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晚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月底的京师,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大凌河和登州之变引起的官场变动,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而一些戴罪的,也各自到京师活动。
他现在难得来京师一趟,顺道去拜访了各部的熟人,大多是己巳之战守城时认识的,当时陈新不敢出城,在城里很是呆了一段时间,等到大军云集才去了通州。当时挟固安大捷的风头,在京师也认识了不少人,加上涉及到今年的军饷,他也该去活动活动。
温体仁一伙的吴宗达、闵洪学、梁廷栋等等是必需去的,曹化淳那边也需要专门走一趟,还有工部的曹珍,户部的毕自严。这些部门都是辽饷链条上的环节,司一级的可以由宋闻贤去跑,陈新来京师人尽皆知,不去走走恐被记恨。
除了拜访别人,也有其他人要来拜访他。陈新现在是个名人,原来关宁军和他不对付,现在连吴襄都主动来结交了,其他的各派势力自然也要来走走,所以一连五六天,他就每天迎来送往,大多是各方回拜,都是拉个感情,日后见面好说话。
王廷试也差不多,找他的人更多,因为他是文官,手下还有两个标营的位置值得争夺。而陈新没有任何资格收容人马,按朝廷制度说来,代正刚等人都不算他手下了,就如同他以前从来没把张可大当上官一样。
王廷试不与陈新住一个客栈,他在京师为官两年,早有自己的宅子,这次也是要把家眷带走,情报站也没放多大精力,稍稍探听了一下,据说找王廷试活动的人不少,特别是长山之败里面丢官的人,他们都看上了登州镇的位置。
登州镇有陈新的强兵,也有旅顺能和建奴交战,容易得到升迁,如果不渡海的话,也是十分安全的,比辽西那里稳妥得多,还能走私发财,哪去找这么好的地方。
陈新对他见了什么人没兴趣,反正他对登州势力交错的局面早有心理准备,自己既然在体制内发展,那要独霸一方是不可能的。如今文官渐渐势弱,自己在登州实力最强,王廷试和吕直应当也不会对付自己,只要大家能找寻到共同利益,后面相处不会难。
虽然没有刻意打听,但陈新仍是知道了一些新的信息,随着新三方策得到皇帝的首肯,辽海周边的指挥体系可能有所变动。这一次,温体仁跳到了前台。
原本孙承宗曾经提出,督师和蓟辽总督、辽东巡抚、应天巡抚、蓟镇巡抚等等职位权力重叠,反而造成指挥不便。建议去掉督师,在关外只留辽东巡抚,山海关和永平设山永巡抚,蓟镇其他地方归舜天巡抚管辖,三个巡抚再由蓟辽总督统管。
孙承宗这个建议其实有些私心,他一直不愿当这个官,两年请辞十多次都不成功,所以提了这么一个建议,希望把自己解脱出来。结果还没解脱,建奴就帮他解脱了。
原本取消一个官位没什么,因为会多出一个山永巡抚,职位其实差不多,但后来陈新和王廷试折腾的新三方策一出,那么针对辽海的作战方向就不会只是辽西,这三方互不统管,特别是登莱不属于蓟辽总督管辖,那么督师就又有了必要。
历史又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文登营的突然崛起,让登莱获得了比历史上更显著的地位,新三方策则影响着辽饷的重新分派,原本在崇祯五年取消的蓟辽督师职位,现在却成了必须。
这个职位管着对建奴的所有方向,而且登莱现在能够制衡辽镇,可以说比以前还要好当,权力和好处都十分可观。议定这个机构设置的人,便是闵洪学和梁廷栋这两个尚书,温体仁希望这个督师是自己这边的人,而周延儒则也要来争一争。
督师人选则并不好确定,明廷处理人事也很混乱,加上崇祯是个急性子,稍不如意就要换人,大凌河开打不久,崇祯对邱禾嘉不满,就匆忙在八月任命了谢琏巡抚辽东和山海关,此时邱禾嘉还巡抚着辽东,相当于有两个辽东巡抚。
结果谢琏还没到任,朝中又有人反对,认为谢琏任命太过草率,且临阵换将很不妥当,谢琏对当地情况和人事都不熟悉,遭致了很多朝臣反对。结果又不得不命令谢琏暂驻山海关,两个辽东巡抚同时存在着。
也不知道崇祯是不是忘记了,这里两个辽东巡抚还没安排妥当,那边皇帝一急,又一个来了。十一月的时候,兵部侍郎刘宇烈又被任命为辽东巡抚,或许吏部当时也忘记了早有两个辽东巡抚。这下可好,刘宇烈兵部侍郎当得好好的,突然升了个右佥都御史,刘巡抚稀里糊涂的拿着任命就去了山海关,辽东巡抚刘宇烈就在这里遇到了辽东巡抚谢琏。
结果两个新官都没有去成锦州,呆在山海关不知干什么好,实际的辽东巡抚仍然是邱禾嘉,最后这两个新巡抚没吃到肉还落一身骚,谢琏莫名其妙被弹劾,御史说他毫无实效,原本历史上他更加悲催,长山之败后就有人弹劾他,皇帝盛怒之下哪管谢琏的冤情,看到辽东巡抚这几个字就发火,照样处罚了事。
后来孔有德一闹事,朝臣又想起他,安排他戴罪立功,去接孙元化的烂摊子,在莱州又上了李九成的当,当场被叛军抓住,连带那个给陈新下马威的朱万年也被杀了。
而邱禾嘉这个正牌的辽东巡抚呢,他大力建议修大凌河,后来在锦州打得一塌糊涂,又是欺骗又是瞒报,最后反而只降两级调任山永巡抚。
这事儿崇祯皇帝肯定是没有办得让人信服,但他是个好面子的人,也没有纠正此事,到时刘宇烈没有被胡乱处罚,因为他确实混乱中的受害者,最后他仍回了兵部当侍郎。
由此就可知明廷现在的人事乱到何种程度,皇帝这个性子大家现在也都有点了解了,就算有再多功劳,一点不如意就要严惩,大家都总结出来有功不如无过,最好是他根本不留意自己。
这个蓟辽督师的位置有人争,也有人不愿意争,目前最有资格的便是熊明遇和曹文衡。曹文衡就是现任的蓟辽总督,这个职位听着和蓟辽督师差不多,实际上权力差得很远,他能管的也就是蓟镇附近边墙,此人颇为油滑,看了辽镇的作风后,坚决不肯管辖辽东巡抚,上疏要求辽东巡抚加督师衔自己管自己的,
熊明遇则是南京刑部尚书,以前当过兵部侍郎,在朝中有知兵的美誉,在原本历史上应该在去年就取代梁廷栋成为兵部尚书,不过现在梁廷栋熬过了那一关,后来又得了收复金州的回旋余地,仍然当着他的兵部尚书,而且还投入了温体仁一方。
现在连邱禾嘉都没处罚,梁廷栋也只受了轻罚,降一级仍管原兵部事,再罚了一年的俸禄。到了他这个位置,俸禄是基本不用的,所以没有什么影响。这样一来,熊明遇就只能争蓟辽督师。
京师群魔乱舞,陈新在京师呆了七天,各处走动之后,听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也见了不少的人,其中有陈新甲、朱大典、候洵、杨御藩、马士英等等。
陈新甲原来是宁远兵备副使,这次也被免职了,他寻到了新任的辽东巡抚方一藻,一番活动后方一藻上疏请求留下陈新甲戴罪立功。
候洵则是桃花扇里面那位候公子的老爸,左良玉的领导,他是帮着左良玉活动,左良玉在战前是昌平副总兵,他原来也在关宁军混过,官至都司后因四城之战战功升任昌平副总兵。左良玉这次领兵援辽,原本历史上他是没赶上长山之战,现在却因陈新的影响的拖延而被加入了救援祖大寿之列。他知道吴襄这伙人的作风,长山之战的时候早有预备,只比吴襄慢了一点,同样带着家丁转进如风的逃回锦州,所属三千步兵就扔给了建奴,同样被参去职,候洵是希望给他找到机会复起。
杨御藩和左良玉情况差不多,他原来的轨迹应该是去救援登州,结果陈新两下扑灭了,他也被调去锦州,跟着辽镇吃了个败仗,也落个充军的下场,他自然是要来活动一下的... -->>
五月底的京师,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大凌河和登州之变引起的官场变动,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而一些戴罪的,也各自到京师活动。
他现在难得来京师一趟,顺道去拜访了各部的熟人,大多是己巳之战守城时认识的,当时陈新不敢出城,在城里很是呆了一段时间,等到大军云集才去了通州。当时挟固安大捷的风头,在京师也认识了不少人,加上涉及到今年的军饷,他也该去活动活动。
温体仁一伙的吴宗达、闵洪学、梁廷栋等等是必需去的,曹化淳那边也需要专门走一趟,还有工部的曹珍,户部的毕自严。这些部门都是辽饷链条上的环节,司一级的可以由宋闻贤去跑,陈新来京师人尽皆知,不去走走恐被记恨。
除了拜访别人,也有其他人要来拜访他。陈新现在是个名人,原来关宁军和他不对付,现在连吴襄都主动来结交了,其他的各派势力自然也要来走走,所以一连五六天,他就每天迎来送往,大多是各方回拜,都是拉个感情,日后见面好说话。
王廷试也差不多,找他的人更多,因为他是文官,手下还有两个标营的位置值得争夺。而陈新没有任何资格收容人马,按朝廷制度说来,代正刚等人都不算他手下了,就如同他以前从来没把张可大当上官一样。
王廷试不与陈新住一个客栈,他在京师为官两年,早有自己的宅子,这次也是要把家眷带走,情报站也没放多大精力,稍稍探听了一下,据说找王廷试活动的人不少,特别是长山之败里面丢官的人,他们都看上了登州镇的位置。
登州镇有陈新的强兵,也有旅顺能和建奴交战,容易得到升迁,如果不渡海的话,也是十分安全的,比辽西那里稳妥得多,还能走私发财,哪去找这么好的地方。
陈新对他见了什么人没兴趣,反正他对登州势力交错的局面早有心理准备,自己既然在体制内发展,那要独霸一方是不可能的。如今文官渐渐势弱,自己在登州实力最强,王廷试和吕直应当也不会对付自己,只要大家能找寻到共同利益,后面相处不会难。
虽然没有刻意打听,但陈新仍是知道了一些新的信息,随着新三方策得到皇帝的首肯,辽海周边的指挥体系可能有所变动。这一次,温体仁跳到了前台。
原本孙承宗曾经提出,督师和蓟辽总督、辽东巡抚、应天巡抚、蓟镇巡抚等等职位权力重叠,反而造成指挥不便。建议去掉督师,在关外只留辽东巡抚,山海关和永平设山永巡抚,蓟镇其他地方归舜天巡抚管辖,三个巡抚再由蓟辽总督统管。
孙承宗这个建议其实有些私心,他一直不愿当这个官,两年请辞十多次都不成功,所以提了这么一个建议,希望把自己解脱出来。结果还没解脱,建奴就帮他解脱了。
原本取消一个官位没什么,因为会多出一个山永巡抚,职位其实差不多,但后来陈新和王廷试折腾的新三方策一出,那么针对辽海的作战方向就不会只是辽西,这三方互不统管,特别是登莱不属于蓟辽总督管辖,那么督师就又有了必要。
历史又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文登营的突然崛起,让登莱获得了比历史上更显著的地位,新三方策则影响着辽饷的重新分派,原本在崇祯五年取消的蓟辽督师职位,现在却成了必须。
这个职位管着对建奴的所有方向,而且登莱现在能够制衡辽镇,可以说比以前还要好当,权力和好处都十分可观。议定这个机构设置的人,便是闵洪学和梁廷栋这两个尚书,温体仁希望这个督师是自己这边的人,而周延儒则也要来争一争。
督师人选则并不好确定,明廷处理人事也很混乱,加上崇祯是个急性子,稍不如意就要换人,大凌河开打不久,崇祯对邱禾嘉不满,就匆忙在八月任命了谢琏巡抚辽东和山海关,此时邱禾嘉还巡抚着辽东,相当于有两个辽东巡抚。
结果谢琏还没到任,朝中又有人反对,认为谢琏任命太过草率,且临阵换将很不妥当,谢琏对当地情况和人事都不熟悉,遭致了很多朝臣反对。结果又不得不命令谢琏暂驻山海关,两个辽东巡抚同时存在着。
也不知道崇祯是不是忘记了,这里两个辽东巡抚还没安排妥当,那边皇帝一急,又一个来了。十一月的时候,兵部侍郎刘宇烈又被任命为辽东巡抚,或许吏部当时也忘记了早有两个辽东巡抚。这下可好,刘宇烈兵部侍郎当得好好的,突然升了个右佥都御史,刘巡抚稀里糊涂的拿着任命就去了山海关,辽东巡抚刘宇烈就在这里遇到了辽东巡抚谢琏。
结果两个新官都没有去成锦州,呆在山海关不知干什么好,实际的辽东巡抚仍然是邱禾嘉,最后这两个新巡抚没吃到肉还落一身骚,谢琏莫名其妙被弹劾,御史说他毫无实效,原本历史上他更加悲催,长山之败后就有人弹劾他,皇帝盛怒之下哪管谢琏的冤情,看到辽东巡抚这几个字就发火,照样处罚了事。
后来孔有德一闹事,朝臣又想起他,安排他戴罪立功,去接孙元化的烂摊子,在莱州又上了李九成的当,当场被叛军抓住,连带那个给陈新下马威的朱万年也被杀了。
而邱禾嘉这个正牌的辽东巡抚呢,他大力建议修大凌河,后来在锦州打得一塌糊涂,又是欺骗又是瞒报,最后反而只降两级调任山永巡抚。
这事儿崇祯皇帝肯定是没有办得让人信服,但他是个好面子的人,也没有纠正此事,到时刘宇烈没有被胡乱处罚,因为他确实混乱中的受害者,最后他仍回了兵部当侍郎。
由此就可知明廷现在的人事乱到何种程度,皇帝这个性子大家现在也都有点了解了,就算有再多功劳,一点不如意就要严惩,大家都总结出来有功不如无过,最好是他根本不留意自己。
这个蓟辽督师的位置有人争,也有人不愿意争,目前最有资格的便是熊明遇和曹文衡。曹文衡就是现任的蓟辽总督,这个职位听着和蓟辽督师差不多,实际上权力差得很远,他能管的也就是蓟镇附近边墙,此人颇为油滑,看了辽镇的作风后,坚决不肯管辖辽东巡抚,上疏要求辽东巡抚加督师衔自己管自己的,
熊明遇则是南京刑部尚书,以前当过兵部侍郎,在朝中有知兵的美誉,在原本历史上应该在去年就取代梁廷栋成为兵部尚书,不过现在梁廷栋熬过了那一关,后来又得了收复金州的回旋余地,仍然当着他的兵部尚书,而且还投入了温体仁一方。
现在连邱禾嘉都没处罚,梁廷栋也只受了轻罚,降一级仍管原兵部事,再罚了一年的俸禄。到了他这个位置,俸禄是基本不用的,所以没有什么影响。这样一来,熊明遇就只能争蓟辽督师。
京师群魔乱舞,陈新在京师呆了七天,各处走动之后,听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也见了不少的人,其中有陈新甲、朱大典、候洵、杨御藩、马士英等等。
陈新甲原来是宁远兵备副使,这次也被免职了,他寻到了新任的辽东巡抚方一藻,一番活动后方一藻上疏请求留下陈新甲戴罪立功。
候洵则是桃花扇里面那位候公子的老爸,左良玉的领导,他是帮着左良玉活动,左良玉在战前是昌平副总兵,他原来也在关宁军混过,官至都司后因四城之战战功升任昌平副总兵。左良玉这次领兵援辽,原本历史上他是没赶上长山之战,现在却因陈新的影响的拖延而被加入了救援祖大寿之列。他知道吴襄这伙人的作风,长山之战的时候早有预备,只比吴襄慢了一点,同样带着家丁转进如风的逃回锦州,所属三千步兵就扔给了建奴,同样被参去职,候洵是希望给他找到机会复起。
杨御藩和左良玉情况差不多,他原来的轨迹应该是去救援登州,结果陈新两下扑灭了,他也被调去锦州,跟着辽镇吃了个败仗,也落个充军的下场,他自然是要来活动一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