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载道于文 (2/2)
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洞玄指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何以哉?譬如圣王国人,见大地金玉,草木琉璃,华彩可爱亦如常物,无贪恋想,而贫人习贫为常,见美物不能舍,贫性成焉,是故不能持常态,圣王国人,见众宝知识,鲜知珍贵,视如平常,是故见诸美物,不生贪恋,如常赏玩。
颂:
圣贤根器者,虽或不多闻,
于圣贤知识,亦不多留恋,
彼人处圣境,知识如自身,
求知多闻者,见圣知则贪,
记忆成知识,名为自学识,
学识非自身,譬如地中金,
金玉如土石,复如诸草木,
虽住知识乡,而非彼乡人,
贫性未除灭,岂为尊贵身?
圣者不自圣,贫者不自贫,
贵贫乃二身,亦有二种衣,
贪性名为贫,不贪即名贵,
知识如衣服,装饰自身份,
装饰皆可弃,自身弃不得,
修真若修身,不为修装饰,
粗慧见皮相,细微见心根,
著心于知识,贵贫起争论,
心若离学识,贵贫在此心,
心不离学识,贵贫遮此心,
衣服为装饰,不为人真本,
命胜过衣服,弃衣贵此身,
爱衣不爱身,丧命无需问。
学以致用,用在何方?当用于自身心,一切学识规矩皆有教人修养身心之事,人若安修其学,必有所成,愚能生慧,不肖可贤,诚为命本而修学者,必于命本得其所适,若自以为已办所学,已修所识,则其所得,未必如其所想,若真诚修学者,其所得皆为其所初念,无过错者。
人皆有慧,于其慧境,有聪明界,诸聪明心思,烦扰神慧,于是思神纷纷乱乱,若诚意一志,则名收心,亦名心斋,何为心斋?当说身斋,身之斋也,离色声香味触之烦扰,若心之斋,则当离心之烦扰,当纯虑静念,舍诸思想,于意无动,乃能宁神,神得宁则精气安住,人心思想轻灵而游荡于精气神安然之境界,于是能得造化之妙。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一志,即宁其心,常日用心于耳,宁心时当收心于意,此所用之心名为思神,宁思而静虑,于是意不动摇,意不动则神安,精气为之安然,于是耳即是听,听即是耳,意即是符,符即是意,符者,细微深远也,心止于符,即意安住细微深远。
所谓气者,乃精气以虚灵而贯通精气神境界,于是诚意以虚灵,则名斋心,亦为心之斋也,又名洗心,又名涤虑。
彼等不说百脉,不说导引,不说延年,不说益寿,亦无种种造作之法,将心、神、气三者宣说而学人识道入修真之门,若复后世,虽有过往圣贤直言之教,后人闻之学识而不做精研,于是邪论、悖论多有,民之多知,事亦纷繁,知不善用,祸乱多起,非圣贤过,贼心之罪。
载道于文,不可为也,道非可思,亦非可测,故真道不能载于文辞,文辞所载,不过幻说,言语尚幻,何况文辞?言语能善巧譬喻而为宣说,复有说言者心绪情意之述,文字无情无意,所能载义,微乎其微,故世人读圣贤经典皆各自有见识,乃如照镜,自见其面,非圣贤面。
道经典籍,虽含皮毛之理,亦难可贵,何况言传之义?言语所说,皆为幻说,于真谛境,复为浅薄,浅陋之极,难譬喻之,以如是因缘,道为天地所秘,世间之重宝,非道有私,世间众生只见片面而已,于其所见,亦为片面,故说堕迷海中,如人双目,不见自面。
修真之人,乃见本来面目,非有他见,自观自面而已,此所自观,非第二见,亦非第一见,此见乃为无所见,见无所见,乃为自见,如是自见,乃为自观,亦非天眼所见自身肉面,亦非慧眼所见自心识念,亦非世间一切见相可论,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如是甚深义趣,言语尚难,何况文字所记?是故圣贤对世间解说时,以解说之难而笑,解说尚难,后人学文字岂能易明?徒增文辞烦恼,使世人恼心而已,是故佛其一世所言,皆为幻说,不做真实,亦言其所说,皆无所说,如是说如无说,亦难思议,如是不思议,即是道。
道在一切时时处处,在乎寻寻觅觅,在乎天涯海角,日月上下,世间内外,太一之境界遍处,如是世间说道为一,而道不可说,故强为说一,一生于无何有,而无何有生一。
人在天地中,天地在太空内,太空在太虚界,太虚界在无何有乡,人之生灭,无何有不灭,天地有灭,无何有不灭,太空亦灭,无何有不灭,太虚消灭,无何有亦不灭,譬如日光照重重云而下入海中,过重重水而透地中,虽华影有明暗,而光遍满一切处。
道非此光,以光喻说而已,又说此光,亦道所化,世间一切恶物,一切善物,一切光,一切暗,无非道化,世间内外,无不是道,道非有无,亦非虚实,闻者自明,照破诸暗,此名自悟,智慧乃生。
颂:
应自生智慧,学用圣贤言,
以圣贤所教,善持自学识,
德性无有二,世间最第一,
宁舍身命去,不弃德性还,
至圣同凡住,心自灭彼岸,
大德不分别,为少德分说,
唯有大德贤,不害于世间,
若无深妙智,难碎利害山,
本智分别智,智智悉圆转,
妙不思议事,不思议者演,
文字与言辞,幻说亦幻现,
幻人以真意,观幻说名真,
真觉与幻觉,二帆一性船,
迷与明见识,根蒂亦无别,
悟者与不悟,心量皆一般,
睁眼或闭眼,无所见而见。
丙申年正月廿六日记之。
,何以哉?譬如圣王国人,见大地金玉,草木琉璃,华彩可爱亦如常物,无贪恋想,而贫人习贫为常,见美物不能舍,贫性成焉,是故不能持常态,圣王国人,见众宝知识,鲜知珍贵,视如平常,是故见诸美物,不生贪恋,如常赏玩。
颂:
圣贤根器者,虽或不多闻,
于圣贤知识,亦不多留恋,
彼人处圣境,知识如自身,
求知多闻者,见圣知则贪,
记忆成知识,名为自学识,
学识非自身,譬如地中金,
金玉如土石,复如诸草木,
虽住知识乡,而非彼乡人,
贫性未除灭,岂为尊贵身?
圣者不自圣,贫者不自贫,
贵贫乃二身,亦有二种衣,
贪性名为贫,不贪即名贵,
知识如衣服,装饰自身份,
装饰皆可弃,自身弃不得,
修真若修身,不为修装饰,
粗慧见皮相,细微见心根,
著心于知识,贵贫起争论,
心若离学识,贵贫在此心,
心不离学识,贵贫遮此心,
衣服为装饰,不为人真本,
命胜过衣服,弃衣贵此身,
爱衣不爱身,丧命无需问。
学以致用,用在何方?当用于自身心,一切学识规矩皆有教人修养身心之事,人若安修其学,必有所成,愚能生慧,不肖可贤,诚为命本而修学者,必于命本得其所适,若自以为已办所学,已修所识,则其所得,未必如其所想,若真诚修学者,其所得皆为其所初念,无过错者。
人皆有慧,于其慧境,有聪明界,诸聪明心思,烦扰神慧,于是思神纷纷乱乱,若诚意一志,则名收心,亦名心斋,何为心斋?当说身斋,身之斋也,离色声香味触之烦扰,若心之斋,则当离心之烦扰,当纯虑静念,舍诸思想,于意无动,乃能宁神,神得宁则精气安住,人心思想轻灵而游荡于精气神安然之境界,于是能得造化之妙。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一志,即宁其心,常日用心于耳,宁心时当收心于意,此所用之心名为思神,宁思而静虑,于是意不动摇,意不动则神安,精气为之安然,于是耳即是听,听即是耳,意即是符,符即是意,符者,细微深远也,心止于符,即意安住细微深远。
所谓气者,乃精气以虚灵而贯通精气神境界,于是诚意以虚灵,则名斋心,亦为心之斋也,又名洗心,又名涤虑。
彼等不说百脉,不说导引,不说延年,不说益寿,亦无种种造作之法,将心、神、气三者宣说而学人识道入修真之门,若复后世,虽有过往圣贤直言之教,后人闻之学识而不做精研,于是邪论、悖论多有,民之多知,事亦纷繁,知不善用,祸乱多起,非圣贤过,贼心之罪。
载道于文,不可为也,道非可思,亦非可测,故真道不能载于文辞,文辞所载,不过幻说,言语尚幻,何况文辞?言语能善巧譬喻而为宣说,复有说言者心绪情意之述,文字无情无意,所能载义,微乎其微,故世人读圣贤经典皆各自有见识,乃如照镜,自见其面,非圣贤面。
道经典籍,虽含皮毛之理,亦难可贵,何况言传之义?言语所说,皆为幻说,于真谛境,复为浅薄,浅陋之极,难譬喻之,以如是因缘,道为天地所秘,世间之重宝,非道有私,世间众生只见片面而已,于其所见,亦为片面,故说堕迷海中,如人双目,不见自面。
修真之人,乃见本来面目,非有他见,自观自面而已,此所自观,非第二见,亦非第一见,此见乃为无所见,见无所见,乃为自见,如是自见,乃为自观,亦非天眼所见自身肉面,亦非慧眼所见自心识念,亦非世间一切见相可论,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如是甚深义趣,言语尚难,何况文字所记?是故圣贤对世间解说时,以解说之难而笑,解说尚难,后人学文字岂能易明?徒增文辞烦恼,使世人恼心而已,是故佛其一世所言,皆为幻说,不做真实,亦言其所说,皆无所说,如是说如无说,亦难思议,如是不思议,即是道。
道在一切时时处处,在乎寻寻觅觅,在乎天涯海角,日月上下,世间内外,太一之境界遍处,如是世间说道为一,而道不可说,故强为说一,一生于无何有,而无何有生一。
人在天地中,天地在太空内,太空在太虚界,太虚界在无何有乡,人之生灭,无何有不灭,天地有灭,无何有不灭,太空亦灭,无何有不灭,太虚消灭,无何有亦不灭,譬如日光照重重云而下入海中,过重重水而透地中,虽华影有明暗,而光遍满一切处。
道非此光,以光喻说而已,又说此光,亦道所化,世间一切恶物,一切善物,一切光,一切暗,无非道化,世间内外,无不是道,道非有无,亦非虚实,闻者自明,照破诸暗,此名自悟,智慧乃生。
颂:
应自生智慧,学用圣贤言,
以圣贤所教,善持自学识,
德性无有二,世间最第一,
宁舍身命去,不弃德性还,
至圣同凡住,心自灭彼岸,
大德不分别,为少德分说,
唯有大德贤,不害于世间,
若无深妙智,难碎利害山,
本智分别智,智智悉圆转,
妙不思议事,不思议者演,
文字与言辞,幻说亦幻现,
幻人以真意,观幻说名真,
真觉与幻觉,二帆一性船,
迷与明见识,根蒂亦无别,
悟者与不悟,心量皆一般,
睁眼或闭眼,无所见而见。
丙申年正月廿六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