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情赊美人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接着,听到谢承祖有些淡漠的声音道:“那里不止是谢家的坟地,还有无数惨死于瓦刺匈奴之手的无辜百姓。”
说完,他勒住了马,指向不远的一片低矮的山丘。
远远看去,那一片,皆是一个个堆出来的无名的坟头。
偶而有些妇人,神情凄楚,满面哀伤的挑着簸箕,箩筐到坟头,跪在那里,低头边泣边点着手里单薄的纸钱,一阵寒风扫过。
半燃的纸钱被风吹起,就像白蝴蝶般扬天半空,漫天飘舞……
“卫安城被攻破屠城那日,城内烟尘滚滚,原城守备军从北门弃城而逃,士卒溃散,百姓惶惶,耀武扬威的鞑靼趁机堵住了城门四个出口,冲进城肆意抢夺财物,见人便砍,见屋便烧,用刀尖挑起孩童的手脚,满城都是百姓的惨叫声。”
身后人的声音沉甸甸,似想起了那日的情形,语气多了几分凝重,说完后,停了一停,才又道:“焚城那日,援军赶到时,城内外皆是百姓尸体,头颅滚的到处都是,兵士将其归类掩埋足足花了三日,在此地埋下了一千八百民坟冢,其中大多连名字都无人知晓。”
一片坟冢孤独的被留在了荒郊野外,周围流水呜咽,乌鸦悲鸣,十分萧瑟凄凉。
耳边听着身后人的话语,眼中望到这番情景,檀婉清似乎也能感同身受到那番凄惨的场面,与那份痛苦又沉重的心情。
她同时又想到,卫安城的百姓对身后这位谢大人的敬重,却也不是凭空而生,他虽年纪轻视,但却曾以小小百斩武官,在城池失守的情况下,带着手下百余军兵,杀入城中驱逐鞑靼,救民于水火之中。
便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也不为过,难怪卫安城的百姓见他皆是双膝跪拜,若没有他的骁勇,这整座卫安城,便已成一片废墟了吧。
一个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背景,还是曾处于底层的平民百姓,入伍后,以行伍拔起,积累战功,仅凭着一人的努力,做到了守备一职,靠的不是什么幸运与钻磨。
是骁勇精悍,是沉鸷有谋,是不畏牺牲,也是坚忍不拔的意志。
檀婉清没有什么英雄情结,但是也知道,身后这个人,即便不是什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对此城的百姓,已是个胆识坚忍,武勇超群的英雄了。
这样的人,无关他的年纪,应当是被人所敬重的。
谢承祖稳稳端坐于马上,见檀婉清听到他的话后,刚还有些微微挑起的眼尾,跟着慢慢缓了下来,似在想着什么只垂首不语。
她的肌肤在阳光下,一丝瑕疵都没有,白的块像凝透了的羊脂,眼晴盯着人的时候,汪亮的如同水洗过的宝石,无法让任何人难以产生一丝丝恶感。
是不是以琼浆玉液与绫罗绸缎养出来的娇滴滴,百依百顺的名门千金,表面都是这般会骗人,如果他没有见过五年前,那个高高的骑在马上,乌发如男子一样束起,与檀府的两位小姐一同策马街头时,在他面前停下的那副娇气凉薄,仗势欺人的样子,他也绝不相信,会与眼前这般样子是一个人。
看着檀婉清微微抬起眼帘,轻扫了眼那片坟丘,犹豫了一下,又把手轻又放在了他手臂上,似乎是可以过去了,便是这样,还能看出一点当年的样子。
谢承祖眼里却有一丝温柔的波动,反而拉了拉手里的缰绳,调转了方向,没有往那片有些阴森冷寂的坟地继续,而是带着她向外城走去。
途中经过在外城墙处搭的几十户军户人家。
这些人都曾是自益州逃难于此的难民,如今见卫安建起外城,自愿落入军户。
最早进来的百来户已住进了干净的屋宅,来的晚了些,也及时砍了树当梁。
用土坯泥巴固定在一个四方的盒子里,匆匆做了土砖堆砌成墙,再以山坡、田边的茅草割堆在屋顶作瓦,勉强用以熬过冬天。
最后几十户落脚,天已寒冻,挖不动泥土,又无砖无瓦,只得将存下的柴草简单扎拢挡风,一块泥坯土炕,靠着晚上烧些柴火取暖,以熬过寒冷冬日。
远远经过的时候,那一片军士居住之地,到处是脏兮兮的泥土,妇人小孩少有衣服完好,多是衣衫破烂,脸色焦黄,十几个妇人正分开在不远的荒地里低头拣拣挖挖,虽旁边有几个男童在场地追逐,但样子实在又瘦又小,无什么精神。
谢承祖见檀婉清看向那些孩童,他不动声色的开口道:“卫安城看似繁华,却是空壳之城,我虽是掌管一城的守备,如今连这两百连家内小的军户也无法安顿周全,后来的几十户过完这一冬,不是还能留下几户。”讲到这里,他目光看着那一排排单薄的草房,这里已经是尽量将御寒的茅草盖的厚实些,但对严寒冬日来说,隔着区区茅草,外在大风,里面小风,又有何区别。
檀婉清抿了抿嘴,也凝起神问道:“既然如此,大人又何必急于修建外城?”留下些余银安顿好灾民岂不是更好。
“边境鞑子残忍凶狠,实力强横,若带兵再攻城一次,内城难以保全,筑外城之事迫在眉睫。”
“那便要修筑城郭,设兵堡,暗哨,护城炮等。”檀婉清看向已修建好大半,将整片城地圈起来的绵延高丈的墙体,心知这绝不是一万两万银两可做到的,“城墙既未完工,大人也知两者不能兼顾,又何必非要硬着头皮收留?”收留了,却又让他们面临随时冻死饿死的境地,岂不更残忍?
谢承祖不言,而是骑马出了外城,远远有几个小兵见到自家大人的马,跑了过来,都被他挥手赶走,他并没有走正门,而是策马从离最近断工的地方绕出去,外城的景象更是萧瑟。
檀婉清从庵寺坐了一日马车赶到这里时,那时刚刚才入秋,秋景怡然,还能有稍许绿意,可如今却是黄沙满天,枯草衰败萧条至极。
连这里的风都更大了些,檀婉清本是手脚发冷,但一路,靠着个现成的暖炉,倒是不那么难捱,只是腿却是冻的有些麻木,策马绕过了零碎未建的墙体,向外城门处行了段距离,接着檀婉清便看到了眼前震惊的一幕。
放眼望去,四五丈高的外城墙外,靠近城门的两边,有着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坑洞,坑里坑外皆住满了衣衫褴褛的难民,不少人正在城外周围在四处走动,那一片黑压压的身影,绝不止四五百人,拖家带口,男女老少,蓬头垢面,脸黄肌瘦,有的人甚至一边咳嗽,一边在不远处荒地里掘挖。
檀婉清有一瞬间的惊讶失神,随即侧头看向身后那个一城守备。
这个角度,只能堪堪看到他的下巴,下巴上一层淡淡的青色胡渣,以示这个人忙的没什么时间打理自己,是啊,不要说是承担着一座城池责任的官员,就是自己见着这般情景,也是震惊至极,带着此许同情。
见好几侧过脸,谢承祖也垂下目光,两人离得如此之近,目光对视的那一刻,一阵寒风轻轻的吹过衣衫,她能感觉到他的手不着痕迹的扶着她的肩膀,微微挡了挡,心里轻轻叹一声,他也似乎并没有口中言语的那般冷酷。
并没有看他多久,檀婉清视线便慢慢落了下来,然后侧过头又看向那些拥挤的,无处可去又无家可归的人,透过那些,想到了当初走投无路的自己与瑞珠,那时候来到这座城池,也是无处可去惊惶不安的。
天下之大,却无一容身之地,那样的感觉是多么凄楚,她也是经历过了的。
冷酷的寒冬,无法想象,会有近千人围聚城下,里面有多少益州城填的灾民?有多少不得不背井离乡途中听闻谢大人的名头,投奔而来的难民,又有多少是因瓦刺袭扰痛失家园的流民,或许还有着因嫉妒马上这位年轻的一城守备,故意而从中作梗驱赶大量民众聚于城下。
可以预见,若几百难民同时冻死于城门,被有心人借机参上一本,他这一城守备不仅不用做了,连人头也难保。
她能想到的事,这位进退两难身处其中的谢大人,又如何不清楚。
他带自己过来,便是在回复她刚才问的话,因强加之事,无论兼不兼顾,都无... -->>
接着,听到谢承祖有些淡漠的声音道:“那里不止是谢家的坟地,还有无数惨死于瓦刺匈奴之手的无辜百姓。”
说完,他勒住了马,指向不远的一片低矮的山丘。
远远看去,那一片,皆是一个个堆出来的无名的坟头。
偶而有些妇人,神情凄楚,满面哀伤的挑着簸箕,箩筐到坟头,跪在那里,低头边泣边点着手里单薄的纸钱,一阵寒风扫过。
半燃的纸钱被风吹起,就像白蝴蝶般扬天半空,漫天飘舞……
“卫安城被攻破屠城那日,城内烟尘滚滚,原城守备军从北门弃城而逃,士卒溃散,百姓惶惶,耀武扬威的鞑靼趁机堵住了城门四个出口,冲进城肆意抢夺财物,见人便砍,见屋便烧,用刀尖挑起孩童的手脚,满城都是百姓的惨叫声。”
身后人的声音沉甸甸,似想起了那日的情形,语气多了几分凝重,说完后,停了一停,才又道:“焚城那日,援军赶到时,城内外皆是百姓尸体,头颅滚的到处都是,兵士将其归类掩埋足足花了三日,在此地埋下了一千八百民坟冢,其中大多连名字都无人知晓。”
一片坟冢孤独的被留在了荒郊野外,周围流水呜咽,乌鸦悲鸣,十分萧瑟凄凉。
耳边听着身后人的话语,眼中望到这番情景,檀婉清似乎也能感同身受到那番凄惨的场面,与那份痛苦又沉重的心情。
她同时又想到,卫安城的百姓对身后这位谢大人的敬重,却也不是凭空而生,他虽年纪轻视,但却曾以小小百斩武官,在城池失守的情况下,带着手下百余军兵,杀入城中驱逐鞑靼,救民于水火之中。
便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也不为过,难怪卫安城的百姓见他皆是双膝跪拜,若没有他的骁勇,这整座卫安城,便已成一片废墟了吧。
一个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背景,还是曾处于底层的平民百姓,入伍后,以行伍拔起,积累战功,仅凭着一人的努力,做到了守备一职,靠的不是什么幸运与钻磨。
是骁勇精悍,是沉鸷有谋,是不畏牺牲,也是坚忍不拔的意志。
檀婉清没有什么英雄情结,但是也知道,身后这个人,即便不是什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对此城的百姓,已是个胆识坚忍,武勇超群的英雄了。
这样的人,无关他的年纪,应当是被人所敬重的。
谢承祖稳稳端坐于马上,见檀婉清听到他的话后,刚还有些微微挑起的眼尾,跟着慢慢缓了下来,似在想着什么只垂首不语。
她的肌肤在阳光下,一丝瑕疵都没有,白的块像凝透了的羊脂,眼晴盯着人的时候,汪亮的如同水洗过的宝石,无法让任何人难以产生一丝丝恶感。
是不是以琼浆玉液与绫罗绸缎养出来的娇滴滴,百依百顺的名门千金,表面都是这般会骗人,如果他没有见过五年前,那个高高的骑在马上,乌发如男子一样束起,与檀府的两位小姐一同策马街头时,在他面前停下的那副娇气凉薄,仗势欺人的样子,他也绝不相信,会与眼前这般样子是一个人。
看着檀婉清微微抬起眼帘,轻扫了眼那片坟丘,犹豫了一下,又把手轻又放在了他手臂上,似乎是可以过去了,便是这样,还能看出一点当年的样子。
谢承祖眼里却有一丝温柔的波动,反而拉了拉手里的缰绳,调转了方向,没有往那片有些阴森冷寂的坟地继续,而是带着她向外城走去。
途中经过在外城墙处搭的几十户军户人家。
这些人都曾是自益州逃难于此的难民,如今见卫安建起外城,自愿落入军户。
最早进来的百来户已住进了干净的屋宅,来的晚了些,也及时砍了树当梁。
用土坯泥巴固定在一个四方的盒子里,匆匆做了土砖堆砌成墙,再以山坡、田边的茅草割堆在屋顶作瓦,勉强用以熬过冬天。
最后几十户落脚,天已寒冻,挖不动泥土,又无砖无瓦,只得将存下的柴草简单扎拢挡风,一块泥坯土炕,靠着晚上烧些柴火取暖,以熬过寒冷冬日。
远远经过的时候,那一片军士居住之地,到处是脏兮兮的泥土,妇人小孩少有衣服完好,多是衣衫破烂,脸色焦黄,十几个妇人正分开在不远的荒地里低头拣拣挖挖,虽旁边有几个男童在场地追逐,但样子实在又瘦又小,无什么精神。
谢承祖见檀婉清看向那些孩童,他不动声色的开口道:“卫安城看似繁华,却是空壳之城,我虽是掌管一城的守备,如今连这两百连家内小的军户也无法安顿周全,后来的几十户过完这一冬,不是还能留下几户。”讲到这里,他目光看着那一排排单薄的草房,这里已经是尽量将御寒的茅草盖的厚实些,但对严寒冬日来说,隔着区区茅草,外在大风,里面小风,又有何区别。
檀婉清抿了抿嘴,也凝起神问道:“既然如此,大人又何必急于修建外城?”留下些余银安顿好灾民岂不是更好。
“边境鞑子残忍凶狠,实力强横,若带兵再攻城一次,内城难以保全,筑外城之事迫在眉睫。”
“那便要修筑城郭,设兵堡,暗哨,护城炮等。”檀婉清看向已修建好大半,将整片城地圈起来的绵延高丈的墙体,心知这绝不是一万两万银两可做到的,“城墙既未完工,大人也知两者不能兼顾,又何必非要硬着头皮收留?”收留了,却又让他们面临随时冻死饿死的境地,岂不更残忍?
谢承祖不言,而是骑马出了外城,远远有几个小兵见到自家大人的马,跑了过来,都被他挥手赶走,他并没有走正门,而是策马从离最近断工的地方绕出去,外城的景象更是萧瑟。
檀婉清从庵寺坐了一日马车赶到这里时,那时刚刚才入秋,秋景怡然,还能有稍许绿意,可如今却是黄沙满天,枯草衰败萧条至极。
连这里的风都更大了些,檀婉清本是手脚发冷,但一路,靠着个现成的暖炉,倒是不那么难捱,只是腿却是冻的有些麻木,策马绕过了零碎未建的墙体,向外城门处行了段距离,接着檀婉清便看到了眼前震惊的一幕。
放眼望去,四五丈高的外城墙外,靠近城门的两边,有着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坑洞,坑里坑外皆住满了衣衫褴褛的难民,不少人正在城外周围在四处走动,那一片黑压压的身影,绝不止四五百人,拖家带口,男女老少,蓬头垢面,脸黄肌瘦,有的人甚至一边咳嗽,一边在不远处荒地里掘挖。
檀婉清有一瞬间的惊讶失神,随即侧头看向身后那个一城守备。
这个角度,只能堪堪看到他的下巴,下巴上一层淡淡的青色胡渣,以示这个人忙的没什么时间打理自己,是啊,不要说是承担着一座城池责任的官员,就是自己见着这般情景,也是震惊至极,带着此许同情。
见好几侧过脸,谢承祖也垂下目光,两人离得如此之近,目光对视的那一刻,一阵寒风轻轻的吹过衣衫,她能感觉到他的手不着痕迹的扶着她的肩膀,微微挡了挡,心里轻轻叹一声,他也似乎并没有口中言语的那般冷酷。
并没有看他多久,檀婉清视线便慢慢落了下来,然后侧过头又看向那些拥挤的,无处可去又无家可归的人,透过那些,想到了当初走投无路的自己与瑞珠,那时候来到这座城池,也是无处可去惊惶不安的。
天下之大,却无一容身之地,那样的感觉是多么凄楚,她也是经历过了的。
冷酷的寒冬,无法想象,会有近千人围聚城下,里面有多少益州城填的灾民?有多少不得不背井离乡途中听闻谢大人的名头,投奔而来的难民,又有多少是因瓦刺袭扰痛失家园的流民,或许还有着因嫉妒马上这位年轻的一城守备,故意而从中作梗驱赶大量民众聚于城下。
可以预见,若几百难民同时冻死于城门,被有心人借机参上一本,他这一城守备不仅不用做了,连人头也难保。
她能想到的事,这位进退两难身处其中的谢大人,又如何不清楚。
他带自己过来,便是在回复她刚才问的话,因强加之事,无论兼不兼顾,都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