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荆楚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国西周时并不小,第一任国君就已经是公,可惜陈国地处郑蔡之间,并无发展空间。混了几百年几度兴亡——东周之时,灭国复国如同家常便饭,全在大国斡旋,符合某大国的意思,那就能复国,忤逆某大国的意思,那就要灭国。
陈国数亡国,后又复国,直到两百多年前亡于吞蛭不死的楚惠王。国,并非公器,仅为国君私产。陈国亡国,但陈氏公族并未衰亡,反而在齐国茁壮成长,最终取代姜姓,成了齐国的王族,齐王田健说起来还是陈国公族之后。
如此古老国家,本就繁衍了诸多官吏,楚国吞并之后并未清理国中各种势力,只是加了一套县治官吏。陈县是富县,陈公为人谦和,各地县公邑尹又把子弟都送来,拜托陈公‘管教’,这些人自然也就在陈县县府尸位素餐了。
公卿子弟、县吏役夫,乡里又有胥、师、正、长、大夫五层乡官,最后还有各种啬夫,加起来只有三千多人算是少的。听闻郎尹说完,熊荆叹道:“三千多官吏,一年要食多少谷禄?”
“禀大王,恰好是陈县一年之田租。”簿人不懂大王是在感叹。
“军赋呢?”熊荆再问。“可有勘查军赋?仓禀是空是满?高库是空是满?”
“仓禀足也。”郎尹答道,“陈县富足,官吏不需窃盗军赋。”
“若以誉士代之,如何?”熊荆再问。他不想说军赋这个话题,这又是一笔算不清的烂帐。
“这……”郎尹只是来查账的,闻言根本就答不上来,熊荆只好挥退他们,独自一人自言自语起誉士代官吏的设想:“五家为邻,五邻为闾,一闾一誉士足以,六万多户也就是两千多名誉士。人数比官吏少,哪怕年奉三百石,一年也不过六十多万石,比正税八十五万石还少。
一闾一誉士、一党一国人、一巫觋,再就是一党一乡校。国人以后也要是誉士,非有军功者不可为也。庶民除了供奉誉士、巫觋,再就是支付乡校先生的俸禄。一党五百户,大概两三千人。两三千人……,史卿,一党应有多少学童?”
人口年龄比例决定孩童数量,右史怎知当下楚国的人口年龄龄比例。
“有谁知道一党八岁到十一岁孩童几何?”熊荆又好问长姜等人。长姜也不知道一党有多少孩童,他当即派人出去相问。
“禀大王,小口之人为大口之人之半也。”长姜问出来一个约数。
“小口为大口一半?”这已经是数学题了,“那便是百分之三十三……”
“老奴不知,县吏皆有小口未籍之人仅大口之半。”长姜答道。
“小口未籍之人,那便是十四岁以下的孩童了。八岁、九岁、十岁、十一岁,四年……,若比例平均,大概就是百分之十。两三千人,也就是说有两三百名学童。三十人一个班,那就是七个到十个班。一班需先生……”
一班需要多少老师熊荆还真不清楚。楚国的普及教育,语文历史是混编的,这算一门课;数学和自然也是混编的,这算第二门课;耕种、生产生活技艺、礼仪,也就是实践,是第三门课;最后一门自然是武艺,第四门课。
四门课自然要有四名老师,有可能还不止四名,女子最少要一名女师教授女红。入学八到十一岁,也就是说有四个年级,全校八个班等于是一年级两个班,如果这五人负责两个班,那就有二十名老师,再加上若干杂役,恐怕要超过二十五人。
一党除了养二十名誉士,再养二十名老师、一名巫觋,等于十二户养一户。即便所有人都有田,每户田租十五石,年奉也只有一百八十石。太少,遇上荒年就更少。且每户不可能都有田,很多人不种田而为雇工,这些人大约占二三成,实际只能收到一百二十石左右的田租。
如果誉士也去学校教习武艺,那要供养的人便只有三十七人,等于十三户半养一户,每户田租十五石,年奉两百一十石,只算七成有田之人,大约有一百四十石,勉强能过日子。
如果再把口赋(傅籍者一年三十钱,未傅籍者一年十二钱)转作教师工资,那年奉勉强能有两百石,可以过上较为体面的日子。
至于学校建设费用,大约十间教室,大约十六套教师房舍,可能还有其他实践课实验室、运动场之类,这些根本就不成问题。一党五百户,每年本就有一个月徭役,教室就用夯土造房,无非是木料、要花点钱。这些钱或有郢都支付,或是在教师未全部到位(第一年只有一个年级,四年才有四... -->>
陈国西周时并不小,第一任国君就已经是公,可惜陈国地处郑蔡之间,并无发展空间。混了几百年几度兴亡——东周之时,灭国复国如同家常便饭,全在大国斡旋,符合某大国的意思,那就能复国,忤逆某大国的意思,那就要灭国。
陈国数亡国,后又复国,直到两百多年前亡于吞蛭不死的楚惠王。国,并非公器,仅为国君私产。陈国亡国,但陈氏公族并未衰亡,反而在齐国茁壮成长,最终取代姜姓,成了齐国的王族,齐王田健说起来还是陈国公族之后。
如此古老国家,本就繁衍了诸多官吏,楚国吞并之后并未清理国中各种势力,只是加了一套县治官吏。陈县是富县,陈公为人谦和,各地县公邑尹又把子弟都送来,拜托陈公‘管教’,这些人自然也就在陈县县府尸位素餐了。
公卿子弟、县吏役夫,乡里又有胥、师、正、长、大夫五层乡官,最后还有各种啬夫,加起来只有三千多人算是少的。听闻郎尹说完,熊荆叹道:“三千多官吏,一年要食多少谷禄?”
“禀大王,恰好是陈县一年之田租。”簿人不懂大王是在感叹。
“军赋呢?”熊荆再问。“可有勘查军赋?仓禀是空是满?高库是空是满?”
“仓禀足也。”郎尹答道,“陈县富足,官吏不需窃盗军赋。”
“若以誉士代之,如何?”熊荆再问。他不想说军赋这个话题,这又是一笔算不清的烂帐。
“这……”郎尹只是来查账的,闻言根本就答不上来,熊荆只好挥退他们,独自一人自言自语起誉士代官吏的设想:“五家为邻,五邻为闾,一闾一誉士足以,六万多户也就是两千多名誉士。人数比官吏少,哪怕年奉三百石,一年也不过六十多万石,比正税八十五万石还少。
一闾一誉士、一党一国人、一巫觋,再就是一党一乡校。国人以后也要是誉士,非有军功者不可为也。庶民除了供奉誉士、巫觋,再就是支付乡校先生的俸禄。一党五百户,大概两三千人。两三千人……,史卿,一党应有多少学童?”
人口年龄比例决定孩童数量,右史怎知当下楚国的人口年龄龄比例。
“有谁知道一党八岁到十一岁孩童几何?”熊荆又好问长姜等人。长姜也不知道一党有多少孩童,他当即派人出去相问。
“禀大王,小口之人为大口之人之半也。”长姜问出来一个约数。
“小口为大口一半?”这已经是数学题了,“那便是百分之三十三……”
“老奴不知,县吏皆有小口未籍之人仅大口之半。”长姜答道。
“小口未籍之人,那便是十四岁以下的孩童了。八岁、九岁、十岁、十一岁,四年……,若比例平均,大概就是百分之十。两三千人,也就是说有两三百名学童。三十人一个班,那就是七个到十个班。一班需先生……”
一班需要多少老师熊荆还真不清楚。楚国的普及教育,语文历史是混编的,这算一门课;数学和自然也是混编的,这算第二门课;耕种、生产生活技艺、礼仪,也就是实践,是第三门课;最后一门自然是武艺,第四门课。
四门课自然要有四名老师,有可能还不止四名,女子最少要一名女师教授女红。入学八到十一岁,也就是说有四个年级,全校八个班等于是一年级两个班,如果这五人负责两个班,那就有二十名老师,再加上若干杂役,恐怕要超过二十五人。
一党除了养二十名誉士,再养二十名老师、一名巫觋,等于十二户养一户。即便所有人都有田,每户田租十五石,年奉也只有一百八十石。太少,遇上荒年就更少。且每户不可能都有田,很多人不种田而为雇工,这些人大约占二三成,实际只能收到一百二十石左右的田租。
如果誉士也去学校教习武艺,那要供养的人便只有三十七人,等于十三户半养一户,每户田租十五石,年奉两百一十石,只算七成有田之人,大约有一百四十石,勉强能过日子。
如果再把口赋(傅籍者一年三十钱,未傅籍者一年十二钱)转作教师工资,那年奉勉强能有两百石,可以过上较为体面的日子。
至于学校建设费用,大约十间教室,大约十六套教师房舍,可能还有其他实践课实验室、运动场之类,这些根本就不成问题。一党五百户,每年本就有一个月徭役,教室就用夯土造房,无非是木料、要花点钱。这些钱或有郢都支付,或是在教师未全部到位(第一年只有一个年级,四年才有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