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公子千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果没有那一次变故,刘静玄从来不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忠心为国。哪怕他并不是那些从小学习仁义道德的读书人,可仁义礼智信之外,忠诚这两个字本就是刻在武将骨子里的。
他和师弟从出师开始便被寄予厚望,建功立业,光耀宗门,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哪怕武品录中各门各派的升降全都掌握在文官手中,年少时的他仍然信心十足地认定,自己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将那根深蒂固多年的局面扭转。
然而,他终究是知道了事实的残酷。而那段记忆也成了他这一生当中最深的痛苦和绝望。
粮草断绝,大军围城,援兵不知所踪,当最终兵尽粮绝诈降之后,被带到那位北燕皇帝面前时,他竟然会惊骇欲绝地见到了同样落入敌手的家眷!那一刻,他真是恨不得暴起发难,将眼前的北燕众人统统杀光,然后和师弟戴静兰,和他们兄弟的妻儿一同共赴黄泉。
如果不是北燕皇帝让他见到了那两个追杀他们家眷的真凶时,他问出那一番实情,也许他就已经那么做了。当然,如果他在那时候死了,也不至于再有后来的那番纠结。
刘静玄从小就喜欢读史书,他知道,历朝历代因为得罪朝中奸臣,于是在领军出征之际被断绝粮草以及后路,最终被坑害含冤而死的将领很不少,可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区区一介五品小将也会遇到这样的惨事。而更令他目呲俱裂的是,对方还连他的家眷一同算计在内!
自古以来,仿佛是为人臣子者,全都不配有怨气,即使有,君臣无狱,也只能归罪于朝中奸臣。就好比是他所面对的局面,在他的师弟戴静兰看来,应该痛恨的,只有高氏兄弟,而不应该是被蒙蔽的皇帝,可他就是忍不住!
从知道自己落到这个地步是高氏兄弟的私心那一刻开始,他的心中就充斥着一团燃尽一切的熊熊怒火。他痛恨文贵武贱的传统,痛恨那些只会自己呆在安全地方,只会动动嘴皮子就让将士们在疆场上拼死拼活的文官,更痛恨那坐视不理,造成这一切的南吴皇帝!
也正因为如此,当北燕皇帝真心招揽的时候,他没有和戴静兰商量,甚至没有对那位视若亲兄弟的师弟吐露半点口风,因为他完全被北燕皇帝的话打动了。
“天下不是那些士大夫的天下!你们南吴皇帝起家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家族的继承人,那么多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比他高贵,但最终如何?我大燕太祖,祖上更是赘婿,可那又如何?大舅哥小舅哥全都不成器,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到头来偌大的家业自然就是归姬家先祖!”
“文官为什么要钳制武将,很简单,一个手无缚鸡之力,更没有兵,一个却手握兵权,一旦稍微有点谋反之意就可能倾覆天下,那自然是天然的敌对关系。而作为皇帝,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别说京城,有的连皇宫都没有走出去过一步,自然会害怕统兵的武将!”
“可我大燕不同,成王败寇,要那个位子,就得有足够的器量和本事!你要是不能打,手底下也没有人,活该被人刺杀,活该被人掀翻,活该去死!至于那些文官,上马能拉弓射箭打仗,下马能管好民政内务,那才有发话的资格。弱不禁风不要紧,有本事我也要,可只会耍嘴皮子叫嚣的人,全都给我滚蛋!”
“你想要报仇?可以,只要你有足够的战功,朕许你一个王爵!至于其他的,你要什么,朕都可以给你。朕不像南吴皇帝,唯才是举,从来不在乎那些臣子怎么说!”
什么王爵,什么豪宅,什么厚赐……刘静玄全都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报仇,用自己的一切,向故国复仇!
他当成儿子一般的小师弟,他的第一个儿子,并肩而战,轰轰烈烈地战死在了那样丑陋的阴谋算计之下,他凭什么要忍?如果忠诚被阴谋者不屑一顾地践踏在地,那么,只有血与火的报仇,才能泄尽他无尽的痛苦和怒火。为此,他不惜做一个背叛者!
更何况,他在南吴只不过是一个到兵部都要卑躬屈膝的区区小将,可到了北燕,这位气吞山河如虎的皇帝却分外礼遇,甚至当他表示不能立时投靠的情况下,那位天子不但大度地表示无妨,甚至当有人联系他南归时,皇帝也信之不疑地交给了他一个任务。
南归之后,不用继续联系,但在适当的时候,只要他愿意反戈一击,助其扫除内忧外患,一统天下,那么不论此前他怎么做都无妨!
刘静玄答应得很痛快,哪怕当他和师弟带着四个有意南归的家族,趁着北燕皇帝远征平叛之际最终左冲右突回到南吴,而后得知高氏兄弟贬死在流放途中的时候,他也不改初衷。
有些事情是能够因为仇人授首而放下的,可有些事情却不可能。更何况,那两个人害死他的亲人和袍泽,却因为文官非谋反谋叛不能定死罪,就那么轻轻巧巧逃过了斩首之类的死刑,那如何对得起一个个战死在沙场,死不瞑目的亡魂?
更何况,原本就武品录除名的玄刀堂,差点因为他和戴静兰的所谓叛国而万劫不复!
哪怕他归国之后,天子接见,又听说儿子刘方圆得到了最好的教导,整个玄刀堂重回武品录之后,因为新任掌门严诩和越千秋师徒的关系,颇有蒸蒸日上的态势,可刘静玄没法放下,没法释然,更一天都不想在那看似富贵荣华,实则腐朽败坏的金陵待下去!
他和戴静兰一起回到了北疆,回到了当年并肩为战的地方,回到了当年战死过无数袍泽的地方。仿佛只有在这跨越一步就是异国他乡的北疆,他才能够得到安宁。因为在异国他乡生活过的那七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从小读书的时候,刘静玄最喜欢读的就是孟子。因为《孟子》当中的某些惊人言论最对他的胃口。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哪怕北燕皇帝还不能说是将他视作手足的程度,可从前的南吴皇帝,不妨说确确实实是把他在内的众多武臣当成了土芥。哪怕如今朝中在那位老相爷的竭力促成之下,一切都渐渐有了改观,可疑忌种下,忠诚不再,他便再也不可能是当年那年轻气盛,赤胆忠心的小将了。
在北疆呆的那几年,刘静玄尽量避免去关心金陵的消息,一心一意地放在自己的职守上,但却再也不同于最初那般爱兵如子,而是除却一支从孤儿当中挑出的亲兵之外,对其余下属将士全都保持着一定距离。而他对戴静兰说出来的理由,更是让这位师弟反驳不得。
“朝中疑忌我等武将,不过就是因为将兵一体,一旦谋反便是大祸。既然如此,尽忠职守的同时,也把彼此关系摆正一点,疏远一些,岂不是能少掉很多麻烦?”
果然,他稳扎稳打,防微杜渐的作风受到了赞许,嘉奖不断,提升来得更快,当那次北燕使团平安回来之后,他终于调入霸州,成为这座北地重镇的主将。他因此再次见到了那位为他洗冤,为众多门派衷心爱戴的当朝宰相,也为那气度心胸折服,可他却还是不改初衷。
因为一两个人,并不足以改变这个世道,并不足以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和认识。
更何况,他既然已经承诺了北燕皇帝,就万万没有因为一丁点变动而改旗易帜的道理。
萧敬先的叛逃,刘静玄并不在意,可北燕那场接踵而来的大乱,他却没办法不在意。
他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那位如同狼王一般孤高的北燕皇帝,会因为一场拙劣的阴谋而失去生命,直到他收到了从秘密渠道送来的一封信,知道人果然还活着,果然利用了这一场变故而另有谋划,这才如释重负。
可几个月后,刚刚被册封为太子的那个小胖子如期而至,但一同抵达的除却他意料之内的越千秋和萧敬先等人,竟然还有他的儿子刘方圆!眼见儿子和太子言笑无忌,毫无上下之分的样子,曾经无数次听说过那位太子传闻的刘静玄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他没有想到,从来都觉得高高在上不会与常人亲近的皇族,也会有这样平易近人的一面。
然而,他终究没有心慈手软。又或者说,从他最初答应北燕皇帝开始,他便早已经把自己曾经当成最重要的那些东西都舍... -->>
如果没有那一次变故,刘静玄从来不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忠心为国。哪怕他并不是那些从小学习仁义道德的读书人,可仁义礼智信之外,忠诚这两个字本就是刻在武将骨子里的。
他和师弟从出师开始便被寄予厚望,建功立业,光耀宗门,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哪怕武品录中各门各派的升降全都掌握在文官手中,年少时的他仍然信心十足地认定,自己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将那根深蒂固多年的局面扭转。
然而,他终究是知道了事实的残酷。而那段记忆也成了他这一生当中最深的痛苦和绝望。
粮草断绝,大军围城,援兵不知所踪,当最终兵尽粮绝诈降之后,被带到那位北燕皇帝面前时,他竟然会惊骇欲绝地见到了同样落入敌手的家眷!那一刻,他真是恨不得暴起发难,将眼前的北燕众人统统杀光,然后和师弟戴静兰,和他们兄弟的妻儿一同共赴黄泉。
如果不是北燕皇帝让他见到了那两个追杀他们家眷的真凶时,他问出那一番实情,也许他就已经那么做了。当然,如果他在那时候死了,也不至于再有后来的那番纠结。
刘静玄从小就喜欢读史书,他知道,历朝历代因为得罪朝中奸臣,于是在领军出征之际被断绝粮草以及后路,最终被坑害含冤而死的将领很不少,可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区区一介五品小将也会遇到这样的惨事。而更令他目呲俱裂的是,对方还连他的家眷一同算计在内!
自古以来,仿佛是为人臣子者,全都不配有怨气,即使有,君臣无狱,也只能归罪于朝中奸臣。就好比是他所面对的局面,在他的师弟戴静兰看来,应该痛恨的,只有高氏兄弟,而不应该是被蒙蔽的皇帝,可他就是忍不住!
从知道自己落到这个地步是高氏兄弟的私心那一刻开始,他的心中就充斥着一团燃尽一切的熊熊怒火。他痛恨文贵武贱的传统,痛恨那些只会自己呆在安全地方,只会动动嘴皮子就让将士们在疆场上拼死拼活的文官,更痛恨那坐视不理,造成这一切的南吴皇帝!
也正因为如此,当北燕皇帝真心招揽的时候,他没有和戴静兰商量,甚至没有对那位视若亲兄弟的师弟吐露半点口风,因为他完全被北燕皇帝的话打动了。
“天下不是那些士大夫的天下!你们南吴皇帝起家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家族的继承人,那么多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比他高贵,但最终如何?我大燕太祖,祖上更是赘婿,可那又如何?大舅哥小舅哥全都不成器,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到头来偌大的家业自然就是归姬家先祖!”
“文官为什么要钳制武将,很简单,一个手无缚鸡之力,更没有兵,一个却手握兵权,一旦稍微有点谋反之意就可能倾覆天下,那自然是天然的敌对关系。而作为皇帝,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别说京城,有的连皇宫都没有走出去过一步,自然会害怕统兵的武将!”
“可我大燕不同,成王败寇,要那个位子,就得有足够的器量和本事!你要是不能打,手底下也没有人,活该被人刺杀,活该被人掀翻,活该去死!至于那些文官,上马能拉弓射箭打仗,下马能管好民政内务,那才有发话的资格。弱不禁风不要紧,有本事我也要,可只会耍嘴皮子叫嚣的人,全都给我滚蛋!”
“你想要报仇?可以,只要你有足够的战功,朕许你一个王爵!至于其他的,你要什么,朕都可以给你。朕不像南吴皇帝,唯才是举,从来不在乎那些臣子怎么说!”
什么王爵,什么豪宅,什么厚赐……刘静玄全都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报仇,用自己的一切,向故国复仇!
他当成儿子一般的小师弟,他的第一个儿子,并肩而战,轰轰烈烈地战死在了那样丑陋的阴谋算计之下,他凭什么要忍?如果忠诚被阴谋者不屑一顾地践踏在地,那么,只有血与火的报仇,才能泄尽他无尽的痛苦和怒火。为此,他不惜做一个背叛者!
更何况,他在南吴只不过是一个到兵部都要卑躬屈膝的区区小将,可到了北燕,这位气吞山河如虎的皇帝却分外礼遇,甚至当他表示不能立时投靠的情况下,那位天子不但大度地表示无妨,甚至当有人联系他南归时,皇帝也信之不疑地交给了他一个任务。
南归之后,不用继续联系,但在适当的时候,只要他愿意反戈一击,助其扫除内忧外患,一统天下,那么不论此前他怎么做都无妨!
刘静玄答应得很痛快,哪怕当他和师弟带着四个有意南归的家族,趁着北燕皇帝远征平叛之际最终左冲右突回到南吴,而后得知高氏兄弟贬死在流放途中的时候,他也不改初衷。
有些事情是能够因为仇人授首而放下的,可有些事情却不可能。更何况,那两个人害死他的亲人和袍泽,却因为文官非谋反谋叛不能定死罪,就那么轻轻巧巧逃过了斩首之类的死刑,那如何对得起一个个战死在沙场,死不瞑目的亡魂?
更何况,原本就武品录除名的玄刀堂,差点因为他和戴静兰的所谓叛国而万劫不复!
哪怕他归国之后,天子接见,又听说儿子刘方圆得到了最好的教导,整个玄刀堂重回武品录之后,因为新任掌门严诩和越千秋师徒的关系,颇有蒸蒸日上的态势,可刘静玄没法放下,没法释然,更一天都不想在那看似富贵荣华,实则腐朽败坏的金陵待下去!
他和戴静兰一起回到了北疆,回到了当年并肩为战的地方,回到了当年战死过无数袍泽的地方。仿佛只有在这跨越一步就是异国他乡的北疆,他才能够得到安宁。因为在异国他乡生活过的那七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从小读书的时候,刘静玄最喜欢读的就是孟子。因为《孟子》当中的某些惊人言论最对他的胃口。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哪怕北燕皇帝还不能说是将他视作手足的程度,可从前的南吴皇帝,不妨说确确实实是把他在内的众多武臣当成了土芥。哪怕如今朝中在那位老相爷的竭力促成之下,一切都渐渐有了改观,可疑忌种下,忠诚不再,他便再也不可能是当年那年轻气盛,赤胆忠心的小将了。
在北疆呆的那几年,刘静玄尽量避免去关心金陵的消息,一心一意地放在自己的职守上,但却再也不同于最初那般爱兵如子,而是除却一支从孤儿当中挑出的亲兵之外,对其余下属将士全都保持着一定距离。而他对戴静兰说出来的理由,更是让这位师弟反驳不得。
“朝中疑忌我等武将,不过就是因为将兵一体,一旦谋反便是大祸。既然如此,尽忠职守的同时,也把彼此关系摆正一点,疏远一些,岂不是能少掉很多麻烦?”
果然,他稳扎稳打,防微杜渐的作风受到了赞许,嘉奖不断,提升来得更快,当那次北燕使团平安回来之后,他终于调入霸州,成为这座北地重镇的主将。他因此再次见到了那位为他洗冤,为众多门派衷心爱戴的当朝宰相,也为那气度心胸折服,可他却还是不改初衷。
因为一两个人,并不足以改变这个世道,并不足以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和认识。
更何况,他既然已经承诺了北燕皇帝,就万万没有因为一丁点变动而改旗易帜的道理。
萧敬先的叛逃,刘静玄并不在意,可北燕那场接踵而来的大乱,他却没办法不在意。
他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那位如同狼王一般孤高的北燕皇帝,会因为一场拙劣的阴谋而失去生命,直到他收到了从秘密渠道送来的一封信,知道人果然还活着,果然利用了这一场变故而另有谋划,这才如释重负。
可几个月后,刚刚被册封为太子的那个小胖子如期而至,但一同抵达的除却他意料之内的越千秋和萧敬先等人,竟然还有他的儿子刘方圆!眼见儿子和太子言笑无忌,毫无上下之分的样子,曾经无数次听说过那位太子传闻的刘静玄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他没有想到,从来都觉得高高在上不会与常人亲近的皇族,也会有这样平易近人的一面。
然而,他终究没有心慈手软。又或者说,从他最初答应北燕皇帝开始,他便早已经把自己曾经当成最重要的那些东西都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