烟雨昏迷的景象与诗人心中的迷茫和不安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情感氛围。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忧郁和思乡之情。柳树、江水、西子以及烟雨春景都成为诗人情感的投射和表达载体,构成了一幅幽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第六百五十一节
无题
不堪秋色谢飞花,
万丈红绸遣流霞。
日落长空行万里,
不尽人间泄光华。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景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人间万象的深邃思考。
第一句“不堪秋色谢飞花” 这一句中,“不堪”通常表达一种极端的情绪状态,如无法承受、难以接受之意。这里用来形容“秋色”,则映射出一种厚重的情感负荷,可能是因为秋天的萧瑟给人带来的孤寂感觉。而“谢飞花”指的是随秋风凋零的花朵,飞花似乎带有一种无奈的美丽,随风而逝。这两者结合,构成了一种秋天特有的悲凉美,是对秋日景色的深刻描绘和感受。
第二句“万丈红绸遣流霞”这句诗将夕阳下的晚霞比作“万丈红绸”,这样的比喻极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幅天空中被染红的壮丽画卷。晚霞如绸,不仅形容了晚霞的美丽,也表达了它的流动性和无边的延展性。晚霞的绚烂与悠长,仿佛是大自然用最华丽的红绸,进行了一场壮观的表演。
第三句“日落长空行万里” 此句中,“日落长空”描绘的是日落时广阔的天空,而“行万里”则形容太阳即将落下的瞬间,其光芒遍洒四方,似乎要跋涉万里。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对日落这一自然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感悟。
第四句“不尽人间泄光华”最后一句将前面的自然景象和人间情感联结起来。这里的“不尽”有未完全、未尽头之意,表明自然界的美丽是无穷的,永远都有新的光华泄露出来。同时,也暗示人间的情感和生命活动也是充满了不竭的活力和变化。天地间的光华互相映照,一方面表达了自然的壮丽,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人类活动的肯定和赞美。
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图,也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美的感慨。每一句都用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壮丽以及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这首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
第六百五十二节
静夜思
匆匆飞鸟挽落眉,
几度伤心寝时归。
何必花开花又陨,
可怜相思赋予谁。
赏析:这首诗似乎描述了一种忧郁的情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匆匆飞鸟挽落眉\"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手法,将飞鸟的行为与挽落眉(眉头皱起)联系起来,暗示了一种急促和忧愁的氛围。飞鸟匆匆而过,仿佛在飞逝的过程中挽动着凋零的眉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几度伤心寝时归\"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反复的伤感和痛苦的归来。\"几度伤心\"暗示了作者多次经历了心碎和伤感,而\"寝时归\"则表明这种伤心总是在夜晚的安眠时重重归来,增加了诗中的忧郁氛围。
\"何必花开花又陨\"这句话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花开花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作者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脆弱的感叹。花朵的绽放与凋零,仿佛在提醒着人们生命的轮回和无常。
\"可怜相思赋予谁\"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孤独的心情。\"可怜\"这个词可能暗示了作者对自己或他人命运的同情和感慨,而\"相思赋予谁\"则表达了一种无人分享的相思之苦,无人能够真正理解或分担。这种孤独与无奈感强烈地渗透在诗的最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郁、痛苦和孤独,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和对相思之苦的诉说。
第六百五十三节
随笔
千山不宿登明月,
不尽飞花揽残缺。
客问他乡凄凉夜,
莫叫相思使人觉。
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意境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和相思的愁绪。
千山不宿登明月, 这句诗描绘了千山万壑中登高望月的场景。千山代表着高大的山峦,不宿表示月亮永不停留,登明月则表达了诗人仰望明亮的月光的愿望。整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心中对于远方的思念之情。
不尽飞花揽残缺。 这句诗使用了飞花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揽残缺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和生命残缺的感慨。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生相结合,表达了对于时光的无奈和对于生命短暂的感叹。
客问他乡凄凉夜, 这句诗中的客指代诗人自己,他乡表示离别之地,凄凉夜则暗示了他在异乡孤寂的心情。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他乡的境遇,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的悲伤和孤独。
莫叫相思使人觉。 最后一句诗以叮咛的口吻呼唤人们不要让相思之情使自己痛苦不堪。莫叫表示禁止,相思则代表了对于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关切,希望大家能够抵挡相思之苦,保持坚强。
总结: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和相思的愁绪。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第六百五十四节
冬雪
飞花一梦几残缺,
秋风瑟瑟使人觉。
横舟自渡千重雪,
万丈愁渊与君绝。
赏析:这首诗似乎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寂寥之感。
飞花一梦几残缺,这一句描绘了飘落的花瓣,或许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易逝。\"一梦几残缺\"表达了梦境的虚幻和不完整,暗示着人生中的遗憾和缺憾。整句通过表达自然景象,来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暗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领悟和感慨。
秋风瑟瑟使人觉。秋风的瑟瑟声是诗中的意象之一,它可以使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使人觉\"这一词语,可能不仅仅指身体上的感受,更多地是指心灵的触动。秋风的凉意与飘零的花瓣共同勾勒出一种寂寥和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横舟自渡千重雪, 这句话用\"横舟\"、\"千重雪\"这样的意象,勾勒了一幅孤舟穿越雪域的画面。\"自渡\"一词,表明诗人不依赖他人,自己面对困境和挑战。\"千重雪\"可能不仅仅是指雪的厚度,更多地是象征着困难和阻碍。整句揭示了诗人在世间艰难险阻中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现了一种坚韧和执着。
万丈愁渊与君绝。最后一句通过\"万丈愁渊\"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苦闷。\"与君绝\"则是一种别离的意象,诗人似乎在表达与他人的隔阂和分离。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诗人与他人之间的心灵隔阂,二是诗人与生活、命运之间的隔阂。整句透露出一种孤独、绝望的情绪,与前文的寂寥和忧伤相呼应。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感慨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隐喻,诗人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和孤寂忧伤的画面,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第六百五十五节
随笔
蝶落花间百花仙,
月揽枝头梦将还。
独邀五岳天峦见,
四海如归万浪前。
赏析:这首诗以婉约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心灵境界的深沉感悟。
\"蝶落花间百花仙\" 这句诗以蝴蝶在百花中翩翩起舞的场景为开头,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蝶与花相得益彰,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将花间比作百花仙,增添了一种神秘、仙境般的氛围。
\"月揽枝头梦将还\" 这句诗以月亮轻轻拂过树枝的意象,暗示了一种梦幻般的情境。月亮被赋予了拥抱梦境的意义,暗示了诗人对梦境的渴望和向往。枝头则是梦境的载体,将梦境与自然景色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独邀五岳天峦见\" 这句诗呼应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山水意象,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相融、与山峰相交的情感。五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座名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诗人借此意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与天地同辉的境界。
\"四海如归万浪前\" 这句诗以四海归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和安定感。四海象征着广阔无垠的世界,而归来则暗示了在繁华喧嚣之后回归内心的宁静。万浪前的情景则昭示了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的归途,寓意着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风雨洗礼后归来的宁静和平静。
综合起来,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意象,描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通过对蝶、月、山、海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和赋予,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归属感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诗意境界。
第六百五十六节
独夜行
天星乱坠马如梭,
月似明镜弃夜河。
只待朝露逢时饮,
落马携归美人歌。
赏析:这首诗以华美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浪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天星乱坠马如梭 诗中的“天星乱坠”一语惊人,描绘了星空中星星闪烁的场景,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这种场景极具想象力,给人以壮观、梦幻的感觉。而“马如梭”则用来形容飞驰的速度,与星星坠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句中通过星星和马的对比,将自然界的壮美与动物的迅疾相结合,为后文的浪漫氛围奠定了基调。
月似明镜弃夜河 这句诗中,“月似明镜”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月亮明亮清澈的景象,暗示着月光的洁净和明亮。同时,“弃夜河”则增添了一种抛弃黑暗、迎接光明的意象。将月亮比作明镜,不仅突出了月光的亮丽,也给人一种幽静、清澈的感觉。整句诗意蕴含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只待朝露逢时饮 这句表达了一种期待与等待的心情。朝露是指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清新、明亮和生机。诗人希望能在清晨时分与朝露相遇,享受它带来的清凉与滋润。这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时刻的渴望,希望能够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与心爱的人相遇,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
落马携归美人歌 这句是整首诗的高潮所在,也是表达了诗人内心最深的愿望。在这句中,“落马携归”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心爱的人相伴相随,一同返回家园的愿望。这里的“美人”并非只是外在的美貌,更多的是指心灵上的美好和情感的契合。而“歌”则是一种表达,是对幸福、欢乐的歌颂。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爱情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温馨的画面。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刻和爱情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给人以美好、温馨的感受。
第六百五十七节
赠情
山赠我静水赠动,
天赠我晴月赠明。
想来已然皆得尽,
不抵佳人赠我情。
赏析: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对仗和意境转换的写法,通过自然界的赠予与佳人情感的赠予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
“山赠我静水赠动”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入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用“山”象征静止不动,用“水”象征流动变化,山的静与水的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图,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波动。山的静谧给人以沉稳、坚定之感,水的流动则带来生机与活力。这里的“赠”字表达了自然界对诗人的恩赐,诗人从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启迪。
“天赠我晴月赠明”继续上一句的自然景象,诗人把视角从地面的山水转向了天空,从日间转换至夜晚。\"天\"和\"晴\"描绘了一个没有云彩的夜晚,而\"月\"则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体,它的\"赠明\"不仅指月光带来的光明,也暗示了启发与清晰的思考。在这里,“天”与“月”象征了更为高远和宏大的自然力量,它们的赠予是更为精神和心灵上的明亮与指引。
“想来已然皆得尽” 这一句是诗人对前两句中自然的恩赠进行的一种回顾与总结。\"想来\"表达了一种回想和思考,\"已然\"则显示了诗人认为自己已经完全体会和领悟了自然的这些恩赠。这里的“尽”字,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从自然界中已经获取了尽可能多的东西,包括心灵的宁静、生命的活力以及思考的明晰。
“不抵佳人赠我情” 这是全诗的高潮和转折点,诗人将前面的自然之赠与“佳人”之情进行对比。\"不抵\"意味着无法相比,显示出即使是自然的无尽恩赐,也无法比拟佳人的情感赠予。这里的“佳人”指的是诗人心中的爱人或至亲,而她的“情”,指的是爱情或深情,它对诗人来说,比自然界的任何赠予都要珍贵和重要。通过这种比较,诗人表达了对人际关系中情感交流的高度重视和珍视。
通过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转而表达了对人间情感的珍视和向往,这种从自然到人情的转变,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手法。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对称,在情感上则由宽广的自然景象逐渐聚焦至个体情感的珍贵,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第六百五十八节
夜行
扬鞭几落星,
奋驹夜独行。
千波水中尽,
江月一时宁。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古风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与表达。
\"扬鞭几落星\"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马车奔驰在夜晚的景象。\"扬鞭\"指的是马车夜间行进时,马夫挥舞着鞭子驱赶马匹,\"几落星\"则意味着星星在夜空中忽明忽暗,可能是因为马车的颠簸造成的视觉效果,也可能是因为夜晚的风吹动了星星。
\"奋驹夜独行\" 这句话继续描绘了马匹在夜晚独自奔跑的场景。\"奋驹\"形象地描述了马匹的奔跑状态,强调了它们的努力与奔腾,\"夜独行\"则突出了夜晚的孤寂和寂静,给人以一种空旷而神秘的感觉。
\"千波水中尽\" 这句话转换了视角,将目光投向了水面。\"千波\"指的是江水波浪起伏的景象,\"水中尽\"则可能暗示了诗人在马车行进中经过了一片水域,水面的波纹在夜晚显得更加寂静与深邃。
\"江月一时宁\" 这句话进一步将目光聚焦在夜晚的天空中。\"江月\"指的是夜晚的月亮,可能因为周围景物的静谧与平和而显得特别清晰与明亮,\"一时宁\"则暗示了这片景象的短暂和转瞬即逝,给人以一种匆匆而过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行进的马车、奔跑的马匹、江水波浪和清澈的月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短暂而美好时刻的珍惜与感怀。
第六百五十九节
鸣鹃
旧情忆时吾不才,
花前揽冰笑入怀。
日布云海形流水,
话遇杜鹃口难开。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古风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回忆和思考。
旧情忆时吾不才,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感慨和反思。\"旧情\"指的是过去的感情经历,\"忆时\"表示回忆过去。\"吾不才\"则暗示了诗人自己认为自己在过去的感情中有所不足或不够好。整句话呈现了一种对自身过往行为或表现的自责和反省的情绪。
花前揽冰笑入怀。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感慨。\"花前\"暗示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象,\"揽冰笑入怀\"则是通过寓意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揽冰\"可能暗示了一种冷冰冰的、不易触及的美好,而\"笑入怀\"则暗示了一种温暖和亲近。整句话通过对冷暖、喜悦、内心的触及和沉浸,构建了一种柔情的氛围。
日布云海形流水,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叹。\"日布云海\"形象地描绘了日光布满的云海景象,这样的景象使人感到壮观而震撼。\"形流水\"则是通过寓意来表达对这一景象的赞美和钦佩,形容其如流水一般的变幻和美丽。整句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话遇杜鹃口难开。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话遇杜鹃\"暗示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某种感受或体验,\"口难开\"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困扰。整句话通过对内心矛盾和困惑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感情的回忆和思考,以及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感慨和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扰,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和深度。
第六百七十节
夜游
西子湖畔转寒眸,
秋波艳艳几回羞。
夜来无边萧声起,
相思深处使人愁。
赏析:这首诗以其清丽的笔触和深沉的意境而着称。
\"西子湖畔转寒眸\" 这句描述了一个人在西子湖畔转动着冷冽的眼神。西子湖是指西湖,古代诗人常以西湖为背景来描写各种情感和景色。\"转寒眸\"暗示了眼中的寒冷和孤寂,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冷漠。
\"秋波艳艳几回羞\" \"秋波\"是指秋天的眼神,\"艳艳\"则表达了眼神的美丽和迷人。\"几回羞\"表明了眼神中隐藏的羞怯和不安,可能是在与他人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内心感受。
\"夜来无边萧声起\" 这句描写了夜晚无边的萧条声音传来。\"夜来\"暗示了夜晚的寂寥和孤独,\"无边萧声起\"则暗示了夜晚中的深沉寂静和恍惚的声音。这句话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相思深处使人愁\" 最后一句表达了相思之苦。\"相思\"是指思念之情,\"深处\"表示这种情感深藏在内心深处,\"使人愁\"则表达了思念之情所带来的忧伤和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第六百七十一节
犹可期
清风问柳柳依依,
飞花处处人将离。
燕春三月忙争语,
月别今宵犹可期。
赏析:这首诗写得非常细腻,充满了离别的情愫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清风问柳柳依依 这句话通过“清风”和“柳”两个意象,表达了清新的春风轻轻拂过垂柳的情景。清风代表着春天的柔和,而“柳依依”则暗示着柳树婆娑的样子,也可以理解为柳树依依不舍,暗示了离别的情感。这里用“问”字,给清风赋予了一种人化的意境,好像是清风在向柳树询问,暗示了诗人对于离别时节的感叹和不舍。
飞花处处人将离 这句话描绘了到处飘落的飞花,象征着时节的更迭和人世的流转。花瓣飘落的景象往往与离别相关,因为花瓣的飘落常常被人们视为光阴易逝、时光流逝的象征。而“处处人将离”则暗示了人们即将分别的情景,或许是因为时光流逝,或许是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变迁,人们不得不分离,这也呼应了上一句的“柳依依”,一起构成了诗人对于时节更替和离别的感慨。
燕春三月忙争语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燕子归来的季节,树木开始抽新芽,百花争艳,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燕春三月,正是春天的盛景,而“忙争语”则形象地描述了万物争相生长、欣欣向荣的场景。这里的“争语”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隐含了燕子的归来,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感和情感色彩。
月别今宵犹可期 最后一句诗句,写出了诗人对于此时此刻的期待和不舍。月别指的是人们分别之时,或者是对于月亮的离别,可能暗指今宵即将分别的夜晚,也可能是月圆之夜,暗含了与月亮的别离。而“犹可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再次相聚的期待,尽管面对离别,但诗人依然怀抱着一丝希望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清风、柳树、飞花、燕子、月亮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感受和对于离别的情感。诗中用景物描绘情感,通过描写自然的变化和万物生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节更替和人世流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离别的不舍和对于再次相聚的期待。
第六百七十二节
花落
秋风夜夜难安宁,
相思处处往无声。
明月花枝弄离影,
几回悲尽掩残星。
赏析:这首诗主要描述了秋夜的寂寥与思念之情。
\"秋风夜夜难安宁\"此句描述秋夜的环境,秋风阵阵吹来,使人难以安宁。这里“难安宁”不仅指身体上的不适,更是心理上的不平静。秋天常常给人一种凄凉、寂寞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在夜晚被放大,尤其是当秋风不断吹拂的时候,这种寂寥的氛围更加明显。
\"相思处处往无声\"这一句讲述了相思的情感状态。相思之处,往往是无声无息的,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相思的情愫无处不在,但却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只能默默地藏在心中。无声体现了相思的深沉和难以言说,也反映了在秋风夜晚中,思念之情的愈加强烈。
\"明月花枝弄离影\"这一句用“明月”、“花枝”来描绘夜晚的景象。明亮的月光照在花枝上,形成了影子。这种影子似乎在玩弄着离别之影。这里的“弄”字赋予了画面一种动态的美感,花枝上的离影随着月光的变化而变化,给人一种动态的美丽。然而,这种美丽的景象也透出一种无奈和惆怅,因为它们象征着离别的孤寂。
\"几回悲尽掩残星\"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多次流泪抹去夜空中稀疏的星光。这里的“悲尽”表明了诗人的情感已经到了极致,多次流泪以至于掩盖了残星的光芒。这一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秋夜的凄凉与空虚。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相思、惆怅与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相思与离别之情的表达,被刻画得细腻动人。诗中蕴含的情感在不同的意象中层层递进,让读者感受到秋夜中的深沉与无奈。
第六百七十三节
雪花
相思恨新芽,
归影寄人家。
望断天涯路,
落雪逢似花。
赏析:这首诗是充满离愁别绪的抒情之作,每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相思恨新芽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相思之情。\"相思\"是一种深沉的思念和忧伤,常常出现在离别或无法相见的情况下。\"恨新芽\"则是通过\"新芽\"这个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新芽代表了新生、希望和生机,但在相思之情下却成为了心中的痛苦。这里的\"新芽\"可能指的是对希望和未来的期盼,但又因为相思的苦涩而变得令人煎熬。
归影寄人家 这句诗使用了\"归影\"和\"寄人家\"两个意象。\"归影\"指的是回忆和思念,是在心灵深处留下的印记;\"寄人家\"则暗示了将这份思念寄托于他人之处。整句表达了诗人将内心的思念寄托于远方的某个人或某个地方,希望他人能够代为承载自己的情感和回忆。
望断天涯路 \"望断\"表示遥望而终究无法见到的意思,\"天涯路\"则是指极远的地方。整句表达了诗人遥望远方,但却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无法达成心愿,心中的相思之苦更加深重。\"天涯路\"暗示了远方的彼岸,象征着相思之旅的遥远和漫长。
落雪逢似花 最后一句诗将\"落雪\"和\"似花\"这两个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和联想。\"落雪\"是冷冽的寒冷和离愁的象征,而\"似花\"则是柔美和生命的象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之际的冷清和凄凉,但又在其中寻觅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这句诗或许暗示着即使在寒冷的冬日里,也能够找到一丝温馨和美好,正如落雪在遇到时,变得如同盛开的花朵般美丽动人。
第六百七十四节
相思
花娇几处春得意,
风柳河畔起忧思。
一路绿水青苔岸,
鱼闻深处有相知。
赏析: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意境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情以及内心的感慨。
花娇几处春得意 这一句描绘了春天中花朵的生机勃勃和绽放的美景。\"花娇\"一词表达了花朵娇嫩妩媚的姿态,\"几处\"则暗示了这美景的分布广泛,可能是指不同的地方都有花朵盛开。\"春得意\"则传递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和欢乐喜悦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与活力。 这句话透露着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春天的热爱。在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花朵盛开,这种景象使人感到喜悦与满足。通过描绘花朵在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人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美好景色的感慨与赞美之情。
风柳河畔起忧思 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与前一句所传递的愉悦不同,这句话却带有一丝忧伤与忧思。\"风柳\"一词让人联想到垂柳在微风中摇曳的景象,\"河畔\"则使人想象到河边静谧的景致。但是,诗句中出现了\"起忧思\",表明诗人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却被某种忧虑所困扰,内心不安。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纷扰。尽管身处自然美景之中,但诗人心头却萦绕着忧虑与忧伤,使他无法完全沉浸于环境之中。或许是外界环境与内心感受的对比,使诗人产生了一种不安与忧虑。
一路绿水青苔岸 这句诗延续了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一路绿水青苔岸\"来描述河边的景色。\"一路\"暗示了这条河的延伸,\"绿水青苔\"则勾勒出河水清澈见底,河岸覆盖着青苔的景象。这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绿水青苔构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使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这样的描写也与前文中的忧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鱼闻深处有相知 这句话通过\"鱼闻\"来暗示河中的鱼儿,\"深处有相知\"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一种交流与共鸣。这里的\"相知\"不仅仅是指与鱼儿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诗人与自然界的心灵契合与共鸣。鱼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与河水、青苔、花朵等一切都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尽管人与鱼的沟通只是一种意境的描绘,但却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心灵契合与共鸣。在自然界的怀抱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与世界相通的愉悦与满足,这种情感也让他在忧思之中找到了一丝慰藉与安慰。
第六百七十五节
俏影
清风一路月柳梢,
碧水徐徐望河桥。
绿岸青苔浮啄鲤,
俏影枝头望碧宵。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象,充满了清新的气息和淡淡的诗情画意。
\"清风一路月柳梢\" 这句描述了清风吹拂下,一路上月光洒在垂柳的梢头。\"清风\"和\"月柳\"共同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雅的氛围,给人一种闲适、舒适的感觉。作者通过描绘月光洒在垂柳上,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碧水徐徐望河桥\" 这句表现了碧绿的水面悠然地流淌着,轻轻地望向远处的河桥。\"碧水\"给人以清新、清澈的感觉,\"徐徐\"则表现了水流的缓慢,这种缓缓流淌的景象与诗中的清风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悠然的画面。
\"绿岸青苔浮啄鲤\" 这句描述了河岸上青翠的岸边,苔藓覆盖其中,游动着一群啄食着水草的锦鲤。\"绿岸\"和\"青苔\"形象地描绘了河岸的翠绿和青葱,给人一种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浮啄鲤\"则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使整幅画面更加丰富。
\"俏影枝头望碧宵\" 最后一句表现了枝头上婀娜多姿的影子,正在凝望着清澈明亮的夜空。\"俏影\"形象地描绘了枝头上影子的美丽和姿态,\"望碧宵\"则表现了夜空的幽深和明亮,整句话给人一种恬静、悠然的感觉,与前文的清风、碧水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完美画面。
第六百七十六节
旧地
旧园新梦念与谁
几逐花落人却悲。
清风一路携春柳,
满城飞絮无处归。
赏析:这首诗似乎在描述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与迷茫。
\"旧园新梦念与谁\" 这句话中,“旧园”代表着过去的记忆和经历,“新梦”则暗示着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作者问自己,他所怀念的旧园和追求的新梦究竟是为了和谁而存在?这里有一种对过去与未来的反思和思考,也透露出对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问。
\"几逐花落人却悲\" 这句话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花开花落,人们却因此而感到悲伤。这里的“几”字用得巧妙,既表示了时间的短暂,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清风一路携春柳\" 这里的“清风”和“春柳”给人一种清新和生机的感觉。清风吹拂着春天的嫩绿柳枝,意味着新生和希望。这里可能在暗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满城飞絮无处归\" 这句话描绘了风中漂浮的絮语,形象地展现了一种无根无据的飘零感。城市中的絮语无处安放,无法找到归宿,暗示了一种迷失和无助的情绪。也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迷茫和无所依靠的状态。
第六百七十七节
奉日
枝头柳闻青,
风雨伴长亭。
曲尽忧云散,
奉日山河晴。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意境和情感,每一句都值得仔细品味。
首句\"枝头柳闻青\"以一种清新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景象。枝头的柳树发出青翠的气息,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枝头\"二字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一幅清新的画面中,柳树的嫩绿在春风中摇曳,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句话并不是简单地描述景象,而是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给人以希望和生机。
第二句\"风雨伴长亭\"转入了另一种氛围。这里的\"长亭\"常常被赋予一种孤寂、等待或者思念的意象。\"风雨伴长亭\"表现出一种寂寥和孤独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风雨的陪伴增加了长亭的孤寂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这一句营造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氛,与前句的清新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曲尽忧云散\"转折了诗歌的情感走向。\"曲尽\"表达了忧愁或困境已经到达了尽头,\"忧云散\"则暗示着阴霾或忧愁的消散。这里的\"忧云\"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心理的负担或者困扰,而\"散\"则表明这种困扰已经逐渐消散,心情开始明朗起来。这一句话给人以希望和解脱的感觉,似乎暗示着困境过后必将是晴朗的天空。
最后一句\"奉日山河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奉日\"可以被理解为接受阳光的洗礼,表达了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而\"山河晴\"则暗示着一片美好的未来。整首诗以这句话作为结尾,给人以希望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_^
第六百七十八节
清风诀
清风拂远山,
花落忆前缘。
匆匆离别燕,
今昔是何年。
赏析:这首诗意境清新,充满离愁别绪,值得细细品味。
清风拂远山, 这一句以“清风”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清新、清爽的氛围之中。清风拂过远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风景。远山的存在不仅增添了诗意的意境,也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在这里,作者可能借用“远山”来表达心灵上的远方,暗示着离别之情的沉重和思念之情的深切。
花落忆前缘。 这一句用“花落”来表达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意象。花开花落,寓意着岁月的更迭和人生的变迁。而“忆前缘”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这里的“前缘”可能指的是过去的友情、爱情或者一段特殊的经历,作者在离别时,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的留恋和怀念。
匆匆离别燕, “匆匆离别”四个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匆忙和不舍。燕是常见的候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中一种寓意美好的象征。离别时,燕飞走,隐含着对离别场景的描绘,也暗含了对彼此分别时的无奈和心痛。
今昔是何年, 这一句表达了对时间的迷茫和对生命流逝的感叹。今昔之间,一切似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离别之时,时间仿佛又停滞了。何年,既是对过往时光的询问,也是对未来的迷茫。生活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在这一句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第六百七十九节
客云山
白马向云山,
匆匆燕飞还。
不知蜂蝶语,
却晓百花缘。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非常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哲理性的思考。
首句“白马向云山”,描述了一匹白马朝着云山奔驰的场景。这里的“白马”可以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追求美好和理想的力量,而“云山”则是高远、神秘、难以触及的象征。整句表达了追逐梦想和追求理想的决心和向往。
第二句“匆匆燕飞还”,描绘了燕子飞快地归来的情景。这里的“匆匆”一词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匆忙。燕子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整句意味着时光飞逝,生命短暂,要珍惜当下。
第三句“不知蜂蝶语”,引入了蜜蜂和蝴蝶的形象。这里的“蜂蝶”可能代表着微小的生命和自然的声音。而“不知”则暗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界奥秘的不了解,也可以理解为忽略了那些微小而珍贵的存在。
最后一句“却晓百花缘”,表达了对百花生长的了解和感悟。这里的“百花”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命和美好的事物,而“缘”则表示了一种因果关系和连接。整句暗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规律的领悟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变化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每句话都暗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第六百三十一节
倚春
俏影花枝寻,
清风逐客身。
独往相思路,
绿柳行处荫。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意境优美、充满禅意的古风诗。
首先,我们来解读第一句“俏影花枝寻”这句话描绘了一个追寻美景的场景。其中,“俏影”指的是美丽的倩影,“花枝”则暗示着春天绽放的花朵。整句诗意呼应着春天的景象,也暗含着诗人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句“清风逐客身”这句诗通过清风追随游人的身影,表达了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清风轻拂,伴随着人们的行走,给人一种清新、自由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境。
第三句“独往相思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孤独行走时内心的相思之情。在追寻美景的过程中,诗人独自一人,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或是爱人。同时,这句话也呼应了诗的整体主题——孤独与相思。
最后一句“绿柳行处荫”这句话通过描述绿柳为行人提供荫凉,暗示了自然的慰藉和安慰。绿柳作为春天的标志之一,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观,也为行人提供了一处清凉的避暑之地,体现了自然的温暖与慈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展现了一幅清新唯美的画面,唤起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蕴含着孤独、相思和温暖的情感,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共鸣。
第六百三十二节
他乡忆
他乡几回春,
燕影碧波痕。
青石碎雨落,
风柳忆佳人。
赏析:这首诗是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离乡别井的感慨与思念之情。
第一句“他乡几回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异乡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思念之情。\"他乡\"指的是离家的远方,\"几回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多少个春天已经在异乡度过。这句话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异乡岁月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飞逝。
第二句“燕影碧波痕”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燕子飞过水面留下的波纹。\"燕影\"指的是燕子飞过的身影,\"碧波痕\"则描绘了水面上因燕子掠过而留下的波纹。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静好。
接第三句“青石碎雨落”这句话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述,描绘了雨天青石上雨滴撒落的场景。\"青石\"指的是色彩深沉的石头,\"碎雨落\"则描绘了雨滴洒落在石头上的情景。这句话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敏感和细腻观察,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静好。
最后一句“风柳忆佳人”这句话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离乡别井时思念佳人的情感。\"风柳\"指的是随风摇曳的柳树,\"忆佳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思念之人的深情回忆。这句话通过对于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离乡别井时思念之情的深切体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人和亲人的深情眷恋,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静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远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离乡别井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岁月静好的深刻体验,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的飞逝和岁月的静好。
第六百三十三节
相思
寒梅雪中尽,
更有一片春。
不觉相思至,
念念卷帘人。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寒冬腊月中的景色和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寒梅雪中尽 这句描述了冬季将尽时梅花已经被雪覆盖的景象。梅花是冬季的代表花卉,其在寒冷中依然傲立,展现出坚韧和生命力。雪覆梅花,既增加了冬日的寒冷感,也凸显了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更有一片春 这句表达了一种希望和期盼,即尽管眼前是寒冬腊月,但心中依然怀揣着对春天的憧憬。诗人在冰雪覆盖的景象中,发现了一丝春意的蛛丝马迹,这可能是一些绿叶或者是新生的植物,为冬日中的严寒增添了一丝暖意。
不觉相思至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欣赏冬日景色的同时,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涌起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这种不由自主的思念,强调了亲情的深厚和不可磨灭。
念念卷帘人 这句通过\"卷帘人\"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卷帘人\"指的是在远方被卷帘阻隔的亲人,诗人思念之情如卷帘般厚重,不断地挥之不去。这个词语的运用,既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又突出了诗人思念之情的深沉和持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寒冷冬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在诗中,自然景观与人情思绪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第六百三十四节
小夜亭
深深一片柳竹青,
飞鸟徐徐抵长空。
明月花枝弄俏影,
清风依旧醉楼亭。
赏析:这首诗非常精美,每一句都充满了意境和情感。
\"深深一片柳竹青\"这句描绘了一片深深的柳树和竹子,它们的颜色都是青翠欲滴的。这里的“柳竹青”不仅仅是对植物颜色的描述,更是通过色彩的形容来营造出一种清新、静谧的氛围。柳树和竹子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它们代表了自然的纯净和深邃,给人以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飞鸟徐徐抵长空\"这句描述了飞鸟缓缓地飞入长空的场景。通过“徐徐”这个词,使人感受到一种缓慢而优雅的动作,仿佛画面被放慢了一般,给人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长空象征着辽阔和自由,与前文中的柳竹相互映衬,突显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限的广阔。
\"明月花枝弄俏影\"这句诗描绘了明月在花枝上投下的婀娜多姿的影子。明月被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特质,仿佛它是在与花枝嬉戏,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产生了某种亲近的关系。这里的“花枝”可以联想到春天的花朵,与明月相辉映,使整个画面更加浪漫和唯美。
\"清风依旧醉楼亭\"最后一句描绘了清风依旧在楼亭间飘荡的景象。这里的“清风”代表着清新和舒适,与前文中的柳竹青相呼应,给人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楼亭则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地方,通常是诗人吟咏、抒情的场所,所以这句话也带有一种诗意和情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柳竹、飞鸟、明月和清风的描绘,营造出了一幅幽静清雅、舒适惬意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形象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
第六百三十五节
问君寒
青灯几吹梦将还,
每逢思君夜难安。
月挂长空行万里,
路遇朝歌问君寒。
赏析:这首诗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意境。
首句“青灯几吹梦将还”,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坐青灯之下,回忆往事或思念远方之人的心境。青灯作为一个意象,常常与夜晚、思念联系在一起,它照亮了夜晚的寂寥,也映衬了内心的孤独和深沉。而“几吹梦将还”则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是否会被回忆所牵引,或者是在梦中与思念的人相遇,随着青灯熄灭,梦境也将逐渐褪去,回归现实。
第二句“每逢思君夜难安”,表达了诗人每当思念远方之人时,夜晚总是无法得到平静。思念之情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更加强烈,此时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会加倍地袭来。夜晚的孤独与静谧,与思念的心情相互映衬,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痛苦与纠结。
第三句“月挂长空行万里”,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与思念之人相隔遥远的情况。月亮作为一种常见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人们的思念和情感。在这句诗中,月亮高挂长空,行走千万里,象征着诗人与思念之人之间的距离是如此遥远,甚至超越了常人的想象。月亮的明亮和孤独,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共同勾勒出一幅悠远而寂寥的画面。
最后一句“路遇朝歌问君寒”,将诗人的情感转移到了另一个场景上。在这句诗中,诗人似乎在思念之余,身处于行旅之中,遇到了一场朝歌,而他却心系远方的人,关切地询问着他是否寒冷。这里的“路遇朝歌”形象生动,给人一种行走在路上的感觉,与前面凄凉的思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问君寒”中的“君”指代着诗人思念的对象,是一种温暖与关怀的表达。这样的情节设置,既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又表现了他对思念之人的深情厚意。
整首诗通过对青灯、夜晚、月亮和行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思念和渴望。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通过意境的构建和形象的塑造,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内心的世界,与他一同感受着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
第六百三十六节
恋春
觅蝶花间愁,
微雨意方休。
愿能得一夏,
问柳到枝头。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富有情感的意象,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觅蝶花间愁 描绘了一个人在花丛中寻找蝴蝶的场景,但更多的是借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蝶飞舞于花间,本应是一幅美好的画面,但却与愁绪相融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微雨意方休 这句话通过“微雨”来形容雨的轻柔,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温和的情绪。雨后的清新和休闲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希望能够在宁静中找到心灵的安宁。
愿能得一夏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期待。夏天通常被视为充满活力和美好的季节,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摆脱愁绪,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活力。
问柳到枝头 以一种探询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的心态。柳树常被赋予柔美和坚韧的象征,诗人希望能够与柳树相遇,探寻生命的真谛,找到内心的归属感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蝶、花、雨、夏、柳等元素在诗中被巧妙地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性,更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情感和生命的深入思考。
第六百三十七节
夕晚
清风渐去拂远山,
白日悠悠客江南。
千金散尽流波远,
碧海无心梦又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风光的画面,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清风渐去拂远山”,这句描述了风从远处吹来,轻轻拂过遥远的山峦。清风是一种清新、舒适的自然现象,它渐渐远去,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里的“拂远山”也寄托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和神秘感,似乎在暗示着远山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的故事和奥秘。
接着是“白日悠悠客江南”,这句描绘了一个在江南逍遥游荡的场景。白日指的是白天,悠悠则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心境。诗人似乎在描述一个漫步江南的游人,他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尽情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着宁静与自由。
第三句“千金散尽流波远”,则表达了一种物质消逝和人生变迁的哀叹。千金散尽意味着一切财富和物质皆为虚幻,流波远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渐行渐远。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被物质所困扰,要学会享受当下的美好。
最后一句“碧海无心梦又前”,则给人一种深远的哲理意味。碧海代表了广阔深邃的大海,无心则表达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梦又前暗示着梦境的无穷无尽,似乎在说人生就像一场梦,不断前行,不断追寻,但最终发现一切都是虚幻。这句话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一种超然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人生哲理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自然的感悟。诗中蕴含着对物质世界的淡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第六百三十八节
寄佳人
清风何去载吾心,
问云可否寄佳人。
相思不知情所起,
落柳轻轻拂旧尘。
赏析:这首诗的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句清风何去载吾心。 清风常常被用来象征清新、自由、纯洁。诗人通过“清风”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当清风吹过,吹走了一切杂念,带走了心中的苦闷,留下了一片清净,这也许是诗人想要表达的心境。同时,“何去”也暗示了一种追寻、探索的情感,诗人或许在思考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着心灵的出口。
第二句问云可否寄佳人。在这句中,诗人通过“云”来表达自己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云是飘渺的,无处不在的,可以随风飘荡到远方,象征着诗人的思念之情也随着云彩的飘荡传递给了远方的佳人。同时,“问”字表明了诗人内心对于与佳人之间联系的渴望,这种渴望或许是远距离分离带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相思不知情所起。“相思”是一种情感,是因思念而起的情感。但在这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无法控制的情感,不知其起源。这或许是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困惑和迷茫,对于相思情感的来龙去脉难以捉摸,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复杂性和难以言说之处。
第四句落柳轻轻拂旧尘。 “落柳”是春天的景象,叶子垂下来,轻轻拂过旧尘。这里可能是一种寓意,将落叶拂去旧尘比作抛却过去的烦恼和不快,迎接新的生活。同时,“轻轻”二字也表现了一种温柔和柔情,与前文中的清风相呼应,给人以轻盈、柔软的感觉。
整首诗蕴含着诗人对于内心情感的表达和探索,通过风、云、柳等自然意象的运用,表现出情感的流动和复杂性,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纷扰和追求。
第六百三十九节
彩霞
独揽相思长亭下,
欢歌美酒助年华。
一片清风夕时醉,
不尽人间渡飞霞。
赏析:独揽相思长亭下, 这句诗以“独揽相思”开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相思之情。长亭下,是一个常见的意境,往往与别离、思念相联系。在这里,长亭可能代表着时间的流逝,相思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独揽相思,暗示了诗人对于思念之情的深沉体味,他独自承受着心中的相思之苦,无人分享,孤寂而又深沉。
欢歌美酒助年华。 这句诗以“欢歌美酒”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欢乐和美好时光的渴望。欢歌美酒,常被视作是人们庆祝、享乐的象征,是人们在欢庆、快乐时刻的必备元素。通过“助年华”,诗人将欢歌美酒与年华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这句诗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希望用欢歌美酒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孤寂,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片清风夕时醉, 这句诗通过“清风夕时醉”来表达诗人在某个夜晚醉倒在清风中的情景。清风夕时,暗示了夜晚时分,风清气爽的环境。而“醉”则可能代表了诗人在欢庆之余,陷入了沉醉和迷茫之中。夜晚的清风,使人感受到宁静和清凉,而醉酒的诗人,则可能陷入了一种迷离和不确定的状态之中。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彷徨,在欢庆之余,也无法摆脱内心的苦闷。
不尽人间渡飞霞。 这句诗以“不尽人间渡飞霞”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感慨。人间渡飞霞,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的短暂和易逝。而“不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无法挽留之情。诗人意识到,即使在欢歌美酒之中,时光仍然在不可逆转地流逝,生命仍然在无情地消逝。这句诗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的珍视和感慨。
第六百四十节
春约
日日芳草新,
匆匆暮雨痕。
不尽相思抵,
玉阶待佳人。
赏析:日日芳草新, 这句诗描述了每一天都有新鲜的芳草生长。在这句中,作者通过\"日日\"表达了时间的连续性和不断流逝的感觉。\"芳草新\"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暗示了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种生机与新生的意象与下文的\"玉阶待佳人\"相呼应,为后文的情节渲染出一种期待和生动的氛围。
匆匆暮雨痕。 这句诗描绘了匆匆而来的暮雨所留下的痕迹。\"匆匆\"二字表现了雨水来势匆匆,形成的痕迹也匆匆而过的感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暮雨\"则给人一种黄昏时分降临的感觉,暗示了一天的结束和岁月的逝去。这句诗中的\"痕\"字,使人联想到岁月留下的痕迹,以及人生经历所形成的印记,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内涵。
不尽相思抵, 这句诗表达了无法尽尽的相思之情。\"不尽\"一词突出了情感的浓烈和持久,表明了作者对思念之情的沉重和无法言喻之感。\"相思\"是古人常用的表达爱慕之情的词语,它不仅包含了对爱人的思念,还暗示了对过往情感的回忆和怀念。\"抵\"字则表达了情感的抒发和排遣,暗示了作者将心中的情感倾注于文字之中,以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
玉阶待佳人。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玉阶上等待爱人的情景。\"玉阶\"常常是古代诗人描写美好场景的象征,它通常与宫殿、美人、爱情等诗意意象联系在一起,具有高贵、华丽、神秘的含义。在这里,玉阶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爱人的期待和追求,暗示了一种向往和幸福的愿景。\"待佳人\"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强化了诗句中的浪漫情怀和情感表达。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领略到爱情的美好与纯粹。
第六百四十一节
夜游
柳落深深望人家,
清风拂月露玉华。
小亭闲处歇归影,
弱水不惊岸上花。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柳落深深望人家”,通过描写柳树在深秋时节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孤寂和渴望的氛围。柳树作为秋季常见的景物,在枯黄的叶子落尽之时,它显得更加凄凉。而“深深望人家”则表现了柳树似乎在向远方的人家或者归人传递着某种情感。这句诗给人一种思乡的感觉,柳树在深秋的萧瑟中,望着远方的人家,让人联想到离别和孤寂。
第二句“清风拂月露玉华”,通过描写清风拂过月光下的露水,展现了一种清新和闲适的意境。清风代表着清爽宜人,月光下的露水则象征着夜晚的凝重和纯净,玉华一词则赋予了露水晶莹剔透的形象。整句诗表现了一种安静而清新的画面,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夜晚。
第三句“小亭闲处歇归影”,通过描写小亭在闲暇之时停留在一处,表现了一种闲适和惬意的氛围。小亭作为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常常被人们用来歇息或观景,而“歇归影”则暗示了人们在小亭中休息时所带来的一种归属感和安逸感。整句诗将小亭置于一种宁静的环境中,给人以轻松和舒适的感觉,表现了一种闲适而惬意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弱水不惊岸上花”,通过描写水流轻柔而不惊扰岸边的花朵,表现了一种恬静和和谐的景象。水流被形容为“弱水”,暗示其柔和而不猛烈,而“不惊岸上花”则表现了水流的温柔和岸边花朵的安宁。整句诗给人以宁静和和谐的感觉,表达了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第六百四十二节
余欢
春风一日起人间,
柳拨枝头燕将还。
浅鲤池中戏光影,
碧水无忧似华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意。
首句“春风一日起人间”,这句话以春风为开端,表达了春天来临的迹象。春风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也象征着新的开始。诗人通过“一日”这个词,强调了春风的短暂而强烈的作用,让人不由得感叹春天的神奇与美好。
第二句“柳拨枝头燕将还”,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树发芽,枝头抖落着嫩绿的新叶,预示着燕子即将归来。柳树和燕子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冬天的离去,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欢迎。
第三句“浅鲤池中戏光影”,这句话通过描绘鲤鱼在池中嬉戏的场景,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欢乐氛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鲤鱼在清澈的池水中游动,欢快地戏水,光影在水面上跳跃,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生机盎然的感受。
最后一句“碧水无忧似华年”,这句话通过对碧水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祝愿。碧水清澈见底,没有杂质和污染,它代表了纯净和清新。诗人将碧水比作春天,意味着春天就像是一池清澈的水,没有烦恼和忧愁,充满了青春活力和美好时光。同时,也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祝愿。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祝愿。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美丽动人的一面。
第六百四十三节
掠梦
星河夜煮寐难安,
不尽相思盼君还。
春风无意痴花柳,
几鸟有心掠梦前。
赏析: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的心境,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星河夜煮寐难安”,以“星河”开头,烘托出深夜的宁静和辽阔,夜空中星星闪烁,仿佛将夜色烹煮成一种沉静的氛围。动词“煮”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焦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无法入眠的状态。“寐难安”一词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睡眠的渴望,却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的心情。
接着是第二句“不尽相思盼君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不尽”与“盼君还”相呼应,表达了思念之情无法被填满,而期待远方人归来的心情。此句中的“相思”一词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彼此间情感的牵挂和思念。
第三句“春风无意痴花柳”,以自然景象来衬托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春风无意”表达了大自然的无情与淡然,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对比强烈。“痴花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景物的独特感受,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身边的花草树木之中,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最后一句“几鸟有心掠梦前”,通过对鸟儿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梦境的向往和渴望。“几鸟”一词暗示了孤寂的夜晚,而“有心掠梦前”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梦境的追求和渴望。整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梦中能够与远方的人相聚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夜难眠的心境以及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内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感悟。
第六百四十四节
杂言
盈月如玉,
常伴相思之余。
碧水问春,
日长绿波一分。
念佳人,
迟迟无韵,
何以成绝,
尽古及今,
唯有我身,
满是伤痕,
碎语成吟。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带有浓厚的诗意和禅意,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
首先,诗人描述了“盈月如玉”,这是一种典型的写景手法,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心中的情感。月亮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其皎洁的光芒和圆满的形态常常与爱情的美好联系在一起。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着爱情的美好和纯洁,以及与之相伴的相思之情。
接着,诗句“常伴相思之余”表达了诗人对思念之情的深沉感受。他似乎在描述自己常常被相思所困扰,而月亮则成了他心灵的寄托,伴随着他的思念。这里的“相思之余”一词,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在第三句中,“碧水问春”,诗人运用了对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手法,将碧水比作询问春天的问候者。这种手法使得自然界中的景物仿佛也有了情感和思考能力,与人类的情感相互呼应。同时,碧水清澈见底的形象也为诗中的情感增添了一丝清新和明朗。
而接下来的一句“日长绿波一分”则将时间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绿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淌,与“日长”形成了对比,暗示了生命的短促和岁月的无情。这种对时间的描写与前文中对爱情的表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爱情的美好和珍贵。
\"念佳人\"一句将诗人的心思转向了自己心爱的人,用\"佳人\"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美好想念。
而\"迟迟无韵\"这一描写则暗示了思念之情难以言表,心绪乱乱,无法平静。 \"何以成绝\"这一句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感情失去的疑惑和无奈,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处的痛苦和苦涩。
\"尽古及今\"则将这份痛苦延伸至历史之中,表达了感情的深远和长久。
\"唯有我身\"这一句则凸显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将自己置于孤寂之中,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满是伤痕\"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使人对诗人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同情。
最后一句\"碎语成吟\"则将诗人内心的纷乱情感转化为一种诗意的表达,暗示着诗人将自己的心声化作诗歌,借以宣泄内心的苦闷和悲伤,使读者在赏析这首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心灵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思念的感悟与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的追求。
第六百四十五节
春
白日赴客桥,
春水卧莲娇。
花开乘美喻,
柳借春风骚。
赏析:这首诗的首句“白日赴客桥”,描述了在白天离开家乡或远行的情景。其中,“白日”一词代表着白天,也可以引申为明亮、清澈的时刻;“赴客桥”则暗示了离别之地或者旅途中的桥梁,将人的心情与旅途联系在一起。这一句子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勾勒出了一幅旅途启程的场景,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离别的情感氛围。
第二句“春水卧莲娇”,描绘了春日水中盛开的莲花,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其中,“春水”象征着春天的清澈河水,带有新生与活力的意味;“卧莲”则形象地描绘了莲花静静地躺在水面上的景象,这种姿态既展现了莲花的娇艳,又给人以安逸和宁静的感觉。整句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生动描绘,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清新和明媚的气息。
接下来的“花开乘美喻”,通过花朵盛开来隐喻美好的寓意。这里的“花开”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美好与希望的到来;而“乘美”则是利用美好的事物,暗示人们应该珍惜和利用美好时光与机会。整句寓意深远,鼓励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以及抓住机遇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一句“柳借春风骚”,描述了春风吹拂下垂柳摇曳的情景。这里的“柳”指的是垂柳,是春天常见的景物之一,而“借春风骚”则是形容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舞动的优美姿态。整句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日清风拂面,树木摇曳的生动场景,给人以生机勃勃和愉悦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每一句都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给人以愉悦和启迪。
第六百四十六节
深宫
立花为容念君宠,
花落奈何别无声。
笑问瘦宫三千女,
谁人不待一人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绵长的古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之情。
立花为容念君宠, 在这一句中,作者以“立花”指代容貌美丽如花的女子,她为了怀念对方的宠爱而感慨万千。这里“立花”可以被视作诗中女子的化名,意味着她的美貌和高贵。她将自己的容貌与花相提并论,暗示她的美丽如同花朵般迷人。而“念君宠”则表达了她对于心爱之人的怀念与留恋,暗示她对爱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花落奈何别无声。这句话通过描绘花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无奈之情。花朵凋零,寓意着时光流逝,暗示着爱情的消逝和无法挽回的遗憾。而“奈何”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无法挽回的遗憾和不甘心的心情,而“别无声”则强调了这份无声的悲伤,突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笑问瘦宫三千女,这一句以“笑问”开头,似乎是在形容诗人自己以一种苦笑的方式来提问。而“瘦宫三千女”则是指代宫中的三千佳丽,意味着宫廷的美女众多。作者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世间万千美女的不屑与无奈,暗示着在这千万美女中,他所思念的人依然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真挚感情的珍视和追求。
谁人不待一人情。这句话是对于人们普遍的感情观念进行了一种思考和反问。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关于情感的共鸣,认为谁都不会免疫于情感之苦。无论是宫中的三千佳丽,还是世间的普通人,都难以避免情感的煎熬和纠葛。这也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深刻观察和体悟,表达了作者对于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整体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怀念与追忆,以及对于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通过对于花朵凋零、宫中佳丽和人情世故的描绘,呈现了一种内心的苦涩和对于真挚感情的珍视。
第六百四十七节
无题
落日观霞照,
清风明月台。
思卿人何在?
端梦伊始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诗,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折射出了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情感。
首句“落日观霞照”,表现了诗人对于落日和晚霞的观察与感受。落日作为一天的结束,往往给人以沉静、慰藉的感觉,而晚霞则是夕阳余晖的余韵,常常让人陶醉其中。通过“观霞照”,作者将自己置身于自然景色之中,与晚霞相互辉映,显示了对自然美的倾慕之情。
第二句“清风明月台”,进一步将诗情延伸。清风与明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们代表着清幽、宁静和神秘。而“台”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高处,可能是一处台阶、高台或者楼阁。这一句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清风拂面、明月当空的宁静景致。
第三句“思卿人何在?”,将情感线索引入诗歌中。作者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使用“思”字,强调了内心深处对于他人的牵挂和思念。同时,“卿人”一词常用于古代诗词中,表示爱人或者爱慕之人。这句话通过反问,表达了作者对于所思念之人的寻觅和思念之情,增加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最后一句“端梦伊始来”,更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这句话可以有多重解读,其中一种解读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梦境的期待。梦境是人们心灵的一片净土,是人们在疲惫的生活中寻求片刻慰藉的港湾。通过“端梦”,作者可能在暗示自己即将进入美好的梦境,寄托了对于未来的美好希冀。而“伊始来”则暗示了一种新的开始,一种希望与憧憬的开始,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综合起来,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对于情感的表达。每一句都凝聚了作者对于美好的向往与对于情感的思念,使得整首诗在古朴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给人以沉静、悠远的感受。
第六百四十八节
月半
匆匆月半轮,
苦海寂寥深。
迟迟风雨落,
暮归四方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古体诗,作者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月亮的匆匆、海的寂寥、风雨的迟迟以及人们在暮归时的场景,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匆匆月半轮 这句诗以“匆匆”二字开篇,立即为诗篇注入了一种快速行进的气息。月亮作为诗的象征物之一,通常代表着变化和流逝。在“月半轮”中,月亮并未完整,只是半圆形,这可能暗示着不完整、不圆满的状态。整句表达了时间的匆忙和不完整,可能暗含着生命的短暂和不完美。
苦海寂寥深 这句诗运用了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苦海”来描绘深沉的寂寥和困境。海洋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无限、深沉和未知,而“苦海”则进一步强调了其中的苦涩和艰难。作者通过“寂寥深”一词将这种苦涩和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了人生中遇到的挑战和困境。
迟迟风雨落 这句诗以“迟迟”二字开头,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感。同时,“风雨落”形象地描绘了风雨的降临,暗示了不确定和挑战。风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常常与挣扎、磨难联系在一起。整句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界的变幻不定,与前两句呼应,加深了诗意的层次。
暮归四方人 最后一句以“暮归”开头,表现了人们在黄昏时分归家的场景。这里的“四方人”可能指代四面八方的人们,也可以理解为各自归家的人。这一句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强调了生活的朴实与自然的联系。
整首诗在这句中得到了圆满的结束,也暗示了生命在最终归于宁静和安宁。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时间流逝、生命变幻和人生困境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第六百四十九节
无题
柳遇真情花木深,
碧水无痕映佳人。
清风夜夜西湖瘦,
明月时时照吾心。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古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浪漫主题和意象。
柳遇真情花木深以柳树作为开头,柳树通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活力。\"遇真情\"这个词组意味着诗人在柳树下遇到了真挚的感情,这可能是对于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或者是对于真诚友谊的珍惜。\"花木深\"这个描述则暗示了诗情深处的一种隐秘感,或许是真情的深沉,或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远。
碧水无痕映佳人将意象转移到水的映照上。\"碧水无痕\"形容了水面平静无波的状态,暗示了一种纯净和清澈。\"映佳人\"则是水面所映照的人的形象,这个\"佳人\"可能是诗中所指的\"真情\"的对象,也有可能是诗人自己,或者是诗歌中的一种抽象化身,代表着美好和纯洁。
清风夜夜西湖瘦将意象延伸到了夜晚的西湖和清风之上。\"清风夜夜\"表达了清新凉爽的气息在夜晚持续不断地吹拂,\"西湖瘦\"则是一种情感化的描述,可能是指西湖在夜晚时显得瘦弱、柔美,也可能是指诗人自身在西湖边的感受,感受到了一种孤独或者是思念之情。
明月时时照吾心,最后一句则将意象转移到了明月上。\"明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被视为爱情和美好的象征,它的明亮和静谧常常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时时照吾心\"则表达了明月照耀着诗人内心的每一个角落,可能是指诗人对于爱情、友情或者是内心世界的感悟和领悟,也可能是指诗人在明月下的孤独或者是内心的安宁。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柳树、水、清风、明月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情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感悟和体验。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珍珠。
第六百五十节
愁心
柳下思故人,
江波乱愁心。
不知西子去?
烟雨未逢春。
赏析:柳下思故人, 在柳树下思念往日的故人。这句描绘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柳树常常被视为离别时的见证者,因为它柔软的枝叶和轻盈的风姿仿佛在述说着别离时的心情。
江波乱愁心。 江水波澜不平,使得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愁和焦虑。江水的波动象征着生活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诗人可能因为离别而感到焦虑不安。
不知西子去? 诗中提到了“西子”,指的是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句话暗示了诗人的思念和追忆,他不知道美丽的西施是否已经远去,这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过往的追寻和怀念。
烟雨未逢春。 描绘了江南的春天景象,烟雨蒙蒙,还未真正迎来春天。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心境的萧索和等待。烟雨昏迷的景象与诗人心中的迷茫和不安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情感氛围。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忧郁和思乡之情。柳树、江水、西子以及烟雨春景都成为诗人情感的投射和表达载体,构成了一幅幽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第六百五十一节
无题
不堪秋色谢飞花,
万丈红绸遣流霞。
日落长空行万里,
不尽人间泄光华。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景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人间万象的深邃思考。
第一句“不堪秋色谢飞花” 这一句中,“不堪”通常表达一种极端的情绪状态,如无法承受、难以接受之意。这里用来形容“秋色”,则映射出一种厚重的情感负荷,可能是因为秋天的萧瑟给人带来的孤寂感觉。而“谢飞花”指的是随秋风凋零的花朵,飞花似乎带有一种无奈的美丽,随风而逝。这两者结合,构成了一种秋天特有的悲凉美,是对秋日景色的深刻描绘和感受。
第二句“万丈红绸遣流霞”这句诗将夕阳下的晚霞比作“万丈红绸”,这样的比喻极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幅天空中被染红的壮丽画卷。晚霞如绸,不仅形容了晚霞的美丽,也表达了它的流动性和无边的延展性。晚霞的绚烂与悠长,仿佛是大自然用最华丽的红绸,进行了一场壮观的表演。
第三句“日落长空行万里” 此句中,“日落长空”描绘的是日落时广阔的天空,而“行万里”则形容太阳即将落下的瞬间,其光芒遍洒四方,似乎要跋涉万里。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对日落这一自然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感悟。
第四句“不尽人间泄光华”最后一句将前面的自然景象和人间情感联结起来。这里的“不尽”有未完全、未尽头之意,表明自然界的美丽是无穷的,永远都有新的光华泄露出来。同时,也暗示人间的情感和生命活动也是充满了不竭的活力和变化。天地间的光华互相映照,一方面表达了自然的壮丽,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人类活动的肯定和赞美。
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图,也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美的感慨。每一句都用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壮丽以及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这首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
第六百五十二节
静夜思
匆匆飞鸟挽落眉,
几度伤心寝时归。
何必花开花又陨,
可怜相思赋予谁。
赏析:这首诗似乎描述了一种忧郁的情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匆匆飞鸟挽落眉\"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手法,将飞鸟的行为与挽落眉(眉头皱起)联系起来,暗示了一种急促和忧愁的氛围。飞鸟匆匆而过,仿佛在飞逝的过程中挽动着凋零的眉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几度伤心寝时归\"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反复的伤感和痛苦的归来。\"几度伤心\"暗示了作者多次经历了心碎和伤感,而\"寝时归\"则表明这种伤心总是在夜晚的安眠时重重归来,增加了诗中的忧郁氛围。
\"何必花开花又陨\"这句话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花开花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作者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脆弱的感叹。花朵的绽放与凋零,仿佛在提醒着人们生命的轮回和无常。
\"可怜相思赋予谁\"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孤独的心情。\"可怜\"这个词可能暗示了作者对自己或他人命运的同情和感慨,而\"相思赋予谁\"则表达了一种无人分享的相思之苦,无人能够真正理解或分担。这种孤独与无奈感强烈地渗透在诗的最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郁、痛苦和孤独,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和对相思之苦的诉说。
第六百五十三节
随笔
千山不宿登明月,
不尽飞花揽残缺。
客问他乡凄凉夜,
莫叫相思使人觉。
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意境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和相思的愁绪。
千山不宿登明月, 这句诗描绘了千山万壑中登高望月的场景。千山代表着高大的山峦,不宿表示月亮永不停留,登明月则表达了诗人仰望明亮的月光的愿望。整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心中对于远方的思念之情。
不尽飞花揽残缺。 这句诗使用了飞花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揽残缺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和生命残缺的感慨。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生相结合,表达了对于时光的无奈和对于生命短暂的感叹。
客问他乡凄凉夜, 这句诗中的客指代诗人自己,他乡表示离别之地,凄凉夜则暗示了他在异乡孤寂的心情。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他乡的境遇,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的悲伤和孤独。
莫叫相思使人觉。 最后一句诗以叮咛的口吻呼唤人们不要让相思之情使自己痛苦不堪。莫叫表示禁止,相思则代表了对于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关切,希望大家能够抵挡相思之苦,保持坚强。
总结: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和相思的愁绪。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第六百五十四节
冬雪
飞花一梦几残缺,
秋风瑟瑟使人觉。
横舟自渡千重雪,
万丈愁渊与君绝。
赏析:这首诗似乎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寂寥之感。
飞花一梦几残缺,这一句描绘了飘落的花瓣,或许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易逝。\"一梦几残缺\"表达了梦境的虚幻和不完整,暗示着人生中的遗憾和缺憾。整句通过表达自然景象,来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暗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领悟和感慨。
秋风瑟瑟使人觉。秋风的瑟瑟声是诗中的意象之一,它可以使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使人觉\"这一词语,可能不仅仅指身体上的感受,更多地是指心灵的触动。秋风的凉意与飘零的花瓣共同勾勒出一种寂寥和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横舟自渡千重雪, 这句话用\"横舟\"、\"千重雪\"这样的意象,勾勒了一幅孤舟穿越雪域的画面。\"自渡\"一词,表明诗人不依赖他人,自己面对困境和挑战。\"千重雪\"可能不仅仅是指雪的厚度,更多地是象征着困难和阻碍。整句揭示了诗人在世间艰难险阻中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现了一种坚韧和执着。
万丈愁渊与君绝。最后一句通过\"万丈愁渊\"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苦闷。\"与君绝\"则是一种别离的意象,诗人似乎在表达与他人的隔阂和分离。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诗人与他人之间的心灵隔阂,二是诗人与生活、命运之间的隔阂。整句透露出一种孤独、绝望的情绪,与前文的寂寥和忧伤相呼应。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感慨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隐喻,诗人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和孤寂忧伤的画面,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第六百五十五节
随笔
蝶落花间百花仙,
月揽枝头梦将还。
独邀五岳天峦见,
四海如归万浪前。
赏析:这首诗以婉约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心灵境界的深沉感悟。
\"蝶落花间百花仙\" 这句诗以蝴蝶在百花中翩翩起舞的场景为开头,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蝶与花相得益彰,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将花间比作百花仙,增添了一种神秘、仙境般的氛围。
\"月揽枝头梦将还\" 这句诗以月亮轻轻拂过树枝的意象,暗示了一种梦幻般的情境。月亮被赋予了拥抱梦境的意义,暗示了诗人对梦境的渴望和向往。枝头则是梦境的载体,将梦境与自然景色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独邀五岳天峦见\" 这句诗呼应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山水意象,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相融、与山峰相交的情感。五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座名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诗人借此意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与天地同辉的境界。
\"四海如归万浪前\" 这句诗以四海归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和安定感。四海象征着广阔无垠的世界,而归来则暗示了在繁华喧嚣之后回归内心的宁静。万浪前的情景则昭示了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的归途,寓意着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风雨洗礼后归来的宁静和平静。
综合起来,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意象,描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通过对蝶、月、山、海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和赋予,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归属感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诗意境界。
第六百五十六节
独夜行
天星乱坠马如梭,
月似明镜弃夜河。
只待朝露逢时饮,
落马携归美人歌。
赏析:这首诗以华美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浪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天星乱坠马如梭 诗中的“天星乱坠”一语惊人,描绘了星空中星星闪烁的场景,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这种场景极具想象力,给人以壮观、梦幻的感觉。而“马如梭”则用来形容飞驰的速度,与星星坠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句中通过星星和马的对比,将自然界的壮美与动物的迅疾相结合,为后文的浪漫氛围奠定了基调。
月似明镜弃夜河 这句诗中,“月似明镜”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月亮明亮清澈的景象,暗示着月光的洁净和明亮。同时,“弃夜河”则增添了一种抛弃黑暗、迎接光明的意象。将月亮比作明镜,不仅突出了月光的亮丽,也给人一种幽静、清澈的感觉。整句诗意蕴含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只待朝露逢时饮 这句表达了一种期待与等待的心情。朝露是指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清新、明亮和生机。诗人希望能在清晨时分与朝露相遇,享受它带来的清凉与滋润。这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时刻的渴望,希望能够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与心爱的人相遇,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
落马携归美人歌 这句是整首诗的高潮所在,也是表达了诗人内心最深的愿望。在这句中,“落马携归”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心爱的人相伴相随,一同返回家园的愿望。这里的“美人”并非只是外在的美貌,更多的是指心灵上的美好和情感的契合。而“歌”则是一种表达,是对幸福、欢乐的歌颂。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爱情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温馨的画面。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刻和爱情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给人以美好、温馨的感受。
第六百五十七节
赠情
山赠我静水赠动,
天赠我晴月赠明。
想来已然皆得尽,
不抵佳人赠我情。
赏析: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对仗和意境转换的写法,通过自然界的赠予与佳人情感的赠予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
“山赠我静水赠动”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入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用“山”象征静止不动,用“水”象征流动变化,山的静与水的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图,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波动。山的静谧给人以沉稳、坚定之感,水的流动则带来生机与活力。这里的“赠”字表达了自然界对诗人的恩赐,诗人从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启迪。
“天赠我晴月赠明”继续上一句的自然景象,诗人把视角从地面的山水转向了天空,从日间转换至夜晚。\"天\"和\"晴\"描绘了一个没有云彩的夜晚,而\"月\"则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体,它的\"赠明\"不仅指月光带来的光明,也暗示了启发与清晰的思考。在这里,“天”与“月”象征了更为高远和宏大的自然力量,它们的赠予是更为精神和心灵上的明亮与指引。
“想来已然皆得尽” 这一句是诗人对前两句中自然的恩赠进行的一种回顾与总结。\"想来\"表达了一种回想和思考,\"已然\"则显示了诗人认为自己已经完全体会和领悟了自然的这些恩赠。这里的“尽”字,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从自然界中已经获取了尽可能多的东西,包括心灵的宁静、生命的活力以及思考的明晰。
“不抵佳人赠我情” 这是全诗的高潮和转折点,诗人将前面的自然之赠与“佳人”之情进行对比。\"不抵\"意味着无法相比,显示出即使是自然的无尽恩赐,也无法比拟佳人的情感赠予。这里的“佳人”指的是诗人心中的爱人或至亲,而她的“情”,指的是爱情或深情,它对诗人来说,比自然界的任何赠予都要珍贵和重要。通过这种比较,诗人表达了对人际关系中情感交流的高度重视和珍视。
通过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转而表达了对人间情感的珍视和向往,这种从自然到人情的转变,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手法。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对称,在情感上则由宽广的自然景象逐渐聚焦至个体情感的珍贵,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第六百五十八节
夜行
扬鞭几落星,
奋驹夜独行。
千波水中尽,
江月一时宁。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古风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与表达。
\"扬鞭几落星\"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马车奔驰在夜晚的景象。\"扬鞭\"指的是马车夜间行进时,马夫挥舞着鞭子驱赶马匹,\"几落星\"则意味着星星在夜空中忽明忽暗,可能是因为马车的颠簸造成的视觉效果,也可能是因为夜晚的风吹动了星星。
\"奋驹夜独行\" 这句话继续描绘了马匹在夜晚独自奔跑的场景。\"奋驹\"形象地描述了马匹的奔跑状态,强调了它们的努力与奔腾,\"夜独行\"则突出了夜晚的孤寂和寂静,给人以一种空旷而神秘的感觉。
\"千波水中尽\" 这句话转换了视角,将目光投向了水面。\"千波\"指的是江水波浪起伏的景象,\"水中尽\"则可能暗示了诗人在马车行进中经过了一片水域,水面的波纹在夜晚显得更加寂静与深邃。
\"江月一时宁\" 这句话进一步将目光聚焦在夜晚的天空中。\"江月\"指的是夜晚的月亮,可能因为周围景物的静谧与平和而显得特别清晰与明亮,\"一时宁\"则暗示了这片景象的短暂和转瞬即逝,给人以一种匆匆而过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行进的马车、奔跑的马匹、江水波浪和清澈的月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短暂而美好时刻的珍惜与感怀。
第六百五十九节
鸣鹃
旧情忆时吾不才,
花前揽冰笑入怀。
日布云海形流水,
话遇杜鹃口难开。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古风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回忆和思考。
旧情忆时吾不才,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感慨和反思。\"旧情\"指的是过去的感情经历,\"忆时\"表示回忆过去。\"吾不才\"则暗示了诗人自己认为自己在过去的感情中有所不足或不够好。整句话呈现了一种对自身过往行为或表现的自责和反省的情绪。
花前揽冰笑入怀。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感慨。\"花前\"暗示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象,\"揽冰笑入怀\"则是通过寓意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揽冰\"可能暗示了一种冷冰冰的、不易触及的美好,而\"笑入怀\"则暗示了一种温暖和亲近。整句话通过对冷暖、喜悦、内心的触及和沉浸,构建了一种柔情的氛围。
日布云海形流水,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叹。\"日布云海\"形象地描绘了日光布满的云海景象,这样的景象使人感到壮观而震撼。\"形流水\"则是通过寓意来表达对这一景象的赞美和钦佩,形容其如流水一般的变幻和美丽。整句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话遇杜鹃口难开。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话遇杜鹃\"暗示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某种感受或体验,\"口难开\"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困扰。整句话通过对内心矛盾和困惑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感情的回忆和思考,以及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感慨和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扰,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和深度。
第六百七十节
夜游
西子湖畔转寒眸,
秋波艳艳几回羞。
夜来无边萧声起,
相思深处使人愁。
赏析:这首诗以其清丽的笔触和深沉的意境而着称。
\"西子湖畔转寒眸\" 这句描述了一个人在西子湖畔转动着冷冽的眼神。西子湖是指西湖,古代诗人常以西湖为背景来描写各种情感和景色。\"转寒眸\"暗示了眼中的寒冷和孤寂,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冷漠。
\"秋波艳艳几回羞\" \"秋波\"是指秋天的眼神,\"艳艳\"则表达了眼神的美丽和迷人。\"几回羞\"表明了眼神中隐藏的羞怯和不安,可能是在与他人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内心感受。
\"夜来无边萧声起\" 这句描写了夜晚无边的萧条声音传来。\"夜来\"暗示了夜晚的寂寥和孤独,\"无边萧声起\"则暗示了夜晚中的深沉寂静和恍惚的声音。这句话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相思深处使人愁\" 最后一句表达了相思之苦。\"相思\"是指思念之情,\"深处\"表示这种情感深藏在内心深处,\"使人愁\"则表达了思念之情所带来的忧伤和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第六百七十一节
犹可期
清风问柳柳依依,
飞花处处人将离。
燕春三月忙争语,
月别今宵犹可期。
赏析:这首诗写得非常细腻,充满了离别的情愫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清风问柳柳依依 这句话通过“清风”和“柳”两个意象,表达了清新的春风轻轻拂过垂柳的情景。清风代表着春天的柔和,而“柳依依”则暗示着柳树婆娑的样子,也可以理解为柳树依依不舍,暗示了离别的情感。这里用“问”字,给清风赋予了一种人化的意境,好像是清风在向柳树询问,暗示了诗人对于离别时节的感叹和不舍。
飞花处处人将离 这句话描绘了到处飘落的飞花,象征着时节的更迭和人世的流转。花瓣飘落的景象往往与离别相关,因为花瓣的飘落常常被人们视为光阴易逝、时光流逝的象征。而“处处人将离”则暗示了人们即将分别的情景,或许是因为时光流逝,或许是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变迁,人们不得不分离,这也呼应了上一句的“柳依依”,一起构成了诗人对于时节更替和离别的感慨。
燕春三月忙争语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燕子归来的季节,树木开始抽新芽,百花争艳,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燕春三月,正是春天的盛景,而“忙争语”则形象地描述了万物争相生长、欣欣向荣的场景。这里的“争语”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隐含了燕子的归来,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感和情感色彩。
月别今宵犹可期 最后一句诗句,写出了诗人对于此时此刻的期待和不舍。月别指的是人们分别之时,或者是对于月亮的离别,可能暗指今宵即将分别的夜晚,也可能是月圆之夜,暗含了与月亮的别离。而“犹可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再次相聚的期待,尽管面对离别,但诗人依然怀抱着一丝希望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清风、柳树、飞花、燕子、月亮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感受和对于离别的情感。诗中用景物描绘情感,通过描写自然的变化和万物生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节更替和人世流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离别的不舍和对于再次相聚的期待。
第六百七十二节
花落
秋风夜夜难安宁,
相思处处往无声。
明月花枝弄离影,
几回悲尽掩残星。
赏析:这首诗主要描述了秋夜的寂寥与思念之情。
\"秋风夜夜难安宁\"此句描述秋夜的环境,秋风阵阵吹来,使人难以安宁。这里“难安宁”不仅指身体上的不适,更是心理上的不平静。秋天常常给人一种凄凉、寂寞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在夜晚被放大,尤其是当秋风不断吹拂的时候,这种寂寥的氛围更加明显。
\"相思处处往无声\"这一句讲述了相思的情感状态。相思之处,往往是无声无息的,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相思的情愫无处不在,但却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只能默默地藏在心中。无声体现了相思的深沉和难以言说,也反映了在秋风夜晚中,思念之情的愈加强烈。
\"明月花枝弄离影\"这一句用“明月”、“花枝”来描绘夜晚的景象。明亮的月光照在花枝上,形成了影子。这种影子似乎在玩弄着离别之影。这里的“弄”字赋予了画面一种动态的美感,花枝上的离影随着月光的变化而变化,给人一种动态的美丽。然而,这种美丽的景象也透出一种无奈和惆怅,因为它们象征着离别的孤寂。
\"几回悲尽掩残星\"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多次流泪抹去夜空中稀疏的星光。这里的“悲尽”表明了诗人的情感已经到了极致,多次流泪以至于掩盖了残星的光芒。这一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秋夜的凄凉与空虚。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相思、惆怅与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相思与离别之情的表达,被刻画得细腻动人。诗中蕴含的情感在不同的意象中层层递进,让读者感受到秋夜中的深沉与无奈。
第六百七十三节
雪花
相思恨新芽,
归影寄人家。
望断天涯路,
落雪逢似花。
赏析:这首诗是充满离愁别绪的抒情之作,每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相思恨新芽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相思之情。\"相思\"是一种深沉的思念和忧伤,常常出现在离别或无法相见的情况下。\"恨新芽\"则是通过\"新芽\"这个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新芽代表了新生、希望和生机,但在相思之情下却成为了心中的痛苦。这里的\"新芽\"可能指的是对希望和未来的期盼,但又因为相思的苦涩而变得令人煎熬。
归影寄人家 这句诗使用了\"归影\"和\"寄人家\"两个意象。\"归影\"指的是回忆和思念,是在心灵深处留下的印记;\"寄人家\"则暗示了将这份思念寄托于他人之处。整句表达了诗人将内心的思念寄托于远方的某个人或某个地方,希望他人能够代为承载自己的情感和回忆。
望断天涯路 \"望断\"表示遥望而终究无法见到的意思,\"天涯路\"则是指极远的地方。整句表达了诗人遥望远方,但却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无法达成心愿,心中的相思之苦更加深重。\"天涯路\"暗示了远方的彼岸,象征着相思之旅的遥远和漫长。
落雪逢似花 最后一句诗将\"落雪\"和\"似花\"这两个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和联想。\"落雪\"是冷冽的寒冷和离愁的象征,而\"似花\"则是柔美和生命的象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之际的冷清和凄凉,但又在其中寻觅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这句诗或许暗示着即使在寒冷的冬日里,也能够找到一丝温馨和美好,正如落雪在遇到时,变得如同盛开的花朵般美丽动人。
第六百七十四节
相思
花娇几处春得意,
风柳河畔起忧思。
一路绿水青苔岸,
鱼闻深处有相知。
赏析: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意境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情以及内心的感慨。
花娇几处春得意 这一句描绘了春天中花朵的生机勃勃和绽放的美景。\"花娇\"一词表达了花朵娇嫩妩媚的姿态,\"几处\"则暗示了这美景的分布广泛,可能是指不同的地方都有花朵盛开。\"春得意\"则传递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和欢乐喜悦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与活力。 这句话透露着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春天的热爱。在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花朵盛开,这种景象使人感到喜悦与满足。通过描绘花朵在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人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美好景色的感慨与赞美之情。
风柳河畔起忧思 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与前一句所传递的愉悦不同,这句话却带有一丝忧伤与忧思。\"风柳\"一词让人联想到垂柳在微风中摇曳的景象,\"河畔\"则使人想象到河边静谧的景致。但是,诗句中出现了\"起忧思\",表明诗人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却被某种忧虑所困扰,内心不安。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纷扰。尽管身处自然美景之中,但诗人心头却萦绕着忧虑与忧伤,使他无法完全沉浸于环境之中。或许是外界环境与内心感受的对比,使诗人产生了一种不安与忧虑。
一路绿水青苔岸 这句诗延续了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一路绿水青苔岸\"来描述河边的景色。\"一路\"暗示了这条河的延伸,\"绿水青苔\"则勾勒出河水清澈见底,河岸覆盖着青苔的景象。这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绿水青苔构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使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这样的描写也与前文中的忧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鱼闻深处有相知 这句话通过\"鱼闻\"来暗示河中的鱼儿,\"深处有相知\"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一种交流与共鸣。这里的\"相知\"不仅仅是指与鱼儿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诗人与自然界的心灵契合与共鸣。鱼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与河水、青苔、花朵等一切都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尽管人与鱼的沟通只是一种意境的描绘,但却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心灵契合与共鸣。在自然界的怀抱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与世界相通的愉悦与满足,这种情感也让他在忧思之中找到了一丝慰藉与安慰。
第六百七十五节
俏影
清风一路月柳梢,
碧水徐徐望河桥。
绿岸青苔浮啄鲤,
俏影枝头望碧宵。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象,充满了清新的气息和淡淡的诗情画意。
\"清风一路月柳梢\" 这句描述了清风吹拂下,一路上月光洒在垂柳的梢头。\"清风\"和\"月柳\"共同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雅的氛围,给人一种闲适、舒适的感觉。作者通过描绘月光洒在垂柳上,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碧水徐徐望河桥\" 这句表现了碧绿的水面悠然地流淌着,轻轻地望向远处的河桥。\"碧水\"给人以清新、清澈的感觉,\"徐徐\"则表现了水流的缓慢,这种缓缓流淌的景象与诗中的清风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悠然的画面。
\"绿岸青苔浮啄鲤\" 这句描述了河岸上青翠的岸边,苔藓覆盖其中,游动着一群啄食着水草的锦鲤。\"绿岸\"和\"青苔\"形象地描绘了河岸的翠绿和青葱,给人一种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浮啄鲤\"则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使整幅画面更加丰富。
\"俏影枝头望碧宵\" 最后一句表现了枝头上婀娜多姿的影子,正在凝望着清澈明亮的夜空。\"俏影\"形象地描绘了枝头上影子的美丽和姿态,\"望碧宵\"则表现了夜空的幽深和明亮,整句话给人一种恬静、悠然的感觉,与前文的清风、碧水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完美画面。
第六百七十六节
旧地
旧园新梦念与谁
几逐花落人却悲。
清风一路携春柳,
满城飞絮无处归。
赏析:这首诗似乎在描述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与迷茫。
\"旧园新梦念与谁\" 这句话中,“旧园”代表着过去的记忆和经历,“新梦”则暗示着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作者问自己,他所怀念的旧园和追求的新梦究竟是为了和谁而存在?这里有一种对过去与未来的反思和思考,也透露出对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问。
\"几逐花落人却悲\" 这句话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花开花落,人们却因此而感到悲伤。这里的“几”字用得巧妙,既表示了时间的短暂,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清风一路携春柳\" 这里的“清风”和“春柳”给人一种清新和生机的感觉。清风吹拂着春天的嫩绿柳枝,意味着新生和希望。这里可能在暗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满城飞絮无处归\" 这句话描绘了风中漂浮的絮语,形象地展现了一种无根无据的飘零感。城市中的絮语无处安放,无法找到归宿,暗示了一种迷失和无助的情绪。也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迷茫和无所依靠的状态。
第六百七十七节
奉日
枝头柳闻青,
风雨伴长亭。
曲尽忧云散,
奉日山河晴。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意境和情感,每一句都值得仔细品味。
首句\"枝头柳闻青\"以一种清新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景象。枝头的柳树发出青翠的气息,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枝头\"二字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一幅清新的画面中,柳树的嫩绿在春风中摇曳,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句话并不是简单地描述景象,而是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给人以希望和生机。
第二句\"风雨伴长亭\"转入了另一种氛围。这里的\"长亭\"常常被赋予一种孤寂、等待或者思念的意象。\"风雨伴长亭\"表现出一种寂寥和孤独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风雨的陪伴增加了长亭的孤寂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这一句营造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氛,与前句的清新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曲尽忧云散\"转折了诗歌的情感走向。\"曲尽\"表达了忧愁或困境已经到达了尽头,\"忧云散\"则暗示着阴霾或忧愁的消散。这里的\"忧云\"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心理的负担或者困扰,而\"散\"则表明这种困扰已经逐渐消散,心情开始明朗起来。这一句话给人以希望和解脱的感觉,似乎暗示着困境过后必将是晴朗的天空。
最后一句\"奉日山河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奉日\"可以被理解为接受阳光的洗礼,表达了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而\"山河晴\"则暗示着一片美好的未来。整首诗以这句话作为结尾,给人以希望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_^
第六百七十八节
清风诀
清风拂远山,
花落忆前缘。
匆匆离别燕,
今昔是何年。
赏析:这首诗意境清新,充满离愁别绪,值得细细品味。
清风拂远山, 这一句以“清风”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清新、清爽的氛围之中。清风拂过远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风景。远山的存在不仅增添了诗意的意境,也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在这里,作者可能借用“远山”来表达心灵上的远方,暗示着离别之情的沉重和思念之情的深切。
花落忆前缘。 这一句用“花落”来表达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意象。花开花落,寓意着岁月的更迭和人生的变迁。而“忆前缘”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这里的“前缘”可能指的是过去的友情、爱情或者一段特殊的经历,作者在离别时,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的留恋和怀念。
匆匆离别燕, “匆匆离别”四个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匆忙和不舍。燕是常见的候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中一种寓意美好的象征。离别时,燕飞走,隐含着对离别场景的描绘,也暗含了对彼此分别时的无奈和心痛。
今昔是何年, 这一句表达了对时间的迷茫和对生命流逝的感叹。今昔之间,一切似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离别之时,时间仿佛又停滞了。何年,既是对过往时光的询问,也是对未来的迷茫。生活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在这一句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第六百七十九节
客云山
白马向云山,
匆匆燕飞还。
不知蜂蝶语,
却晓百花缘。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非常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哲理性的思考。
首句“白马向云山”,描述了一匹白马朝着云山奔驰的场景。这里的“白马”可以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追求美好和理想的力量,而“云山”则是高远、神秘、难以触及的象征。整句表达了追逐梦想和追求理想的决心和向往。
第二句“匆匆燕飞还”,描绘了燕子飞快地归来的情景。这里的“匆匆”一词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匆忙。燕子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整句意味着时光飞逝,生命短暂,要珍惜当下。
第三句“不知蜂蝶语”,引入了蜜蜂和蝴蝶的形象。这里的“蜂蝶”可能代表着微小的生命和自然的声音。而“不知”则暗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界奥秘的不了解,也可以理解为忽略了那些微小而珍贵的存在。
最后一句“却晓百花缘”,表达了对百花生长的了解和感悟。这里的“百花”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命和美好的事物,而“缘”则表示了一种因果关系和连接。整句暗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规律的领悟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