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辅徐光启,不仅学习西洋传来的科学,自己还投身于天主教,将学来的东西编写成书印刷,让天下人学习。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即便与西洋会有些差距。但应当不会太大吧。
因此中国的拐弯点就是这个北京。
但与天子御国门有多少关系呢?真相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北京不是满清攻破的,而是李自成攻破的。并且李自成造反。将中原防御工事与军事扫荡一空,由是明朝连一个回旋余地也没有了。否则那么多皇子皇孙,选一个代理人,当真那么困难?那么以满清的兵力,节节受阻,能打到哪儿?
另外就是武则天这次迁都。
她的迁都乃是做皇帝,在长安是做不成皇帝的,哪里是关陇门阀所在地。
以及一次未成功的迁都。
赵匡胤临死的那一年,视察洛阳。并且洛阳城墙一起由赵德芳的岳父焦继勋修好了,还修了一些河渠。也就是迁都一事都安排得差不多了。但在这时候遭到赵匡义的反对。
由是传出一番话,赵匡胤说开封无险可守。想要宋朝长久,王都一是长安,回旋余地太大了,就算北方游牧民族攻破中原,洛阳,再拿下潼关、长安,宋朝各方面早准备好了防御,那么局面再坏,也不过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次之洛阳。洛阳不及长安之险,但前面好歹还有一个虎牢关!
这里还有一个背景,当年的开封远不及现在的开封,虽是好几个分裂王朝的首都,虽然在后周繁荣起来,但不过那么一回事罢了。因此就是迁都长安,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赵匡义却说了一句,江山在德不在险。
似乎有理似乎无理,如果每一朝代能真正做到德被天下,就是迁都北京又有何妨?但可能吗?
最后赵匡胤没有作声,然而也没有迁成首都。
实际这里面的背景不是这两句对话,赵匡胤迁都,乃是赵匡义在开封经营多年,让赵匡胤担心了。赵匡义之所以成功,乃是一迁都,涉及到的利益太大了。特别是后来所谓的“朔党”,王都一动,他们家离首都就远了,离首都越远,后人进入政治圈就越难。那么他们甘不甘心?
于是赵匡胤选择了最小的代价去洗劫赵二的势力,那就是扶持赵三上台,然而赵三还没有上台,那个雪夜,一把玉斧的影子,让宋朝从此产生质的转变。
赵大死与不死,宋朝命运肯定是截然不同的,至少两次北伐不会败得那么惨。
王巨又看着书上那段武则天迁都的记录。
这招很狠很具体。
国家种种危机,主要就是集中在朔党这个既得利益上。
一旦将首都迁到长安,离朔党势力范围远者两千多里,近者也有一千多里,不用十年二十年,朔党势力也就渐渐淡化了。顶多变成明朝南京那样的遗老,虽在当地有影响,但不至于操给国政的走向。
不过太难了。
赵匡胤想迁都时,西北西夏还未崛起,现在想要迁都,必须灭掉西夏。
想要迁都,必须重修到达长安的种种水利,甚至因为水土极度恶化,必须要强行开挖三门峡,拨掉那根砥柱。
这还不算最难的,最难的依然回到了原点,那就是一旦迁都,朔党势力会掀起怎么样的反扑?现在想找理由太简单了,那不是江山在德不在险,比如水利,比如这么多百姓的安置,比较会花费多少钱帛。
所以包括范仲淹提出迁都洛阳,都在反对声中失败。
范仲淹道理很简单啊,迁都长安,那个困难太多了,三门峡这一关就绕不过去,再到渭水这一关又绕不过去。随后还有关中的水土破坏又绕不过去。西夏人之逼更绕不过去。
但在洛阳没有这个问题,将洛水修一修,运输就不会那么太困难了。
然后再将虎牢关修起来。
有了山河之险,国家就不需要那么多禁兵拱卫京城了。
看看现在,即便王巨的提议,也只是将禁兵迁于城外,而不是远离王都。不然万一敌骑来了,怎么办?
在这个平坦的广大地区里,如何置虎牢关潼关,因此必须常年累月以驻扎大量禁兵。
然而迁于洛阳,就可以渐渐淘减禁兵,替国家将沉重的包袱轻一轻。
那为何最终会失败?那就是朔党势力的影响与损失。
“吉浦兄,太难了。”王巨又说道。不过他也能明白吕惠卿的用意,不知道他从那条渠道进入馆阁的,但王安石未至京,吕惠卿依然默默无闻,馆阁里官员虽贵,但很多的,也不是吕惠卿一个人,就是在集贤殿里管理藏书或修校书籍的官员就有二十多人。如果不是吕惠卿今天自我介绍,王巨都不知道吕惠卿也来到集贤殿。
因此他可能看到了赵顼与自己语良久,并且赵顼动作十分亲热,也想搭上自己这条线,多方推荐,他就能上位了。所以自鸣惊人地说出两个大胆的字,长安!
“是啊,很难。”
王巨忽然灵机一动,说道:“其实归根倒底,只是二字,世袭!”
这就是王巨想讲又不敢讲的第三句话。
“世袭,世袭……”吕惠卿咀嚼几句,道:“不错,就是这二字。”
王巨用意达到了,吕惠卿急吼吼地想上进啊,又看出来了小皇帝有改革的意图,自己不好说,吕惠卿还能不说吗?
但愿吕惠卿以后不要象司马光那样机灵啊,看看张方平苦逼的。
司马光看到种谔随州管制了,想对付王巨有点滑不留手,当然想找把柄容易,比如这个坊场河渡,当真完美无缺?
不实施便罢,一实施就会有缺点,比如一些受益的胥吏不乐意了。
或者极少数混得不错的役户也不高兴了。
关健是王巨隐在幕后,由此变成了由皇帝带头,两府两制台谏三司所有高官一起参与的革新,如何能找王巨麻烦?
因此王巨搁在一边,重新盯上了张方平。这个家伙不是好人,坑了自己一把,差一点让韩琦恨上了自己。
这个小人,不能让他做参知政事!(未完待续)R466
辅徐光启,不仅学习西洋传来的科学,自己还投身于天主教,将学来的东西编写成书印刷,让天下人学习。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即便与西洋会有些差距。但应当不会太大吧。
因此中国的拐弯点就是这个北京。
但与天子御国门有多少关系呢?真相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北京不是满清攻破的,而是李自成攻破的。并且李自成造反。将中原防御工事与军事扫荡一空,由是明朝连一个回旋余地也没有了。否则那么多皇子皇孙,选一个代理人,当真那么困难?那么以满清的兵力,节节受阻,能打到哪儿?
另外就是武则天这次迁都。
她的迁都乃是做皇帝,在长安是做不成皇帝的,哪里是关陇门阀所在地。
以及一次未成功的迁都。
赵匡胤临死的那一年,视察洛阳。并且洛阳城墙一起由赵德芳的岳父焦继勋修好了,还修了一些河渠。也就是迁都一事都安排得差不多了。但在这时候遭到赵匡义的反对。
由是传出一番话,赵匡胤说开封无险可守。想要宋朝长久,王都一是长安,回旋余地太大了,就算北方游牧民族攻破中原,洛阳,再拿下潼关、长安,宋朝各方面早准备好了防御,那么局面再坏,也不过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次之洛阳。洛阳不及长安之险,但前面好歹还有一个虎牢关!
这里还有一个背景,当年的开封远不及现在的开封,虽是好几个分裂王朝的首都,虽然在后周繁荣起来,但不过那么一回事罢了。因此就是迁都长安,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赵匡义却说了一句,江山在德不在险。
似乎有理似乎无理,如果每一朝代能真正做到德被天下,就是迁都北京又有何妨?但可能吗?
最后赵匡胤没有作声,然而也没有迁成首都。
实际这里面的背景不是这两句对话,赵匡胤迁都,乃是赵匡义在开封经营多年,让赵匡胤担心了。赵匡义之所以成功,乃是一迁都,涉及到的利益太大了。特别是后来所谓的“朔党”,王都一动,他们家离首都就远了,离首都越远,后人进入政治圈就越难。那么他们甘不甘心?
于是赵匡胤选择了最小的代价去洗劫赵二的势力,那就是扶持赵三上台,然而赵三还没有上台,那个雪夜,一把玉斧的影子,让宋朝从此产生质的转变。
赵大死与不死,宋朝命运肯定是截然不同的,至少两次北伐不会败得那么惨。
王巨又看着书上那段武则天迁都的记录。
这招很狠很具体。
国家种种危机,主要就是集中在朔党这个既得利益上。
一旦将首都迁到长安,离朔党势力范围远者两千多里,近者也有一千多里,不用十年二十年,朔党势力也就渐渐淡化了。顶多变成明朝南京那样的遗老,虽在当地有影响,但不至于操给国政的走向。
不过太难了。
赵匡胤想迁都时,西北西夏还未崛起,现在想要迁都,必须灭掉西夏。
想要迁都,必须重修到达长安的种种水利,甚至因为水土极度恶化,必须要强行开挖三门峡,拨掉那根砥柱。
这还不算最难的,最难的依然回到了原点,那就是一旦迁都,朔党势力会掀起怎么样的反扑?现在想找理由太简单了,那不是江山在德不在险,比如水利,比如这么多百姓的安置,比较会花费多少钱帛。
所以包括范仲淹提出迁都洛阳,都在反对声中失败。
范仲淹道理很简单啊,迁都长安,那个困难太多了,三门峡这一关就绕不过去,再到渭水这一关又绕不过去。随后还有关中的水土破坏又绕不过去。西夏人之逼更绕不过去。
但在洛阳没有这个问题,将洛水修一修,运输就不会那么太困难了。
然后再将虎牢关修起来。
有了山河之险,国家就不需要那么多禁兵拱卫京城了。
看看现在,即便王巨的提议,也只是将禁兵迁于城外,而不是远离王都。不然万一敌骑来了,怎么办?
在这个平坦的广大地区里,如何置虎牢关潼关,因此必须常年累月以驻扎大量禁兵。
然而迁于洛阳,就可以渐渐淘减禁兵,替国家将沉重的包袱轻一轻。
那为何最终会失败?那就是朔党势力的影响与损失。
“吉浦兄,太难了。”王巨又说道。不过他也能明白吕惠卿的用意,不知道他从那条渠道进入馆阁的,但王安石未至京,吕惠卿依然默默无闻,馆阁里官员虽贵,但很多的,也不是吕惠卿一个人,就是在集贤殿里管理藏书或修校书籍的官员就有二十多人。如果不是吕惠卿今天自我介绍,王巨都不知道吕惠卿也来到集贤殿。
因此他可能看到了赵顼与自己语良久,并且赵顼动作十分亲热,也想搭上自己这条线,多方推荐,他就能上位了。所以自鸣惊人地说出两个大胆的字,长安!
“是啊,很难。”
王巨忽然灵机一动,说道:“其实归根倒底,只是二字,世袭!”
这就是王巨想讲又不敢讲的第三句话。
“世袭,世袭……”吕惠卿咀嚼几句,道:“不错,就是这二字。”
王巨用意达到了,吕惠卿急吼吼地想上进啊,又看出来了小皇帝有改革的意图,自己不好说,吕惠卿还能不说吗?
但愿吕惠卿以后不要象司马光那样机灵啊,看看张方平苦逼的。
司马光看到种谔随州管制了,想对付王巨有点滑不留手,当然想找把柄容易,比如这个坊场河渡,当真完美无缺?
不实施便罢,一实施就会有缺点,比如一些受益的胥吏不乐意了。
或者极少数混得不错的役户也不高兴了。
关健是王巨隐在幕后,由此变成了由皇帝带头,两府两制台谏三司所有高官一起参与的革新,如何能找王巨麻烦?
因此王巨搁在一边,重新盯上了张方平。这个家伙不是好人,坑了自己一把,差一点让韩琦恨上了自己。
这个小人,不能让他做参知政事!(未完待续)R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