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辛亥之钢铁基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之洞的矛盾还体现在他手下的两大幕僚,辜鸿铭和赵凤昌的争论中。辜鸿铭此人算是一个传奇人物,精通西学、国学,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皇派、满族统治者的殉道者,虽然致力于发展洋务、维护弘扬中国文化。而赵凤昌此人也是近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东南互保就是他与盛宣怀、张骞等人一力促成的,当时张之洞犹豫不决,赵凤昌竟然假造圣旨,使张之洞最终下定决心。
两人都是崇尚洋务之人,但对革命者的态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张之洞面前多次争论,一个怒斥振国党为匪类,不得善终;另一个称国运衰落,振国党有大气运,可以尝试着接触一下。
张之洞的两位幕僚之间的争论在一些隐蔽的圈子里流传,被某人得知后发现,这正是实现振国党与张之洞之间破冰之旅的关键所在!
蔡元培主持国内振国党分支机构的组建、联络等工作,而武汉成为他工作的重心之一。张之洞那是满清重臣,对振国党并不持有敌视态度,而且双方多有民间合作。如果能将张之洞拉入革命队伍,那对革命事业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甚至能兵不血刃,拿下地处中国中心的武汉、两湖!
此事并不容易,张之洞此人镇压过太平军、义和团,看上去对满清忠心耿耿。态度不明的情况下,蔡元培不得不先从他身边的人入手,而关于辜鸿铭和赵凤昌的流言,促使蔡元培向赵府递上了拜会帖子。
拜帖是以翰林院编修、广东蔡元培的名义送过去的,这也是事实,蔡元培二十五岁被点翰林院编修,文化人之间的交流,这种称呼更合适。担吸引赵凤昌的,却是广东两个字。蔡元培这个名字自己陌生的很,但来自广东,那就不得了了,谁知道他是个文人,还是个乱党?经过打探,发现此人曾在上海组织创办中国教育会,任会长。难道是有关新式教育的事情?那就见一见吧!
“晚辈蔡元培,见过竹君兄。”竹君是赵凤昌的字,两人相差十二岁,称兄也说得过去,不以官职相称,也是为了显得亲近。
两人客套一番,蔡元培主动开口道:“这次冒昧拜访,是想向竹君兄请教兴办新式教育的事情。竹君兄在张香帅下主事多年,两广、两江、两湖都有竹君兄兴办新式教育留下的足迹,可以说丰功伟绩、功在千秋。”
“我听说你在上海办了一个中国教育会,看来元培也是同道中人,以前的事情不必多说。新式教育在于开启民智,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兴办新式学校,开支巨大,这需要官府做后盾,元培若想在教育上做出一番事业,不如到两湖来做事。香帅对于人才求之不得。”两人都在互相试探,也知道谈话的内容并没有涉及核心。
“多谢竹君兄的赏识,晚辈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开启民智、唤醒国人,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就像竹君兄说的,教育必须通过官府才能开展下去。所以,本人现在在中国教育最发达的地方做事。”
“哦,最发达,我怎么没听说过?”赵凤昌心里隐约知道了那是什么地方,暗道肉戏要来了,这蔡元培肯定不是简单的人物,起码要与乱党扯上不少关系。
“竹君兄,那里不仅是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洋务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可以说,那里就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是人们生活最富足的地区。甚至就连日本都找不到比那里更优秀的地方。”
“元培说的可是两湖?据我所知,香帅经营两湖多年,致力于洋务事业,叠桥铺路、兴办教育,汉阳铁厂赫赫有名,抬望眼,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
“竹君兄,明人不说暗话,如果竹君兄到广东看一看,走一走,就会发现一片新天地。那里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制度,每一个到达学龄的儿童,都必须进入学校学习,这是法律规定的条文,不得违背,而且直到初中毕业,所有的学费都有政府负担。那里的新式工厂有四千多家,产品行销海内外,以至于日本都觊觎这些工厂而发动侵略战争。那里... -->>
张之洞的矛盾还体现在他手下的两大幕僚,辜鸿铭和赵凤昌的争论中。辜鸿铭此人算是一个传奇人物,精通西学、国学,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皇派、满族统治者的殉道者,虽然致力于发展洋务、维护弘扬中国文化。而赵凤昌此人也是近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东南互保就是他与盛宣怀、张骞等人一力促成的,当时张之洞犹豫不决,赵凤昌竟然假造圣旨,使张之洞最终下定决心。
两人都是崇尚洋务之人,但对革命者的态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张之洞面前多次争论,一个怒斥振国党为匪类,不得善终;另一个称国运衰落,振国党有大气运,可以尝试着接触一下。
张之洞的两位幕僚之间的争论在一些隐蔽的圈子里流传,被某人得知后发现,这正是实现振国党与张之洞之间破冰之旅的关键所在!
蔡元培主持国内振国党分支机构的组建、联络等工作,而武汉成为他工作的重心之一。张之洞那是满清重臣,对振国党并不持有敌视态度,而且双方多有民间合作。如果能将张之洞拉入革命队伍,那对革命事业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甚至能兵不血刃,拿下地处中国中心的武汉、两湖!
此事并不容易,张之洞此人镇压过太平军、义和团,看上去对满清忠心耿耿。态度不明的情况下,蔡元培不得不先从他身边的人入手,而关于辜鸿铭和赵凤昌的流言,促使蔡元培向赵府递上了拜会帖子。
拜帖是以翰林院编修、广东蔡元培的名义送过去的,这也是事实,蔡元培二十五岁被点翰林院编修,文化人之间的交流,这种称呼更合适。担吸引赵凤昌的,却是广东两个字。蔡元培这个名字自己陌生的很,但来自广东,那就不得了了,谁知道他是个文人,还是个乱党?经过打探,发现此人曾在上海组织创办中国教育会,任会长。难道是有关新式教育的事情?那就见一见吧!
“晚辈蔡元培,见过竹君兄。”竹君是赵凤昌的字,两人相差十二岁,称兄也说得过去,不以官职相称,也是为了显得亲近。
两人客套一番,蔡元培主动开口道:“这次冒昧拜访,是想向竹君兄请教兴办新式教育的事情。竹君兄在张香帅下主事多年,两广、两江、两湖都有竹君兄兴办新式教育留下的足迹,可以说丰功伟绩、功在千秋。”
“我听说你在上海办了一个中国教育会,看来元培也是同道中人,以前的事情不必多说。新式教育在于开启民智,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兴办新式学校,开支巨大,这需要官府做后盾,元培若想在教育上做出一番事业,不如到两湖来做事。香帅对于人才求之不得。”两人都在互相试探,也知道谈话的内容并没有涉及核心。
“多谢竹君兄的赏识,晚辈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开启民智、唤醒国人,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就像竹君兄说的,教育必须通过官府才能开展下去。所以,本人现在在中国教育最发达的地方做事。”
“哦,最发达,我怎么没听说过?”赵凤昌心里隐约知道了那是什么地方,暗道肉戏要来了,这蔡元培肯定不是简单的人物,起码要与乱党扯上不少关系。
“竹君兄,那里不仅是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洋务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可以说,那里就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是人们生活最富足的地区。甚至就连日本都找不到比那里更优秀的地方。”
“元培说的可是两湖?据我所知,香帅经营两湖多年,致力于洋务事业,叠桥铺路、兴办教育,汉阳铁厂赫赫有名,抬望眼,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
“竹君兄,明人不说暗话,如果竹君兄到广东看一看,走一走,就会发现一片新天地。那里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制度,每一个到达学龄的儿童,都必须进入学校学习,这是法律规定的条文,不得违背,而且直到初中毕业,所有的学费都有政府负担。那里的新式工厂有四千多家,产品行销海内外,以至于日本都觊觎这些工厂而发动侵略战争。那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