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青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此便是务农为主,闲暇时再读书,学问上便有些蹉跎。”
长青听得很认真,一边听一边打量着唐九渊的神情,见他虽有几分唏嘘遗憾,却并无怨天尤人之意,心下便有些满意。
“唔,你如今进学,也不算太晚,县学给廪生有银钱补贴,你只要好好读书便可。”长青鼓励他,“本官看你经义都还扎实,想来若是在县学里学得好了,今秋的乡试,你也未必不能一试。”
唐九渊的眼中迸射出几分光亮,却并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而仅仅是恭敬道:“学生多谢大人勉励。”
回到后院,长青主动跟许杏说起了这个新案首:“我总觉得从他身上能看到几分我自己的影子,一样的出身平常,靠家人供养,一样的得了案首踌躇满志却又不知道自己跟旁人有多大差距。”
准确的说,唐九渊现在的状态更像前世的长青,毕竟今生的他对科举学问更加纯熟有把握,也有了情感的支柱,心态就平稳得多了。
许杏就笑了:“你这是生出了惜才之心?”
“算不上。”长青摇头,“我帮不上他什么,也不打算伸手,科考是他自己的事,这条路只能他自己走。只不过乡试三年一次,若是他能中举,大约也就是我在教化方面能得到的唯一成绩了。”
“那你让大量学童甚至大人都识了字,难道不是成绩?”许杏问出了口,也反应过来,这毕竟不是后世,有扫盲率之类的衡量指标,平民百姓识不识字,没人在意,自然也不算什么政绩了。
长青摇头微笑,没说话。
他们这里正在闲谈,同文进来,递给长青一封书信。
许杏并不盯着他,随他处理公事。
长青看了一下信封,脸上的笑容就淡了,等到打开信笺,看完里面的内容,直接沉了脸,半晌没说话。
许杏吃了一小块点心,回头发现长青神色不对,便轻轻推了推他,问:“出什么事了?要去前头吗?我叫她们拿些吃的来。”
“不用,是家里来的信,你看看吧。”长青把信纸递给她,自己阴着脸,坐在椅子上不说话。
许杏接过信,看到并不齐整的字迹,有些摸不到头绪,只是长青显然心情不好,她也没问,接着看了下去。
信是赵氏口述,让罗孝诚代笔的——光这一条,就够许杏和长青膈应的,别忘了当初范氏还动过让罗孝诚娶许杏的心思呢,现在赵氏居然让罗孝诚往他们这边写信,真是让人无语。许杏摇头,再看后面的正文,顿时皱了眉,难怪长青那么生气了。
原来是赵氏的娘家出了事。准确的说,是长青的大舅出了事,他让人给毒死了。
本来赵家人就喜欢到处“交朋友”,喝大酒,长青出息了,他们这外祖家也自觉成了体面人,又有人捧着,便越发把自己摆得高高的,到谁家都要当个座上宾。赵大舅和他那一帮子朋友经常去村里的一个“朋友”家喝酒,被那个“朋友”的妻子在酒里下了耗子药,一帮子人手拉手到下边喝去了。
“五条人命,这得是个大案子了吧?”许杏唏嘘。
“六条,那女子也上吊了。”长青纠正道。
这个案子很简单,就是这帮酒混子找了个冤大头,天天去人家家里白吃白喝,还挑三拣四,撺掇人家打老婆,逞爷们威风。冤大头的妻子大概早就憋着火气,在小女儿夭折之后,这帮人还来,自家的男人也没有一点儿伤心难过,只知道在这些人面前要面子,她就找了个借口把已经十几岁的儿子送到了婆婆那里,自己筹划着把这一帮闲汉全部干掉,当然也包括自己的丈夫在内。等人都死了,她才收拾收拾,在自己女儿的小坟前上了吊。
叫许杏说,虽说这女子下手狠了些,可这帮人也是咎由自取,只是她自己也搭上了,尚未成年的儿子成了孤儿,到底是一出悲剧。只是赵氏信里自然是说赵大舅死得冤枉的,最莫名其妙的是,“什么叫这事儿跟她也有关系,她得照顾赵英子和她弟弟?”
第101章茶商汇聚
这才是长青最生气的地方。其实之前的很多事,包括前世的事,早就磨灭了长青对赵家人的感情,赵大舅罪不至死,算是被人谋害,可长青也没有多难过,让他生气的是赵氏的想法。
说完了案情,赵氏在信里说了,要不是长青出息了,赵大舅也不会被一帮子心术不正的混混盯上,这才有了这场祸事,所以他们母子对赵大舅一家是有责任的,得照应他们孤儿寡母。
“因为这事儿,赵英子谈好的亲事黄了,所以就要来给你做妾?”许杏都笑了,“然后呢,他弟弟呢,你要负责抚养他长大成人,给他盖房娶亲?”
要不是顾着长青,许杏都要说一句,这怕不是脑子有什么大病吧。
但是长青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便冷笑一声:“好日子没过几天,闲出毛病来了。”
许杏不知道他说的是赵氏还是赵大舅,不过明白赵氏盘算的事儿都不可能实现,也就没有多问,只是等她看完最后的两行字,还是没忍住,皱眉问:“怎么叫得罪了娘家,在婆家也受气,所以要来你这里?”
长青接过了许杏递回来的信纸,说:“就这两条,是个有脑子的都知道我不会答应,她回去许愿承诺,大舅母如何能信?必然是给她脸色看了,而且她说话不中听,说不得外祖父他们也不待见她,至于家里,这种事又没有好处,你想想就知道了。想来这里?没这事儿她也想来。”
前世的时候没有这件事。赵大舅确实是这个时候死的,不过跟别人没关系,就是自己喝酒喝死的,大约是有心疾还是怎么回事,从前不知道,终日喝酒,一次喝多了倒下没起来。但前世的此时,自己连举人都还没有考上呢,赵氏没那个本事吹牛,规规矩矩回娘家吊唁送礼罢了,当然,她心疼英子和弟弟早早没了爹,总想着照顾一二是有的。
总还是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长青揉揉额角,叫许杏:“等会儿你先吃饭,我去写回信,然后再处理些公务,不要等我了。”
长青自己就把这些烦扰都给拒绝了,许杏十分省心,也感念他对自己的维护,便点头:“我叫人送饭给你,再忙也要好好吃饭。别生气了,不值当的。”
之后长青也没再提这事儿,想来是全都拒绝了。许杏观察了两天,发现长青情绪渐渐恢复,也就放下了心。
现在县试结束,学子们忙着府试院试,长青这边却是要督促春耕了。去年一年,长青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积案处理上,除了开始推广种植红薯,在粮食种植这方面,并没有花大力气,今年他就要着重盯这一块儿,毕竟朝廷都说了,粮食乃是第一要务。
第一次从山里回来的时候,许杏就说过梯田的事儿,长青还让杨县丞去找人问过,当时杨县丞是这么回的:“现在的水田,虽然名字不叫大人口中的‘梯田’,但是原理是一样的,只是高山之上,平整土地、截水灌溉都十分艰难,故此开荒的人不多,水田也没有大量增加。”
有了去年修路筑桥的经验,长青便准备发动百姓开荒,他下了命令,凡是今年开出的农田,可以按半价购买,官府一样给发地契,剩下的钱,明年交赋税的时候一起缴清便是。
如此一来,开荒最积极的竟是家里已经开始搞副业的农户,比如种茶的山上村村民,又比如家里养着大肥猪的人家。把茶叶(生猪)卖了,正好拿二三两银子找官府买地办地契,多一亩地那就多几百斤口粮,而且还能传给儿孙,确实值得受这个累。
很快时间就到了三月份,清明时节,新茶要上市了。
今年除了山上村,附近的山上有茶树的村子也都加工了茶叶,等着山外的客商上门来收。也有那头脑活泛的,干脆自己当起了贩子,收了左邻右舍的茶叶往外头卖,不过这些人毕竟本钱少,做的规模也不算大,估计大批量的生意还是要等外地的茶商过来。
道路通畅,现在山里的生猪、香肠、青沙江里的鲜鱼都能卖到县城里了,而县城里的布匹、针线、糖盐等物也进入了山里百姓家。随着天气转暖,青沙桥上人车往来,繁忙又热闹。而县城里,三五不时也有一些外乡人出现,采购本地出产的香肠等物,也贩卖别处的物产。可是即使是已经见多了外乡人的县城百姓,也被最近扎堆到来这的外地客商惊到了。
“唐五还专门找老魏报了讯,说最近外乡人太多,怕不妥当。”杨县丞跟长青禀报,“但是这些人路引文书都齐全,就是茶叶商人,来收茶叶的,当不至于生乱。”
长青点头:“他有这份警觉是好事,县衙这边也多加留意,莫要出纰漏。”
“是。”杨县丞拱手应了,又笑了一下,“学生真是不敢相信,安龙县如今竟也有了让外地客商抢购之物,听闻是茶叶加工制作之术是夫人所授,着实令人敬佩。”
他说这话倒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的佩服。他已经去打听清楚了,山上村的茶叶加工技术确确实实是许杏教的,而且她没有从中谋取一文钱的好处!平心而论,单说技术,他倒还没什么触动,不过是匠人之术罢了,可这不以此谋利一条,他自问做不到。同时他也知道,越来越有名气的香肠作坊就是范夫人的,钱没少挣,可一样得人感激,有舍有得,名利双收,这份心思才是厉害!
如果许杏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大笑着说一声“你想多了”,茶叶这个事儿她没要钱,只是因为她觉得茶树不是她的,技术入股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太难量化罢了。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没有浪费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的情况比去年好了许多,许杏暂时没有插言,只是密切关注着行情。
,因此便是务农为主,闲暇时再读书,学问上便有些蹉跎。”
长青听得很认真,一边听一边打量着唐九渊的神情,见他虽有几分唏嘘遗憾,却并无怨天尤人之意,心下便有些满意。
“唔,你如今进学,也不算太晚,县学给廪生有银钱补贴,你只要好好读书便可。”长青鼓励他,“本官看你经义都还扎实,想来若是在县学里学得好了,今秋的乡试,你也未必不能一试。”
唐九渊的眼中迸射出几分光亮,却并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而仅仅是恭敬道:“学生多谢大人勉励。”
回到后院,长青主动跟许杏说起了这个新案首:“我总觉得从他身上能看到几分我自己的影子,一样的出身平常,靠家人供养,一样的得了案首踌躇满志却又不知道自己跟旁人有多大差距。”
准确的说,唐九渊现在的状态更像前世的长青,毕竟今生的他对科举学问更加纯熟有把握,也有了情感的支柱,心态就平稳得多了。
许杏就笑了:“你这是生出了惜才之心?”
“算不上。”长青摇头,“我帮不上他什么,也不打算伸手,科考是他自己的事,这条路只能他自己走。只不过乡试三年一次,若是他能中举,大约也就是我在教化方面能得到的唯一成绩了。”
“那你让大量学童甚至大人都识了字,难道不是成绩?”许杏问出了口,也反应过来,这毕竟不是后世,有扫盲率之类的衡量指标,平民百姓识不识字,没人在意,自然也不算什么政绩了。
长青摇头微笑,没说话。
他们这里正在闲谈,同文进来,递给长青一封书信。
许杏并不盯着他,随他处理公事。
长青看了一下信封,脸上的笑容就淡了,等到打开信笺,看完里面的内容,直接沉了脸,半晌没说话。
许杏吃了一小块点心,回头发现长青神色不对,便轻轻推了推他,问:“出什么事了?要去前头吗?我叫她们拿些吃的来。”
“不用,是家里来的信,你看看吧。”长青把信纸递给她,自己阴着脸,坐在椅子上不说话。
许杏接过信,看到并不齐整的字迹,有些摸不到头绪,只是长青显然心情不好,她也没问,接着看了下去。
信是赵氏口述,让罗孝诚代笔的——光这一条,就够许杏和长青膈应的,别忘了当初范氏还动过让罗孝诚娶许杏的心思呢,现在赵氏居然让罗孝诚往他们这边写信,真是让人无语。许杏摇头,再看后面的正文,顿时皱了眉,难怪长青那么生气了。
原来是赵氏的娘家出了事。准确的说,是长青的大舅出了事,他让人给毒死了。
本来赵家人就喜欢到处“交朋友”,喝大酒,长青出息了,他们这外祖家也自觉成了体面人,又有人捧着,便越发把自己摆得高高的,到谁家都要当个座上宾。赵大舅和他那一帮子朋友经常去村里的一个“朋友”家喝酒,被那个“朋友”的妻子在酒里下了耗子药,一帮子人手拉手到下边喝去了。
“五条人命,这得是个大案子了吧?”许杏唏嘘。
“六条,那女子也上吊了。”长青纠正道。
这个案子很简单,就是这帮酒混子找了个冤大头,天天去人家家里白吃白喝,还挑三拣四,撺掇人家打老婆,逞爷们威风。冤大头的妻子大概早就憋着火气,在小女儿夭折之后,这帮人还来,自家的男人也没有一点儿伤心难过,只知道在这些人面前要面子,她就找了个借口把已经十几岁的儿子送到了婆婆那里,自己筹划着把这一帮闲汉全部干掉,当然也包括自己的丈夫在内。等人都死了,她才收拾收拾,在自己女儿的小坟前上了吊。
叫许杏说,虽说这女子下手狠了些,可这帮人也是咎由自取,只是她自己也搭上了,尚未成年的儿子成了孤儿,到底是一出悲剧。只是赵氏信里自然是说赵大舅死得冤枉的,最莫名其妙的是,“什么叫这事儿跟她也有关系,她得照顾赵英子和她弟弟?”
第101章茶商汇聚
这才是长青最生气的地方。其实之前的很多事,包括前世的事,早就磨灭了长青对赵家人的感情,赵大舅罪不至死,算是被人谋害,可长青也没有多难过,让他生气的是赵氏的想法。
说完了案情,赵氏在信里说了,要不是长青出息了,赵大舅也不会被一帮子心术不正的混混盯上,这才有了这场祸事,所以他们母子对赵大舅一家是有责任的,得照应他们孤儿寡母。
“因为这事儿,赵英子谈好的亲事黄了,所以就要来给你做妾?”许杏都笑了,“然后呢,他弟弟呢,你要负责抚养他长大成人,给他盖房娶亲?”
要不是顾着长青,许杏都要说一句,这怕不是脑子有什么大病吧。
但是长青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便冷笑一声:“好日子没过几天,闲出毛病来了。”
许杏不知道他说的是赵氏还是赵大舅,不过明白赵氏盘算的事儿都不可能实现,也就没有多问,只是等她看完最后的两行字,还是没忍住,皱眉问:“怎么叫得罪了娘家,在婆家也受气,所以要来你这里?”
长青接过了许杏递回来的信纸,说:“就这两条,是个有脑子的都知道我不会答应,她回去许愿承诺,大舅母如何能信?必然是给她脸色看了,而且她说话不中听,说不得外祖父他们也不待见她,至于家里,这种事又没有好处,你想想就知道了。想来这里?没这事儿她也想来。”
前世的时候没有这件事。赵大舅确实是这个时候死的,不过跟别人没关系,就是自己喝酒喝死的,大约是有心疾还是怎么回事,从前不知道,终日喝酒,一次喝多了倒下没起来。但前世的此时,自己连举人都还没有考上呢,赵氏没那个本事吹牛,规规矩矩回娘家吊唁送礼罢了,当然,她心疼英子和弟弟早早没了爹,总想着照顾一二是有的。
总还是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长青揉揉额角,叫许杏:“等会儿你先吃饭,我去写回信,然后再处理些公务,不要等我了。”
长青自己就把这些烦扰都给拒绝了,许杏十分省心,也感念他对自己的维护,便点头:“我叫人送饭给你,再忙也要好好吃饭。别生气了,不值当的。”
之后长青也没再提这事儿,想来是全都拒绝了。许杏观察了两天,发现长青情绪渐渐恢复,也就放下了心。
现在县试结束,学子们忙着府试院试,长青这边却是要督促春耕了。去年一年,长青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积案处理上,除了开始推广种植红薯,在粮食种植这方面,并没有花大力气,今年他就要着重盯这一块儿,毕竟朝廷都说了,粮食乃是第一要务。
第一次从山里回来的时候,许杏就说过梯田的事儿,长青还让杨县丞去找人问过,当时杨县丞是这么回的:“现在的水田,虽然名字不叫大人口中的‘梯田’,但是原理是一样的,只是高山之上,平整土地、截水灌溉都十分艰难,故此开荒的人不多,水田也没有大量增加。”
有了去年修路筑桥的经验,长青便准备发动百姓开荒,他下了命令,凡是今年开出的农田,可以按半价购买,官府一样给发地契,剩下的钱,明年交赋税的时候一起缴清便是。
如此一来,开荒最积极的竟是家里已经开始搞副业的农户,比如种茶的山上村村民,又比如家里养着大肥猪的人家。把茶叶(生猪)卖了,正好拿二三两银子找官府买地办地契,多一亩地那就多几百斤口粮,而且还能传给儿孙,确实值得受这个累。
很快时间就到了三月份,清明时节,新茶要上市了。
今年除了山上村,附近的山上有茶树的村子也都加工了茶叶,等着山外的客商上门来收。也有那头脑活泛的,干脆自己当起了贩子,收了左邻右舍的茶叶往外头卖,不过这些人毕竟本钱少,做的规模也不算大,估计大批量的生意还是要等外地的茶商过来。
道路通畅,现在山里的生猪、香肠、青沙江里的鲜鱼都能卖到县城里了,而县城里的布匹、针线、糖盐等物也进入了山里百姓家。随着天气转暖,青沙桥上人车往来,繁忙又热闹。而县城里,三五不时也有一些外乡人出现,采购本地出产的香肠等物,也贩卖别处的物产。可是即使是已经见多了外乡人的县城百姓,也被最近扎堆到来这的外地客商惊到了。
“唐五还专门找老魏报了讯,说最近外乡人太多,怕不妥当。”杨县丞跟长青禀报,“但是这些人路引文书都齐全,就是茶叶商人,来收茶叶的,当不至于生乱。”
长青点头:“他有这份警觉是好事,县衙这边也多加留意,莫要出纰漏。”
“是。”杨县丞拱手应了,又笑了一下,“学生真是不敢相信,安龙县如今竟也有了让外地客商抢购之物,听闻是茶叶加工制作之术是夫人所授,着实令人敬佩。”
他说这话倒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的佩服。他已经去打听清楚了,山上村的茶叶加工技术确确实实是许杏教的,而且她没有从中谋取一文钱的好处!平心而论,单说技术,他倒还没什么触动,不过是匠人之术罢了,可这不以此谋利一条,他自问做不到。同时他也知道,越来越有名气的香肠作坊就是范夫人的,钱没少挣,可一样得人感激,有舍有得,名利双收,这份心思才是厉害!
如果许杏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大笑着说一声“你想多了”,茶叶这个事儿她没要钱,只是因为她觉得茶树不是她的,技术入股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太难量化罢了。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没有浪费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的情况比去年好了许多,许杏暂时没有插言,只是密切关注着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