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汉世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继嗣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太子,半君之位,事关国本,从来疏忽不得。即便是初兴的后汉,也不得不将这个问题提上议程。尤其在,刘知远年纪已经不小的情况下,哪怕他不急,手下的文武也要替他着急。
当初,刘知远册立皇后、封赏皇子大臣的时候,便有人提立太子之事,不过被刘知远轻飘飘地揭过了。
最初,于刘知远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太艰难的抉择,很早的时候,刘承训的世子地位就已经被确立了。哪怕在初称帝建国之时,这点恐怕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刘承祐的突然崛起,成为了意外因素。
在这个时代,一个能打仗,打胜仗的皇子,意味着什么,稍微有点见识人都知道。何况,是刘知远这些人。
原本,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刘承训都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年纪、能力、名声都很合适,但是,他太文弱了。在乱世,这是一个硬伤。
刘承训的支持者们,自然也看出了刘承祐的威胁,尤其是杨邠。事实上,当初在刘承祐击败耿崇美,刚拿下潞、泽二州的时候,便以兵少为由,暗使人进言刘知远召还刘承祐,只是没有成功。后来进入河北之后,刘知远有意召回刘承祐,也是受人影响。
在刘承祐南来之前,京中那股针对他的舆情,便是伴随着议立东宫的风潮。只是皇帝刘知远态度暧昧,被他压着。
从刘承祐入朝之后,开封城内那股关于国本之争的暗流便彻底涌动起来了,只是此前为东京有些混乱的局势掩盖了,如今,局势稍加缓和,立刻便有人站出来,重拾旧题。
崇元殿内,静得出奇,秋风透过门窗钻入,凉意似乎让大殿中原本有些疲惫的群臣都惊醒了。连冯道这个“昏昏欲睡”的老家伙,也睁开了眼睛,意外地盯着进言的那名官员。
冯道自至东京,不出意外地,得到了刘知远的热情嘉许,待遇优厚,拜为太师,虽未与他实权,却给了他上朝听政议政的资格。不过,这老儿很知趣,收敛得很,光听不说,基本不主动发表什么见解,表现得尤其恭顺。
出列奏请的官员,名叫王景崇,刘知远入京,官拜右卫大将军,虚职。这个人,资历很深,曾经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牙将,颇受任用,终唐一代,没能混出头,不上不下,至于在后晋,则更不受重用,常自叹怀才不遇。
在萧翰掌南国军政,立李从益为帝之时,王景崇积极投靠,凭着贿赂,得了个宣徽使的高官。不过这个人很聪明,早知萧翰守不住中原,在刘知远尚在洛阳之时,便暗使人送款投效,在刘知远那儿挂上了号。入汴之后,封官。
察觉到殿中的“诡异”气氛,除了王景崇之外,后边似乎有更多的人跃跃欲试。喝了口水润润嗓子,刘知远慢慢地放下茶杯,看着王景崇,说道:“是王卿啊。”
“正是臣。”王景崇低着头,语气谦卑。
“自立国以来,便一直有人向朕谏言太子之事。既然王卿今日于朝堂重提此事,那众卿便议一议吧。”刘知远不待一丝波动的声音响起在殿中,平静的注视着王景崇:“王卿以为,朕膝下诸子,何人可为嗣君。”
此言落,群臣精神更振,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看向前头的刘承训兄弟。刘承训精神爽振,摒弃身体负面状态一般。刘承祐则满脸的漠然,眼睑微垂,身体松弛,仿佛没有听到一般,混不在意,比起冯道还要佛系。
闻问,王景崇一副早有准备的样子,埋着头,张嘴便来:“二皇子承祐,文武英明,志略宏达,国之所兴,功勋卓越,可立为太子。”
王景崇此言一出,刘承祐微讷,保持不住事不关己的状态了,余光瞥着王景崇,心中很是愕然。他与这王景崇,此前可没什么接触,甚至见了面,都不一定认识。但是,此人此刻,在这大殿上,却这般殷勤地推举自己,是为了向自己卖好?
不知为何,刘承祐有些高兴不起来。
“哦。”刘知远应了声,目光扫过刘承祐,并没在他身上停下,扫了一圈朝臣:“王卿觉得承祐当立,其他爱卿呢?”
“臣附议!二皇子英勇果毅,亲历戎轩,威豪杰立,可为继嗣。”
有点出人意料的,继王景崇之后,一串的人,跟着附议,表示刘承祐当立。当然,也有一些人坚定的支持刘承训,只是相比刘承祐的呼声,要弱得多。
刘知远,显然也是有些意外的,自动略过那些呼声,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打着转,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刘承训有些泛白的面庞,掩饰不住惊愕色,手紧紧地抓着扶手,泛白的指节显示着他不平静的心理。至于刘承祐,则已恢复了平静,只是默默地站在那儿,从其脸上并不能看出什么,不过,袍袖下的双手,下意识地捏在了一起。而刘知远也相信,他这个二子,内心绝不似他脸上表现出的那么淡定。
刘知远双眼微微眯起,一时没有表态,让殿中的空气沉凝了一会儿,在气氛愈显沉抑之时,看着杨邠开口了:“杨卿,你觉得呢?”
此前,像杨邠、王章这样的实权者,都稳得很,并没有发话。可以说,站出来的朝臣,基本都是些没话语权的。
面对刘知远的询问,杨邠严肃着一张脸,毫不犹豫地抱拳,声音起得很高,坚定地表示对刘承训的支持:“嫡长有序,大皇子谦和孝义、宽仁有礼,达于治政,可为太子!”
杨邠的反应,倒没出人意料,毕竟,杨邠与刘承训的交情,也是有些年头了,他支持刘承训,很多人都知道,包括刘知远。
稍稍让人意外的是,史弘肇主动站了出来,瞥了刘承祐一下,略显傲然地大声道:“臣也觉得,大皇子当立。”
这二人一发话,刘承祐的“压倒性”的优势效果立时便减弱的许多,那些支持刘承祐的人,吼得再热烈,都不及杨邠、史弘肇等人的态度。
“郭枢密,你觉得你?”
郭威腰微弯,面色如常:“册立太子,既是国事,亦是家事,请陛下圣裁,臣必全力拥护。”
“逢吉,你呢?”
苏逢吉是早想说话了,一双精明的眼珠子转悠了两圈,思及此前刘承祐对他的示好,横了杨邠一眼,近前一步,恭声说:“臣以为,二皇子雄干之才,大类陛下,合当为嗣。”
“王相,你觉得呢?”
王章拱手,回答比较谨慎:“太子之事,仓促不得,还需慎重,陛下春秋鼎盛,可对二位殿下多加考察,以定最佳人选。”
&n... -->>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继嗣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太子,半君之位,事关国本,从来疏忽不得。即便是初兴的后汉,也不得不将这个问题提上议程。尤其在,刘知远年纪已经不小的情况下,哪怕他不急,手下的文武也要替他着急。
当初,刘知远册立皇后、封赏皇子大臣的时候,便有人提立太子之事,不过被刘知远轻飘飘地揭过了。
最初,于刘知远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太艰难的抉择,很早的时候,刘承训的世子地位就已经被确立了。哪怕在初称帝建国之时,这点恐怕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刘承祐的突然崛起,成为了意外因素。
在这个时代,一个能打仗,打胜仗的皇子,意味着什么,稍微有点见识人都知道。何况,是刘知远这些人。
原本,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刘承训都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年纪、能力、名声都很合适,但是,他太文弱了。在乱世,这是一个硬伤。
刘承训的支持者们,自然也看出了刘承祐的威胁,尤其是杨邠。事实上,当初在刘承祐击败耿崇美,刚拿下潞、泽二州的时候,便以兵少为由,暗使人进言刘知远召还刘承祐,只是没有成功。后来进入河北之后,刘知远有意召回刘承祐,也是受人影响。
在刘承祐南来之前,京中那股针对他的舆情,便是伴随着议立东宫的风潮。只是皇帝刘知远态度暧昧,被他压着。
从刘承祐入朝之后,开封城内那股关于国本之争的暗流便彻底涌动起来了,只是此前为东京有些混乱的局势掩盖了,如今,局势稍加缓和,立刻便有人站出来,重拾旧题。
崇元殿内,静得出奇,秋风透过门窗钻入,凉意似乎让大殿中原本有些疲惫的群臣都惊醒了。连冯道这个“昏昏欲睡”的老家伙,也睁开了眼睛,意外地盯着进言的那名官员。
冯道自至东京,不出意外地,得到了刘知远的热情嘉许,待遇优厚,拜为太师,虽未与他实权,却给了他上朝听政议政的资格。不过,这老儿很知趣,收敛得很,光听不说,基本不主动发表什么见解,表现得尤其恭顺。
出列奏请的官员,名叫王景崇,刘知远入京,官拜右卫大将军,虚职。这个人,资历很深,曾经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牙将,颇受任用,终唐一代,没能混出头,不上不下,至于在后晋,则更不受重用,常自叹怀才不遇。
在萧翰掌南国军政,立李从益为帝之时,王景崇积极投靠,凭着贿赂,得了个宣徽使的高官。不过这个人很聪明,早知萧翰守不住中原,在刘知远尚在洛阳之时,便暗使人送款投效,在刘知远那儿挂上了号。入汴之后,封官。
察觉到殿中的“诡异”气氛,除了王景崇之外,后边似乎有更多的人跃跃欲试。喝了口水润润嗓子,刘知远慢慢地放下茶杯,看着王景崇,说道:“是王卿啊。”
“正是臣。”王景崇低着头,语气谦卑。
“自立国以来,便一直有人向朕谏言太子之事。既然王卿今日于朝堂重提此事,那众卿便议一议吧。”刘知远不待一丝波动的声音响起在殿中,平静的注视着王景崇:“王卿以为,朕膝下诸子,何人可为嗣君。”
此言落,群臣精神更振,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看向前头的刘承训兄弟。刘承训精神爽振,摒弃身体负面状态一般。刘承祐则满脸的漠然,眼睑微垂,身体松弛,仿佛没有听到一般,混不在意,比起冯道还要佛系。
闻问,王景崇一副早有准备的样子,埋着头,张嘴便来:“二皇子承祐,文武英明,志略宏达,国之所兴,功勋卓越,可立为太子。”
王景崇此言一出,刘承祐微讷,保持不住事不关己的状态了,余光瞥着王景崇,心中很是愕然。他与这王景崇,此前可没什么接触,甚至见了面,都不一定认识。但是,此人此刻,在这大殿上,却这般殷勤地推举自己,是为了向自己卖好?
不知为何,刘承祐有些高兴不起来。
“哦。”刘知远应了声,目光扫过刘承祐,并没在他身上停下,扫了一圈朝臣:“王卿觉得承祐当立,其他爱卿呢?”
“臣附议!二皇子英勇果毅,亲历戎轩,威豪杰立,可为继嗣。”
有点出人意料的,继王景崇之后,一串的人,跟着附议,表示刘承祐当立。当然,也有一些人坚定的支持刘承训,只是相比刘承祐的呼声,要弱得多。
刘知远,显然也是有些意外的,自动略过那些呼声,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打着转,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刘承训有些泛白的面庞,掩饰不住惊愕色,手紧紧地抓着扶手,泛白的指节显示着他不平静的心理。至于刘承祐,则已恢复了平静,只是默默地站在那儿,从其脸上并不能看出什么,不过,袍袖下的双手,下意识地捏在了一起。而刘知远也相信,他这个二子,内心绝不似他脸上表现出的那么淡定。
刘知远双眼微微眯起,一时没有表态,让殿中的空气沉凝了一会儿,在气氛愈显沉抑之时,看着杨邠开口了:“杨卿,你觉得呢?”
此前,像杨邠、王章这样的实权者,都稳得很,并没有发话。可以说,站出来的朝臣,基本都是些没话语权的。
面对刘知远的询问,杨邠严肃着一张脸,毫不犹豫地抱拳,声音起得很高,坚定地表示对刘承训的支持:“嫡长有序,大皇子谦和孝义、宽仁有礼,达于治政,可为太子!”
杨邠的反应,倒没出人意料,毕竟,杨邠与刘承训的交情,也是有些年头了,他支持刘承训,很多人都知道,包括刘知远。
稍稍让人意外的是,史弘肇主动站了出来,瞥了刘承祐一下,略显傲然地大声道:“臣也觉得,大皇子当立。”
这二人一发话,刘承祐的“压倒性”的优势效果立时便减弱的许多,那些支持刘承祐的人,吼得再热烈,都不及杨邠、史弘肇等人的态度。
“郭枢密,你觉得你?”
郭威腰微弯,面色如常:“册立太子,既是国事,亦是家事,请陛下圣裁,臣必全力拥护。”
“逢吉,你呢?”
苏逢吉是早想说话了,一双精明的眼珠子转悠了两圈,思及此前刘承祐对他的示好,横了杨邠一眼,近前一步,恭声说:“臣以为,二皇子雄干之才,大类陛下,合当为嗣。”
“王相,你觉得呢?”
王章拱手,回答比较谨慎:“太子之事,仓促不得,还需慎重,陛下春秋鼎盛,可对二位殿下多加考察,以定最佳人选。”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