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biquge25.com,重生一九零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缴枪自首宽大条文……
一系列政策、措施不间断地推出。再次显示了陈文强的雷厉风行。而立竿见影的效果简直令人惊叹,半个月后。在突然袭击式的封闭西关、十八街、河南等商区的行动中,陈文强亲率巡警参与,抓获盗贼二十余名,其中竟有三名积年大盗。
证据确凿,口供详实。这样的效率不仅令张人骏感到惊奇,商家铺户也是惊喜异常。口口相传、交相赞叹之后,是商绅们更加踊跃的捐款,他们自然不知道陈文强是怎么把这些盗贼从被封锁围困的成百上千人中抓获的。
几百万人哪。一个一个地带到自己面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陈文强此时正抚着额头,思考着开门红之后的行动步骤。
没错,为了争取到捐款,陈文强不得不使用自己的异能。先是突然封闭一个商区的大小街道,然后将困在其中的男人一个个地进行甄别。三个问题,或五个问题之后,陈文强便能探悉到面前的家伙是说真话还是假话。确定是嫌犯后,就拖下去由别人细审用刑,他是实在耗费不起时间追究详细。
当然。这样有些野蛮,可却没有冤枉无辜。而刑讯的手段,陈文强让手下使用水刑和熬刑。相对于棍棒皮鞭、血肉横飞要文明了许多。
至于审讯技巧,陈文强当然是了解的,尽管他更熟悉的是所经受过的反审讯训练,但道理是相通的。
比如审讯室应该是一间狭小、隔音的房间,其中只有三把椅子、一张桌子和四面空空的墙。这样的布局能营造出一种无所遁形、陌生而又孤立无援的感觉,从而在审讯过程中强化嫌犯“让我出去”的意识。
比如让嫌犯坐在一张不舒服的椅子上,使他无法触到任何东西,以便加剧他所感到的不适,诱发他的依赖感。
当把这些教授给清乡委员会的新任委员后。再加上新任委员的年轻、气壮,思想新潮且单纯。不比旧官僚的*贪渎,在清乡审案中便可大大减少诬良为盗、严刑逼供的冤案。
借剿平盗匪之机。陈文强不仅是要提前使广东的社会治安好转,为革命之后作打算,还要把警察局设于各县,变相地控制广东全省。要知道陈文强对警察的要求甚高,装备也好,特别是要与大股盗匪开战的武装警察,战斗力比旧式巡防营高出很多,比新军也相差无几。
而剿抚并用,软硬兼施,历史上一直是官府对付暴乱或匪盗的不二法门,陈文强也不例外。
结合着威慑打击,收缴枪枝、悬赏缉拿、自首宽大等政策也相应出台,更保证出首、捆拿、击杀剧盗恶匪者可以选择琼州、湖广、上海等地居住,官府予以安置,以躲避盗匪的报复。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推门而进的清乡委员见习委员陈炯明,恭敬地向陈文强禀报,顺德县各乡局士绅已经赶到,是否马上召开公议?
陈炯明是陈文强从政法学堂招收而来,成绩很优秀,且还是出身于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很特别的一个人。他考取秀才之后,却对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兴趣索然,没有再循着举人、进士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在家乡过了几年心满意足的婚姻生活后,离开家乡惠州府来到广州府,入读政法学堂。
而这个时候,中国的政治气候已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当时的广州在两任总督陶模和岑春煊的主持下,各项新政面貌一新,新式学校开办得如火如荼,各种新思潮也在涌现。在广州的两年时间里,陈炯明大开了眼界,接触到各种新思想,最近随着立宪运动的盛行,他开始鼓吹自治才是救中国的唯一良方,并有竞选咨议局议员的想法。
对陈炯明这个人的刚毅果敢和沉默寡言,以及操守,陈文强是比较满意的,虽称见习,但陈文强已经决定在打开局面,并且考察之后,便会委其以重任。
“大人,听闻顺德县士绅冼瑞衔有庇匪之名,不如此番便将其拿下,或可开清乡之良端。”陈炯明陪着陈文强走向会议室,提出自己的建议。
“查无实据。”陈文强淡淡一笑,说道:“再者,就算刑讯有用,可若将其拿下,消息难以封锁,岂不给与其勾连之盗匪以窜逃之机?”
“那大人分别召集各县乡局士绅,是何用意呀?”陈炯明疑惑地问道。
陈文强淡淡一笑,当然不能说破自己的异能,只是模棱两可地说道:“查其颜,观其色,威慑加劝诱,或许能起到作用啊!还有,各地兴办民团也要靠他们出资捐钱哪!”
作为一种民兵组织,团练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晚清之后的团练,其基本精神则直接源于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起义时的“坚壁清野,筑寨练团”等经验。在广东,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内忧外患再一次刺激了团练的勃兴,但到了清末,团练的发展又受到了朝廷的抑制。准确地说,官府是既提倡又抑制的矛盾。
官方提倡各地办团是出于抵御盗匪的需要,同时,官方又不敢完全放手让地方自由办团,要防止民间武力的膨胀,于是便出现了这样复杂、矛盾的状况。
而官府的这种复杂心态,又势必影响着各地士绅阶层办团的积极性。筹集办团经费是办团的关键,也是难题。由于办团经费基本上依靠地方士绅自行解决,官方意志在办团过程中过多体现,反倒使经费来源出现问题。造成的结果往往是“禀来禀去,经费仍须自筹,官与绅则互推诿”。
二十世纪初,广东各地在官方要求下兴办团练,却得不到地方士绅的充分合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官绅之间存在的裂痕。当时的舆论便说:“粤省各属,盗匪出没,地方虽迭经札行团练,卒以款项难筹,或办理不终,或并无成议。其富厚之乡,雇勇防守,亦皆虚有其表……”
……………(未完待续。)
缴枪自首宽大条文……
一系列政策、措施不间断地推出。再次显示了陈文强的雷厉风行。而立竿见影的效果简直令人惊叹,半个月后。在突然袭击式的封闭西关、十八街、河南等商区的行动中,陈文强亲率巡警参与,抓获盗贼二十余名,其中竟有三名积年大盗。
证据确凿,口供详实。这样的效率不仅令张人骏感到惊奇,商家铺户也是惊喜异常。口口相传、交相赞叹之后,是商绅们更加踊跃的捐款,他们自然不知道陈文强是怎么把这些盗贼从被封锁围困的成百上千人中抓获的。
几百万人哪。一个一个地带到自己面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陈文强此时正抚着额头,思考着开门红之后的行动步骤。
没错,为了争取到捐款,陈文强不得不使用自己的异能。先是突然封闭一个商区的大小街道,然后将困在其中的男人一个个地进行甄别。三个问题,或五个问题之后,陈文强便能探悉到面前的家伙是说真话还是假话。确定是嫌犯后,就拖下去由别人细审用刑,他是实在耗费不起时间追究详细。
当然。这样有些野蛮,可却没有冤枉无辜。而刑讯的手段,陈文强让手下使用水刑和熬刑。相对于棍棒皮鞭、血肉横飞要文明了许多。
至于审讯技巧,陈文强当然是了解的,尽管他更熟悉的是所经受过的反审讯训练,但道理是相通的。
比如审讯室应该是一间狭小、隔音的房间,其中只有三把椅子、一张桌子和四面空空的墙。这样的布局能营造出一种无所遁形、陌生而又孤立无援的感觉,从而在审讯过程中强化嫌犯“让我出去”的意识。
比如让嫌犯坐在一张不舒服的椅子上,使他无法触到任何东西,以便加剧他所感到的不适,诱发他的依赖感。
当把这些教授给清乡委员会的新任委员后。再加上新任委员的年轻、气壮,思想新潮且单纯。不比旧官僚的*贪渎,在清乡审案中便可大大减少诬良为盗、严刑逼供的冤案。
借剿平盗匪之机。陈文强不仅是要提前使广东的社会治安好转,为革命之后作打算,还要把警察局设于各县,变相地控制广东全省。要知道陈文强对警察的要求甚高,装备也好,特别是要与大股盗匪开战的武装警察,战斗力比旧式巡防营高出很多,比新军也相差无几。
而剿抚并用,软硬兼施,历史上一直是官府对付暴乱或匪盗的不二法门,陈文强也不例外。
结合着威慑打击,收缴枪枝、悬赏缉拿、自首宽大等政策也相应出台,更保证出首、捆拿、击杀剧盗恶匪者可以选择琼州、湖广、上海等地居住,官府予以安置,以躲避盗匪的报复。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推门而进的清乡委员见习委员陈炯明,恭敬地向陈文强禀报,顺德县各乡局士绅已经赶到,是否马上召开公议?
陈炯明是陈文强从政法学堂招收而来,成绩很优秀,且还是出身于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很特别的一个人。他考取秀才之后,却对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兴趣索然,没有再循着举人、进士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在家乡过了几年心满意足的婚姻生活后,离开家乡惠州府来到广州府,入读政法学堂。
而这个时候,中国的政治气候已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当时的广州在两任总督陶模和岑春煊的主持下,各项新政面貌一新,新式学校开办得如火如荼,各种新思潮也在涌现。在广州的两年时间里,陈炯明大开了眼界,接触到各种新思想,最近随着立宪运动的盛行,他开始鼓吹自治才是救中国的唯一良方,并有竞选咨议局议员的想法。
对陈炯明这个人的刚毅果敢和沉默寡言,以及操守,陈文强是比较满意的,虽称见习,但陈文强已经决定在打开局面,并且考察之后,便会委其以重任。
“大人,听闻顺德县士绅冼瑞衔有庇匪之名,不如此番便将其拿下,或可开清乡之良端。”陈炯明陪着陈文强走向会议室,提出自己的建议。
“查无实据。”陈文强淡淡一笑,说道:“再者,就算刑讯有用,可若将其拿下,消息难以封锁,岂不给与其勾连之盗匪以窜逃之机?”
“那大人分别召集各县乡局士绅,是何用意呀?”陈炯明疑惑地问道。
陈文强淡淡一笑,当然不能说破自己的异能,只是模棱两可地说道:“查其颜,观其色,威慑加劝诱,或许能起到作用啊!还有,各地兴办民团也要靠他们出资捐钱哪!”
作为一种民兵组织,团练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晚清之后的团练,其基本精神则直接源于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起义时的“坚壁清野,筑寨练团”等经验。在广东,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内忧外患再一次刺激了团练的勃兴,但到了清末,团练的发展又受到了朝廷的抑制。准确地说,官府是既提倡又抑制的矛盾。
官方提倡各地办团是出于抵御盗匪的需要,同时,官方又不敢完全放手让地方自由办团,要防止民间武力的膨胀,于是便出现了这样复杂、矛盾的状况。
而官府的这种复杂心态,又势必影响着各地士绅阶层办团的积极性。筹集办团经费是办团的关键,也是难题。由于办团经费基本上依靠地方士绅自行解决,官方意志在办团过程中过多体现,反倒使经费来源出现问题。造成的结果往往是“禀来禀去,经费仍须自筹,官与绅则互推诿”。
二十世纪初,广东各地在官方要求下兴办团练,却得不到地方士绅的充分合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官绅之间存在的裂痕。当时的舆论便说:“粤省各属,盗匪出没,地方虽迭经札行团练,卒以款项难筹,或办理不终,或并无成议。其富厚之乡,雇勇防守,亦皆虚有其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