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寒门枭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秋去冬来,夏去秋至,转眼到了次年十月,十月初一,朝廷正式改年号为重和,此时距离科举还有五个月,但京城科举的气氛也渐渐浓厚起来,每年的这个时候,就陆陆续续有各地的举人赶来京城准备应考,一般参加科举的人数都是五到六万人,如果中间有恩科的话,人数会稍多,正好前年秋天发解试开了一次恩科,有经验的官员便预测明年参加科举的人数将达八万之众。
京城的客栈生意开始好转,很多民房也挂出了临时出租的牌子,酒楼、茶馆、青楼、教坊、书坊等等行业开始期盼黄金时代来临。
参加省试科举的士子一般都是各州的举人,太学生也可以报名,另外,每州也可以推荐若干名州学优秀士子进京参加省试,这也是朝廷收回发解试出题权后,对各州的一种补偿。
报名时间一般在十二月左右,十二月后几乎所有的士子都要进京报名,除了部分汴京附近的士子会回乡复习,大部分士子都会留在京城,等待两个月后的科举大考开始。
不过十月份对李延庆而言还有一场重要的考试,那就太学一年一度的年考。
太学年考一般是在八月初举行,今年因故推迟到十月,比往年晚了两个月。
虽然太学是采用积分制,平时成绩也算分,诸如出勤、作业、旬考、月考之类,可这也只是对外舍生和内舍生的头两年而言,年考确实不重要,只要平时积分够了,年考就算不考也没有问题。
但对面临升学的太学生,年考却是生死之考,比如州学升太学、外舍生升内舍生、内舍生升上舍生,以及上舍初等生升上舍中等生等等。
以上四种情况的升学年考都极为重要,考试决定命运,当然,如果平时成绩非常优秀,太学也会酌情给一次明年重考的机会,可如果第二年还是考不过,那就只能退学了。
李延庆属于第四种情况,他去年八月去了郓州而没有参加年考,今年十月他将面临上舍初等生升上舍中等生的考试,这是上舍生的特殊之处,一旦考中上舍中等生,便可视为考中省试,赐同进士出身,可以有资格去各州府任教。
吃罢早饭,李延庆匆匆赶去勤学楼听少宰兼中书侍郎余深讲解时事政论,给太学生讲课是朝廷高官的一项义务,几乎每月都会有一名高官前来太学讲课一天,但相国前来讲课并不多,去年十二月蔡京来太学讲过一次,谈论税赋改革新思路。
“李贤弟!”
后面有人叫他,李延庆回头,却是同乡武邦昌,武邦昌比李延庆高一级,他去年没有考过上舍中等生,但因为他平时成绩不错,今年他还有一次机会,如果他还考不过,就只能退学了。
“原来是武兄,好久不见了。”
“我估计今天会遇到你,果然碰到了。”
“武兄找我有事吗?”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和你聊聊明年科举之事,我有些消息,可能你比较感兴趣。”
李延庆顿时大喜,连忙问道:“武兄请说!”
“明年科举将增加考诗,你知道吗?”
李延庆点点头,科举诗词在王安石变法后曾废止诗赋,司马光掌权后又重新恢复,赵佶登基后再次废止,不过前年发解试已经恢复考诗,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下届省试也将考诗,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果然增考了。
“那律法呢,也要考吗?”
武邦昌摇摇头,“暂时没有消息,不过如果要考,早就该通知了,不会到现在还没有消息,我估计明年省试还是不考律法,下一次就难说了。”
“还有别的消息吗?”
“还有就是明年继续取消誊录,已经明确了。”
誊录就是由专人将考卷抄一遍,防止考官从笔迹认出考生,从北宋中期开始实施,不过反对者日益增多,主要是无法分辨考生的书法,以及考生是否涂改试卷,另外考生完全可以在考卷内容中约定记号,就算誊录也照样作弊。
所以蔡京掌握相权后就基本上取消了誊录,直接在卷子上糊名。
不过年初传闻明年开始将重新誊录,让很多考生都心怀希望,这样即使出现污卷也能侥幸逃过了。
武邦昌已经得到明确消息,明年继续取消誊录。
“后天就是年考了,武兄准备得差不多了吧?”
武邦昌摇摇头,“我给你说老实话,我根本就没有准备年考,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明年的科举上了,年考过了又如何?所谓赐同进士出身,说得好听,还不是去县学、州学当助... -->>
秋去冬来,夏去秋至,转眼到了次年十月,十月初一,朝廷正式改年号为重和,此时距离科举还有五个月,但京城科举的气氛也渐渐浓厚起来,每年的这个时候,就陆陆续续有各地的举人赶来京城准备应考,一般参加科举的人数都是五到六万人,如果中间有恩科的话,人数会稍多,正好前年秋天发解试开了一次恩科,有经验的官员便预测明年参加科举的人数将达八万之众。
京城的客栈生意开始好转,很多民房也挂出了临时出租的牌子,酒楼、茶馆、青楼、教坊、书坊等等行业开始期盼黄金时代来临。
参加省试科举的士子一般都是各州的举人,太学生也可以报名,另外,每州也可以推荐若干名州学优秀士子进京参加省试,这也是朝廷收回发解试出题权后,对各州的一种补偿。
报名时间一般在十二月左右,十二月后几乎所有的士子都要进京报名,除了部分汴京附近的士子会回乡复习,大部分士子都会留在京城,等待两个月后的科举大考开始。
不过十月份对李延庆而言还有一场重要的考试,那就太学一年一度的年考。
太学年考一般是在八月初举行,今年因故推迟到十月,比往年晚了两个月。
虽然太学是采用积分制,平时成绩也算分,诸如出勤、作业、旬考、月考之类,可这也只是对外舍生和内舍生的头两年而言,年考确实不重要,只要平时积分够了,年考就算不考也没有问题。
但对面临升学的太学生,年考却是生死之考,比如州学升太学、外舍生升内舍生、内舍生升上舍生,以及上舍初等生升上舍中等生等等。
以上四种情况的升学年考都极为重要,考试决定命运,当然,如果平时成绩非常优秀,太学也会酌情给一次明年重考的机会,可如果第二年还是考不过,那就只能退学了。
李延庆属于第四种情况,他去年八月去了郓州而没有参加年考,今年十月他将面临上舍初等生升上舍中等生的考试,这是上舍生的特殊之处,一旦考中上舍中等生,便可视为考中省试,赐同进士出身,可以有资格去各州府任教。
吃罢早饭,李延庆匆匆赶去勤学楼听少宰兼中书侍郎余深讲解时事政论,给太学生讲课是朝廷高官的一项义务,几乎每月都会有一名高官前来太学讲课一天,但相国前来讲课并不多,去年十二月蔡京来太学讲过一次,谈论税赋改革新思路。
“李贤弟!”
后面有人叫他,李延庆回头,却是同乡武邦昌,武邦昌比李延庆高一级,他去年没有考过上舍中等生,但因为他平时成绩不错,今年他还有一次机会,如果他还考不过,就只能退学了。
“原来是武兄,好久不见了。”
“我估计今天会遇到你,果然碰到了。”
“武兄找我有事吗?”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和你聊聊明年科举之事,我有些消息,可能你比较感兴趣。”
李延庆顿时大喜,连忙问道:“武兄请说!”
“明年科举将增加考诗,你知道吗?”
李延庆点点头,科举诗词在王安石变法后曾废止诗赋,司马光掌权后又重新恢复,赵佶登基后再次废止,不过前年发解试已经恢复考诗,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下届省试也将考诗,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果然增考了。
“那律法呢,也要考吗?”
武邦昌摇摇头,“暂时没有消息,不过如果要考,早就该通知了,不会到现在还没有消息,我估计明年省试还是不考律法,下一次就难说了。”
“还有别的消息吗?”
“还有就是明年继续取消誊录,已经明确了。”
誊录就是由专人将考卷抄一遍,防止考官从笔迹认出考生,从北宋中期开始实施,不过反对者日益增多,主要是无法分辨考生的书法,以及考生是否涂改试卷,另外考生完全可以在考卷内容中约定记号,就算誊录也照样作弊。
所以蔡京掌握相权后就基本上取消了誊录,直接在卷子上糊名。
不过年初传闻明年开始将重新誊录,让很多考生都心怀希望,这样即使出现污卷也能侥幸逃过了。
武邦昌已经得到明确消息,明年继续取消誊录。
“后天就是年考了,武兄准备得差不多了吧?”
武邦昌摇摇头,“我给你说老实话,我根本就没有准备年考,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明年的科举上了,年考过了又如何?所谓赐同进士出身,说得好听,还不是去县学、州学当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