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基情四射 (1/2)
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娇妻如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收藏古玩,最主要的前提是鉴别古今真伪,凭借的就是眼力。无论是出土还是传世的古玩,唯一识别的方法仍是靠“眼”来观察。要练就一双‘眼’可不简单,非但要长年累月的观察,更要懂得观察入微。而观察的同时,又要对历史和各时期的工艺有深刻的了解。有了这两样,算是步入鉴宝的门槛了。
但凡是酷爱收藏古玩的人,多多少少都对鉴宝有一些心得。因此,听说沈傲也会鉴宝,周正的兴致就来了。
沈傲比周正的水平高好几个档次,他不但会鉴宝,更为‘造宝’,伪作古玩是他吃饭的家伙。而要伪造古玩,就不止要懂得鉴宝了,更要对古玩的历史细节不能有丝毫的错漏。除此之外,各个时代的工艺、用料也极有讲究。
比如某样世界知名的唐三彩,要复制它就先要了解它的历史细节,任何有关它的历史记录都不容错过,譬如某某时期被什么人收藏,某某时期被人摔碎一角,某某时期随某人入土。之后就是选料,唐朝的工艺水平如何,用料如何,风气如何。诸如此类,都必须考虑进去。
沈傲是造假高手,自然是不怕周正的试探的,哇,若是堂堂沈傲鉴定不出古董,传到后世同行耳朵里还不要笑掉大牙?
不过每一次鉴定前,沈傲都不敢掉以轻心,此时他捋起袖子,小心翼翼地将书桌上的砚台端起,一双眼睛开始在各个细节处逡巡。
鉴别砚台,首要是看,这个看主要是看其纹理、工艺、品相、铭文,砚台的年代已经有些久远了,材质暂时还看不透,但是工艺却是极好,有一股开阔的风气,砚台的边缘圆滑,应当不是汉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的工艺水平虽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到这种水平。推算下来,砚台的年代应该是在五代末期隋朝初期。
砚台底下并没有铭文,由此推断,这应当不是供应宫廷或王侯的砚台。做工如此细腻却又是寻常百姓家的砚台,倒是少见。
沈傲顿时来了兴趣,轻轻用手指在砚底一弹,一种沉重的木声传出,很浑厚。沈傲笑了笑,便确定这应当是端砚,端砚与歙砚并称为天下名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有"哈气研墨"之说。
而端砚的声音是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方才发出的木声,说明这端砚的材质极好,价值不菲。
沈傲放下砚台,开始踟蹰。这个砚台很奇怪,明明价值不菲,工艺精湛,却又没有铭文,除了宫廷王侯,谁又有这样的财力来制造使用呢?许多历史往往是从古物中发掘,而古物又可以为历史引为旁证,这就是古玩的魅力所在。
越是存在疑惑,沈傲就越是兴致高昂,此刻仿佛一下子忘了国公的存在,负着手,眼睛并没有离开砚台,口里却是喃喃道:“砚面凹陷,想必用砚之人是个饱学之人,纹理也非常平顺,那么磨砚之人想必是个女子,力道轻柔,且具有相当丰富的磨砚经验。”
推断出这个,沈傲更感到疑惑,既然是这样,那么砚台的主人应当是个贵族,且身份相当的高贵,若是穷人,磨砚自然是亲手代劳,男人的力道大,不会有这么平顺。可若是一个磨墨经验相当丰富的女人,那这人应该是个奴婢,一个专门为主人磨砚的奴婢。
隋初奢靡之风未开,当时的隋文帝甚至连马车都舍不得用。上等的极品端砚,再加上专门磨砚的女婢,这一切都可以证明它的主人具有相当大的权势,富可敌国。那么,为什么没有铭文呢?解释不通,既然家世如此高贵,按常理,铭文是必须的,任何一个大府邸的器具都会刻上铭文,以显耀身份。
除非……除非这个人想刻... -->>
收藏古玩,最主要的前提是鉴别古今真伪,凭借的就是眼力。无论是出土还是传世的古玩,唯一识别的方法仍是靠“眼”来观察。要练就一双‘眼’可不简单,非但要长年累月的观察,更要懂得观察入微。而观察的同时,又要对历史和各时期的工艺有深刻的了解。有了这两样,算是步入鉴宝的门槛了。
但凡是酷爱收藏古玩的人,多多少少都对鉴宝有一些心得。因此,听说沈傲也会鉴宝,周正的兴致就来了。
沈傲比周正的水平高好几个档次,他不但会鉴宝,更为‘造宝’,伪作古玩是他吃饭的家伙。而要伪造古玩,就不止要懂得鉴宝了,更要对古玩的历史细节不能有丝毫的错漏。除此之外,各个时代的工艺、用料也极有讲究。
比如某样世界知名的唐三彩,要复制它就先要了解它的历史细节,任何有关它的历史记录都不容错过,譬如某某时期被什么人收藏,某某时期被人摔碎一角,某某时期随某人入土。之后就是选料,唐朝的工艺水平如何,用料如何,风气如何。诸如此类,都必须考虑进去。
沈傲是造假高手,自然是不怕周正的试探的,哇,若是堂堂沈傲鉴定不出古董,传到后世同行耳朵里还不要笑掉大牙?
不过每一次鉴定前,沈傲都不敢掉以轻心,此时他捋起袖子,小心翼翼地将书桌上的砚台端起,一双眼睛开始在各个细节处逡巡。
鉴别砚台,首要是看,这个看主要是看其纹理、工艺、品相、铭文,砚台的年代已经有些久远了,材质暂时还看不透,但是工艺却是极好,有一股开阔的风气,砚台的边缘圆滑,应当不是汉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的工艺水平虽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到这种水平。推算下来,砚台的年代应该是在五代末期隋朝初期。
砚台底下并没有铭文,由此推断,这应当不是供应宫廷或王侯的砚台。做工如此细腻却又是寻常百姓家的砚台,倒是少见。
沈傲顿时来了兴趣,轻轻用手指在砚底一弹,一种沉重的木声传出,很浑厚。沈傲笑了笑,便确定这应当是端砚,端砚与歙砚并称为天下名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有"哈气研墨"之说。
而端砚的声音是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方才发出的木声,说明这端砚的材质极好,价值不菲。
沈傲放下砚台,开始踟蹰。这个砚台很奇怪,明明价值不菲,工艺精湛,却又没有铭文,除了宫廷王侯,谁又有这样的财力来制造使用呢?许多历史往往是从古物中发掘,而古物又可以为历史引为旁证,这就是古玩的魅力所在。
越是存在疑惑,沈傲就越是兴致高昂,此刻仿佛一下子忘了国公的存在,负着手,眼睛并没有离开砚台,口里却是喃喃道:“砚面凹陷,想必用砚之人是个饱学之人,纹理也非常平顺,那么磨砚之人想必是个女子,力道轻柔,且具有相当丰富的磨砚经验。”
推断出这个,沈傲更感到疑惑,既然是这样,那么砚台的主人应当是个贵族,且身份相当的高贵,若是穷人,磨砚自然是亲手代劳,男人的力道大,不会有这么平顺。可若是一个磨墨经验相当丰富的女人,那这人应该是个奴婢,一个专门为主人磨砚的奴婢。
隋初奢靡之风未开,当时的隋文帝甚至连马车都舍不得用。上等的极品端砚,再加上专门磨砚的女婢,这一切都可以证明它的主人具有相当大的权势,富可敌国。那么,为什么没有铭文呢?解释不通,既然家世如此高贵,按常理,铭文是必须的,任何一个大府邸的器具都会刻上铭文,以显耀身份。
除非……除非这个人想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