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穿越转世的爱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晚,唐玄宗李隆基、奸臣杨国忠带着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以及一众皇子皇孙,在大将陈玄礼和禁卫军的重重保护之下,小心翼翼地打开长安城的城门,趁着夜色悄然出逃。
一路上,众人马不停蹄地狂奔,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如此逃亡数日之后,这些军士们都已经疲惫到了极点,而唐玄宗更是悔恨交加,心中懊悔不已,口中喃喃自语道:“朕真是后悔啊!当初竟然听信了边令诚那个奸贼的谗言,误杀了高仙芝与封常清这两员大将!高仙芝、封常清他们二人,对我大唐忠心耿耿,战功赫赫,犹如朕的左膀右臂一般重要。如今他俩一死,朕就如同断了双臂一般,这可如何是好啊?”
杨贵妃见玄宗一脸愁容,不禁心疼起来。她轻轻伸出那如羊脂白玉般洁白光滑的手臂,从怀中掏出一方绣着精致花纹的锦帕,温柔地替玄宗擦拭去额头上的汗水,并柔声安慰道:“三郎啊,你也不必太过伤心难过了。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位将军虽然功高劳苦,但毕竟也曾犯过错。陛下您对他们已经算是仁至义尽,皇恩浩荡了。如今他俩已然离世,陛下就不要再为此事感到内疚自责了。说起来,这一切都是边令诚那家伙阿谀奉承、搬弄是非所闯下的大祸呀!”
李隆基听了爱妃的安慰,心中的紧张情绪稍微缓解了一些,他叹了口气,说道:“玉环啊,你不知道,这两个人在我掌管天下的时候,可是立过赫赫战功的啊!尤其是哥舒翰,那更是大唐难得一见的将才啊!只怪朕一时疏忽,没有看清形势,才导致如今这般局面。”
杨国忠看着眼前混乱的局势和士兵们躁动不安的情绪,心里明白现在大家都对自己充满了怨恨。他偷偷看了陈玄礼一眼,发现对方也正好向这边望来。两人的目光交汇,只见陈玄礼一脸黝黑,显然是经过了多日的连续奔波和战斗,已经疲惫至极。从他那锐利的眼神中,杨国忠能够感受到深深的恨意,他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转头对李隆基说:“陛下,等到了蜀地,咱们就可以安心住下来了。叛军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打到那里去。”
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陈玄礼四人一齐望向杨国忠,眼神之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似乎都在等待他继续发言,想听听他接下来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语。
杨国忠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等我们到达咸阳后,首先要找到一个安全且舒适的地方安顿下来。然后,安排当地的百姓给我们送来充足的食物,让大家能够填饱肚子,恢复体力。等我们吃饱喝足之后,再继续前行。”
唐玄宗微微颔首,表示同意杨国忠的提议。他轻声说道:“目前也只能如此了,立刻派人通知咸阳的县令,让他们准备好食物供我们食用。”说完,他便派遣了一名宦官前往咸阳城传递消息。
经过漫长的行程,唐玄宗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咸阳。然而,他们走了大半天,却连一个人影都没看到。杨贵妃不禁心生诧异,皱眉问道:“怎么这里一个人都没有呢?陛下不是早已派人通知咸阳的县令了吗?”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众人已经连续行走了好几个时辰,却一直没有人送来饭菜。众军士早已饿得饥肠辘辘、腰板都直不起来了,杨贵妃更是面色绯红,显然也是饥饿难耐。就在这时,杨国忠突然发现周围的军士们纷纷挺矛持剑,一步步地向他逼近过来。他心中大惊,正想大声呼喊求救,却听到一声尖锐的太监叫声响起。
随着这声喊叫,只见几个老百姓端着食物缓缓走向众人。玄宗和杨贵妃见状大喜过望,那些皇子皇孙们更是欣喜若狂,纷纷簇拥而上。然而,当他们看清百姓手中端着的并非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时,而是一些粗糙的高粱饽饽,不禁都大失所望。
这些皇子皇孙们平日里在宫中娇生惯养,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哪里吃过这样的粗粮?但此刻他们已饿得筋疲力尽,实在顾不得许多,也不在乎是否有碗筷,直接伸手抓起高粱饽饽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儿,所有的食物便被吃得干干净净。
李隆基面色苍白如纸,颤抖着拿起高粱饽饽、艰难地咬了几口,泪水却止不住地从眼角滑落。这时,一个年迈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走上前来,声音沙哑地说道:“安禄山图谋造反之意已非一日两日之事。这些年来,曾有人向朝廷告发他,但结果不是被关押起来,便是惨遭杀害。陛下身边的大臣们,个个只知阿谀奉承,但凡有关边关紧急的奏报,都会被他们强行按压下来。至于外界的真实情况,陛下又如何能够知晓呢?这宫门深邃如渊,陛下所闻不过是那些虚假之言,而我们百姓对此早已知晓。若非今日局势如此紧迫,我们又怎能有幸得见陛下一面啊!”
张明转世的李隆基听闻此言,不禁心如刀绞,喉咙哽塞,泣不成声:“都是朕一时疏忽,才酿成今日大祸,真是追悔莫及啊!”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自责。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到了第三天,众人终于来到了马嵬驿。此时的众军士们早已是又饿又累,疲惫不堪,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了。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气,原本可以好好地待在长安城中,如今却被迫四处流亡,受尽了苦难。而这一切的根源,都被归咎于杨国忠头上。
此刻,杨国忠正骑在马上,忽然看到前方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模样的人拦住了他的去路,并向他讨要粮食。杨国忠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甚至来不及回答一句话,只听见周围的军士们已经大声嚷嚷起来:“杨国忠造反了!”
这嚷嚷声犹如山崩地裂一般,震耳欲聋。刹那间,无数支乱箭如雨点般朝杨国忠射去。杨国忠见状,急忙想要催马逃跑,但他的身体已经中箭,行动变得迟缓。就在这时,几名军士迅速赶上前来,举起刀剑,乱砍一通,眨眼间便将杨国忠的头颅砍下。
众军士杀了杨国忠后,情绪异常激昂,他们立刻一起将唐玄宗所在的驿馆重重包围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传来一阵乱糟糟的声音,便询问身边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回答说,众军士已经将宰相杨国忠杀害了。唐玄宗听后大惊失色,他拄着拐杖艰难地走出驿馆门外,试图安抚众军士,并让他们返回营地休息。
然而,众军士并没有听从唐玄宗的命令,仍然喧闹不止。唐玄宗... -->>
当晚,唐玄宗李隆基、奸臣杨国忠带着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以及一众皇子皇孙,在大将陈玄礼和禁卫军的重重保护之下,小心翼翼地打开长安城的城门,趁着夜色悄然出逃。
一路上,众人马不停蹄地狂奔,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如此逃亡数日之后,这些军士们都已经疲惫到了极点,而唐玄宗更是悔恨交加,心中懊悔不已,口中喃喃自语道:“朕真是后悔啊!当初竟然听信了边令诚那个奸贼的谗言,误杀了高仙芝与封常清这两员大将!高仙芝、封常清他们二人,对我大唐忠心耿耿,战功赫赫,犹如朕的左膀右臂一般重要。如今他俩一死,朕就如同断了双臂一般,这可如何是好啊?”
杨贵妃见玄宗一脸愁容,不禁心疼起来。她轻轻伸出那如羊脂白玉般洁白光滑的手臂,从怀中掏出一方绣着精致花纹的锦帕,温柔地替玄宗擦拭去额头上的汗水,并柔声安慰道:“三郎啊,你也不必太过伤心难过了。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位将军虽然功高劳苦,但毕竟也曾犯过错。陛下您对他们已经算是仁至义尽,皇恩浩荡了。如今他俩已然离世,陛下就不要再为此事感到内疚自责了。说起来,这一切都是边令诚那家伙阿谀奉承、搬弄是非所闯下的大祸呀!”
李隆基听了爱妃的安慰,心中的紧张情绪稍微缓解了一些,他叹了口气,说道:“玉环啊,你不知道,这两个人在我掌管天下的时候,可是立过赫赫战功的啊!尤其是哥舒翰,那更是大唐难得一见的将才啊!只怪朕一时疏忽,没有看清形势,才导致如今这般局面。”
杨国忠看着眼前混乱的局势和士兵们躁动不安的情绪,心里明白现在大家都对自己充满了怨恨。他偷偷看了陈玄礼一眼,发现对方也正好向这边望来。两人的目光交汇,只见陈玄礼一脸黝黑,显然是经过了多日的连续奔波和战斗,已经疲惫至极。从他那锐利的眼神中,杨国忠能够感受到深深的恨意,他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转头对李隆基说:“陛下,等到了蜀地,咱们就可以安心住下来了。叛军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打到那里去。”
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陈玄礼四人一齐望向杨国忠,眼神之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似乎都在等待他继续发言,想听听他接下来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语。
杨国忠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等我们到达咸阳后,首先要找到一个安全且舒适的地方安顿下来。然后,安排当地的百姓给我们送来充足的食物,让大家能够填饱肚子,恢复体力。等我们吃饱喝足之后,再继续前行。”
唐玄宗微微颔首,表示同意杨国忠的提议。他轻声说道:“目前也只能如此了,立刻派人通知咸阳的县令,让他们准备好食物供我们食用。”说完,他便派遣了一名宦官前往咸阳城传递消息。
经过漫长的行程,唐玄宗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咸阳。然而,他们走了大半天,却连一个人影都没看到。杨贵妃不禁心生诧异,皱眉问道:“怎么这里一个人都没有呢?陛下不是早已派人通知咸阳的县令了吗?”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众人已经连续行走了好几个时辰,却一直没有人送来饭菜。众军士早已饿得饥肠辘辘、腰板都直不起来了,杨贵妃更是面色绯红,显然也是饥饿难耐。就在这时,杨国忠突然发现周围的军士们纷纷挺矛持剑,一步步地向他逼近过来。他心中大惊,正想大声呼喊求救,却听到一声尖锐的太监叫声响起。
随着这声喊叫,只见几个老百姓端着食物缓缓走向众人。玄宗和杨贵妃见状大喜过望,那些皇子皇孙们更是欣喜若狂,纷纷簇拥而上。然而,当他们看清百姓手中端着的并非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时,而是一些粗糙的高粱饽饽,不禁都大失所望。
这些皇子皇孙们平日里在宫中娇生惯养,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哪里吃过这样的粗粮?但此刻他们已饿得筋疲力尽,实在顾不得许多,也不在乎是否有碗筷,直接伸手抓起高粱饽饽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儿,所有的食物便被吃得干干净净。
李隆基面色苍白如纸,颤抖着拿起高粱饽饽、艰难地咬了几口,泪水却止不住地从眼角滑落。这时,一个年迈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走上前来,声音沙哑地说道:“安禄山图谋造反之意已非一日两日之事。这些年来,曾有人向朝廷告发他,但结果不是被关押起来,便是惨遭杀害。陛下身边的大臣们,个个只知阿谀奉承,但凡有关边关紧急的奏报,都会被他们强行按压下来。至于外界的真实情况,陛下又如何能够知晓呢?这宫门深邃如渊,陛下所闻不过是那些虚假之言,而我们百姓对此早已知晓。若非今日局势如此紧迫,我们又怎能有幸得见陛下一面啊!”
张明转世的李隆基听闻此言,不禁心如刀绞,喉咙哽塞,泣不成声:“都是朕一时疏忽,才酿成今日大祸,真是追悔莫及啊!”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自责。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到了第三天,众人终于来到了马嵬驿。此时的众军士们早已是又饿又累,疲惫不堪,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了。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气,原本可以好好地待在长安城中,如今却被迫四处流亡,受尽了苦难。而这一切的根源,都被归咎于杨国忠头上。
此刻,杨国忠正骑在马上,忽然看到前方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模样的人拦住了他的去路,并向他讨要粮食。杨国忠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甚至来不及回答一句话,只听见周围的军士们已经大声嚷嚷起来:“杨国忠造反了!”
这嚷嚷声犹如山崩地裂一般,震耳欲聋。刹那间,无数支乱箭如雨点般朝杨国忠射去。杨国忠见状,急忙想要催马逃跑,但他的身体已经中箭,行动变得迟缓。就在这时,几名军士迅速赶上前来,举起刀剑,乱砍一通,眨眼间便将杨国忠的头颅砍下。
众军士杀了杨国忠后,情绪异常激昂,他们立刻一起将唐玄宗所在的驿馆重重包围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传来一阵乱糟糟的声音,便询问身边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回答说,众军士已经将宰相杨国忠杀害了。唐玄宗听后大惊失色,他拄着拐杖艰难地走出驿馆门外,试图安抚众军士,并让他们返回营地休息。
然而,众军士并没有听从唐玄宗的命令,仍然喧闹不止。唐玄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