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1) (1/2)
笔趣阁 www.biquge25.com,自卑与超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观念了。虽然事实上我们之中很多人患了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但是,这并没有使我们怀疑我们精神健康的总的标准。我们深信,只要介绍一些较好的心理卫生方法,我们就能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精神健康状况。
★弗洛姆
对母亲来说,在这种分离过程开始之前爱她的孩子,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在爱孩子的同时,又让孩子脱离自己,并希望孩子脱离自己,却是件大多数的母亲做不到的事。
★弗洛姆
虽然人人都有诸如饥、渴、性等某些需求,但是,引起人性格差异的那些冲动,如爱恨、贪求权力、渴望臣服及沉溺于或恐惧感官享乐等,都是社会进程的产物。
★弗洛姆
个体化进程是一个力量增长和个人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丧失与别人共有的原始共同性,其中儿童与他人越来越分离的过程。这种日益加剧的分离可能导致寂寞的孤立,产生紧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如果儿童能够发展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力的话,也有可能与他人建立一种新的密切而又休戚相关的关系。发展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力是与世界建立新型关系的前提。
★弗洛姆
婴儿一生下来就具有人的一切潜力,这些潜力能够在有利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整个人类也是如此,在历史的进程中,潜在的品质会演变成实在的东西。
★弗洛姆
“自卑情结”作为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已经闻名于世了。很多心理学家对于这个名词都表示认可,并将他们自认为合适的方法运用到了实际当中。至于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了这一名词或者运用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准确无误,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比如说:倘若告诉一个人,他在受到自卑情结的侵害,这样只会让他更加自卑,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克服这种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找到在他生活模式中令他沮丧的环节,然后在那一点上不断给他勇气。在通常情况下,神经病患者都受到自卑情结的困扰。如果想通过有无自卑情结来对他们进行区分,那是不可能的。假如,我们只是单纯地告诉他们“你有自卑情结”,这样并不能帮助他们找到勇气,因为这就相当于告诉一个头痛症患者:“我知道你现在哪里难受,你的头痛。”
很多神经病患者并不承认自己有自卑情结,有些甚至会极力否认这一事实,认为自己比周围的人都要有资本骄傲。所以,我们不需要问他们,而是要关注他们的行为举止。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的。比如说,我们遇到一个举止傲慢的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周围的人都小看我,我一定要展现一下自己,让他们看得起我。”再比如,我们见到一个说话时手舞足蹈、表情丰富的人,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如果不用一些办法来吸引注意力,我讲的话就显得无关紧要了。”此外,还有一些表现得盛气凌人、异常强势的人,不得不让人怀疑,在他内心深处是否隐藏着需要刻意掩盖的自卑感。比如,一个人怕别人觉得自己个子矮,于是总是踮着脚走路。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孩子比身高,有自卑情结的一方总会把身子挺得直直的,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以便让自己看起来高一些。假如有人问他:“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够高?”他却不会勇敢地承认这一事实。
然而,有严重“自卑情结”的人,不一定都表现得安静、顺从、内敛,与世无争。自卑情结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这个事实,我可以用三个儿童第一次被带到动物园玩的事例来说明。当他们面对关在笼子里的狮子时,一个孩子迅速地跑到母亲身后,脸色苍白地说:“妈妈,带我回家吧。”另一个孩子愣愣地站在那里,声音颤抖着:“我不怕它。”第三个孩子满脸好奇地问道:“妈妈,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会怎么样?”其实,他们都发觉自己面对狮子时居于劣势,但是他们的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因为,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有待改进的。假如我们每一次都能勇敢地寻找到适当的办法来克服困难,就可以摆脱自卑感。没有谁能够长久地忍受自卑的困扰,他必定会想方设法消除不好的情绪。就算是一个人已经丧失信心,不再相信踏实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他也不能容忍自卑的感觉,他还是会想办法自救,只不过他的做法都是徒劳的罢了。他的目光总是锁定在如何克服困难上面,却没有想方设法排除万难,反而以一种优越的姿态进行自我催眠。这样一来,他的自卑情结反而越来越严重,因为引发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他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是自欺欺人的可笑行为,他的压力反而会越来越大。假如我们不去了解问题的实质,而是简单关注他的行为,会误以为他是盲目的。我们并没有看到他的计划性,他虽然也在努力让一切变得合情合理,却并没有坚持改善所处环境的信念,他的行为将这一点暴露无遗。假如,他觉得自己不够坚强,他就会躲避到一个会让他感觉良好的环境中去,他并不着眼于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是想让自己在自己的心中显得坚强一些。他这样自欺欺人的努力只能换取一丁点儿的成功。假如这样的问题挥之不去,或许他会变成专制的暴君,刻意维护自身的权威性;他可以自我催眠,然而,自卑情结却从未改变。那些旧有的情境会潜伏在生活中,依然会引发他的自卑感,这便是所谓的“自卑情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这样来为自卑情结下定义: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自卑情绪会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眼泪、愤怒、歉意等。因为自卑感会让一个人感到焦虑,因此,他就会寻找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情绪,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将真正的问题掩藏起来。于是,他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会致力于如何避免失败,而不是努力解决问题。困难所带给他的只剩下彷徨、犹豫和退却了。
&... -->>
这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观念了。虽然事实上我们之中很多人患了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但是,这并没有使我们怀疑我们精神健康的总的标准。我们深信,只要介绍一些较好的心理卫生方法,我们就能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精神健康状况。
★弗洛姆
对母亲来说,在这种分离过程开始之前爱她的孩子,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在爱孩子的同时,又让孩子脱离自己,并希望孩子脱离自己,却是件大多数的母亲做不到的事。
★弗洛姆
虽然人人都有诸如饥、渴、性等某些需求,但是,引起人性格差异的那些冲动,如爱恨、贪求权力、渴望臣服及沉溺于或恐惧感官享乐等,都是社会进程的产物。
★弗洛姆
个体化进程是一个力量增长和个人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丧失与别人共有的原始共同性,其中儿童与他人越来越分离的过程。这种日益加剧的分离可能导致寂寞的孤立,产生紧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如果儿童能够发展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力的话,也有可能与他人建立一种新的密切而又休戚相关的关系。发展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力是与世界建立新型关系的前提。
★弗洛姆
婴儿一生下来就具有人的一切潜力,这些潜力能够在有利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整个人类也是如此,在历史的进程中,潜在的品质会演变成实在的东西。
★弗洛姆
“自卑情结”作为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已经闻名于世了。很多心理学家对于这个名词都表示认可,并将他们自认为合适的方法运用到了实际当中。至于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了这一名词或者运用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准确无误,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比如说:倘若告诉一个人,他在受到自卑情结的侵害,这样只会让他更加自卑,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克服这种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找到在他生活模式中令他沮丧的环节,然后在那一点上不断给他勇气。在通常情况下,神经病患者都受到自卑情结的困扰。如果想通过有无自卑情结来对他们进行区分,那是不可能的。假如,我们只是单纯地告诉他们“你有自卑情结”,这样并不能帮助他们找到勇气,因为这就相当于告诉一个头痛症患者:“我知道你现在哪里难受,你的头痛。”
很多神经病患者并不承认自己有自卑情结,有些甚至会极力否认这一事实,认为自己比周围的人都要有资本骄傲。所以,我们不需要问他们,而是要关注他们的行为举止。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的。比如说,我们遇到一个举止傲慢的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周围的人都小看我,我一定要展现一下自己,让他们看得起我。”再比如,我们见到一个说话时手舞足蹈、表情丰富的人,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如果不用一些办法来吸引注意力,我讲的话就显得无关紧要了。”此外,还有一些表现得盛气凌人、异常强势的人,不得不让人怀疑,在他内心深处是否隐藏着需要刻意掩盖的自卑感。比如,一个人怕别人觉得自己个子矮,于是总是踮着脚走路。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孩子比身高,有自卑情结的一方总会把身子挺得直直的,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以便让自己看起来高一些。假如有人问他:“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够高?”他却不会勇敢地承认这一事实。
然而,有严重“自卑情结”的人,不一定都表现得安静、顺从、内敛,与世无争。自卑情结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这个事实,我可以用三个儿童第一次被带到动物园玩的事例来说明。当他们面对关在笼子里的狮子时,一个孩子迅速地跑到母亲身后,脸色苍白地说:“妈妈,带我回家吧。”另一个孩子愣愣地站在那里,声音颤抖着:“我不怕它。”第三个孩子满脸好奇地问道:“妈妈,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会怎么样?”其实,他们都发觉自己面对狮子时居于劣势,但是他们的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因为,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有待改进的。假如我们每一次都能勇敢地寻找到适当的办法来克服困难,就可以摆脱自卑感。没有谁能够长久地忍受自卑的困扰,他必定会想方设法消除不好的情绪。就算是一个人已经丧失信心,不再相信踏实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他也不能容忍自卑的感觉,他还是会想办法自救,只不过他的做法都是徒劳的罢了。他的目光总是锁定在如何克服困难上面,却没有想方设法排除万难,反而以一种优越的姿态进行自我催眠。这样一来,他的自卑情结反而越来越严重,因为引发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他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是自欺欺人的可笑行为,他的压力反而会越来越大。假如我们不去了解问题的实质,而是简单关注他的行为,会误以为他是盲目的。我们并没有看到他的计划性,他虽然也在努力让一切变得合情合理,却并没有坚持改善所处环境的信念,他的行为将这一点暴露无遗。假如,他觉得自己不够坚强,他就会躲避到一个会让他感觉良好的环境中去,他并不着眼于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是想让自己在自己的心中显得坚强一些。他这样自欺欺人的努力只能换取一丁点儿的成功。假如这样的问题挥之不去,或许他会变成专制的暴君,刻意维护自身的权威性;他可以自我催眠,然而,自卑情结却从未改变。那些旧有的情境会潜伏在生活中,依然会引发他的自卑感,这便是所谓的“自卑情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这样来为自卑情结下定义: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自卑情绪会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眼泪、愤怒、歉意等。因为自卑感会让一个人感到焦虑,因此,他就会寻找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情绪,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将真正的问题掩藏起来。于是,他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会致力于如何避免失败,而不是努力解决问题。困难所带给他的只剩下彷徨、犹豫和退却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