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明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丽娘,一个是武惠妃。剧中赵丽娘的出场便是一段舞,粉袖红裳的丽娘莲步姗姗,粉颈低垂,舞亦舞得静若桃花,是初绽枝头的小桃红,让人想起春天里的风。暖亦暖,轻亦轻,回眸自然是旖旎多情。既见君子,却是终身误。丽娘人生最瑰丽的时刻,大抵是李隆基登基大典上的那两支舞,《绿腰》的婆娑明艳,《胡旋》的轻快亮丽。那个时候,她与她的君王是一对缤纷的蝶,随乐声蹁跹花丛,活泼而娇丽。也就是那个时候,另一个重要的女人武云儿也第一次遇见了她的帝王。衣锦华服的贵人们慢慢向两旁分开,露出人丛后端然而坐的武云儿。她抱着琵琶轻拢慢捻,铮铮的乐声引得君王的惊艳与激赏,从此两个女人的命运都变了。
一直在想,病危之中的赵丽娘,听说李隆基来看她,于是扶病强支而起,她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跳人生最后一首《绿腰》的?是杜鹃啼血春心冷,抑或是飞蛾扑火般的决绝?比较起来,著名的李夫人甚至不愿意让汉武帝看到自己的病容。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那时候都只是后宫寂寞的珍藏,纷繁如同开元盛世,亦只是檐角斜欹的杏花,风吹乱红如雨。而她的死,根本是浮光掠影,唐明皇连多余的悲恸都没有,就已经将她忘了。
武惠妃死的时候,唐明皇倒是抑郁寡欢,连新排的《如意娘舞》亦无法让他抬眼一看。帝王的生涯是寂寞的,也许他只是叹息失去了跟他志趣相和的同伴。君心如铁亦有了柔犬时,便是再美的舞蹈,无人同赏,又有何趣?那时他大约还没有想过,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其实根本还没有真正出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仙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写尽了娇憨动人、长于音律的杨玉环,原来这才是“名花倾城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也正是这样的一段情缘,才在歌舞升平里引出了《安史之乱》的阴影。忆当初日正中,花满地,衣袂飘飘霓裳举,却不料渔阳鼙鼓动地来。
最近写完了小说《东宫》,跟几位制片人接触,谈及电视剧改编。因为里面有好几处歌舞场面的描写,情节中亦有《踏歌》,所以一直觉得惴惴不安。孙颖老师已经病故,现在还有谁可以一挥而就,编排出那样举世无双的歌舞呢?改编这些歌舞的时候,到底怎样才能表现出想要的效果,会不会再次被视作道具师和服装师的敌人?不过亦是杞人忧天吧,比如前几年的电视剧《贞观长歌》,里面亦有一支《西洲曲》,十分婉转动人。镜头绕过曲折的假山,方当韶龄的绿袖翩然起舞,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时候的歌舞还是灿烂天真的。后来命运颠沛流离,绿袖身在瓦肆,剧中的闵国器狂放张扬,天子呼来不上船,宁可不奉召,也要留下来看这一曲《西洲曲》。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第三次亦是全剧最后一次,绿袖在唐太宗面前一舞,此时的绿袖被负心抛弃,父亲和知己闵国器已经蒙冤而死……这一舞的数次镜头切换里,都在婉转的乐声中看到她眼里的泪光。同一支舞,却如白茶三沏,滋味愈加不同。强作欢颜,明媚鲜妍,谁能消风刀霜剑严相逼?
即使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妃,也不过于马嵬坡“宛转蛾眉马前死”。薄命的并不止红颜,薄幸的却只是君王。像是一场欢歌艳舞,见青山,对清歌。
是霓裳一曲千峰上,长安回望绣成堆。
2010.4.2
丽娘,一个是武惠妃。剧中赵丽娘的出场便是一段舞,粉袖红裳的丽娘莲步姗姗,粉颈低垂,舞亦舞得静若桃花,是初绽枝头的小桃红,让人想起春天里的风。暖亦暖,轻亦轻,回眸自然是旖旎多情。既见君子,却是终身误。丽娘人生最瑰丽的时刻,大抵是李隆基登基大典上的那两支舞,《绿腰》的婆娑明艳,《胡旋》的轻快亮丽。那个时候,她与她的君王是一对缤纷的蝶,随乐声蹁跹花丛,活泼而娇丽。也就是那个时候,另一个重要的女人武云儿也第一次遇见了她的帝王。衣锦华服的贵人们慢慢向两旁分开,露出人丛后端然而坐的武云儿。她抱着琵琶轻拢慢捻,铮铮的乐声引得君王的惊艳与激赏,从此两个女人的命运都变了。
一直在想,病危之中的赵丽娘,听说李隆基来看她,于是扶病强支而起,她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跳人生最后一首《绿腰》的?是杜鹃啼血春心冷,抑或是飞蛾扑火般的决绝?比较起来,著名的李夫人甚至不愿意让汉武帝看到自己的病容。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那时候都只是后宫寂寞的珍藏,纷繁如同开元盛世,亦只是檐角斜欹的杏花,风吹乱红如雨。而她的死,根本是浮光掠影,唐明皇连多余的悲恸都没有,就已经将她忘了。
武惠妃死的时候,唐明皇倒是抑郁寡欢,连新排的《如意娘舞》亦无法让他抬眼一看。帝王的生涯是寂寞的,也许他只是叹息失去了跟他志趣相和的同伴。君心如铁亦有了柔犬时,便是再美的舞蹈,无人同赏,又有何趣?那时他大约还没有想过,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其实根本还没有真正出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仙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写尽了娇憨动人、长于音律的杨玉环,原来这才是“名花倾城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也正是这样的一段情缘,才在歌舞升平里引出了《安史之乱》的阴影。忆当初日正中,花满地,衣袂飘飘霓裳举,却不料渔阳鼙鼓动地来。
最近写完了小说《东宫》,跟几位制片人接触,谈及电视剧改编。因为里面有好几处歌舞场面的描写,情节中亦有《踏歌》,所以一直觉得惴惴不安。孙颖老师已经病故,现在还有谁可以一挥而就,编排出那样举世无双的歌舞呢?改编这些歌舞的时候,到底怎样才能表现出想要的效果,会不会再次被视作道具师和服装师的敌人?不过亦是杞人忧天吧,比如前几年的电视剧《贞观长歌》,里面亦有一支《西洲曲》,十分婉转动人。镜头绕过曲折的假山,方当韶龄的绿袖翩然起舞,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时候的歌舞还是灿烂天真的。后来命运颠沛流离,绿袖身在瓦肆,剧中的闵国器狂放张扬,天子呼来不上船,宁可不奉召,也要留下来看这一曲《西洲曲》。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第三次亦是全剧最后一次,绿袖在唐太宗面前一舞,此时的绿袖被负心抛弃,父亲和知己闵国器已经蒙冤而死……这一舞的数次镜头切换里,都在婉转的乐声中看到她眼里的泪光。同一支舞,却如白茶三沏,滋味愈加不同。强作欢颜,明媚鲜妍,谁能消风刀霜剑严相逼?
即使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妃,也不过于马嵬坡“宛转蛾眉马前死”。薄命的并不止红颜,薄幸的却只是君王。像是一场欢歌艳舞,见青山,对清歌。
是霓裳一曲千峰上,长安回望绣成堆。
2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