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学颜经过五年的侦查,终于发现了他当年的贪污证据,为实现正义,特将其逮捕归案,并依法充军。
张居正的做事风格大体如此,很艺术,确实很艺术。
而张先生干掉的最后一个有分量的对手,是他当年的盟友。
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下令,关闭天下书院,共计六十四处。
这是一个策划已久的计划的开端。
从当政的那天起,张居正就认定了一个理念——上天下地,唯我独尊。具体说来,是但凡敢挡路的、不服气的、提意见的,都要统统地干掉。
折腾几年之后,皇帝听话了,大臣也老实了,就在张居正以为大功告成之际,一个新的敌人却出现在他的眼前——书院。
书院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形式,明代许多书院历史十分悠久,流传五六百年的不在少数。今天说起外国的牛津、剑桥,一算历史多少多少年,简直牛得不行,再一看国内某大某大,撑死了也就一百多年,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实际上,古代书院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过是大学这词更时髦而已。要知道,欧洲最老的巴黎大学,也就是1261年才成立,而且基本上都是教些神学之类的鬼玩意儿,这也难怪,当时欧洲都是一帮职业文盲,骑着马,提着长矛到处冲,能读懂拉丁语的人扳着指头都能数出来,鬼才有心思上什么大学。中国的书院倒是有始有终,一直之乎者也了上千年,到清朝末年,基本都停的停,改的改,这一改,就把历史也改没了,年头从头算起。
但在书院上千年的历史中,明代书院是极为特别的,因为它除了教书外,还喜欢搞政治。
所谓搞政治,也就是一些下岗或上岗的官员,没事干的时候去书院讲课,谈人生谈理想,时不时还骂骂人,发发脾气,大致如此而已,看上去好像也没啥,但到嘉靖年间,一个大麻烦来了。
王守仁同志终于可以瞑目了,因为此时他的思想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在当时的书院里,如果讲课的时候不讲心学,那是要被轰下台的。按说讲心学就讲心学,似乎也没什么,可问题在于,心学的内容有点不妥,用通俗的话说,是比较反动。
在当时,心学的主流学派是泰州学派,偏偏这一派喜欢搞思想解放、性解放之类的玩意儿,还经常批评朝政。张居正因为搞独裁,常被骂得狗血淋头,搞得朝廷也很头疼。
这要换在徐阶时代,估计也没啥,可张居正先生就不同了,他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角色,无论是天涯还是海角,只要得罪了他,那是绝对跑不掉的。一个人惹我,就灭一个人;一千个人惹我,就灭一千人!
于是在一夜之间,几乎全国所有有影响的书院都被查封,学生都被赶回了家,老师都下了岗。
事情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然而张居正同志实在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不但要抓群体,还要抓典型。
所谓抓典型,就是从群众之中,挑选一个带头的,把他当众干掉,以达到警示后人的目的。
而这次的典型,就是何心隐。
这位明代第一神秘人物实在太爱管闲事,在批评张居正的群众队伍里,他经常走在第一线。平日也是来无影去无踪,东一榔头西一棍,打了就走,绝不过夜,而且上到大学士,下到街头混混,都是他的朋友,可谓神通广大,事实证明,他看人的眼光也很准,十四年前,当他离开京城之时,就曾断言过,兴灭王学之人,只在张居正。
现在他的预言终于得到了实现,以最为不幸的方式。
在万历七年(1579)的一天,优哉游哉了半辈子的何心隐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他在外地讲学之时,湖广巡抚王之垣突然派兵前去缉拿,将他一举抓获,带回了衙门,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官方消息已传出:根据朝廷惯例,犯人刚到,衙门的兄弟们都要意思意思,给他两棍。没想到何心隐体质太弱,竟然一打就死。遗憾之至,已妥善安排其后事,并予安葬。
事情一出,天下哗然,王学门人一拥而上,痛骂王之垣,但人已经死了,王巡抚又十分配合,表示愿意背这个黑锅,也不发火,大家骂足了几个月,就此收场。
当然了,这事到底是谁干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这位泰州学派的领军人物虽然通晓黑白,张居正大人却是黑白通吃,虽然何心隐是他老师(徐阶)的同门,虽然何心隐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共同解决了严嵩。
因为在张居正看来,朋友还是敌人,只有一个判断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曾经的敌人除掉了,曾经的学生除掉了,曾经的盟友也除掉了,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坚信,这是值得的。
待遇问题
当然了,作为大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做了这么多工作,也受了这么多的苦,再过苦日子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而在这一点上,张居正同志是个明白人。
于是张先生的许多幸福生活方式,也随之流传千古,而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他的那顶轿子。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轿子无非是四个人抬着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往前走,轿子里的人跟坐牢似的,转个身也难。
应该说这些都没错,但如果你看到了张居正先生的轿子,你就会感叹这个世界的神奇。
张先生的交通工具是轿子。一般人坐一般轿子,张大人不是一般人,轿子自然也不一般。别人的轿子四个人抬,张大人的轿子嘛……
下面我们先详细介绍一下此轿的运行原理以及乘坐体验。
该轿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赶制,轿内空间广阔,据估算,面积大致不低于五十平方米。共分为会客室和卧室两部分,会客室用来会见各地来客,卧室则用于日常休息。为防止张大人出行途中内急找不到厕所,该轿特设有卫生间,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此外,由于考虑到旅途辛苦,轿子的两旁还设有观景走廊,以保证张大人在工作之余可以凭栏远眺,如果有了兴趣,还能作两首诗。
而且张大人公务繁忙,很多杂务自己不方便处理,所以在轿中还有两个仆人,负责张大人的饮食起居。
此外,全轿乘坐舒适,操作便利,并实现了全语音控制,让停就停,让走就走,绝不含糊,也不会出现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换轮胎、机械故障之类的烦人事情。
你说这么大的轿子,得多少人抬?
我看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吧。
十几个人?那是垫脚的!三十二个人起,还不打折,少一个人你都抬不起来。张大人的原则是,不计成本,只要风头!
相信我,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关于这部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顺便补充一句,这顶轿子除了在京城里面转转之外,还经常跑长途。张居正曾经坐着这东西回过荆州老家,其距离大致是今天京广线从北京出发,到武汉的路程,全部共计一千多公里。想想当年那时候,坐着这么个大玩意儿招摇过市,实在是拉风到了极点。
这段史料不但改变了我对古代交通工具的看法,还让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什么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什么加长型、豪华型,什么沙发、吧台,省省吧,也好意思拿出来说,丢人!
日子过得舒坦,工作也无比顺利,张居正的好日子似乎看不到尽头。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只进不退的人生是没有的,正如同只升不跌的股票绝不存在一样。
学颜经过五年的侦查,终于发现了他当年的贪污证据,为实现正义,特将其逮捕归案,并依法充军。
张居正的做事风格大体如此,很艺术,确实很艺术。
而张先生干掉的最后一个有分量的对手,是他当年的盟友。
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下令,关闭天下书院,共计六十四处。
这是一个策划已久的计划的开端。
从当政的那天起,张居正就认定了一个理念——上天下地,唯我独尊。具体说来,是但凡敢挡路的、不服气的、提意见的,都要统统地干掉。
折腾几年之后,皇帝听话了,大臣也老实了,就在张居正以为大功告成之际,一个新的敌人却出现在他的眼前——书院。
书院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形式,明代许多书院历史十分悠久,流传五六百年的不在少数。今天说起外国的牛津、剑桥,一算历史多少多少年,简直牛得不行,再一看国内某大某大,撑死了也就一百多年,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实际上,古代书院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过是大学这词更时髦而已。要知道,欧洲最老的巴黎大学,也就是1261年才成立,而且基本上都是教些神学之类的鬼玩意儿,这也难怪,当时欧洲都是一帮职业文盲,骑着马,提着长矛到处冲,能读懂拉丁语的人扳着指头都能数出来,鬼才有心思上什么大学。中国的书院倒是有始有终,一直之乎者也了上千年,到清朝末年,基本都停的停,改的改,这一改,就把历史也改没了,年头从头算起。
但在书院上千年的历史中,明代书院是极为特别的,因为它除了教书外,还喜欢搞政治。
所谓搞政治,也就是一些下岗或上岗的官员,没事干的时候去书院讲课,谈人生谈理想,时不时还骂骂人,发发脾气,大致如此而已,看上去好像也没啥,但到嘉靖年间,一个大麻烦来了。
王守仁同志终于可以瞑目了,因为此时他的思想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在当时的书院里,如果讲课的时候不讲心学,那是要被轰下台的。按说讲心学就讲心学,似乎也没什么,可问题在于,心学的内容有点不妥,用通俗的话说,是比较反动。
在当时,心学的主流学派是泰州学派,偏偏这一派喜欢搞思想解放、性解放之类的玩意儿,还经常批评朝政。张居正因为搞独裁,常被骂得狗血淋头,搞得朝廷也很头疼。
这要换在徐阶时代,估计也没啥,可张居正先生就不同了,他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角色,无论是天涯还是海角,只要得罪了他,那是绝对跑不掉的。一个人惹我,就灭一个人;一千个人惹我,就灭一千人!
于是在一夜之间,几乎全国所有有影响的书院都被查封,学生都被赶回了家,老师都下了岗。
事情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然而张居正同志实在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不但要抓群体,还要抓典型。
所谓抓典型,就是从群众之中,挑选一个带头的,把他当众干掉,以达到警示后人的目的。
而这次的典型,就是何心隐。
这位明代第一神秘人物实在太爱管闲事,在批评张居正的群众队伍里,他经常走在第一线。平日也是来无影去无踪,东一榔头西一棍,打了就走,绝不过夜,而且上到大学士,下到街头混混,都是他的朋友,可谓神通广大,事实证明,他看人的眼光也很准,十四年前,当他离开京城之时,就曾断言过,兴灭王学之人,只在张居正。
现在他的预言终于得到了实现,以最为不幸的方式。
在万历七年(1579)的一天,优哉游哉了半辈子的何心隐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他在外地讲学之时,湖广巡抚王之垣突然派兵前去缉拿,将他一举抓获,带回了衙门,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官方消息已传出:根据朝廷惯例,犯人刚到,衙门的兄弟们都要意思意思,给他两棍。没想到何心隐体质太弱,竟然一打就死。遗憾之至,已妥善安排其后事,并予安葬。
事情一出,天下哗然,王学门人一拥而上,痛骂王之垣,但人已经死了,王巡抚又十分配合,表示愿意背这个黑锅,也不发火,大家骂足了几个月,就此收场。
当然了,这事到底是谁干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这位泰州学派的领军人物虽然通晓黑白,张居正大人却是黑白通吃,虽然何心隐是他老师(徐阶)的同门,虽然何心隐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共同解决了严嵩。
因为在张居正看来,朋友还是敌人,只有一个判断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曾经的敌人除掉了,曾经的学生除掉了,曾经的盟友也除掉了,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坚信,这是值得的。
待遇问题
当然了,作为大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做了这么多工作,也受了这么多的苦,再过苦日子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而在这一点上,张居正同志是个明白人。
于是张先生的许多幸福生活方式,也随之流传千古,而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他的那顶轿子。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轿子无非是四个人抬着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往前走,轿子里的人跟坐牢似的,转个身也难。
应该说这些都没错,但如果你看到了张居正先生的轿子,你就会感叹这个世界的神奇。
张先生的交通工具是轿子。一般人坐一般轿子,张大人不是一般人,轿子自然也不一般。别人的轿子四个人抬,张大人的轿子嘛……
下面我们先详细介绍一下此轿的运行原理以及乘坐体验。
该轿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赶制,轿内空间广阔,据估算,面积大致不低于五十平方米。共分为会客室和卧室两部分,会客室用来会见各地来客,卧室则用于日常休息。为防止张大人出行途中内急找不到厕所,该轿特设有卫生间,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此外,由于考虑到旅途辛苦,轿子的两旁还设有观景走廊,以保证张大人在工作之余可以凭栏远眺,如果有了兴趣,还能作两首诗。
而且张大人公务繁忙,很多杂务自己不方便处理,所以在轿中还有两个仆人,负责张大人的饮食起居。
此外,全轿乘坐舒适,操作便利,并实现了全语音控制,让停就停,让走就走,绝不含糊,也不会出现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换轮胎、机械故障之类的烦人事情。
你说这么大的轿子,得多少人抬?
我看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吧。
十几个人?那是垫脚的!三十二个人起,还不打折,少一个人你都抬不起来。张大人的原则是,不计成本,只要风头!
相信我,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关于这部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顺便补充一句,这顶轿子除了在京城里面转转之外,还经常跑长途。张居正曾经坐着这东西回过荆州老家,其距离大致是今天京广线从北京出发,到武汉的路程,全部共计一千多公里。想想当年那时候,坐着这么个大玩意儿招摇过市,实在是拉风到了极点。
这段史料不但改变了我对古代交通工具的看法,还让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什么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什么加长型、豪华型,什么沙发、吧台,省省吧,也好意思拿出来说,丢人!
日子过得舒坦,工作也无比顺利,张居正的好日子似乎看不到尽头。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只进不退的人生是没有的,正如同只升不跌的股票绝不存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