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大国崛起190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恢复了,为什么人民生活仍然艰难呢。
因为他们的经济中的资金是通过借贷进入的,借来的钱是要还的,还要不断支付利润,最重要的是他们依然要制服巨额赔款,如果仅仅是借钱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不过是给银行分享一部分利润而已,可是巨额赔款,加上债务利息,基本上就榨干了德国的工业利润,他们的积累从哪里来?
没有积累的工业,就会再次陷入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境地。
德国现在的做法是不断的借钱,借更多的钱还旧债和支付借款,同时更新设备。
但万一借不来钱,就等于直接资金链断裂,还不了赔款,还不了债务,更新不了设备,经济直接崩溃。
但经过战后长期的痛苦的德国人,心理预期很低,非常容易满足,没有存款不怕,总算有了一个安稳的工作不是,能好好生活,他们也就满足了。
不过美国人没有那么容易满足,他们享受了太长久的富足,甚至从他们建国开始,就成了西方国家向往的梦想之地,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这个富足的国家的人民,他们的心理预期可是非常的高的,如果要拿出一个底线的话,那就是人人家中都有一辆车,锅里有一只鸡,他们才能够满足。
在这种美好愿望的推动下,美国人疯狂的寻找着发财的机会,资本家玩命的开办工厂,银行家疯狂的发放贷款,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多机会,老老实实打工又无法满足他们对财富的渴望,一部分人开始冒险进入股市投机,想要挣更多的钱。
尽管报纸上不是有冷静的人批评这种行为,许多经济学家都在提醒百姓投资有风险,可是他们的话不但被当成了耳旁风,还招来了一通冷嘲热讽。
很多人对这些冷静的经济学家批评说。人人都有致富的权力,穷人也有权力获得财富。
这么说的人呢,有的是出于朴素的道德感,他们认为穷人就是应该致富。有的则是股票经销商,他们恨不得菜市场的大妈们也成为他们的客户呢,而他们还真的实现了这个愿望,大妈们真的剩下菜钱投入了股市之中,然后一边看着高涨的股价。一边乐呵呵的算着自己赚了多少钱。
这是一种普遍乐观的态度,造成了全民炒股的风潮,“谁不入股市,谁就是傻子,注定一辈子发不了财”,这样的论调大有市场。
连高盛这样的犹太投资银行巨头,都忍不住在8月份冲入了这个市场。
29年之前的高盛,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犹太投行,跟许多热衷于投机的犹太家族银行不同,高盛一般只投资于风险较小的工业界。身上带有浓厚的工业投资银行的标签。
可是高涨的股价,连银行界都开始盛行一句话“永远不要看空美国股市”的情况下,高盛还是按捺不住也一头扎进了华尔街这趟浑水之中。
在公司领袖威迪奥·凯琴斯的推动下,高盛引入了股票业务,成立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他狂热的推动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并迅速扩张类似今天互助基金的业务,股票发行量短期膨胀1亿美元。公司一度股票由每股几美元,快速膨涨到100多美元。接着涨到了200多美元。
连高盛这样的专业投行都不能免俗,你怎么能让渴望着发财的老百姓束手束脚呢,所以每个人都红着眼想要杀进股市,压上自己所有的财产。退休金,甚至抵押房子,借贷,总之晚一步就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损失。
非专业人士很容易对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产生一种诡异的感觉,其实抛开一切假象,这其实不就是一个行业而已。跟钢铁行业,房地产行业,在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
美国人现在疯狂的将钱投入这个金融行业,就跟将钱大把的投向钢铁业,投向房地产,投向互联网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作用是使这个行业催生出一个巨大的泡沫。
美国就是这种情况,28年以后,大量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其中包括高盛还有雷曼这样的巨头,泡沫不可遏制的出现了,与此同时,其他领域虽然也在扩张,但远没有金融业扩张的这么厉害,大家都在想着钱生钱,没人有兴趣投资于实业。
银行系统则助长和扩大了股市热潮,他们就像他们的后世子孙一样,擅长于搞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比如缴纳1美元的抵押金,就可以去买10美元的股票,另外那9美元显然都是股票经纪人从银行借来的。
造成的恶果是,不但没人愿意投资于实业,实业界的资金都更愿意投入股市了,因为在保证金制度下,投资者已经不太考虑借款利息了,只考虑能不能借到钱,能借到多少钱,在20%的股票信用借贷高息刺激下,洛克菲勒旗下的石油公司也更热衷于将巨额利润投入股票市场之中,而不是想着改良炼油技术。伯利恒钢铁公司将上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股市之中,连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都投... -->>
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恢复了,为什么人民生活仍然艰难呢。
因为他们的经济中的资金是通过借贷进入的,借来的钱是要还的,还要不断支付利润,最重要的是他们依然要制服巨额赔款,如果仅仅是借钱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不过是给银行分享一部分利润而已,可是巨额赔款,加上债务利息,基本上就榨干了德国的工业利润,他们的积累从哪里来?
没有积累的工业,就会再次陷入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境地。
德国现在的做法是不断的借钱,借更多的钱还旧债和支付借款,同时更新设备。
但万一借不来钱,就等于直接资金链断裂,还不了赔款,还不了债务,更新不了设备,经济直接崩溃。
但经过战后长期的痛苦的德国人,心理预期很低,非常容易满足,没有存款不怕,总算有了一个安稳的工作不是,能好好生活,他们也就满足了。
不过美国人没有那么容易满足,他们享受了太长久的富足,甚至从他们建国开始,就成了西方国家向往的梦想之地,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这个富足的国家的人民,他们的心理预期可是非常的高的,如果要拿出一个底线的话,那就是人人家中都有一辆车,锅里有一只鸡,他们才能够满足。
在这种美好愿望的推动下,美国人疯狂的寻找着发财的机会,资本家玩命的开办工厂,银行家疯狂的发放贷款,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多机会,老老实实打工又无法满足他们对财富的渴望,一部分人开始冒险进入股市投机,想要挣更多的钱。
尽管报纸上不是有冷静的人批评这种行为,许多经济学家都在提醒百姓投资有风险,可是他们的话不但被当成了耳旁风,还招来了一通冷嘲热讽。
很多人对这些冷静的经济学家批评说。人人都有致富的权力,穷人也有权力获得财富。
这么说的人呢,有的是出于朴素的道德感,他们认为穷人就是应该致富。有的则是股票经销商,他们恨不得菜市场的大妈们也成为他们的客户呢,而他们还真的实现了这个愿望,大妈们真的剩下菜钱投入了股市之中,然后一边看着高涨的股价。一边乐呵呵的算着自己赚了多少钱。
这是一种普遍乐观的态度,造成了全民炒股的风潮,“谁不入股市,谁就是傻子,注定一辈子发不了财”,这样的论调大有市场。
连高盛这样的犹太投资银行巨头,都忍不住在8月份冲入了这个市场。
29年之前的高盛,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犹太投行,跟许多热衷于投机的犹太家族银行不同,高盛一般只投资于风险较小的工业界。身上带有浓厚的工业投资银行的标签。
可是高涨的股价,连银行界都开始盛行一句话“永远不要看空美国股市”的情况下,高盛还是按捺不住也一头扎进了华尔街这趟浑水之中。
在公司领袖威迪奥·凯琴斯的推动下,高盛引入了股票业务,成立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他狂热的推动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并迅速扩张类似今天互助基金的业务,股票发行量短期膨胀1亿美元。公司一度股票由每股几美元,快速膨涨到100多美元。接着涨到了200多美元。
连高盛这样的专业投行都不能免俗,你怎么能让渴望着发财的老百姓束手束脚呢,所以每个人都红着眼想要杀进股市,压上自己所有的财产。退休金,甚至抵押房子,借贷,总之晚一步就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损失。
非专业人士很容易对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产生一种诡异的感觉,其实抛开一切假象,这其实不就是一个行业而已。跟钢铁行业,房地产行业,在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
美国人现在疯狂的将钱投入这个金融行业,就跟将钱大把的投向钢铁业,投向房地产,投向互联网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作用是使这个行业催生出一个巨大的泡沫。
美国就是这种情况,28年以后,大量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其中包括高盛还有雷曼这样的巨头,泡沫不可遏制的出现了,与此同时,其他领域虽然也在扩张,但远没有金融业扩张的这么厉害,大家都在想着钱生钱,没人有兴趣投资于实业。
银行系统则助长和扩大了股市热潮,他们就像他们的后世子孙一样,擅长于搞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比如缴纳1美元的抵押金,就可以去买10美元的股票,另外那9美元显然都是股票经纪人从银行借来的。
造成的恶果是,不但没人愿意投资于实业,实业界的资金都更愿意投入股市了,因为在保证金制度下,投资者已经不太考虑借款利息了,只考虑能不能借到钱,能借到多少钱,在20%的股票信用借贷高息刺激下,洛克菲勒旗下的石油公司也更热衷于将巨额利润投入股票市场之中,而不是想着改良炼油技术。伯利恒钢铁公司将上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股市之中,连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都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