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超高智商 (1/2)
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大艺术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死亡幻觉”的首映式结束了,但没有人理解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现场一片寂静,没有人给予回应,就好像这部电影是一个大烂片一般。但事实上,不是观众不想有反应,而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他们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对电影进行思考。
这仅仅是东尼-达克的一个梦境吗?弗兰克到底是真实存在的人,还是外星人?格雷琴明明已经死亡了,为什么最后又复活了,而且失去了所有记忆?飞机的引擎为什么前后两次砸到东尼的房间里,而且第二次东尼还主动呆在房间里,送死?
天呐,这是一部什么电影?看了电影,却没有一个人敢说看“懂”了!
其实就顾洛北而言,他在电影拍摄之前,就详细地把剧本和“时空旅行奥义书”详细地阅读过了,他才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即使如此,顾洛北自己在看电影时,都觉得情节切换太快,反应时间根本不够,更何况是第一次看电影的观众呢?
“一条安达鲁狗”的难 懂是由于镜头之间的剪切无连贯性并且无逻辑可言,“记忆碎片”的难懂是由于倒叙正叙交叉以及对主人公过去的未知,还有“2001:太空漫游”第四段的难懂是由于抽象的且无意义的镜头之间的连接。不同于其他难懂的影片,“死亡幻觉”的镜头之间切换连贯性很好,影片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顺叙的叙事方法,在影片中几乎没有插曲式段落和非时序组合段,也基本上没有抽象的和无意义的镜头。但影片依旧让人难以理解,在场的观众几乎没有人看懂这部影片到底在讲述什么故事!
要真正理解“死亡幻觉”这部电影,必须要做两件事:一是把故事无数个零碎的小情节都理解,这里的理解指的是对行为、举止、对话、甚至是神情的深入分析;二是认真阅读“时空旅行奥义书”,把这本书里的框架和内容都理解了。然后把前后两者对照着起来看,“死亡幻觉”隐藏在迷雾后的真相才会在眼前显现。
从前者来分析,不妨和电影“美国往事”做一个对比,“死亡幻觉”电影主题有一百二十分钟,“美国往事”则有两百三十分钟,差距足足有两个小时;但“死亡幻觉”却有四十七个段落,超过一百一十个场景,而“美国往事”却只有二十九个段落,场景也仅仅只有八十六个。
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虽然“死亡幻觉”一切都遵照了传统影片的规律来进行叙事,但场景的切换频率是非常高的,往往是观众在观看一个场景的时候,还没有理解这个场景想要表达什么,就已经切换到下一个场景了。电影中最短的一个场景甚至只有不到十秒钟,而且没有任何台词。高频率的场景切换使得影片的节奏非常得快,以至于观众很难有思考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顾洛北,在看电影时依旧觉得有些糊涂的原因,从结构上进行如此分析,“死亡幻觉”的难懂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再从后者来分析,也就是影片内容本身。“时空旅行奥义”这本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完全是理查德-凯利自己构建出来的,而电影又是架构在这本书理论之上的。电影中,这本书的内容前后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即使有在屏幕上出现页面的具体内容,但也就短短几秒,仅够观众把内容阅读完而已,至于理解的时间却是一点都没有给的。恰恰,这本书又是十分深奥的那种书,阅读之后还需要仔细理解,所以观众自然是云里雾里了。
从内容上进行分析,观众根本不知道电影故事的体系,自然无法理解那无数事件所代表的意义。所以,即使看了电影,看“懂”了每个事件,却没有人能够理解这部电影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电影,这就是一部高智商的电影,这就是一部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即使看了五六遍也依旧一头雾水的电影。这让顾洛北想起了已经上映的“穆赫兰道”,还有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十年后才拍摄上映的电影“盗梦空间”,如果要论深奥程度,“死亡幻觉”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电影播放结束之后,理查德-凯利、顾洛北为首的剧组主创人员都来到了舞台上,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刹那间,全场都是举起的手臂,看来大家都是满肚子的疑惑。能够进场观看电影的,自然都是专业影迷,而且因为排队的前后关系,现场的观众都是对“死亡幻觉”抱有真心期待的人,所以此时的提问环节自... -->>
“死亡幻觉”的首映式结束了,但没有人理解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现场一片寂静,没有人给予回应,就好像这部电影是一个大烂片一般。但事实上,不是观众不想有反应,而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他们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对电影进行思考。
这仅仅是东尼-达克的一个梦境吗?弗兰克到底是真实存在的人,还是外星人?格雷琴明明已经死亡了,为什么最后又复活了,而且失去了所有记忆?飞机的引擎为什么前后两次砸到东尼的房间里,而且第二次东尼还主动呆在房间里,送死?
天呐,这是一部什么电影?看了电影,却没有一个人敢说看“懂”了!
其实就顾洛北而言,他在电影拍摄之前,就详细地把剧本和“时空旅行奥义书”详细地阅读过了,他才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即使如此,顾洛北自己在看电影时,都觉得情节切换太快,反应时间根本不够,更何况是第一次看电影的观众呢?
“一条安达鲁狗”的难 懂是由于镜头之间的剪切无连贯性并且无逻辑可言,“记忆碎片”的难懂是由于倒叙正叙交叉以及对主人公过去的未知,还有“2001:太空漫游”第四段的难懂是由于抽象的且无意义的镜头之间的连接。不同于其他难懂的影片,“死亡幻觉”的镜头之间切换连贯性很好,影片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顺叙的叙事方法,在影片中几乎没有插曲式段落和非时序组合段,也基本上没有抽象的和无意义的镜头。但影片依旧让人难以理解,在场的观众几乎没有人看懂这部影片到底在讲述什么故事!
要真正理解“死亡幻觉”这部电影,必须要做两件事:一是把故事无数个零碎的小情节都理解,这里的理解指的是对行为、举止、对话、甚至是神情的深入分析;二是认真阅读“时空旅行奥义书”,把这本书里的框架和内容都理解了。然后把前后两者对照着起来看,“死亡幻觉”隐藏在迷雾后的真相才会在眼前显现。
从前者来分析,不妨和电影“美国往事”做一个对比,“死亡幻觉”电影主题有一百二十分钟,“美国往事”则有两百三十分钟,差距足足有两个小时;但“死亡幻觉”却有四十七个段落,超过一百一十个场景,而“美国往事”却只有二十九个段落,场景也仅仅只有八十六个。
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虽然“死亡幻觉”一切都遵照了传统影片的规律来进行叙事,但场景的切换频率是非常高的,往往是观众在观看一个场景的时候,还没有理解这个场景想要表达什么,就已经切换到下一个场景了。电影中最短的一个场景甚至只有不到十秒钟,而且没有任何台词。高频率的场景切换使得影片的节奏非常得快,以至于观众很难有思考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顾洛北,在看电影时依旧觉得有些糊涂的原因,从结构上进行如此分析,“死亡幻觉”的难懂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再从后者来分析,也就是影片内容本身。“时空旅行奥义”这本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完全是理查德-凯利自己构建出来的,而电影又是架构在这本书理论之上的。电影中,这本书的内容前后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即使有在屏幕上出现页面的具体内容,但也就短短几秒,仅够观众把内容阅读完而已,至于理解的时间却是一点都没有给的。恰恰,这本书又是十分深奥的那种书,阅读之后还需要仔细理解,所以观众自然是云里雾里了。
从内容上进行分析,观众根本不知道电影故事的体系,自然无法理解那无数事件所代表的意义。所以,即使看了电影,看“懂”了每个事件,却没有人能够理解这部电影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电影,这就是一部高智商的电影,这就是一部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即使看了五六遍也依旧一头雾水的电影。这让顾洛北想起了已经上映的“穆赫兰道”,还有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十年后才拍摄上映的电影“盗梦空间”,如果要论深奥程度,“死亡幻觉”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电影播放结束之后,理查德-凯利、顾洛北为首的剧组主创人员都来到了舞台上,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刹那间,全场都是举起的手臂,看来大家都是满肚子的疑惑。能够进场观看电影的,自然都是专业影迷,而且因为排队的前后关系,现场的观众都是对“死亡幻觉”抱有真心期待的人,所以此时的提问环节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