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5.com,嚣张的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一章维苏威山上(6)
安德鲁斯将大军驻扎在山下,在下山的几个隘口留下了少量警戒,同时不断加强骑兵力量,阻止克瑞瑟斯下山劫掠。在安德鲁斯的封锁下,山上的起义军很快面临粮食匮乏的困境,每天只能依靠树皮草根,以及少量的稀粥野果野兽勉强度日。在这样的艰难时刻,起义军中离心倾向更加严重,凡是心志不坚定的人都选择了下山,千方百计地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重新冒充顺民,能留在山上的人,都是坚定的反抗分子。
最初,安德鲁斯对于抓捕的逃亡者表现了罕见的大度,在帝国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对非公民反抗者表现出如此宽厚的一面。这种大度和宽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甚至在元老院,也出现了指责安德鲁斯的声音。反之,比特罗斯特憎恨让他尝到失败滋味的起义者,对于抓捕的起义者心狠手辣,为了处置俘虏的事情,两位指挥官经常爆发口角。
在元老院的政治风向偏向绝不容情,卢萨德不惜代价要尽快剿灭叛奴的时候,安德鲁斯从卢萨德的决心看到了背叛的后果,安德鲁斯在畏惧中屈从了,从原本的小心谨慎变得凶狠急躁,比特罗斯特则恰恰相反,他不如安德鲁斯看得远,却希望当前备受关注的目光能聚焦在她身上更久些,在进剿的事情上,漫不经心,开始享受起上头的赞赏,下头的恭维了。
两个人的宽容和凶狠突然换了位置,让下面的军士无所适从,他们对背后的政治斗争一无所知,有些人想借着平叛多赚点钱,有些人则希望早日平叛,早日回到家里,继续过往生活的平静。
领军将领和军士们各怀心思,加上躲藏在山里的叛匪逃的飞快,迟迟不能聚歼,帝**从上到下都在压力和煎熬下变得或焦虑或散漫,军令通行不畅,这样,卢萨德尽快平乱的愿望不仅落空,反而似乎遥遥无期了。
就在比特鲁斯特在其他家族的鼓动下,得意洋洋,沾沾自喜于当前得到的重视,安德鲁斯忧心忡忡,害怕卢萨德的报复时,意外的转机出现了。
麦克罗斯特已经对克瑞瑟斯和起义军的前途绝望,觉得既然不能利用起义军向仇人报复,不如用起义军的鲜血谋一个前程。他一方面蛊惑克瑞瑟斯说,继续在山上四处逃窜,起义军很快就会全部逃散,只有建立起坚固的营地,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激起起义军的勇气,反抗到底,才有机会等到斯巴达克斯的援军到来;另一方面,他暗地里派亲信通知安德鲁斯,让安德鲁斯放松围剿,听凭起义军建立营地,然后将起义军聚歼在营地里。
安德鲁斯不相信马克罗斯特,但他别无选择,他已经感受到了卢萨德家族的愤怒,卡普亚军中,又有比特罗斯特等人的消极怠工,如果起义军继续在山上打游击,平叛根本看不到尽头。
在安德鲁斯的暗地配合下,克瑞瑟斯和起义者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营地,在这一点上,即使麦克罗斯特这个内鬼,也不能欺瞒他人,毕竟,这关系到所有起义者的生死,所有人都非常慎重。
起义军的营地坐落于半山腰的一块平地,背靠陡峭的山崖,左右两面是难以攀援的峭壁,只有正面有一条两人宽的小道蜿蜒直上,在小道的每个转弯处,都有麦克罗斯特建议挖掘的阻击线,每条阻击线都有一条壕沟,壕沟后面是树木架起的防卫工事,工事后面是平整的作战平台。
攻击者沿着小道前进的时候,将不断承受着来自阻击工事后的防卫者的石块、投枪、弓箭的袭击,即使推进到工事前,由于道路狭窄、正面陡峭,攻击一方在第一线也很难保持攻击锋线,而防守的一方却可以在工事后的平台上轻松组织起密集的防御墙。
麦克罗斯特建议分兵抵抗,原本是为了消耗克瑞瑟斯的力量,却没想到克瑞瑟斯也有心思慎密的一面,在克瑞瑟斯亲自带队防御下,卡普亚军连续攻击了三天,付出了三百多人的伤亡,仅仅攻克了三道阻击线,如果不是因为起义军严重缺乏铁器,这个伤亡数字至少是三倍以上。
安德鲁斯在第四天投入了上千人,发起了十一次进攻,仍然在第四道阻击线上碰的头破血流。不同于前三道线,起义军在这里聚集了最多的兵器,因为这道线的位置已经很高,起义军已经没有退路,并且地势陡峭无法扎营,卡普亚军的每次进攻,都必须先攀爬一大段距离,到达阻击线前总是气喘吁吁,既不能保持体力持续进攻,又不能驻停下来维持战果。
得益于安德鲁斯初期的分化瓦解,起义军的兵力已经削减到三四百人,更被卡普亚军高价“收购”了相当一部分兵器,起义军丧失了反击力量,卡普亚军可以有条不紊、从容进攻,用武器和兵力优势,不断地消耗起义军的力量。即使克瑞瑟斯尽了最大的努力,这样不断消耗下去,起义军仍然难逃覆亡,何况,他们的粮食早已消耗殆尽了呢?
在绝望的防守中,有人向克瑞瑟斯建议用藤条编织绳子,从侧面逃下山去,但这个建议很快被一些人阻止,因为这样顶多只能挽救少数人,愿意为他人牺牲的人,终究只是少数。接着,有胆大的人建议用这种方法背后偷袭卡普亚... -->>
第十一章维苏威山上(6)
安德鲁斯将大军驻扎在山下,在下山的几个隘口留下了少量警戒,同时不断加强骑兵力量,阻止克瑞瑟斯下山劫掠。在安德鲁斯的封锁下,山上的起义军很快面临粮食匮乏的困境,每天只能依靠树皮草根,以及少量的稀粥野果野兽勉强度日。在这样的艰难时刻,起义军中离心倾向更加严重,凡是心志不坚定的人都选择了下山,千方百计地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重新冒充顺民,能留在山上的人,都是坚定的反抗分子。
最初,安德鲁斯对于抓捕的逃亡者表现了罕见的大度,在帝国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对非公民反抗者表现出如此宽厚的一面。这种大度和宽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甚至在元老院,也出现了指责安德鲁斯的声音。反之,比特罗斯特憎恨让他尝到失败滋味的起义者,对于抓捕的起义者心狠手辣,为了处置俘虏的事情,两位指挥官经常爆发口角。
在元老院的政治风向偏向绝不容情,卢萨德不惜代价要尽快剿灭叛奴的时候,安德鲁斯从卢萨德的决心看到了背叛的后果,安德鲁斯在畏惧中屈从了,从原本的小心谨慎变得凶狠急躁,比特罗斯特则恰恰相反,他不如安德鲁斯看得远,却希望当前备受关注的目光能聚焦在她身上更久些,在进剿的事情上,漫不经心,开始享受起上头的赞赏,下头的恭维了。
两个人的宽容和凶狠突然换了位置,让下面的军士无所适从,他们对背后的政治斗争一无所知,有些人想借着平叛多赚点钱,有些人则希望早日平叛,早日回到家里,继续过往生活的平静。
领军将领和军士们各怀心思,加上躲藏在山里的叛匪逃的飞快,迟迟不能聚歼,帝**从上到下都在压力和煎熬下变得或焦虑或散漫,军令通行不畅,这样,卢萨德尽快平乱的愿望不仅落空,反而似乎遥遥无期了。
就在比特鲁斯特在其他家族的鼓动下,得意洋洋,沾沾自喜于当前得到的重视,安德鲁斯忧心忡忡,害怕卢萨德的报复时,意外的转机出现了。
麦克罗斯特已经对克瑞瑟斯和起义军的前途绝望,觉得既然不能利用起义军向仇人报复,不如用起义军的鲜血谋一个前程。他一方面蛊惑克瑞瑟斯说,继续在山上四处逃窜,起义军很快就会全部逃散,只有建立起坚固的营地,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激起起义军的勇气,反抗到底,才有机会等到斯巴达克斯的援军到来;另一方面,他暗地里派亲信通知安德鲁斯,让安德鲁斯放松围剿,听凭起义军建立营地,然后将起义军聚歼在营地里。
安德鲁斯不相信马克罗斯特,但他别无选择,他已经感受到了卢萨德家族的愤怒,卡普亚军中,又有比特罗斯特等人的消极怠工,如果起义军继续在山上打游击,平叛根本看不到尽头。
在安德鲁斯的暗地配合下,克瑞瑟斯和起义者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营地,在这一点上,即使麦克罗斯特这个内鬼,也不能欺瞒他人,毕竟,这关系到所有起义者的生死,所有人都非常慎重。
起义军的营地坐落于半山腰的一块平地,背靠陡峭的山崖,左右两面是难以攀援的峭壁,只有正面有一条两人宽的小道蜿蜒直上,在小道的每个转弯处,都有麦克罗斯特建议挖掘的阻击线,每条阻击线都有一条壕沟,壕沟后面是树木架起的防卫工事,工事后面是平整的作战平台。
攻击者沿着小道前进的时候,将不断承受着来自阻击工事后的防卫者的石块、投枪、弓箭的袭击,即使推进到工事前,由于道路狭窄、正面陡峭,攻击一方在第一线也很难保持攻击锋线,而防守的一方却可以在工事后的平台上轻松组织起密集的防御墙。
麦克罗斯特建议分兵抵抗,原本是为了消耗克瑞瑟斯的力量,却没想到克瑞瑟斯也有心思慎密的一面,在克瑞瑟斯亲自带队防御下,卡普亚军连续攻击了三天,付出了三百多人的伤亡,仅仅攻克了三道阻击线,如果不是因为起义军严重缺乏铁器,这个伤亡数字至少是三倍以上。
安德鲁斯在第四天投入了上千人,发起了十一次进攻,仍然在第四道阻击线上碰的头破血流。不同于前三道线,起义军在这里聚集了最多的兵器,因为这道线的位置已经很高,起义军已经没有退路,并且地势陡峭无法扎营,卡普亚军的每次进攻,都必须先攀爬一大段距离,到达阻击线前总是气喘吁吁,既不能保持体力持续进攻,又不能驻停下来维持战果。
得益于安德鲁斯初期的分化瓦解,起义军的兵力已经削减到三四百人,更被卡普亚军高价“收购”了相当一部分兵器,起义军丧失了反击力量,卡普亚军可以有条不紊、从容进攻,用武器和兵力优势,不断地消耗起义军的力量。即使克瑞瑟斯尽了最大的努力,这样不断消耗下去,起义军仍然难逃覆亡,何况,他们的粮食早已消耗殆尽了呢?
在绝望的防守中,有人向克瑞瑟斯建议用藤条编织绳子,从侧面逃下山去,但这个建议很快被一些人阻止,因为这样顶多只能挽救少数人,愿意为他人牺牲的人,终究只是少数。接着,有胆大的人建议用这种方法背后偷袭卡普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